吕壹排诋若鬼蜮

出自:清代·项霁《寻罗阳王祠》

拼音:[lǚ][yī][pái,pǎi][dǐ][ruò,rě][guǐ][yù]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

云山回合水满陂,岸花绛绿凫翁嬉。
周台汉苑目未睹,访古出郭寻荒祠。
神称王表大怪异,太元往事堪嗟咨。
罗阳印绶号辅国,守令迎谒无愆期。
苍龙门外置邸第,闻言宛若徒褰帷。
立后改年出神示,耄荒大帝非英姿。
霍山竹节宁不期,五车命职皆传疑。
先天不违万灵护,听神自侮人争嗤。
雄心鼎峙老欲尽,况制六合加鞭笞。
民神杂糅竟何益,变置储贰成阽危。
吕壹排诋若鬼蜮,朱据见枉兼是仪。
陆潘涕泣诚可思,蛊惑丧志女谒盛。
强藩谗魋棼如丝,奉命祷祠怒江芊。
良臣放死巫觋驰,降莘信随若一辙。
将亡祅孽侔枭鸱,龙髯莫挽请福遁。
揶揄山鬼真成痴,祖龙逝璧遮道持。
黄熊祀列霸兆移,神不胜道古所诫。
甘泉太乙无差池,国山再封神印发。
洛阳青盖呈灵蓍,公锄司马动谣诵。
飘飘荧惑疑同时,虎爪晋袭幸无语。
信巫好鬼空传贻。
辨亡著论归何辞,回风仿佛吹灵旗。

查看原文

注释

【排诋】排斥诋毁。
【鬼蜮】1.鬼怪。 2.阴险害人的:~伎俩。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吕】

呂【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力舉切《集韻》《韻會》《正韻》兩舉切,》惟呂命。《傳》言呂侯見命爲卿。《鄭語》南有荆蠻申呂。《註》申呂,姜姓。《後漢·郡國志》汝南郡新蔡有大呂亭。《註》故呂侯國。

《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周呂侯,以呂后兄初起,以客從入漢爲侯。《註》周及呂皆國名。濟隂有呂都縣。見《前漢·地理志》。

縣名,屬楚國。亦見《前漢·地理志》。

姓。《廣韻》太嶽封呂侯,後因爲氏。

六呂,隂律也。《周禮·春官·大司樂》奏黃鐘,歌大呂,奏姑洗,歌南呂,奏夷則,歌小呂。《註》小呂一名中呂。

《大師》隂聲,大呂應鐘,南呂函鐘,小呂夾鐘。《前漢·律歷志》隂六爲呂,呂以旅陽宣氣。

大呂,旅也,言隂大旅助黃鐘宣氣,而牙物也。

鐘名。《戰國策》大呂于元英,故鼎反乎磨室。《註》大呂,齊鐘名。《晏子·諫篇》景公泰呂成。《史記·平原君傳》使趙重于九鼎大呂。《註》正義曰:大呂,周廟大鐘。

《揚子·方言》矤呂,長也,東齊曰矤,宋魯曰呂。

《逸周書》擊之以輕呂。《註》劒名。

【壹】

壹【丑集中】【士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夁音一。專一也。《孟子》志壹則動氣,氣壹則動志。《左傳·昭二十年》若琴瑟之專壹,誰能聽之。

合也。《前漢·董仲舒傳》有所統壹,爲羣儒首。

《元后傳》莽旣外壹羣臣,令稱己功德。

誠也,醇也。《禮·緇衣》從容有常,以齊其民,則民德壹。《史記·曹參世家》載其淸淨,民以寧壹。

《增韻》閉塞也。《管子·形勢篇》臣下賦斂競得,使民偸壹。

與一同。《周禮·天官》公之士壹命。

姓。漢壹元。見《印藪》。

三字姓。後魏壹斗眷氏。

《類編》於眞切,音慇。與絪氤通。

【排】

排【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正韻》步皆切《集韻》《韻會》蒲皆切,音牌。《說文》擠也。一曰推也。《增韻》斥也。《禮·少儀》排闔說屨於戸內者,一人而已矣。《疏》排推門扇也。《史記·樊噲傳》廼排闥直入。

《魯仲連傳》爲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取也。《前漢·賈誼傳》所排擊剝割,皆眾理解也。

列也,安置也。《前漢·朱買臣傳》相推排成列中庭拜謁。《莊子·大宗師》安排而去化。

彭排。軍器也。《釋名》彭旁也。在旁排敵禦攻也。《後漢·袁紹傳》蒙楯而行。《註》楯今之旁排也。

《集韻》《韻會》步拜切,音憊。排揩,强突也。

與囊韛通。吹火韋囊也。《後漢·杜詩傳》造水排鑄農器。《註》冶者爲排以吹炭,令激水鼓之。《魏志·韓暨傳》爲監冶謁者,乃作水排,利益三倍於前。《晉書·杜預傳》作人排新器。

《正韻》薄邁切,音敗。義同。

叶邊迷切,音鎞。《謝靈運·登石門最高頂詩》心契九秋幹,日翫三春荑。居常以待終,處順故安排。

【诋】

詆【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都禮切《集韻》《韻會》《正韻》典禮切,低上聲。《說文》苛也。一曰訶也。《博雅》䛼也。《玉篇》法也,呰也。《正韻》訐也。《史記·汲黯傳》刀筆吏專深文巧詆陷人于罪。《前漢·哀帝紀》除誹謗詆欺法。《師古註》詆,誣也。

《劉向傳》緣飾文字,巧言醜詆。《師古註》詆,毀也,辱也。

《集韻》都黎切,音低。

《廣韻》杜奚切《集韻》田黎切,音啼。

《集韻》丁計切,低去聲。義同。

《玉篇》他狄切《廣韻》《集韻》他歷切,非。

【若】

若【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弱。《說文》若,擇菜也。

《玉篇》杜若,香草。《楚辭·九歌》采芳洲兮杜若。《夢溪筆談》杜若,卽今之高良薑。

順也。《書·堯典》欽若昊天。《傳》敬順也。《詩·小雅》曾孫是若。

汝也。《儀禮·士昏禮》勗帥以敬先妣之嗣,若則有常。《晉語》晉文公謂勃鞮曰:爾爲惠公從余于渭濵,命曰三日,若宿而至。

如也。《書·盤庚》若網在綱。

乃也。《周語》必有忍也,若能有濟也。

語辭。《儀禮·士相見禮》君若降送之,則不敢顧。《疏》若者,不定之辭也。

《前漢·武帝紀》民年九十以上,爲復子若孫。《註》若者,豫及之辭也。

若若,垂貌。《前漢·石顯傳》印何纍纍綬若若耶。

《莊子·秋水篇》向若而歎。《註》若,海神。

歲名。《爾雅·釋天》太歲在丑曰赤奮若。

若木。《淮南子·地形訓》若木在建木西。《楚辭·天問》若華何光。《註》若木何能有明赤之光華乎。

水名。《水經注》若水東南流,鮮水注之。

姓。《正字通》漢下邳相若章。

《廣韻》人者切,音惹。乾草也。

般若,梵語謂智慧也。《晉書·曇霍傳》霍持一錫杖,令人跪,曰:此是波若眼。

《韻會》浮屠所居,西域謂之蘭若。《柳宗元文》蘭若眞公。《註》官賜額者爲寺,私造者爲招提、蘭若。

人賒切,音婼。蜀地名。《前漢·地理志》若屬南郡,春秋傳作鄀。《唐韻古音》讀汝三略,尊相若,强弱相虜。古人讀若字爲汝,故傳記之文,多有以若爲汝者。《史記·項羽本紀》云:吾翁卽若翁,《漢書》云吾翁卽汝翁,此可據也。

【鬼】

鬼【亥集上】【鬼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居偉切,音詭。《說文》人所歸爲鬼。从人,象鬼頭。鬼隂气賊害,从厶。《爾雅·釋訓》鬼之爲言歸也。《詩·小雅》爲鬼爲蜮。《禮·禮運》列於鬼神。《註》鬼者精魂所歸。《列子·天瑞篇》精神離形。各歸其眞,故謂之鬼。鬼,歸也。歸其眞宅。

《易·旣濟》高宗伐鬼方。《詩·大雅》覃及鬼方。《傳》鬼方,遠方也。

星名。《史記·天官書》輿鬼鬼祠事,中白者爲質。《註》輿鬼,五星,其中白者爲質。

姓。《前漢·郊祀志》黃帝得寶鼎,冕侯問於鬼臾區。《註》黃帝臣也。

國名。《山海經》鬼國在負二之尸北。

烏鬼。《杜甫·遣悶詩》家家養烏鬼。《漫叟詩話》川人家家養猪,每呼猪作烏鬼聲,故謂之烏鬼。《夢溪筆談》夔州圖經稱,峽中人皆養鸕鷀,以繩繫頸使捕魚,得則倒提出之,謂之烏鬼。《元微之江陵詩》病賽烏稱鬼。《自註》南人染病,競賽烏鬼。

《揚子·方言》虔儇,慧也。自關而東趙魏之閒謂之黠。或謂之鬼。

【蜮】

蜮【申集中】【虫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雨逼切《正韻》越逼切,之猶言惑也。

山名。《山海經》有蜮山者,有蜮民之國,桑姓,食黍,射蜮是食。

與魊通。《張衡·東京賦》况鬾古字通。

《韻會》獲北切,音或。義同。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