慄慄心胆怕

出自:清代·夏伊兰《偶成 其一》

拼音:[lì][lì][xīn][dǎn][pà]

平仄:仄仄平仄仄

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
独至评闺材,持论恒相反。
有德才可赅,有才德反损。
无非亦无仪,动摇古训典。
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
不见《三百篇》,妇作传匪鲜。
《葛覃》念父母,旋归忘路远。
《柏舟》矢靡他,之死心不转。
自来篇什中,何非节孝选。
妇言与妇功,德亦藉兹阐。
勿谓好名心,名媛亦不免。
女子在室时,承欢职难谢。
及长事舅姑,或难依亲舍。
孩提至及笄,廿年时颇暇。
行宜奉杖屦,食宜罗酒炙。
有女即当儿,服劳亲所藉。
此时不努力,终身责难卸。
他年纵思亲,往来联姻娅。
顾此转失彼,孝思终假借。
膝下乐融融,一刻千金价。
纵言至于斯,慄慄心胆怕
所以北宫女,懿行昭华夏。
环瑱都屏撤,老死誓不嫁。

查看原文

注释

【心胆】1.心和胆。常以喻胆量。 2.指心。 3.心志。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慄】

慄【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力質切,音栗。《爾雅·釋詁》懼也。《增韻》竦縮也。《書·大禹謨》夔夔齊慄。《太公·金匱》禹居人上,慄慄如不滿日。

憭慄,懰慄,悽愴貌。《楚辭·九辯》憭慄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送將歸。《漢武帝·李夫人賦》懰慄不言。通作栗。

叶力結切,音烈。《古詩》孟冬寒氣至,北風何慘慄。愁多知夜長,仰觀衆星列。

【心】

心【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息林切《集韻》《韻會》《正韻》思林切。《說文》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說以爲火藏。《徐曰》心爲大火,然則心屬火也。《玉篇》《廣韻》訓火藏。

《荀子·解蔽篇》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禮·大學疏》總包萬慮謂之心。

《釋名》心,纖也。所識纖微無不貫也。

本也。《易·復卦》復其見天地之心乎。《註》天地以本爲心者也。《正義曰》言天地寂然不動,是以本爲心者也。《禮·禮器》如松柏之有心也。《註》得氣之本也。《孔疏》得氣之本,故巡四時,柯葉無凋攺也,心謂本也。

中也。心在身之中。《詩序》情動于中。《正義曰》中謂中心。凡言中央曰心。《禮·少儀》牛羊之肺,離而不提心。《註》不提心,謂不絕中央也。《古歌》日出當心,謂日中也。《邵雍淸夜吟》月到天心處,言月當天中也。

東方五度,宿名。《史記·天官書》心爲明堂。

《禮·明堂位》夏后氏祭心。《註》氣主盛也。

《月令》季夏祭先心。《註》五藏之次,心次肺,至此則心爲尊也。

去聲。《吳棫·韻補》息吝切。《外紀》禹曰:堯舜之民,皆以堯舜之心爲心。下心字去聲。

叶思眞切,音新。《前漢·安世房中歌》我定歷數,人告其心。敕身齊戒,施敎申申。

叶先容切,音松。《詩·大雅》吉甫作頌,如淸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前漢·禮樂志》流星隕,感惟風,籋歸雲,撫懷心。

叶思征切,音騂。《揚子·太經》勤于心否貞。

叶桑鳩切,音修。《荀子·解蔽篇》鳳凰秋秋,其翼若干,其聲若簫。有鳳有凰,樂帝之心。簫叶疏鳩切。

叶思敬切,音性。《王微觀海詩》善卽誰爲御,我來無別心。聊復寓兹興,兹興將何詠。《說文》長箋》借華心形,故惢字从心,就今文言也。若精蘊同文諸書,各以意闡古文,與今文稍遠,槪不泛引。《類篇》偏旁作忄。亦作㣺。◎按《字彙》《正字通》心俱音辛,誤。辛在眞韻,齊齒音也。心在侵韻,閉口音也。如心字去聲,音近信,然不得竟以信字音之者,蓋信字爲眞韻內辛字之去聲,乃齊齒音也。若侵韻內心字之去聲,乃閉口音,有音而無字矣。字有不可下直音者,此類是也。蓋齊齒之辛,商之商也,閉口之心,商之羽也。每一音中,具有五音,不可無別。

【胆】

胆【未集下】【肉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集韻》蕩旱切,音但。肉胆也。

當割切,音怛。臈胆,肥貌。

《廣韻》徒干切《集韻》唐干切,音黵。《說文》連肝之府也。《廣韻》肝膽。《素問》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白虎通》膽者,肝之府也。肝主仁,仁者不忍,故以膽斷。是以肝膽二者,必有勇也。肝膽異趣,何以知相爲府也。肝者,木之精也。人怒無不色靑目張者,是其效也。《史記·越世家》坐臥卽仰膽,飮食亦嘗膽也。《前漢·張耳陳餘傳》將軍瞋目張膽。《註》張膽,言勇之甚。《後漢·光武紀》今不同心膽,共舉功名。

《淮南子·精神訓》膽爲雲。

《拾遺記》昆吾山有獸,食銅鐵。吳國武庫中兵刃俱食盡,得雙兔,有鐵膽,鑄爲雙劒。

蟲名。《博雅》膽蛇,靑蠵也。

草名。《博雅》陵遊,龍膽也。

拭治也。《禮·內則》桃曰膽之。《註》啖食治擇之名。《疏》去毛拭治,令色靑滑如膽也。

姓。《呂氏春秋》中牟有士曰膽胥,已請見之。

【怕】

怕【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韓愈·二鳥詩》鬼神怕嘲詠。

姓。唐有怕善,宋有怕籛。

《廣韻》普伯切《集韻》《類篇》匹陌切,音柏。《說文》無爲也。

《集韻》白各切《正韻》弼各切,與泊通。《集韻》憺怕,靜也。《老子·道德經》我獨泊兮其未兆。或作怕。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