蚍蜉撼树何足较

出自:清代·夏敬颜《王文成纪功石刻》

拼音:[pí][fú][hàn][shù][hé,hē,hè][zú][jiào]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武宗荒游居豹房,群小窃柄如沸螗。
逆濠觊觎神器久,称兵向阙狡且狂。
大江南北俱震动,谁其戡乱余姚王。
先生本是道学者,见大敌勇非寻常。
徐邢伍戴尽文吏,指挥一一皆腾骧。
誓师樟树决胜算,攻瑕捣穴先南昌。
南昌已下贼胆落,惰归逆击趋鄱阳。
前锋文定锐莫当,徐戴夹击两翼张。
须臾伏发湖中央,贼屡却保樵舍傍。
掩之纵火焚艅艎,鲸鄱骇窜纷仓皇。
雷霆顷刻驱欃枪,鼋鼍尽徒蛟螭藏。
彭蠡之水流汤汤,甲兵净洗凝清光。
呜呼功大乃得谤,噂沓贝锦来貂珰。
先生智勇由主静,渊乎器宇何可量。
纶巾翩然九华去,仿佛辟谷留侯良。
明年庚辰正月晦,摩崖铭泐山之冈。
大书天子赫斯怒,神武不杀威奋扬。
武昭皇灵靖邦国,环辞谟诰相颉颃。
勋猷道德本一贯,知行何苦区低昂。
陋儒纷纷訾讲学,如公成就犹雌黄。
蚍蜉撼树何足较,临风一笑增慨慷。
读书台前剔藓读,白袷凉袭岩桂香。
燕然山铭尚逊此,直扫月露风云章。
擘窠楷正妙结构,俨若冠剑立庙廊。
此山此刻并不朽,风雷呵护森光芒。

查看原文

注释

【蚍蜉】1.大蚁。 2.犹言小丑。常用作对敌人的蔑称。 3.轻视。 4.比喻微小的力量。 5.紫荆的别名。
【何足】犹言哪里值得。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蚍】

蚍【申集中】【虫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房脂切《韻會》頻脂切,音毗。《玉篇》蚍蜉,大蟻。詳蟻字註。

《集韻》普弭切,音芘。草名。似葵,紫色。《爾雅·釋草》荍,蚍衃。或作芘。

必至切,音畀。義同。《說文》或作。

【蜉】

蜉【申集中】【虫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縛謀切《集韻》《韻會》房尤切《正韻》房鳩切,也。今作蜉。《爾雅·釋蟲》蚍蜉,大螘。《疏》螘大者別名蚍蜉。《韓愈詩》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韻會》引《漢書》註:蚍,蜉蝣,渠略也。《詩·曹風》蜉蝣之羽,衣裳楚楚。《爾雅·釋蟲》蜉蝣,渠略。《註》似蛣蜣,身狹則長,有角,黃黑色,聚生糞土中,朝生暮死,豬好啖之。陸璣曰:似甲蟲,有角大如指,長三四寸,甲下有翅能飛。夏月隂雨時地中出,今人燒炙噉之,美如蟬也。樊光謂之糞中蝎蟲。《揚子·方言》蜉䖻,秦、晉之閒謂之渠略。

【撼】

撼【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胡感切《集韻》《韻會》《正韻》戸感切,含上聲。與㨔同。搖也。《宋史·蘇轍傳》元豐舊黨,多起邪說,以搖撼在位。《韓愈詩》蚍蜉撼大樹。

《韻會》動也。通作感。與詩無感我帨之感同。

【树】

樹【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2画

〔古文〕殊去聲。《說文》生植之總名。《左傳·昭二年》季氏有嘉樹,宣子譽之。《禮·祭義》樹木以時伐焉。《淮南子·原道訓》萍樹根于水,木樹根于土。

《爾雅·釋宮》屛謂之樹。《論語》邦君樹塞門。

《揚子·方言》牀謂之杠。北燕、朝鮮閒謂之樹。

獸名。《儀禮·鄉射禮》君國中射則皮樹中。《註》皮樹,獸名。謂皮作樹形以射之。

姓也。《後魏·官氏志》樹洛于氏。後改爲樹氏。

《唐韻》《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臣庾切,音豎。扶樹也。《徐鍇曰》樹之言豎也。種樹曰樹。《易·繫辭》古之葬者,不封不樹。《詩·小雅》荏染柔木,君子樹之。往來行人,心焉數之。

立也。《書·說命》樹后王君公,承以大夫師長。《泰誓》樹德務滋,除惡務本。《畢命》彰善癉惡,樹之風聲。

諸侯之適子,天子命爲之嗣者,曰樹子。《穀梁傳·僖九年》無易樹子。俗作,非。

【何】

何【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胡歌切《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賀平聲。曷也,奚也,孰也,詰詞也。《書·臯陶謨》禹曰何。《詩·小雅》夜如何其。

誰何。猶言莫敢如何也。《賈誼·過秦論》利兵而誰何。

未多時曰無何,亦曰無幾何。《史記·曹參傳》居無何,使者果召參。

《前漢·袁盎傳》南方濕,君能日飮,無何,可免禍也。《註》無何,言更無餘事也。

《南史·西域傳》西域呼帽爲突何。

《古今樂錄》羊無夷伊那何,皆曲調之遺聲。

國名。《隋書》西域有何國。

姓。

娙何,漢女官名,秩比二千石。

《集韻》《正韻》下可切,賀上聲。同荷。儋也,負也。《易·噬嗑》何校滅耳。《詩·曹風》何戈與祋。《小雅》何簑何笠。《商頌》百祿是何。

通訶。《前漢·賈誼傳》大譴大何。《註》譴,責也。何,詰問也。

【足】

足【酉集中】【足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疋音哫。《說文》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註》徐鍇曰:口象股脛之形。《釋名》足,續也,言續脛也。《易·說卦》震爲足。《疏》足能動用,故爲足也。《禮·玉藻》足容重。《註》舉欲遲也。

《廣韻》滿也,止也。《書·仲虺之誥》矧予之德,言足聽聞。《詩·小雅》旣霑旣足。《禮·學記》學然後知不足。《老子·道德經》知足不辱。

不可曰不我足。《吳語》天若棄吳,必許吾成而不吾足也。

草名。《爾雅·釋草》虃,百足。《註》音纖。

姓。《戰國策》足强。《註》韓人。

《廣韻》子句切《集韻》遵遇切《韻會》子遇切《正韻》將豫切,音沮。《論語》巧言令色足恭。《疏》足,成也。謂巧言令德以成其恭,取媚于人也。《朱傳》過也。《揚子·法言》足言足容,德之藻矣。

《管子·五行篇》春辟勿時,苗足本。《註》足,猶擁也。

《廣韻》添物也。《類篇》益也。《前漢·五行志》不待臣音,復讇而足。

《韻補》叶子悉切。《易林》欲飛無翼,鼎重折足。失其福利,包羞爲賊。

【较】

較【酉集下】【車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古岳切《集韻》《韻會》《正韻》訖岳切,音覺。《說文》車輢上曲銅也。《崔豹·古今注》車較,重耳也。在車輦上重起,如兩角然。《詩·衞風》猗重較兮。《註》較,高于軾。輢是兩旁植木,較橫輢上。蓋古者車皆立乗,平常立則憑較,若應爲敬,乃俯憑軾。較在軾上,若兩較然,故云重較。

《廣韻》車箱也。《後漢·輿服志》金薄繆龍,爲輿倚較。《註》車箱爲較。

與角通,相競也。《孟子》魯人獵較。

《廣韻》古孝切,音敎。與校通。比較也。

《廣韻》略也。《孝經》蓋天子之孝也。《疏》蓋者,辜較之辭。辜較,猶梗槪也。言舉其大略也。

《正韻》著明貌。《前漢·孔光傳》較然甚明。《集韻》或作䡈。今通用較。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