勋猷道德本一贯

出自:清代·夏敬颜《王文成纪功石刻》

拼音:[xūn][yóu][dào][dé][běn][yī][guàn]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

武宗荒游居豹房,群小窃柄如沸螗。
逆濠觊觎神器久,称兵向阙狡且狂。
大江南北俱震动,谁其戡乱余姚王。
先生本是道学者,见大敌勇非寻常。
徐邢伍戴尽文吏,指挥一一皆腾骧。
誓师樟树决胜算,攻瑕捣穴先南昌。
南昌已下贼胆落,惰归逆击趋鄱阳。
前锋文定锐莫当,徐戴夹击两翼张。
须臾伏发湖中央,贼屡却保樵舍傍。
掩之纵火焚艅艎,鲸鄱骇窜纷仓皇。
雷霆顷刻驱欃枪,鼋鼍尽徒蛟螭藏。
彭蠡之水流汤汤,甲兵净洗凝清光。
呜呼功大乃得谤,噂沓贝锦来貂珰。
先生智勇由主静,渊乎器宇何可量。
纶巾翩然九华去,仿佛辟谷留侯良。
明年庚辰正月晦,摩崖铭泐山之冈。
大书天子赫斯怒,神武不杀威奋扬。
武昭皇灵靖邦国,环辞谟诰相颉颃。
勋猷道德本一贯,知行何苦区低昂。
陋儒纷纷訾讲学,如公成就犹雌黄。
蚍蜉撼树何足较,临风一笑增慨慷。
读书台前剔藓读,白袷凉袭岩桂香。
燕然山铭尚逊此,直扫月露风云章。
擘窠楷正妙结构,俨若冠剑立庙廊。
此山此刻并不朽,风雷呵护森光芒。

查看原文

注释

【道德】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的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贯串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社会公德、婚姻家庭道德、职业道德等。它通过确立一定的善恶标准和行为准则,来约束人们的相互关系和个人行为,调节社会关系,并与法一起对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起保障作用。有时专指道德品质或道德行为。
【德本】道德的根本。古代以孝为德本。
【一贯】1.语出《论语·里仁》“吾道一以贯之”。用一种道理贯穿:故能一贯万机,靡所疑惑。 2.相同;一样:存没同归,毁誉一贯。 3.连贯:字句虽对,而意则一贯。 4.副词。一向;始终如此:他一贯待人诚恳|学习一贯很努力。 5.古时称钱一千为一贯:我一贯本钱,赚了一贯。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勋】

勛【子集下】【力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10画

《說文》《廣韻》古文勳字。註見十四畫。

【猷】

猷【巳集下】【犬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以周切《集韻》《韻會》夷周切,音由。《爾雅·釋詁》猷,謀也。《疏》猷者,以道而謀也。大雅文王云:厥猶翼翼。猷猶音義同。《書·盤庚》汝猷黜乃心,無傲從康。《又》聽余一人之作猷。

《君》爾有嘉謀嘉猷,則入告爾后于內。

《爾雅·釋詁》猷,言也。《註》猷者道,道亦言也。

《爾雅·釋言》猷,圖也。《周禮·春官》以猷鬼神祇。《註》猷謂圖畫。

《爾雅·釋宮》猷,道也。《註》道路之異名。

《爾雅·釋言》猷,可也。《詩·魏風》猷來無止。《箋》猷,可也。

《爾雅·釋言》猷,若也。引《詩》:寔命不猷。◎按今《詩·召南》作猶。《傳》猶,若也。

《書·大誥》猷大誥爾多邦。《傳》猷,道也。順大道,以誥天下衆國。《疏》鄭本猷在誥字下,此本在大字上,言以道誥衆國,於文爲順。

《周官》若昔大猷。《傳》言當順古大道。

《爾雅·釋詁》猷,己也。《註》義未詳。

《揚子·方言》猷,詐也。《註》猶者,言故爲詐。

叶音移。《魏·卞蘭賦》超古人之遐跡,崇先聖之弘基。耽八素之祕奧,遵二儀之大猷。

【道】

道【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陶上聲。《說文》所行道也。《爾雅·釋宮》一達謂之道路。《詩·小雅》周道如砥。《前漢·董仲舒傳》道者所由適于治之路也。

《廣韻》理也,衆妙皆道也,合三才萬物共由者也。《易·繫辭》一隂一陽之謂道。《又》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書·大禹謨》道心惟微。

順也。《書·禹貢》九河旣道。《註》順其道也。

國名。《左傳·僖五年》江黃道柏。《註》道國,在汝南安陽縣南。

《韻會》州名。漢屬零陵郡,唐營州,攺道州。

當道,草名。《博雅》當道,馬舄也。

《集韻》《韻會》大到切《正韻》杜到切,陶去聲。《正韻》言也。《孝經》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大學》如切如磋者,道學也。

由也。《禮·禮器》苟無忠信之人,則理不虛道。《中庸》尊德性而道問學。

治也。與導同。《論語》道千乗之國。《史記·文帝紀》道民之略,在于務本。

引也。《左傳·隱五年》請君釋憾于宋,敝邑爲道。

從也。《前漢·淮南王傳》諸使者道長安來。《山海經》風道北來。《註》道,從也。

《字彙補》動五切,音覩。《易林》冬藪枯腐,當風于道。蒙蔽塵埃,左氏勞苦。

叶徒厚切,頭上聲。《詩·衞風》牆有茨,不可道也。叶下醜。

【德】

德【寅集下】【彳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正韻》多則切《集韻》《韻會》的則切,而廉,剛而塞,彊而義。

《洪範》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剛克,三曰柔克。《周禮·地官》六德:知、仁、聖、義、中、和。

《玉篇》德,惠也。《書·盤庚》施實德于民。《詩·小雅》旣飽以德。

善敎也。《禮·月令》孟春之月,命相布德,和令,行慶,施惠。《註》德謂善敎。

感恩曰德。《左傳·成三年》王曰:然則德我乎。《疏》德加於彼,彼荷其恩,故謂荷恩爲德。《後漢·樊曄傳》光武微時,曄餽餌一笥,帝德之不忘。

《韻會》四時旺氣也。《禮·月令》某日立春,盛德在木。

《諡法》綏柔士民,諫爭不威,執義揚善,曰德。

《說文》升也。

《玉篇》福也。

星名。《前漢·郊祀志》望氣王朔言,後獨見塡星出如瓜。有司皆曰:陛下建漢家封禪,天其報德星云。《註》德星,旣填星也。

《韻會》亦作悳。《前漢·賈誼傳》悳至渥也。

州名。《廣韻》秦爲齊郡地,漢爲平原郡。武德初爲德州,因德安縣以名之。

叶都木切,音篤。《謝惠連·雪賦》曹風以麻衣比色,楚謠以幽蘭儷曲。盈尺則呈瑞於豐年,袤丈則表沴於隂德。

叶得各切,當入聲。《易林》酒爲歡伯,除憂來樂,福善入門,與君相索,使我有德。

【本】

本【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1画

〔古文〕楍㮺奔上聲。《說文》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下,草木之根柢也。《左傳·昭元年》木水之有本原。《班固·西都賦》元元本本,殫見洽聞。

《玉篇》始也。

《廣韻》舊也,下也。《禮·禮器》反本修古,不忘其初。《爾雅·釋器疏》柢本也,凡物之本,必在底下。

《左傳註》豫爲後地曰張本。

《曲禮》韭曰豐本,菖蒲根曰昌本。

《集韻》《類篇》逋昆切。同奔。喻德宣譽曰本走。

叶方典切,音匾。《班婕妤·擣素賦》調非常律,聲無定本。或連躍而更投,或暫舒而常斂。

【一】

一【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1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弌《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漪入聲。《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易·繫辭》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

《廣韻》同也。《禮·樂記》禮樂政,其極一也。《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

少也。《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

《增韻》純也。《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爲天下正。

均也。《唐書·薛平傳》兵鎧完礪,徭賦均一。

誠也。《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

正一。《唐書·司馬承楨傳》得陶隱居正一法,逮四世矣。

一一。《韓非子·內儲篇》南郭處士請爲齊宣王吹竽。宣王悅之,廩食以數百人。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韓愈詩》一一欲誰憐。《蘇軾詩》好語似珠穿一一。

《星經》天一星,在紫微宮門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

太一,山名,卽終南山。一名太乙。

三一。《前漢·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註》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氣也。

尺一,詔版也。《後漢·蕃傳》尺一選舉。《註》版長尺一,以寫詔書。

百一,詩篇名,魏應璩著。

姓,明一炫宗。

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婁氏,後改婁氏。

一二三作壹貳叄。《大學》壹是皆以修身爲本。《史記·禮書》總一海內。《前漢·霍光傳》作總壹。《六書故》今惟財用出納之簿書,用壹貳叄以防姦易。

《韻補》叶於利切,音懿。《左思·吳都賦》藿蒳豆蔲,薑彙非一。江蘺之屬,海苔之類。

叶弦雞切,音兮。《參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樞,其數名一。

【贯】

貫【酉集中】【貝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玩切,音瓘。《說文》貫,錢貝之貫。《前漢·食貨志》京師之錢累百鉅萬,貫朽而不可校。

《博雅》穿也。《五經文字》旣穿曰貫。《易·剝卦》貫魚。《釋文》貫,穿也。《前漢·董仲舒傳》豈不同條共貫與。《註》貫者,聮絡貫穿。

中也。《儀禮·鄕射禮》不貫不釋。《註》貫,猶中也。

《穀梁傳·昭十九年》羈貫成童。《註》羈貫,謂交午剪髮以爲飾。

《晉書·文苑傳》架彼辭人,共超淸貫。《正字通》侍從之官曰淸貫。

姓。《姓氏急就篇》趙相貫高。《古音略》貫高之貫,音冠。

《博雅》累也。

《韻府》本貫,鄕籍也。

國名。《括地志》故貫城卽古貫國,在曹州濟隂縣。

《詩·魏風》三歲貫女。《傳》貫,事也。《釋文》古亂反。○按朱傳:貫,習也。音慣。

《集韻》《正韻》古患切,音慣。慣,亦作貫。《爾雅·釋詁》貫,習也。《詩·齊風》射則貫兮。《釋文》毛古亂反,中也。鄭古患反,習也。《前漢·賈誼傳》習慣如自然。《註》師古曰:貫,亦習也。

《集韻》烏關切,音彎。彎,亦作貫。《史記·伍子胥傳》貫弓執矢嚮使者。

《廣韻》《集韻》《韻會》古丸切,音官。義同。○按《說文》毌,穿物持之也,音古丸切,貫音古玩切,毌與貫通,故經典貫亦音官。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