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领风骚数百春

出自:近现代·孔凡章《涉江曲 记一代词人沈祖棻女史》

拼音:[shuí][lǐng][fēng,fěng][sāo,sǎo][shù,shǔ,shuò][bǎi][chūn]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乾坤灵气东南烈,卿云记盛临新叶。
北渚秋烟逐去鸿,南湖夜雨哀啼鴂。
剑石犹留万古痕,琴台未化千年雪。
天上愁深世未知,人寰缘尽春长诀。
吴江幽梦已成尘,三生不碍留芳洁。
浩劫吟坛古所无,词仙解托异凡躯。
檀云幻影千秋恨,薤露讴吟万众俱。
别有因缘归我佛,长留津逮启吾徒。
莲池谪满凭归去,证果伤心与众殊。
长江三镇咽喉地,建瓴南北窥吴冀。
水陆环回任往来,楼台栉比繁声利。
浩浩波涛去不回,茫茫宇宙生如戏。
腥雾长天绛阙寒,惊雷平地清都閟。
始祸城狐尚可原,横行市虎应难避。
零落探骊起凤辞,凄凉殒玉沉珠记。
采竹南山写悼诗,芳魂何处书难寄。
碧血长街事已遥,书香门第溯前朝。
居停剧邑繁支盛,交往清流令闻昭。
有女谢庭争抗手,几人班笔亚垂髫?汹涌才华宁有际,洲源原出浙江潮。
过眼驹阴往事驰,执经同受梦秋词。
清沾月露成初作,格袭冰霜继本师。
溅泪花时归进酒,荡胸云影付吟诗。
情疑湘水同舟日,事证屯溪却扇诗。
三年尽得风诗秘,春雨无声润绿枝。
时势开张文运启,诗词五四萌新体。
妇孺同知白话优,典书竞事繁文洗。
革旧终难世所容,创新每陷人纷诋。
倘今残籍见《诗帆》,当时定是中流砥。
时逢东寇连兵挟,横磨出匣邀同猎。
白日寒生柳塞旗,乌云势压榆关堞。
风雪难存冻雀枝,舆图正食春蚕叶。
血战孤城告合围,羽书连驿闻相接。
江山不待后人愁,已是安危迫眉睫。
人生禁得几回肠?家国深仇到女郎。
辗转舟车怜荏弱,迷离风雨记仓黄。
好合百年谐伉俪,飘零三曲咏流亡。
因忆少陵中岁日,哥舒败战潼关失。
旌期蜀道正萦纡,鼙鼓渔阳空战慄。
未肯低头侍禄儿,间关西上依唐室。
同心高节踵先贤,故国无家远播迁。
清露一肩吴郡月,狂飙千里蓟门烟。
双栖未有安巢借,孤往宁辞敝屣穿。
龙塞边声萦旅梦,蚕业山色伫吟篇。
瞿塘波浪巫峰雾,同护江陵上水船。
峨眉卉圃添兰芷,香云泻入西川史。
此后才名四十年,当时故国三千里。
词苑分藩事有无,明珠耀目从今始。
绿杨城郭花千树,传烽不到梁州路。
流寓难消敌忾心,伤时只合随缘住。
岷江锦水自分流,画眉有恨空辜负。
秋风剑外草离离,北定中原未可期。
客里沧桑归鬓发,吟边花草幻旌旗。
多才自古多忧患,天道无情未足奇。
芙蓉独领秋江碧,词场门户纷停绎。
璇玑心力见回文,坛坫鬓眉甘避席。
偶然抒兴倚新声,行间底事愁堆积。
憔悴容华意未慵,每缘诗酒寄情棕。
国事蜩螗多难日,生涯创作最高峰。
词成倚马银笺檄,意在屠龙宝剑锋。
酒痕每共伤时泪,湿透罗衣又一重。
清江明月几回圆,江畔春声响杜鹃。
肉食不闻唐罪己,心丧谁问杞忧天?枨触兵时伤别泪,唱酬吟社感怀篇。
玉垒无家终是客,锦城虽乐不如还。
多病况兼家国恨,年年明镜渺钗钿。
狼烟九域何时了?沧溟雾散天终晓。
飞将方呈谒庙书,仪曹已缮还京表。
八年碧血国书存,三岛素旌妖梦杳。
哀哉万骨为谁枯?蕞尔群魔空自扰!祗惜天吴就缚时,江东子弟归来少。
先入关中约未寒,天池龙战沸惊湍。
享成卢塞收长白,安内萧墙用契丹。
国势难容秦立极,人心终向汉登坛。
星帜扶摇烽火熄,黄河从此报安澜。
兰堂师友相逢几?一怀秋绪难为理。
旧稿难期笼壁纱,新词应许裁宫绮。
玉树秦淮曲已终,琼林宋苑歌重起。
负笈当年白下门,今来白下载桃李。
群言宫殿忽荒墟,事起风雷禹甸初。
酷吏深文瓜蔓后,故家乔木斧斤余。
郎伯诤言违左衽,春秋明戒警前车。
心惊夏日彤霄暗,眉锁春山黛色沮。
飞蓬雾髻三千丈,悄悄连朝带泪梳。
终雪沉冤任贬褒,衰年夫婿董帷劳。
中朝文史权威重,上国耆英地望高。
杏坫域中驰令誉,槐衙江左慕清曹。
遂令如砥金陵路,高矗凌云鲁殿旄。
离人正冀无离别,忽报天吴作怒涛。
天胡梦梦春何遽?笙簧九部催鸾驭!忧世重闻八咏楼,祈年空晋千言疏。
碧月西沉夜寂寥,彩云北断人归去!年华去去水悠悠,江北江南总是愁。
萧瑟湖山黄叶雨,凄清时节白蘋秋。
人间自有名山业,楚畹余香满益州。
易安一去无消息,后来闺秀空颜色。
纵使灵心格外深,还凭慧眼殷勤识。
惟有炎黄吐凤才,诗人才许真倾国!祗今倾国更何人?谁领风骚数百春?清浅花溪愁里涉,迢遥珂里梦中亲。
簪花净几描新格,咏絮幽庭识夙因。
最是篇章多隽语,于微波处见风神。
涉江双集今犹在,碧城箫管应难再!隋珠花月丽千秋,卞玉鹓鸾珍一代。
身是瑶池女侍书,仙凡去住应无碍。
一曲巴歈每自哀,无端幽恨袭人来。
行歌漫补残诗页,太息空停浊酒杯。
风雨凄迷安宿命,河山装点仗清才。
频惊妙语生银管,愿献长歌晋玉杯。
沧海潮音春梦醒,蓬莱山影世缘灰。
天人愧借芜毫渎,霄汉难招绣纛回。
一夜江城飞玉笛,落花如雨暗苏台。

查看原文

注释

【风骚】风骚1〈书〉1.风指《诗经》中的《国风》,骚指屈原的《离骚》,后来泛称文学。 2.在文坛居于领袖地位或在某方面领先叫领风骚。 风骚2 [fēngsāo]指妇女举止轻佻:卖弄~。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谁】

誰【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8画

《五音集韻》是爲切《玉篇》是推切,音垂。《說文》何也。《玉篇》不知其名也。《易·同人》出門同人。

誰咎也。《詩·召南》誰其尸之,有齊季女。《左傳·隱元年》其誰曰不然。《老子·道德經》吾不知誰之子。《莊子·天運篇》子生,五月而能言,不至乎孩而始誰。《註》未至孩童,便知人之姓名爲誰。

《爾雅·釋訓》誰昔昔也。《詩·國風》誰昔然矣。《傳》猶言疇昔也。郭璞曰:誰,發語辭。

《正韻》誰何,詰問也。《前漢·賈誼傳》利兵而誰何。《師古註》問之爲誰也。

《前漢·五行志》大誰卒。《師古註》主問非常之人,云姓名是誰也。大誰,本以誰何稱,因用名官,有大誰長。卒者,長所領士卒也。

姓。《萬姓統譜》誰龍,明正德閒九江府照磨。

《讀書通》通作孰,引《莊子·列禦》莫覺莫悟,何相孰也。

通作疇。引《書·舜典》疇若予上下草木鳥獸,卽孰若,與誰同。

《韻會》亦作譙。《史記·衞綰傳》不譙呵綰。《註》責讓也。譙,音誰,呵,音何。《漢書》作孰何。李奇曰:孰誰也。何,呵也。師古曰:不誰何者,猶言不借問耳。《集韻》或作唯。

【领】

領【戌集下】【頁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良郢切《集韻》《正韻》里郢切《韻會》里整切,音嶺。《說文》項也。从頁令聲。《釋名》領,頸也。以壅頸也。亦言總領衣體,爲端首也。《詩·小雅》交交桑扈,有鶯其領。《傳》鶯鶯然有文章也。領,頸也。《荀子·勸學篇》若挈裘領。

《廣韻》理也。《韻會》方氏曰:承上令下謂之領。《禮·祭義》先王之敎因而弗改,所以領天下國家也。

《樂記》領父子君臣之節。《註》領,猶理治也。

《仲尼燕居》言游進曰:敢問禮也者,領惡而全好者歟。《註》領,猶治也。

《韻會》統領也。《前漢·魏相傳》總領庶職。

《廣韻》錄也。《劉公幹詩》沈速簿領書。《註》領,錄也。

楚官名。《左傳·昭二十七年》鄢將師爲右領。

晉官名。《晉書·職官志》中領軍將軍,魏官也。

地名。《左傳·昭二十二年》樊頃子奉王以追單子及領。《註》領,周地。《前漢·王子侯表》蒲領侯嘉。

山道,與嶺通。《前漢·嚴助傳》輿轎而踰領。

《正字通》受也。

叶離貞切,音鄰。《韓愈·田氏廟》嶪嶪魏土,嬰兒弄兵。吏戎愁毒,莫保首領。

【风】

風【戌集下】【風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楓。風以動萬物也。《莊子·齊物論》大塊噫氣,其名爲風。《河圖》風者,天地之使。《元命包》隂陽怒而爲風。《爾雅·釋天》南風謂之凱風,東風謂之谷風,北風謂之凉風,西風謂之泰風。《禮·樂記》八風從律而不姦。《疏》八方之風也。《史記·律書》東北方條風,立春至。東方明庶風,春分至。東南方淸明風,立夏至。南方景風,夏至至。西南方凉風,立秋至。西方閶闔風,秋分至。西北方不周風,立冬至。北方廣莫風,冬至至。《周禮·春官·保章氏》以十有二風,察天地之和命,乖別之妖祥。《註》十有二辰皆有風吹其律,以知和不。

《玉篇》散也。《易·繫辭》風以散之。

趨風,疾如風也。《左傳·成十六年》郤至三遇楚子之卒,見楚子必下免冑而趨風。

《玉篇》敎也。《書·畢命》彰善癉惡,樹之風聲。

《說命》四海之內,咸仰朕德,時乃風。《註》言天下仰我德,是汝之敎也。《詩·關雎序》風之始也。《箋》風是諸侯政敎也。

風俗。《禮·樂記》移風易俗,天下皆寧。

疾名。《左傳·昭元年》風淫末疾。《註》末,四肢也。風爲緩急。

《廣韻》佚也。《書·費誓》馬牛其風。《傳》馬牛風佚。《疏》僖四年《左傳》云:惟是風馬牛不相及也。賈逵云:風,放也。牝牡相誘謂之風。然則馬牛風佚,因牝牡相逐而遂至放佚遠去也。

防風,國名。今湖州武康縣。

地名。寧風,齊地,見《左傳》。右扶風,見《漢書》。

官名。《前漢·地理志》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主爵都尉爲右扶風。

鳥名。《詩·秦風》鴥彼晨風。《爾雅·釋鳥》晨風,鸇。《疏》晨風,一名鸇,摯鳥也。郭云:鷂屬。

《晉書·輿服志》相風中道。《正字通》晉制,車駕出,相風居前。刻烏於竿上,名相風。

《述征記》長安南有臺,高十仞,立相風銅烏,遇風輒動。

草名。《西京雜記》懷風,苜蓿別名。一名光風。

姓。黃帝臣風后。

風胡,見《越絕書》。

《神異經》西方有披髮東走,一名狂,一名顚,一名狷,一名風。

《廣韻》方鳳切,音諷。《詩·關雎序》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戒,故曰風。《箋》風化。風刺,皆謂譬諭,不直言也。《釋文》下以風之。風,福鳳反。《註》風刺同。

叶分房切,音方。《楚辭·惜誓》涉丹水而馳騁兮,右大夏之遺風。黃鵠之一舉兮,知山川之紆曲,再舉兮睹天地之圜方。

叶甫煩切,音蕃。《王粲詩》烈烈冬日,肅肅淒風。潛鱗在淵,歸鴈載軒。

叶閭承切。《後漢·馮衍顯志賦》摛道德之光輝兮,匡衰世之渺風。褒宋襄于泓谷兮,表季札于延陵。

叶孚金切,音分。《詩·邶風》絺兮綌兮,淒其以風。我思古人,實獲我心。

《大雅》吉甫作頌,穆如淸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楚辭·九章》乗鄂渚而反顧兮,欸秋冬之緒風。步余馬兮山臯,邸余車兮方林。《釋名》兗豫幷冀,橫口含脣言之,讀若分。靑徐,踧口開脣推氣言之,讀若方。風,放也,氣放散也。《第·毛詩古音考》風古與心林音淫爲韻,孚金切。或曰今太行之西,汾晉之閒讀風如分,猶存古音。《正韻》一東收風,十二侵闕,蓋未詳風古有分音也。《說文》風動蟲生,故蟲八日而化。从虫凡聲。《趙古則曰》凡物露風則生蟲,故風从虫,凡諧聲。

【骚】

騷【亥集上】【馬部】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集韻》蘇遭切《韻會》《正韻》蘇曹切,音搔。《玉篇》動也。《說文》擾也。《詩·大雅》徐方驛騷。《註》騷,擾動也。

《說文》一曰摩馬。

《揚子·方言》騷,蹇也。吳楚偏蹇曰騷。《註》蹇,跛行也。

《玉篇》愁也。《正字通》屈原作離騷,言遭憂也。今謂詩人爲騷人。

《禮·檀弓》喪事雖遽,不陵節,騷騷爾則野。《註》騷騷,急疾貌。

騷殺,飄揚下垂貌。《張衡·東京賦》駙承華之蒲梢,飛流蘇之騷殺。《註》流蘇,五采毛雜之,以爲馬飾,凡下垂者爲蘇。

騷屑,凄凉也。《謝靈運詩》騷屑出穴風。《杜甫詩》平人固騷屑。《王安石詩》歸夢得蕭騷。《歐陽修詩》休把靑銅照雙鬢,君謨今已白刀騷。

蒲騷,地名。《左傳·桓十一年》敗鄖師于蒲騷。《註》卽陽臺巫山,在今峽川。

《集韻》《韻會》《正韻》先彫切,音簫。義同。

《正韻》蘇老切,音埽。《史記·李斯傳》竈上騷除。

《黥布傳》大王宜騷淮南之兵。《註》言盡舉之如埽地也。與埽通。

《集韻》《正韻》先到切,音燥。義同。

古通尤韻。《張衡·思賦》行積冰之皚皚兮,淸泉沍而不流。寒風凄其永至兮,拂雲岫之騷騷。《文選註》音修。騷騷,風動貌。

【数】

數【卯集下】【攴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所矩切《集韻》爽主切,音籔。《說文》計也。《易·說卦》數往者順。《詩·小雅》心焉數之。《禮·曲禮》問國君之富,數地以對。

《博雅》責也。《左傳·昭二年》使吏數之。《註》責數其罪。

《集韻》阻切,音所。義同。

《廣韻》色句切《集韻》《韻會》《正韻》雙遇切,禮命之多少。

《繫辭》極數知來之謂占。《疏》蓍策之數。《書·大禹謨》天之曆數在汝躬。《疏》天之曆運之數。《周禮·天官·小宰》掌官常以治數。《註》治數,每事多少異也。《後漢·律曆志》隷首作數。《註》隷首,黃帝之臣。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色角切,音朔。頻數也。《禮·祭義》祭不欲數,數則煩。

《爾雅·釋詁》數,疾也。《疏》皆謂急疾也。

《集韻》蘇谷切,音速。《禮·樂記》衞音趨數煩志。《註》趨數,讀爲促速,聲之誤也。《史記·賈生傳》淹數之度兮,語余其期。《註》徐廣曰:數,速也。

《集韻》《韻會》趨玉切,音促。細也。《孟子》數罟不入洿池。《趙岐註》密細之網。

《集韻》聳取切,音繏。數數,猶汲汲也。

所錄切,松入聲。汲水疾也。《莊子·天地篇》數如泆湯。

所六切,音縮。數數,迫促意。

仕角切,音浞。促也。

《韻補》叶先奏切。《陸機·宣猷堂詩》篤生我后,克明克秀。體輝重光,承規景數。

【百】

百【午集中】【白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1画

〔古文〕博陌切,音伯。《說文》十十也。从一白。數十十爲一百。百,白也。十百爲一貫。貫,章也。《徐曰》章,以詩言之一章也。百亦成數。會意字。《前漢·律歷志》紀于一,協于十,長于百,大于千,衍于萬。

眾多也。《易·繫辭》百官以治。《書·堯典》平章百姓。《後漢·明帝紀》百蠻貢職。

百里,劒名。百錬,刀名。見《古今注》。

百鷯。鳥名。見《大戴禮》。

百足,蟲名。《博物志》百足,一名馬蚿。

百合,草名。《譚子化書》山蚯化爲百合。

地名。隋百泉縣,唐百文縣。

國名。《北史·百濟傳》百濟國,馬韓之屬,在遼東之東。

姓。百豐,列子弟子。

複姓。《風俗通》秦百里奚之後,其先虞人,家于百里,因氏焉。

《韻會》《正韻》莫白切,音陌。勵也。《左傳·僖二十八年》距躍三百,曲踴三百。《註》言每跳皆勉力爲之。

唐謂行杖人曰五百。《後漢·曹節傳註》五百字,本爲伍佰。伍,當也。佰,道也。使之導引,當道陌中,以驅除也。《續志》五百赤幘絳褠,卽今行鞭杖者,亦作伍佰。

叶伯各切,音博。《前漢·季布傳》得黃金百,不如得季布諾。《易林》營城洛邑,周公所作。世建三十,歷年八百。

叶畢吉切,音必。《歐陽修·潭園詩》一華聊一醉,盡醉猶須百。而我病不㱃,對花空嘆息。

【春】

春【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萅蠢平聲。《爾雅·釋天》春爲靑陽。《註》氣淸而溫陽。《周禮·春官·宗伯疏》春者出生萬物。《公羊傳·隱元年》春者何,歲之始也。《註》春者,天地開闢之端,養生之首,法象所出。昏斗指東方曰春。《史記·天官書》東方木主春。《前漢·律歷志》陽氣動物,於時爲春。春,蠢也。物蠢生,廼動運。

姓。《何氏姓苑》春申君黃歇之後。

酒名。《唐國史補》酒有郢之富水春,烏程之若下春,滎陽之上窟春,富平之石東春,劒南之燒春。

花名。《花木考》鸎粟別種名麗春。

《集韻》尺尹切,音蠢。《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張皮侯而棲鵠,則春以功。《註》春讀爲蠢。蠢,作也,出也。

相关诗句
落花如雨暗苏台 一夜江城飞玉笛 霄汉难招绣纛回 天人愧借芜毫渎 蓬莱山影世缘灰 沧海潮音春梦醒 愿献长歌晋玉杯 频惊妙语生银管 河山装点仗清才 风雨凄迷安宿命 太息空停浊酒杯 行歌漫补残诗页 无端幽恨袭人来 一曲巴歈每自哀 仙凡去住应无碍 身是瑶池女侍书 卞玉鹓鸾珍一代 隋珠花月丽千秋 碧城箫管应难再 涉江双集今犹在 于微波处见风神 最是篇章多隽语 咏絮幽庭识夙因 簪花净几描新格 迢遥珂里梦中亲 清浅花溪愁里涉 谁领风骚数百春 祗今倾国更何人 诗人才许真倾国 惟有炎黄吐凤才 还凭慧眼殷勤识 纵使灵心格外深 后来闺秀空颜色 易安一去无消息 楚畹余香满益州 人间自有名山业 凄清时节白蘋秋 萧瑟湖山黄叶雨 江北江南总是愁 年华去去水悠悠 彩云北断人归去 碧月西沉夜寂寥 祈年空晋千言疏 忧世重闻八咏楼 笙簧九部催鸾驭 天胡梦梦春何遽 忽报天吴作怒涛 离人正冀无离别 高矗凌云鲁殿旄 遂令如砥金陵路 槐衙江左慕清曹 杏坫域中驰令誉 上国耆英地望高 中朝文史权威重 衰年夫婿董帷劳 终雪沉冤任贬褒 悄悄连朝带泪梳 飞蓬雾髻三千丈 眉锁春山黛色沮 心惊夏日彤霄暗 春秋明戒警前车 郎伯诤言违左衽 故家乔木斧斤余 酷吏深文瓜蔓后 事起风雷禹甸初 群言宫殿忽荒墟 今来白下载桃李 负笈当年白下门 琼林宋苑歌重起 玉树秦淮曲已终 新词应许裁宫绮 旧稿难期笼壁纱 一怀秋绪难为理 兰堂师友相逢几 黄河从此报安澜 星帜扶摇烽火熄 人心终向汉登坛 国势难容秦立极 安内萧墙用契丹 享成卢塞收长白 天池龙战沸惊湍 先入关中约未寒 江东子弟归来少 祗惜天吴就缚时 蕞尔群魔空自扰 哀哉万骨为谁枯 三岛素旌妖梦杳 八年碧血国书存 仪曹已缮还京表 飞将方呈谒庙书 沧溟雾散天终晓 狼烟九域何时了 年年明镜渺钗钿 多病况兼家国恨 锦城虽乐不如还 玉垒无家终是客 唱酬吟社感怀篇 枨触兵时伤别泪 心丧谁问杞忧天 肉食不闻唐罪己 江畔春声响杜鹃 清江明月几回圆 湿透罗衣又一重 酒痕每共伤时泪 意在屠龙宝剑锋 词成倚马银笺檄 生涯创作最高峰 国事蜩螗多难日 每缘诗酒寄情棕 憔悴容华意未慵 行间底事愁堆积 偶然抒兴倚新声 坛坫鬓眉甘避席 璇玑心力见回文 词场门户纷停绎 芙蓉独领秋江碧 天道无情未足奇 多才自古多忧患 吟边花草幻旌旗 客里沧桑归鬓发 北定中原未可期 秋风剑外草离离 画眉有恨空辜负 岷江锦水自分流 伤时只合随缘住 流寓难消敌忾心 传烽不到梁州路 绿杨城郭花千树 明珠耀目从今始 词苑分藩事有无 当时故国三千里 此后才名四十年 香云泻入西川史 峨眉卉圃添兰芷 同护江陵上水船 瞿塘波浪巫峰雾 蚕业山色伫吟篇 龙塞边声萦旅梦 孤往宁辞敝屣穿 双栖未有安巢借 狂飙千里蓟门烟 清露一肩吴郡月 故国无家远播迁 同心高节踵先贤 间关西上依唐室 未肯低头侍禄儿 鼙鼓渔阳空战慄 旌期蜀道正萦纡 哥舒败战潼关失 因忆少陵中岁日 飘零三曲咏流亡 好合百年谐伉俪 迷离风雨记仓黄 辗转舟车怜荏弱 家国深仇到女郎 人生禁得几回肠 已是安危迫眉睫 江山不待后人愁 羽书连驿闻相接 血战孤城告合围 舆图正食春蚕叶 风雪难存冻雀枝 乌云势压榆关堞 白日寒生柳塞旗 横磨出匣邀同猎 时逢东寇连兵挟 当时定是中流砥 倘今残籍见《诗帆》 创新每陷人纷诋 革旧终难世所容 典书竞事繁文洗 妇孺同知白话优 诗词五四萌新体 时势开张文运启 春雨无声润绿枝 三年尽得风诗秘 事证屯溪却扇诗 情疑湘水同舟日 荡胸云影付吟诗 溅泪花时归进酒 格袭冰霜继本师 清沾月露成初作 执经同受梦秋词 过眼驹阴往事驰 洲源原出浙江潮 汹涌才华宁有际 几人班笔亚垂髫 有女谢庭争抗手 交往清流令闻昭 居停剧邑繁支盛 书香门第溯前朝 碧血长街事已遥 芳魂何处书难寄 采竹南山写悼诗 凄凉殒玉沉珠记 零落探骊起凤辞 横行市虎应难避 始祸城狐尚可原 惊雷平地清都閟 腥雾长天绛阙寒 茫茫宇宙生如戏 浩浩波涛去不回 楼台栉比繁声利 水陆环回任往来 建瓴南北窥吴冀 长江三镇咽喉地 证果伤心与众殊 莲池谪满凭归去 长留津逮启吾徒 别有因缘归我佛 薤露讴吟万众俱 檀云幻影千秋恨 词仙解托异凡躯 浩劫吟坛古所无 三生不碍留芳洁 吴江幽梦已成尘 人寰缘尽春长诀 天上愁深世未知 琴台未化千年雪 剑石犹留万古痕 南湖夜雨哀啼鴂 北渚秋烟逐去鸿 卿云记盛临新叶 乾坤灵气东南烈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