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从此报安澜

出自:近现代·孔凡章《涉江曲 记一代词人沈祖棻女史》

拼音:[huáng][hé][cóng,zòng][cǐ][bào][ān][lán]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乾坤灵气东南烈,卿云记盛临新叶。
北渚秋烟逐去鸿,南湖夜雨哀啼鴂。
剑石犹留万古痕,琴台未化千年雪。
天上愁深世未知,人寰缘尽春长诀。
吴江幽梦已成尘,三生不碍留芳洁。
浩劫吟坛古所无,词仙解托异凡躯。
檀云幻影千秋恨,薤露讴吟万众俱。
别有因缘归我佛,长留津逮启吾徒。
莲池谪满凭归去,证果伤心与众殊。
长江三镇咽喉地,建瓴南北窥吴冀。
水陆环回任往来,楼台栉比繁声利。
浩浩波涛去不回,茫茫宇宙生如戏。
腥雾长天绛阙寒,惊雷平地清都閟。
始祸城狐尚可原,横行市虎应难避。
零落探骊起凤辞,凄凉殒玉沉珠记。
采竹南山写悼诗,芳魂何处书难寄。
碧血长街事已遥,书香门第溯前朝。
居停剧邑繁支盛,交往清流令闻昭。
有女谢庭争抗手,几人班笔亚垂髫?汹涌才华宁有际,洲源原出浙江潮。
过眼驹阴往事驰,执经同受梦秋词。
清沾月露成初作,格袭冰霜继本师。
溅泪花时归进酒,荡胸云影付吟诗。
情疑湘水同舟日,事证屯溪却扇诗。
三年尽得风诗秘,春雨无声润绿枝。
时势开张文运启,诗词五四萌新体。
妇孺同知白话优,典书竞事繁文洗。
革旧终难世所容,创新每陷人纷诋。
倘今残籍见《诗帆》,当时定是中流砥。
时逢东寇连兵挟,横磨出匣邀同猎。
白日寒生柳塞旗,乌云势压榆关堞。
风雪难存冻雀枝,舆图正食春蚕叶。
血战孤城告合围,羽书连驿闻相接。
江山不待后人愁,已是安危迫眉睫。
人生禁得几回肠?家国深仇到女郎。
辗转舟车怜荏弱,迷离风雨记仓黄。
好合百年谐伉俪,飘零三曲咏流亡。
因忆少陵中岁日,哥舒败战潼关失。
旌期蜀道正萦纡,鼙鼓渔阳空战慄。
未肯低头侍禄儿,间关西上依唐室。
同心高节踵先贤,故国无家远播迁。
清露一肩吴郡月,狂飙千里蓟门烟。
双栖未有安巢借,孤往宁辞敝屣穿。
龙塞边声萦旅梦,蚕业山色伫吟篇。
瞿塘波浪巫峰雾,同护江陵上水船。
峨眉卉圃添兰芷,香云泻入西川史。
此后才名四十年,当时故国三千里。
词苑分藩事有无,明珠耀目从今始。
绿杨城郭花千树,传烽不到梁州路。
流寓难消敌忾心,伤时只合随缘住。
岷江锦水自分流,画眉有恨空辜负。
秋风剑外草离离,北定中原未可期。
客里沧桑归鬓发,吟边花草幻旌旗。
多才自古多忧患,天道无情未足奇。
芙蓉独领秋江碧,词场门户纷停绎。
璇玑心力见回文,坛坫鬓眉甘避席。
偶然抒兴倚新声,行间底事愁堆积。
憔悴容华意未慵,每缘诗酒寄情棕。
国事蜩螗多难日,生涯创作最高峰。
词成倚马银笺檄,意在屠龙宝剑锋。
酒痕每共伤时泪,湿透罗衣又一重。
清江明月几回圆,江畔春声响杜鹃。
肉食不闻唐罪己,心丧谁问杞忧天?枨触兵时伤别泪,唱酬吟社感怀篇。
玉垒无家终是客,锦城虽乐不如还。
多病况兼家国恨,年年明镜渺钗钿。
狼烟九域何时了?沧溟雾散天终晓。
飞将方呈谒庙书,仪曹已缮还京表。
八年碧血国书存,三岛素旌妖梦杳。
哀哉万骨为谁枯?蕞尔群魔空自扰!祗惜天吴就缚时,江东子弟归来少。
先入关中约未寒,天池龙战沸惊湍。
享成卢塞收长白,安内萧墙用契丹。
国势难容秦立极,人心终向汉登坛。
星帜扶摇烽火熄,黄河从此报安澜
兰堂师友相逢几?一怀秋绪难为理。
旧稿难期笼壁纱,新词应许裁宫绮。
玉树秦淮曲已终,琼林宋苑歌重起。
负笈当年白下门,今来白下载桃李。
群言宫殿忽荒墟,事起风雷禹甸初。
酷吏深文瓜蔓后,故家乔木斧斤余。
郎伯诤言违左衽,春秋明戒警前车。
心惊夏日彤霄暗,眉锁春山黛色沮。
飞蓬雾髻三千丈,悄悄连朝带泪梳。
终雪沉冤任贬褒,衰年夫婿董帷劳。
中朝文史权威重,上国耆英地望高。
杏坫域中驰令誉,槐衙江左慕清曹。
遂令如砥金陵路,高矗凌云鲁殿旄。
离人正冀无离别,忽报天吴作怒涛。
天胡梦梦春何遽?笙簧九部催鸾驭!忧世重闻八咏楼,祈年空晋千言疏。
碧月西沉夜寂寥,彩云北断人归去!年华去去水悠悠,江北江南总是愁。
萧瑟湖山黄叶雨,凄清时节白蘋秋。
人间自有名山业,楚畹余香满益州。
易安一去无消息,后来闺秀空颜色。
纵使灵心格外深,还凭慧眼殷勤识。
惟有炎黄吐凤才,诗人才许真倾国!祗今倾国更何人?谁领风骚数百春?清浅花溪愁里涉,迢遥珂里梦中亲。
簪花净几描新格,咏絮幽庭识夙因。
最是篇章多隽语,于微波处见风神。
涉江双集今犹在,碧城箫管应难再!隋珠花月丽千秋,卞玉鹓鸾珍一代。
身是瑶池女侍书,仙凡去住应无碍。
一曲巴歈每自哀,无端幽恨袭人来。
行歌漫补残诗页,太息空停浊酒杯。
风雨凄迷安宿命,河山装点仗清才。
频惊妙语生银管,愿献长歌晋玉杯。
沧海潮音春梦醒,蓬莱山影世缘灰。
天人愧借芜毫渎,霄汉难招绣纛回。
一夜江城飞玉笛,落花如雨暗苏台。

查看原文

注释

【黄河】中国第二大河。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七省区,注入渤海。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千米。天然径流量570多亿立方米。年均含沙量377千克/立方米(陕县站),年均输沙量16亿吨,均居世界大河之首。90%的泥沙来自中游黄土高原。下游泥沙淤积,成为“悬河”(即“地上河”),历史上经常决口泛滥,并发生重要改道二十六次。1955年起进行大规模综合治理和开发,在上中游除进行水土保持工作外,还兴建了三门峡、青铜峡、刘家峡、龙羊峡等水利工程。
【从此】1.从此时或此地起。 2.从这一道理或事实基础出发。
【安澜】〈书〉1.指河流平静,没有泛滥现象。 2.比喻太平:天下~。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黄】

黃【亥集下】【黃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皇。《說文》地之色也。《玉篇》中央色也。《易·坤卦》黃裳元吉。象曰:黃裳元吉,文在中也。《文言》君子黃中通理。

《史記·天官書》日月五星所行之道曰黃道。

山名。《前漢·東方朔傳》北至池陽,西至黃山。

黃河。《爾雅·釋水》河出崑崙虛,色白,所渠幷千七百,一川色黃。

地名。《春秋·哀十四年》公會晉侯及吳子于黃池。《註》陳留封丘縣南有黃亭。

國名。《左傳·桓八年》楚子合諸侯于沈鹿,黃隨不會。《註》黃國,今弋陽縣。

州名。古邾國,漢西陵縣,隋黃州。

縣名。《前漢·地理志》黃縣屬東萊郡,內黃屬魏郡,外黃屬留郡。《註》縣有黃溝澤,故名。師古曰:惠公敗宋師于黃,杜預以爲外黃縣東有黃城,卽此地。

中黃,天子內藏。《後漢·桓帝紀》建和元年,芝生於黃藏府。

官名。《杜氏通典》乗黃令,晉官,主乗輿金根車。《又》晉以后,給事黃門侍郞,散騎常侍,俱屬門下省,稱曰黃散。

老人曰黃髮。《禮·曲禮》君子式黃髮。《疏》人初老則髮白,太老則髮黃。《爾雅·釋詁》黃髮齯齒鮐背耈老,壽也。《疏》壽考之通稱。

小兒曰黃口。《淮南子·汜論訓》古之伐國,不殺黃口。《高誘註》黃口,幼也。《唐開元志》凡男女始生爲黃,四歲爲小,十六爲丁,六十爲老。每歲一造計帖,三年一造戸籍,卽今之黃冊也。

翠黃,飛黃,馬名。《淮南子·覽冥訓》靑龍進駕,飛黃伏皁。《詩·魯頌》有驪有黃。《註》黃騂曰黃。

鵹黃,鳥名。《爾雅·釋鳥倉庚註》卽鵹黃也。

黃目,卣罍類。《禮·郊特牲》黃目,鬱氣之上尊也。黃者,中也。目者,氣之淸明者也。

大黃,弩名。《太公·六韜》陷堅敗强敵,用大黃連弩。《史記·李廣傳》以大黃射其裨將。

大黃,地黃,硫黃,雄黃,雌黃,藥名。

流黃,綵也。《古詩》少婦織流黃。《廣雅》作留黃。

會稽竹簟供御,亦號流黃。《唐詩》珍簟冷流黃。

《正字通》貼黃,卽古引黃。唐制,詔勑有更改,以紙貼黃,其表章略舉事目,見於前封皮者,謂之引黃。后世卽以引黃爲貼黃,不用黃紙。

倉黃,急遽失措貌。《風土記》大雪被南越,犬皆倉黃吠噬。

《玉篇》馬病色也。《爾雅·釋詁》虺隤,黃病也。《註》皆人病之通名,而說者便以爲馬病。《詩·周南》我馬虺隤。

【河】

河【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乎哥切《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音何。水名。《說文》水出敦煌塞外崑崙山,發源注海。《春秋·說題辭》河之爲言荷也。荷精分佈,懷隂引度也。《釋名》河,下也。隨地下處而通流也。《前漢·西域傳》河有兩源,一出蔥嶺,一出于闐。于闐在南山下,其河北流,與蔥嶺河合,東注蒲昌海,潛行地下。南出於積石,爲中國河云。《書·禹貢》導河積石,至于龍門。《爾雅·釋水》河出崑崙,色白,所渠幷千七百一川,色黃,百里一小曲,千里一曲一直。

九河。《書·禹貢》九河旣道。《傳》九河,徒駭一,太史二,馬頰三,覆釜四,胡蘇五,六,絜七,鉤盤八,鬲津九。

三河,謂河南,河北,河東也。《後漢·光武紀》三河未澄,四關重擾。

《小學紺珠》以黃河,析支河,湟中河爲三河。

兩河,謂東河,西河也。《爾雅·釋地》兩河閒曰冀州。

州名。《廣輿記》古西羌地,秦漢屬隴西,唐曰河州,明置河州衞。

梗河。星名。《甘氏星經》梗河三星,在大角帝座北。

銀河,天河也。

《趙崇絢雞肋》道家以目爲銀河。

酒器也。《乾子》裴鈞大宴有銀河,受一斗。

淘河,鳥名。見《爾雅·釋鳥註》。

姓,明河淸,長沙人。字从月从㢲作。

【从】

从【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說文》從本字。《陸佃曰》二人向陽爲从,向隂爲比。士之趨嚮,不可不愼。(從)《廣韻》疾容切《集韻》《韻會》《正韻》牆容切,俗平聲。《說文》本作从。相聽也。《書·益稷》汝無面從。《說命》后從諫則聖。

《廣韻》就也。《易·乾卦》雲從龍,風從虎。《禮·曲禮》謀于長者,必操几杖以從之。

《爾雅·釋詁》自也。《詩·小雅》伊誰云從。《箋》言譖我者,是言從誰生乎。《晉書·明帝紀》不聞人從日邊來。

姓。《廣韻》漢有將軍從公。《何氏姓苑》今東筦人。

《廣韻》《集韻》》從容以和。《禮·中庸》從容中道。

《集韻》書容切,音舂。從容,久意。《禮·學記》待其從容,然後盡其聲。

《集韻》將容切,音蹤。東西曰衡,南北曰從。《詩·齊風》衡從其畝。《史記·蘇秦傳》從合則楚王,衡成則秦帝。

與蹤通。《史記·聶政傳》重自以絕從。《前漢·張湯傳》從迹安起。

《集韻》祖動切,音總。太高貌。《韻會》髻高也。《禮·檀弓》尔無從從爾。

《集韻》鋤江切,浞平聲。義同。

《唐韻》慈用切《集韻》《類篇》《韻會》才用切,。隨行也。《詩·齊風》其從如雲。《論語》從我者,其由與。

《韻會》從天子曰法從,侍從。《書·囧命》其侍御僕從。《前漢·揚雄傳》趙昭儀,每上甘泉常法從。《註》師古曰:以法言當從耳。一曰從,法駕也。《後漢·百官志》羽林郞掌宿衞侍從。

《集韻》《類篇》似用切,音頌。同宗也。《爾雅·釋親》父之世父,叔父爲從祖,祖父。父之世母,叔母爲從祖,祖母。《釋名》從祖父母,言從己親祖別而下也,亦言隨從己祖以爲名也。

《集韻》子用切。與縱同。《禮·曲禮》欲不可從。《論語》從之純如也。(從)

【此】

此【辰集下】【止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正韻》雌氏切《集韻》《韻會》淺氏切,音佌。《說文》止也。从止从匕。匕,相比次也。《徐曰》匕,近也。近在此也。《爾雅·釋詁疏》此者,彼之對。《詩·周頌》在彼無惡,在此無斁。《老子·道德經》去彼取此。

《六書故》此猶兹也,斯也。《大學》此謂知本。

【报】

報【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博耗切《集韻》《韻會》博號切,保去聲。復也,酬也,答也。《詩·鄭風》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禮·郊特牲》報本反始。《註》謝其恩之謂報,歸其功之謂反。《史記·范睢傳》睚睚之怨必報。

告也。《前漢·吳王傳》無文書,口報。《天寶遺事》新進士及第,以泥金書帖子,附家書中,用報登科之喜。

猶合也。《禮·喪服小記》下殤小功帶澡麻,不絕本,詘而反以報之。

論囚曰報。《前漢·張湯傳》爰書論訊鞫報。

下婬上曰報。《左傳·宣三年》鄭文公報鄭子之妃曰嬀。《註》鄭子,文公叔父子儀也。《漢律》婬季父之妻曰報。

與赴通。《禮·喪服小記》報葬者報虞。《註》報,讀爲赴,急疾之義。虞以安神,不可緩也。本作。

【安】

安【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寒切,案平聲。《說文》靜也,从女,在宀下。《廣韻》徐也,止也。《書·堯典》欽明文思安安。《註》安安,自然性之也。《益稷》安汝止。《註》謂止於至善也。

寧也,定也。《書·臯陶謨》在知人,在安民。《齊語》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

危之對也。《前漢·賈誼傳》置之安處則安,置之危處則危。

佚樂也。《禮·表記》君子莊敬日强,安肆日偸。《左傳·僖二十三年》懷與安實敗名。

《諡法》和好不爭曰安。

何也。《禮·檀弓》吾將安仰。《楚辭·天問》九天之際,安放安屬。

與焉同。《正字通》安之於焉,猶何之於曷,音別義通。

姓。《風俗通》漢太守安成,唐安金藏。

安期,安平,俱複姓。

州名,春秋時鄖國,漢屬江夏郡,宋改爲安州。

叶烏前切,音煙。《詩·大雅》執訊連連,攸馘安安。

叶於眞切,音因。《蘇軾·李仲蒙哀辭》矯矯犖犖,自貴珍兮。欺世幻俗。內弗安兮。

【澜】

瀾【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7画

《唐韻》洛干切《集韻》《韻會》郞干切,音蘭。大波也。《爾雅·釋水》大波爲瀾。《註》瀾,言渙瀾也。《釋名》瀾,連也。言波體轉流,相連及也。

《廣韻》《集韻》《韻會》郞旰切,音爛。義同。

瀾漫,淋漓貌。一曰分散也。《王褒·洞簫賦》㴖恅瀾漫。

瀾汗,長貌。《木華·海賦》洪濤瀾汗。

米汁也。《周禮·地官·稾人註》潘瀾戔餘,不可褻也。《禮·內則註》爛,力旦反。或作灡。

《韻補》叶陵延切,音連。《陸機·文賦》或因枝以振葉,或沿波而討源,或虎變而獸擾,或龍見而鳥瀾。

相关诗句
落花如雨暗苏台 一夜江城飞玉笛 霄汉难招绣纛回 天人愧借芜毫渎 蓬莱山影世缘灰 沧海潮音春梦醒 愿献长歌晋玉杯 频惊妙语生银管 河山装点仗清才 风雨凄迷安宿命 太息空停浊酒杯 行歌漫补残诗页 无端幽恨袭人来 一曲巴歈每自哀 仙凡去住应无碍 身是瑶池女侍书 卞玉鹓鸾珍一代 隋珠花月丽千秋 碧城箫管应难再 涉江双集今犹在 于微波处见风神 最是篇章多隽语 咏絮幽庭识夙因 簪花净几描新格 迢遥珂里梦中亲 清浅花溪愁里涉 谁领风骚数百春 祗今倾国更何人 诗人才许真倾国 惟有炎黄吐凤才 还凭慧眼殷勤识 纵使灵心格外深 后来闺秀空颜色 易安一去无消息 楚畹余香满益州 人间自有名山业 凄清时节白蘋秋 萧瑟湖山黄叶雨 江北江南总是愁 年华去去水悠悠 彩云北断人归去 碧月西沉夜寂寥 祈年空晋千言疏 忧世重闻八咏楼 笙簧九部催鸾驭 天胡梦梦春何遽 忽报天吴作怒涛 离人正冀无离别 高矗凌云鲁殿旄 遂令如砥金陵路 槐衙江左慕清曹 杏坫域中驰令誉 上国耆英地望高 中朝文史权威重 衰年夫婿董帷劳 终雪沉冤任贬褒 悄悄连朝带泪梳 飞蓬雾髻三千丈 眉锁春山黛色沮 心惊夏日彤霄暗 春秋明戒警前车 郎伯诤言违左衽 故家乔木斧斤余 酷吏深文瓜蔓后 事起风雷禹甸初 群言宫殿忽荒墟 今来白下载桃李 负笈当年白下门 琼林宋苑歌重起 玉树秦淮曲已终 新词应许裁宫绮 旧稿难期笼壁纱 一怀秋绪难为理 兰堂师友相逢几 黄河从此报安澜 星帜扶摇烽火熄 人心终向汉登坛 国势难容秦立极 安内萧墙用契丹 享成卢塞收长白 天池龙战沸惊湍 先入关中约未寒 江东子弟归来少 祗惜天吴就缚时 蕞尔群魔空自扰 哀哉万骨为谁枯 三岛素旌妖梦杳 八年碧血国书存 仪曹已缮还京表 飞将方呈谒庙书 沧溟雾散天终晓 狼烟九域何时了 年年明镜渺钗钿 多病况兼家国恨 锦城虽乐不如还 玉垒无家终是客 唱酬吟社感怀篇 枨触兵时伤别泪 心丧谁问杞忧天 肉食不闻唐罪己 江畔春声响杜鹃 清江明月几回圆 湿透罗衣又一重 酒痕每共伤时泪 意在屠龙宝剑锋 词成倚马银笺檄 生涯创作最高峰 国事蜩螗多难日 每缘诗酒寄情棕 憔悴容华意未慵 行间底事愁堆积 偶然抒兴倚新声 坛坫鬓眉甘避席 璇玑心力见回文 词场门户纷停绎 芙蓉独领秋江碧 天道无情未足奇 多才自古多忧患 吟边花草幻旌旗 客里沧桑归鬓发 北定中原未可期 秋风剑外草离离 画眉有恨空辜负 岷江锦水自分流 伤时只合随缘住 流寓难消敌忾心 传烽不到梁州路 绿杨城郭花千树 明珠耀目从今始 词苑分藩事有无 当时故国三千里 此后才名四十年 香云泻入西川史 峨眉卉圃添兰芷 同护江陵上水船 瞿塘波浪巫峰雾 蚕业山色伫吟篇 龙塞边声萦旅梦 孤往宁辞敝屣穿 双栖未有安巢借 狂飙千里蓟门烟 清露一肩吴郡月 故国无家远播迁 同心高节踵先贤 间关西上依唐室 未肯低头侍禄儿 鼙鼓渔阳空战慄 旌期蜀道正萦纡 哥舒败战潼关失 因忆少陵中岁日 飘零三曲咏流亡 好合百年谐伉俪 迷离风雨记仓黄 辗转舟车怜荏弱 家国深仇到女郎 人生禁得几回肠 已是安危迫眉睫 江山不待后人愁 羽书连驿闻相接 血战孤城告合围 舆图正食春蚕叶 风雪难存冻雀枝 乌云势压榆关堞 白日寒生柳塞旗 横磨出匣邀同猎 时逢东寇连兵挟 当时定是中流砥 倘今残籍见《诗帆》 创新每陷人纷诋 革旧终难世所容 典书竞事繁文洗 妇孺同知白话优 诗词五四萌新体 时势开张文运启 春雨无声润绿枝 三年尽得风诗秘 事证屯溪却扇诗 情疑湘水同舟日 荡胸云影付吟诗 溅泪花时归进酒 格袭冰霜继本师 清沾月露成初作 执经同受梦秋词 过眼驹阴往事驰 洲源原出浙江潮 汹涌才华宁有际 几人班笔亚垂髫 有女谢庭争抗手 交往清流令闻昭 居停剧邑繁支盛 书香门第溯前朝 碧血长街事已遥 芳魂何处书难寄 采竹南山写悼诗 凄凉殒玉沉珠记 零落探骊起凤辞 横行市虎应难避 始祸城狐尚可原 惊雷平地清都閟 腥雾长天绛阙寒 茫茫宇宙生如戏 浩浩波涛去不回 楼台栉比繁声利 水陆环回任往来 建瓴南北窥吴冀 长江三镇咽喉地 证果伤心与众殊 莲池谪满凭归去 长留津逮启吾徒 别有因缘归我佛 薤露讴吟万众俱 檀云幻影千秋恨 词仙解托异凡躯 浩劫吟坛古所无 三生不碍留芳洁 吴江幽梦已成尘 人寰缘尽春长诀 天上愁深世未知 琴台未化千年雪 剑石犹留万古痕 南湖夜雨哀啼鴂 北渚秋烟逐去鸿 卿云记盛临新叶 乾坤灵气东南烈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