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窥玉女盆

出自:元代·大欣《次韵张梦臣侍御游蒋山五十韵》

拼音:[zhòng,chóng][kuī][yù][nǚ,rǔ][pén]

平仄:平平仄仄平

胜游还送客,秋日净郊原。
别酒欢逾洽,行厨礼不烦。
枫林生晚吹,鞠沼媚晨暾。
满座金貂贵,斯人玉雪温。
丝纶承异渥,黼黻进嘉言。
宥密皇猷重,才华大雅浑。
披云帘挂玉,前席锦为墩。
接武夔龙地,冥怀雁鹜村。
外台分重寄,南服占名藩。
登麦初横榻,迎春及赐幡。
凭高荒壝没,吊古断碑昏。
种竹期招凤,寻僧共听猿。
洞呀狞蟒化,海立怒鹏鶱。
珠钿沉眢井,金铺委坏垣。
国初遗老在,江表故家蕃。
及物多膏泽,为邦固本根。
化行民自信,身退道弥尊。
美俗时丕变,吾人溺可援。
山川还寂寞,岁月去翩翻。
废馆弦声绝,虚龛绘像存。
苔斑饥鼠走,梅卧野蜂屯。
除道看骢马,来仪集采鸾。
传呼惊鹿铤,笑语答江喧。
抚迹多遗恨,怀人欲断魂。
驭风宁有待,斲垩妙无痕。
师表儒林盛,贤劳王事敦。
不求金跃冶,但爱土为埙。
陈宝徒祠雉,柏温苦化鼋。
青山随地好,朱实著霜繁。
克味和椒桂,同馨佩芷荪。
衡庐肩可拍,参井手先扪。
说剑双龙吼,挥毫万马奔。
筑台先自隗,学圃耻如樊。
破衲多年冷,穷檐傍午暄。
不才甘朽栎,何幸枉高轩。
芜秽烦芟制,泥涂赖力掀。
班扬锋远避,屈贾气还吞。
举世怀燕石,惟吾重鲁璠。
三光开浑沌,万派出昆崙。
喜接东山屐,叨陪北海尊。
辱知荣篚帛,怀德报壶飧。
多稼欣逢岁,嘉蔬更满园。
云霄翔鹳鹤,溟渤偃鲸鲲。
寒士勤嘘拂,诸生淑讨论。
望尘趋末路,立雪候重阍。
缘忝三生旧,心冥万化元。
棠阴思召伯,柳色忆王孙。
精卫惭填海,神鳌力负坤。
他时愁远别,此意竟难谖。
嵩华相从去,重窥玉女盆

查看原文

注释

【窥玉】犹窥宋。
【玉女】1.对他人之女的美称。 2.美女。 3.仙女。 4.常与"金童"对举,指侍奉仙人的女童。 5.草名,即女萝。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重】

重【酉集下】【里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音緟。《說文》厚也。《增韻》輕之對也。《易·繫辭》夫茅之爲物薄,而用可重也。《禮·王制》輕任幷,重任分。

《廣韻》更爲也。《博雅》重,再也。

難也。《戰國策》臣之所重處重留也。《註》重,猶難也。《前漢·淮南王傳》文帝重自切責之。《註》如淳曰:重,難也。

貴也。《戰國策》張儀之殘樗里疾也,重而使之。《註》重,猶貴也。

尊也。《禮·祭統》所以明周公之德,而又以重其國也。《註》重,猶尊也。

尚也。《禮·緇衣》臣儀行不重辭。《註》重,猶尚也。《疏》爲臣之法,不尚虛華之辭。

數也。《左傳·襄四年》武不可重,用不恢于夏家。《註》重,猶數也。

甚也。《禮·檀弓》子之哭也,壹似重有憂者。《戰國策》今富摰能而公重不相善也。《註》重猶甚也。

《淮南子·汜論訓》古者,人醇,工龎,商朴,女重。《註》女重,貞正無邪。

《戰國策》軍重踵高宛。《註》重,輺重也。《前漢·張耳餘傳》從閒路絕其輺重。

星名。《博雅》歲星謂之重星。

縣名。《前漢·地理志》重平縣,屬渤海郡。

山名。《山海經》有重隂之山。

木名。《博雅》重皮,厚朴也。

《集韻》《韻會》柱勇切《正韻》直隴切,無二義。古人三聲通用,必謂上去異訓,不可通押,此宋人拘泥之過也。

《廣韻》直容切《韻會》傳容切,音褈。《廣韻》複也,疊也。《易·乾卦》九三重剛而不中。《疏》上下俱陽,故重剛也。《書·舜典》重華協于帝。《禮·禮器》天子之席五重,諸侯之席三重,大夫再重。《楚辭·九辯》豈不鬰陶而思君兮,君之門以九重。

穀名。《詩·豳風》黍稷重穋。《傳》後熟曰重。《釋文》重,直容切,先種後熟曰重。

作穜,音同。

多也。《左傳·成二年》重器備。《註》重,猶多也。《釋文》直恭切。

累也。《詩·小雅》無思不憂,祇自重兮。《箋》重,猶累也。《釋文》直龍切,又直用切。

《爾雅·釋天》太歲在辛曰重光。《釋文》直龍切。

地名。《左傳·僖三十一年》臧文仲往宿於重館。《註》高平方與縣西北有重鄕城。《釋文》直龍切。

車名。《詩·衞風》猗重較兮。《傳》重較,卿士之車。《釋文》直恭切。

屋承霤也。《禮·檀弓》池視重霤。《疏》重霤,屋承霤也,以木爲之。《釋文》直容切。

地名。《左傳·襄十七年》衞孫蒯田于曹隧,飮馬于重丘。《註》重丘,曹邑。

人名。《書·呂》乃命重黎。《傳》重卽羲,黎卽和。《釋文》直龍切。

姓。《正字通》重黎之後,明有重省。

神所依也。《禮·檀弓》重主道也。《註》始死未作主,以重主其神也。重旣虞而埋之,乃復作主。《疏》言始死作重,猶若吉祭本主之道。主者,吉祭,所以依神。在喪重亦所以依神,故云重主道也。

《正韻》徒紅切,音同。與穜同。穀名。

與童同。《禮·檀弓》與其鄰重汪踦往,皆死焉。《註》重當爲童未冠者之稱。《釋文》重,音同。

《正韻》之仲切,音衆。《前漢·匈奴傳》不如重酪之便美。《註》重,乳汁也。本作潼。

《韻補》叶直良切,音長。《道藏歌》神暢感寂庭,默思徹九重。靈歌理冥運,百和結朱章。

【窥】

窺【午集下】【穴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去隨切《集韻》《韻會》缺規切,音魁。《說文》小視也。《廣雅》窺視也。《論語》窺見室家之好。《玉篇》亦作闚。《莊子·秋水篇》用管闚天。

《集韻》犬蘂切。同跬。半步也。《司馬法》凡人一舉足曰跬。跬,三尺也。兩舉足曰步。步,六尺也。《前漢·息夫躬傳》雖有武蠭精兵,未有能窺左足而先應者也。《註》窺,音跬,半步也。

【玉】

玉【午集上】【玉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獄。《說文》石之美者。玉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䚡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楊,專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撓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技,絜之方也。《五音集韻》烈火燒之不熱者,眞玉也。《易·鼎卦》鼎玉鉉。《疏》正義曰:玉者,堅剛而有潤者也。

《說卦》乾爲玉爲金。《疏》爲玉爲金,取其剛之淸明也。《詩·大雅》金玉其相。《禮·聘義》君子比德於玉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隊,禮也。叩之其聲淸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見于山川,地也。圭璋特達,德也。天下莫不貴者,道也。《管子·侈靡篇》玉者,隂之隂也。《白虎通》玉者,象君子之德,燥不輕,溫不重,是以君子寶之。

水玉,水精也。《史記·司馬相如傳》水玉磊砢。《註》水玉,水精也。

美貌也。《公羊傳·宣十二年》是以使寡人得見君之玉面,而微至乎此。《疏》言玉面者,亦美言之也。《史記·丞相世家》如冠玉耳。

珍食曰玉食。《書·洪範》惟辟玉食。《釋文》漢書云:玉食,珍食也。

時和曰玉燭。《爾雅·釋天》四時和謂之玉燭。《疏》言四時和氣,溫潤明照,故曰玉燭。

地名。《左傳·哀十二年》宋鄭之閒有地焉,曰:彌作,頃丘,玉暢,嵒,戈,鍚。《註》凡六邑。

河名。《正字通》後晉天福中,鴻臚卿張匡鄴使于闐,著行程記。言玉河在于闐城外,其源出昆山,西流一千三百里,至于闐界,疏爲三河,一白玉河,二綠玉河,三黑玉河。五六月水漲,玉隨流而至,多寡視水小大。七八月水退可取,彼人謂之撈玉。

關名。《前漢·張騫傳》酒泉列亭鄣至玉門矣。《註》玉門關在龍勒界。

星名。《後漢·郞顗傳》從西方天苑趨,左足入玉井。《註》參星下四小星爲玉井。

木名。《山海經》開明北有文玉樹。《註》五釆玉樹。

草名。《爾雅·釋草》蒙,玉女。《註》女蘿別名。

《正字通》寒玉,竹別名。亦曰綠玉。

鳥名。《前漢·司馬相如傳》鴐鵞屬玉。《郭註》屬玉似鴨而大,長頸,赤目,紫紺色。

觀名。《前漢·宣帝紀》行幸萯陽宮屬玉觀。《註》晉灼曰:屬玉,水鳥,以名觀也。又蚌名。《爾雅·釋魚·蜃小者珧註》珧,玉珧,卽小蚌。

姓。《史記·封禪書》濟南人公玉帶。《註》公玉,姓。帶,名。《風俗通》齊濬王臣有公玉冉。

愛也,成也。《詩·大雅》王欲玉女,是作大諫。《註》玉,寶愛之意。《張載·西銘》貧賤憂戚,庸玉女于成也。

《廣韻》息逐切。《集韻》息六切,音肅。《廣韻》朽玉。

琢玉工。《集韻》或作璛。

姓。《史記·封禪書公玉帶註》索隱曰:玉又音肅。《後漢·光武紀》留太守玉况爲大司徒。《註》玉,音肅,京兆人。

《廣韻》相玉切《集韻》須玉切,音粟。西戎國名。亦姓。

《五音集韻》許救切,音齅。篆玉工也。

《韻補》叶音域。《漢費鳳》體履柔和,溫其如玉,修孝友于閨門,執忠謇于王室。《易林》鈆刀攻玉,堅不可得。盡我筋力,胝繭爲疾。

叶音龠。《易林》桑華腐蠹,衣敝如絡。女工不成,絲帛爲玉。

叶音迂。《洞頌》韞產寶玉,叶含耀明珠。《說文》王象三王之連,丨其貫也。《註》徐曰:王中畫近上,王三畫均。李陽冰曰:三畫正均,如貫王也。《類篇》隸始加點,以別帝王字。《六書精蘊》帝王之王,一貫三爲義。三者,天,地,人也。中畫近上,王者法天也。珠王之王,三畫相均,象連貫形。俗書不知帝王字中畫近上之義,加點于旁以別之。

【女】

女【丑集下】【女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茹上聲。《博雅》女,如也。言如男子之敎,人之陽曰男,隂曰女。《易·繫辭》坤道成女。《詩·小雅》乃生女子,載寢之地,載衣之裼,載弄之瓦。《禮·內則》女子生,設帨於門右。《淮南子·地形訓》土地各以類生,澤氣生女。

已嫁曰婦,未字曰女。《禮·曾子問》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燭,思相離也。

星名。須女四星,主布帛,爲珍寶藏,一名婺女。十二月旦在北,二月旦中。

織女三星,天女也,主苽果絲帛,見《星經》。

水名。《山海經》嶧臯之山,其水出焉,東流注于激女之水。

女戰法》。

金女,西王母也,厥姓緱氏,見《集仙錄》。

靑女,霜神也,至秋三月地氣下藏,靑女乃出,以降霜雪,見《淮南子·天文訓》。

奼女,丹汞也。河上奼女,得火則飛,見《參同契》。

國名。女子國,在巫咸北。《郭璞·圖贊》女子之國,浴于黃水。乃媷乃字,生男則死。

東女國,女主號賔就。見《唐書·西域傳》。

扶桑東千里有女國,其人容貌端正,身體有毛,見《通考》。

姓。湯賢臣女鳩,女房,漢賢良女敦,晉大夫女叔寬。

梵言阿摩,此言女,言母。蘇弗室利,此言善女。

鸚䳇名雪衣女,見《漢武外傳》。鵲名神女,見《古今注》。蜆名縊女,見《爾雅·釋蟲》。螟蛉名戎女,見《毛詩·註疏》。

《集韻》《韻會》忍與切。同汝,對我之稱。

《廣韻》《集韻》《韻會》尼據切,茹去聲。以女妻人曰女。《書·堯典》女于時。

【盆】

盆【午集中】【皿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步奔切《韻會》《正韻》蒲奔切,坌平聲。《說文》盎也。《廣韻》瓦器。《揚子·方言》自關而西,盎或謂之盆。《禮·禮器》盛於盆。《周禮·冬官考工記》陶人爲盆,實二鬴。

《史記·藺相如傳》竊聞秦王善爲秦聲,請奉盆缻以相娛樂。《註》盛酒瓦器,秦人鼓之以節歌也。

《前漢·食貨志》募民煑鹽官與牢盆。《註》牢,價値。盆,煑鹽器。

《汲冢周書》堂後東北爲赤奕焉,浴盆在其中。

《苟子富國篇》土生五穀,人善治之,則畝數盆。《註》當時以盆爲量也。

《釋文》淹也。《禮·祭義》夫人繅三盆手。《註》置繭盆中,以手三次淹之,振出其緒也。

缺盆。人乳房上骨名。《史記·倉公傳》疽發乳上,入缺盆。

藥名。《本草·釋名》蓬虆。一名覆盆。

地名。《南史·齊世祖紀》上據盆口城,爲戰守備。

姓。《風俗通》盆成括仕齊,其子逃難,改氏成焉。

《字彙補》步悶切,音坌。與湓通。《通雅》盆溢滿起也。《後漢·忠傳》徐岱之濵,海水盆溢。《前漢·溝洫志》作湓溢。

叶符兵切,音平。《易林》東方孟春,乘冰戴盆。《蘇軾·東樓詩》白髮蒼顏自照盆,董生端合是前身。《韻補》庚通眞。《廣韻》亦作瓫。

相关诗句
重窥玉女盆 嵩华相从去 此意竟难谖 他时愁远别 神鳌力负坤 精卫惭填海 柳色忆王孙 棠阴思召伯 心冥万化元 缘忝三生旧 立雪候重阍 望尘趋末路 诸生淑讨论 寒士勤嘘拂 溟渤偃鲸鲲 云霄翔鹳鹤 嘉蔬更满园 多稼欣逢岁 怀德报壶飧 辱知荣篚帛 叨陪北海尊 喜接东山屐 万派出昆崙 三光开浑沌 惟吾重鲁璠 举世怀燕石 屈贾气还吞 班扬锋远避 泥涂赖力掀 芜秽烦芟制 何幸枉高轩 不才甘朽栎 穷檐傍午暄 破衲多年冷 学圃耻如樊 筑台先自隗 挥毫万马奔 说剑双龙吼 参井手先扪 衡庐肩可拍 同馨佩芷荪 克味和椒桂 朱实著霜繁 青山随地好 柏温苦化鼋 陈宝徒祠雉 但爱土为埙 不求金跃冶 贤劳王事敦 师表儒林盛 斲垩妙无痕 驭风宁有待 怀人欲断魂 抚迹多遗恨 笑语答江喧 传呼惊鹿铤 来仪集采鸾 除道看骢马 梅卧野蜂屯 苔斑饥鼠走 虚龛绘像存 废馆弦声绝 岁月去翩翻 山川还寂寞 吾人溺可援 美俗时丕变 身退道弥尊 化行民自信 为邦固本根 及物多膏泽 江表故家蕃 国初遗老在 金铺委坏垣 珠钿沉眢井 海立怒鹏鶱 洞呀狞蟒化 寻僧共听猿 种竹期招凤 吊古断碑昏 凭高荒壝没 迎春及赐幡 登麦初横榻 南服占名藩 外台分重寄 冥怀雁鹜村 接武夔龙地 前席锦为墩 披云帘挂玉 才华大雅浑 宥密皇猷重 黼黻进嘉言 丝纶承异渥 斯人玉雪温 满座金貂贵 鞠沼媚晨暾 枫林生晚吹 行厨礼不烦 别酒欢逾洽 秋日净郊原 胜游还送客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