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问失城罪

出自:清代·姚椿《舟过长寿感赋》

拼音:[shǒu][wèn][shī][chéng][zuì]

平仄:仄仄平平仄

嘉庆之三载,孟夏月上旬。
舟行发巴渝,薄暮濒江滨。
因思去年冬,此邑遭黄巾。
传闻意尚恻,何况目睹真。
系缆上岸行,城市皆沈沦。
一山在城西,庙宇黯不新。
不知何王宫,楼观栖微尘。
栋梁未尽圮,阶级犹可循。
劫灰所偶遗,此亦灵光伦。
折行入禹庙,明德昭明禋。
谓当食万年,何意荒荆榛。
内有前县令,坐系经年春。
守土弃土走,何以腰垂绅。
谍告反得死,何以谢万民。
庙前双桂树,围大容转轮。
曾见探丸来,烈焰飞城闉。
我欲从之语,无言独含颦。
偶焉遇牙郎,为我琐细论。
自云有父兄,同来达巴岷。
与君为同乡,身亦江南人。
嗟哉为利谋,岂意遭难屯。
先是惊风鹤,寇至闻比邻。
自当静境内,大义慷慨申。
民心既以安,士气亦以振。
常时乏备御,临难犹逡巡。
游侦彼何辜,乃向长流湮。
静镇尔岂能,闻贼意则瞋。
城中击钟鼓,城外丛棘矜。
此地高踞山,其下为通津。
寇来何坦如,不用设距堙。
官守死其职,去就民所遵。
县令仓卒逃,余众尤私身。
挤排大江中,戢戢为鱼鳞。
亲戚谁复知,但闻呼救频。
县尉独守廨,平日颇宽仁。
贼渠知好官,推磨使之驯。
愿为厉鬼死,气结不复呻。
元戎率滇师,解园策如神。
首问失城罪,有喙何能伸。
章绶宜在腰,积贮宜在囷。
犴狴宜有囚,库藏宜有银。
一一皆自服,絷俟军事竣。
独惜十万家,一炬胥泯泯。
至今月黑时,野阔飞青磷。
众者化为少,富者化为贫。
弟行寻其兄,儿啼号其亲。
身亦有父兄,欲问无由询。
孤身客他乡,已矣长含辛。
吾闻此言悲,涕泗横无因。
蜀中苦兵久,惟有呼昊雯。
作诗纪姓氏,尉张令则陈。
生者戒守吏,死者劝为臣。

查看原文

字义

【首】

首【戌集下】【首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一曰䭫首,二曰頓首,三曰空首。《註》稽首,拜頭至地也。頓首,拜頭叩地也。空首,拜頭至手,所謂拜手也。

元首,君也。《書·益稷》元首起哉。

《廣韻》始也。《公羊傳·隱六年》春秋雖無事,首時過則書。《註》首,始也。時,四時也。過,歷也。春以正月爲始,夏以四月爲始,秋以七月爲始,冬以十月爲始。

《揚子·方言》人之初生謂之首。

魁帥也。《禮·檀弓》毋爲戎首,不亦善乎。《註》爲兵主來攻伐曰戎首。

標表也。《禮·閒傳》苴惡貌也。所以首其內,而見諸外也。《集說》首者,標表之義,蓋顯示其內心之哀痛于外也。

要領也。《書·秦誓》予誓告汝羣言之首。《傳》衆言之本要。

《左傳·僖十五年》秦獲晉侯以歸,大夫反首拔舍從之。《註》反首,謂頭髮下垂。

《左傳·成十六年》塞井於軍中,而疏行首。《註》疏行首者,當陣前決開營壘爲戰道。

《禮·曲禮》進劒者左首。《疏》首,劒拊環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廬人》五分其晉圍,去一以爲首圍。《註》首,殳上鐏也。

貍首,樂章名。《周禮·春官·樂師》凡射,諸侯以貍首爲節。

《禮·檀弓》貍首之斑然。《註》木文之華。

官名。《史記·犀首傳》犀首者,魏之隂晉人也。名衍,姓公孫氏。《註》司馬彪曰:若今虎牙將軍。

山名。《書·禹貢》壺口雷首。《疏》在河東蒲坂縣南,一名首山。左傳宣二年,宣子田於首山,卽此。

邑名。《春秋·僖五年》會王世子於首止。《註》衞地,留襄邑縣,東南有首鄕。《公羊傳》作首戴。

《左傳·昭二十八年》韓固爲馬首大夫。《註》今壽陽縣。

牛首,鄭邑,見《左傳·桓十四年》。

刳首,晉地,見《左傳·文七年》。

國名。《山海經》有三首國。

咳首,八蠻之一,見《風俗通》。

馬名。《爾雅·釋獸》馬四蹢皆白,首。《註》蹢,蹄也。四蹄白者名首。俗呼爲踏雪馬。

《禮·月令》首種不入。《註》首種謂稷。《疏》百穀稷先種,故云。

豕首,茢甄別名。見《爾雅·釋草》。

姓。《正字通》明弘治汀州推官首德仁。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及告人罪,曰首。《前漢·文三王傳》驕嫚不首。《註》不首,謂不伏其罪也。首,失救反。

服也。《後漢·西域傳》雖有降首,曾莫懲革。《註》首,猶服也,音式救反。

頭向也。《禮·玉藻》君子之居恆當戸,寢恆東首。《註》首,生氣也。《釋文》首,手又反。

《戰國策》以秦之疆首之者。《註》言以兵向之。

叶詩紙切,音始。《揚子·太經》凍登赤天,隂作首也。虛羸踦踦,擅無已也。

叶賞語切,音黍。《班固·述高帝贊》神母告符,朱旗廼舉。粵蹈秦郊,嬰來稽首。

叶舂御切,音恕。《晉書·樂志鼓吹曲》征遼東,敵失據。威靈邁日域,公孫旣授首。

【问】

問【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聞去聲。《說文》訊也。《書·仲虺之誥》好問則裕。《詩·邶風》問我諸姑,遂及伯姊。

《爾雅·釋言》聘問也。《儀禮·聘禮》小聘曰問。《周禮·春官·大宗伯》時聘曰問。

《秋官·大行人》閒問以諭諸侯之志。《又》凡諸侯之邦交,歲相問也。

《正字通》古謂遺曰問。《詩·鄭風》雜佩以問之。《傳》問,遺也。《禮·曲禮》凡以苞苴簞笥問人者。《左傳·哀二十六年》衛侯使以弓問子貢。

訊罪曰問。《詩·魯頌》淑問如臯陶。《註》淑,善。問,訊囚也。

命也。《左傳·莊八年》期戍,公問不至。《註》問,命也。

姓。《廣韻》今襄州有之。《正字通》明問智,成化貢士。

《正韻》與聞同,聲問也。《詩·大雅》宣昭義問。《又》亦不隕厥問。

【失】

失【丑集下】【大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式質切,音室。得之反。《說文》縱也。一曰錯也,過也,遺也。《書·泰誓》時哉弗可失。《杜甫詩》雖乏諫諍資,恐君有遺失。

《集韻》《韻會》《正韻》同。《莊子·應帝王》自失而走。《荀子·哀公篇》其馬將失。《六書本義》與佚軼通。

《集韻》《韻會》式吏切《正韻》式至切,音試。《應楨華·林園集詩》示武恐荒,過亦爲失。凡厥羣后,無懈于位。

【城】

城【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是征切《集韻》《韻會》《正韻》時征切,音成。內曰城,外曰郭。《釋名》城,成也。一成而不可毀也。《古今注》盛也,盛受國都也。《淮南子·原道訓》夏鯀作三仞之城。一曰黃帝始立城邑以居。《白虎通》天子曰崇城。《史記·始皇本紀》帝築萬里長城。《前漢·元帝紀》帝初築長安城。城南爲南斗形,城北爲北斗形,因名斗城。

諸侯僭侈,建城踰制,謂之產城,若生子長大之義。《司馬法曰》攻城者,攻其所產。

《唐·李肇·國史補》元日冬至,大朝會,百官已集,宰相後至,列燭多至數百炬,謂之火城。《王禹偁·待漏院記》北闕向曙,東方未明。相君啓行,煌煌火城。

層城。《淮南子·地形訓》掘崑崙墟以下地,中有層城九重。《孫綽·天台賦》苟台嶺之可攀,亦何羨于層城。

官名。《左傳·文十六年》公子蕩爲司城。《註》宋桓公,以武公諱,司空攺司城。

宮名。《前漢·班倢伃傳》倢伃居增城舍。

山名。析城,在河東濩縣西。《書·禹貢》底柱析城。

赤城山,在會稽東南。《孫綽·天台賦》赤城霞起以建標。

墓地曰佳城。《博物志》夏侯嬰死,送葬至東都門外,馬踣地悲鳴,掘之,得石槨,銘曰:佳城鬱鬱,三千年見白日。吁嗟滕公,居此室。

姓。城渾。

司城,複姓。

叶辰羊切,音常。《韓愈·贈張籍詩》我友東來說,我家免禍殃。乗船下汴水,東去趨彭城。

【罪】

罪【未集中】【网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辠音㠑。《說文》捕魚竹罔。《易·解卦》君子以赦過宥罪。《書·大禹謨》罪疑惟輕。

相关诗句
死者劝为臣 生者戒守吏 尉张令则陈 作诗纪姓氏 惟有呼昊雯 蜀中苦兵久 涕泗横无因 吾闻此言悲 已矣长含辛 孤身客他乡 欲问无由询 身亦有父兄 儿啼号其亲 弟行寻其兄 富者化为贫 众者化为少 野阔飞青磷 至今月黑时 一炬胥泯泯 独惜十万家 絷俟军事竣 一一皆自服 库藏宜有银 犴狴宜有囚 积贮宜在囷 章绶宜在腰 有喙何能伸 首问失城罪 解园策如神 元戎率滇师 气结不复呻 愿为厉鬼死 推磨使之驯 贼渠知好官 平日颇宽仁 县尉独守廨 但闻呼救频 亲戚谁复知 戢戢为鱼鳞 挤排大江中 余众尤私身 县令仓卒逃 去就民所遵 官守死其职 不用设距堙 寇来何坦如 其下为通津 此地高踞山 城外丛棘矜 城中击钟鼓 闻贼意则瞋 静镇尔岂能 乃向长流湮 游侦彼何辜 临难犹逡巡 常时乏备御 士气亦以振 民心既以安 大义慷慨申 自当静境内 寇至闻比邻 先是惊风鹤 岂意遭难屯 嗟哉为利谋 身亦江南人 与君为同乡 同来达巴岷 自云有父兄 为我琐细论 偶焉遇牙郎 无言独含颦 我欲从之语 烈焰飞城闉 曾见探丸来 围大容转轮 庙前双桂树 何以谢万民 谍告反得死 何以腰垂绅 守土弃土走 坐系经年春 内有前县令 何意荒荆榛 谓当食万年 明德昭明禋 折行入禹庙 此亦灵光伦 劫灰所偶遗 阶级犹可循 栋梁未尽圮 楼观栖微尘 不知何王宫 庙宇黯不新 一山在城西 城市皆沈沦 系缆上岸行 何况目睹真 传闻意尚恻 此邑遭黄巾 因思去年冬 薄暮濒江滨 舟行发巴渝 孟夏月上旬 嘉庆之三载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