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辟榛莽删菑翳

出自:清代·王昶《经高黎贡山》

拼音:[shāo,shào][bì,pì][zhēn][mǎng][shān][zī,zì,zāi][yì]

平仄:平仄平仄平平仄

疾雷隐辚南山陲,猛雨晓霁收层霏。
舍舆振策不惮疲,欲与僮仆同艰危。
举头峦影高垂义,如蛇之路山腰欹。
旁伏猩狒兼貒狸,夔魈来往行人稀。
迩者吏卒初修治,稍辟榛莽删菑翳
天梯石栈通威夷,三尺一级侔累棋,骏马行此旋倭迟,十步五步鸣酸嘶。
万千老树拥幢麾,腔枵腹裂攒秋菭。
倒者卧地僵尻脽,其根络石萦绠丝。
蜜香花发得葳蕤,贴雪一捻红胭脂。
下丛密竹筀簩?,甘蕉叶大栟榈肥。
苍藤翠茑缠柯枝,十里不见行天曦。
但闻飒沓吹寒飔,蛮云泼墨春淋漓。
猿公什伯相邀嬉,啸群连臂声嘎咿。
呼烟山鹧兼子规,杂以?鸟噫吁嘻。
酸螀如雨喧回埼,听此忽觉哀缠脾。
雪山天际横长眉,烂漫众皱儿童随。
僰人三两同蒙倛,杉皮作屋围槿篱。
兹山蒙段昔所私,封比吴岳金天仪。
升柴瘗玉求蕃釐,灵祀芜没迷荒基。
束鹿尚书熊虎姿,泽州于此偕驱驰。
磨盘之岭千云逵,曾闻蚁贼鏖雄师。
至今杀气横祲镌,层巅流水分两歧。
南龙北潞殊派支,五十三参孰诹咨。
艰难诘曲颇似之,南询我已穷坤维。
德云慈氏真导师,河山久识皆心为。
《大荒南经》奚以悲,独惜此区划怒夷。
蒲蛮蒲卡自古遗,坐致玮丽无人知。
九州之外良幽奇,愧无巨笔磨天麾。
盘旋渐下龙江湄,又见雪浪翻蛟螭。

查看原文

注释

【榛莽】芜杂丛生的草木:狼豺窜榛莽|兵燹以来,名胜之地化为榛莽。
【菑翳】1.枯死。语本《诗.大雅.皇矣》:"作之屏之,其菑其翳。" 2.引申为芟除。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稍】

稍【午集下】【禾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所敎切,音哨。《說文》出物有漸也。《儀禮·聘禮》惟稍受之。《註》稍,廩食也。《疏》以其稍稍給之,故謂米廩爲稍。

《廣韻》均也,小也。《周禮·天官·小宰》凡王之稍事。《註》鄭司農云:非日中大舉時而閒食,謂之稍事。一說有小事而飮酒。

《韻會》漸也。《韓愈·答柳柳州食蝦蟆詩》余初不下喉,近亦能稍稍。

《周禮·地官·稍人註》距王城三百里曰稍。《疏》案載師家邑任稍地,在三百里內,故云。

《集韻》《韻會》山巧切,音梢。亦漸也。

《集韻》師交切,音筲。稅也。

【辟】

辟【酉集下】【辛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

人稱天曰辟。《詩·大雅》蕩蕩上帝,下民之辟。

妻稱夫亦曰辟。《禮·曲禮》妻祭夫曰皇辟。

《說文》法也。《書·酒誥》越尹人祇辟。《註》正身敬法也。

明也。《禮·王制》天子曰辟廱。《註》辟,明也。廱,和也。使天下之人皆明達和諧也。

《祭統》對揚以辟之。《註》對,遂也。辟,明也。言遂揚君命,以明我先祖之德也。

徵辟也。《後漢·鍾皓傳》前後九辟公府,皆不就。《晉書·王褒傳》三徵七辟。

星名,與璧同。《禮·月令》仲冬之月日在斗、昏、東辟中。

姓。

《廣韻》普擊切《集韻》《韻會》匹辟切《正韻》匹亦切,音僻。與僻同。偏也,邪也。《禮·玉藻》非辟之心無自入也。《左傳·昭六年》楚辟我衷,若何效辟。《註》辟,邪也。衷,正也。

傾也,側也。《禮·曲禮》辟咡詔之。《註》謂傾頭與語也。

威儀習孰少誠實曰辟。《論語》師也辟。《又》友便辟。

辟名,空名也。《周禮·天官》凡失財、用物、辟名者。《註》辟名,詐爲書,以空作見,文書與實不相應也。

》以八辟麗邦法。

與闢通。《孟子》辟土地。

辟除行人也。《周禮·秋官》王燕出入,則前車而辟。《孟子》行辟人可也。

衆人驚退也。《史記·項羽紀》人馬俱驚,辟易數里。《註》言人馬開張易舊處也。

鞭辟,策勵也。程子曰:學要鞭辟近裏。朱子曰:辟如驅辟一般,大約要鞭督向裏去。

與擗通。拊胷也。《詩·邶風》寤辟有摽。《禮·檀弓》辟踊。

與躄通。足病不能行也。《賈誼·治安策》非亶倒縣而已。

類辟。

辟歷,雷聲。別作霹靂。

《集韻》《正韻》毗義切。與避同。《詩·魏風》宛然左辟。《註》讓而避者必左。《禮·儒行》內稱不辟親,外舉不辟怨。

與睥同。《史記·灌夫傳》辟睨兩宮閒。《註》與睥睨同。邪視也。

《集韻》《正韻》匹智切,與譬同。《禮·坊記》君子之道,辟則坊與。《中庸》辟,如行遠。

《廣韻》《集韻》《韻會》博厄切,音百。《禮·內則》麕爲辟雞。《註》聶而切之也。

與擘同。析裂也。《禮·喪大記》絞一幅爲三不辟。《疏》大斂之絞旣小,不復擘裂其末。

《正韻》莫禮切,音米。與弭同。《禮·郊特牲》有由辟焉。《註》謂弭災兵也。

《集韻》頻彌切《正韻》蒲麋切,音皮。與紕同。帶之緣飾也。《禮·玉藻》天子素帶朱裏終辟。《註》辟,緣也。終,竟也。天子熟絹爲帶,用朱于裏,終此帶盡緣之也。

《集韻》必郢切,音丙。除也。《莊子·庚桑楚》至信辟金。

【榛】

榛【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側詵切《集韻》《韻會》緇詵切,。《說文》木也。《詩·邶風》山有榛。《大雅》榛楛濟濟。一曰蕪也。《揚雄·反騷》枳棘之榛榛兮。《註》榛榛,梗穢貌。

《說文》栗。《徐曰》今五經皆作榛,榛有臻至之義。

《禮·曲禮》婦人之摰,椇榛脯脩棗栗。《釋文》古本作訓果實。古字分,今通用。

《韻會》或作樼。《左思·蜀都賦》樼栗罅發。《註》榛樼同。

榛筓,婦人喪服。《禮·檀弓》榛以爲筓,長尺而總八寸。

聚木曰榛。《淮南子·原道訓》木處榛巢,水居窟穴。

《集韻》慈鄰切,音秦。鉏臻切,音蓁。將先切,音箋。義同。

叶渠年切,音近䖍。《司馬相如·弔二世賦》汨淢靸以永遊兮,注平臯之廣衍。觀衆樹之蓊薆兮,覽竹林之榛榛。衍平聲。

【莽】

莽【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玉篇》《唐韻》《廣韻》莫朗切《集韻》《類篇》模朗切,音蟒。《說文》南昌謂犬善逐兔草中爲莽。

《揚子·方言》草,南楚之閒謂之莽。《孟子》在野曰草莽之臣。《趙岐註》莽亦草也。《屈原·離騷》夕攬洲之宿莽。《註》草冬生不死者。

《周禮·秋官·剪氏》掌除蠹物,以莽草薰之。《山海經》朝歌之山有草,名曰莽草,可以毒魚。

《拾遺記》有草名莽煌,炙人衣則焦,刈之爲席,方冬彌溫,以枝相摩則火出。

《爾雅·釋草》莽,數節。《疏》凡竹節閒促數者名莽。

《小爾雅》大也。

草深貌。《楚辭·天問》草木莽莽。

《莊子·則陽篇》君爲政焉勿鹵莽。《註》猶粗率也。

莽蒼,見蒼字註。

國名。《列子·周穆王篇》西極之南隅,名古莽之國。

姓。《前漢書武帝紀莽何羅註》孟康曰:本姓馬,明德皇后惡其先人有反者,易姓莽。

《廣韻》莫厚切,音某。義同。

《唐韻古音》莫補切,音媽。《楚辭·九章》陶陶孟夏兮,草木莽莽。傷懷永哀兮,汨徂南土。

《集韻》謨郞切,音茫。莽蒼,亦讀平聲。俗作莾、莽。

【删】

删【子集下】【刀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牘,故曰孔子刪詩,言有所取捨也。會意。《廣韻》又除削也。《前漢·律歷志》刪其僞辭,取正義著於篇。

【菑】

菑【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川壅也,田不耕則艸壅塞之。《爾雅·釋地》田一歲曰葘。《註》今江東呼初耕地反草爲葘。《詩·小雅》于此葘畝。《疏》葘者,災也,始災殺其草木也。《易·无妄》不葘畬。《疏》不敢首發新田,惟治其葘熟之地。

水名。《山海經》常蒸之山,葘水出焉。

地名。《史記·孝景帝紀註》葘川縣,故劇城。

姓。《通志·氏族略》孔融集有葘莊,靑州人。

《正韻》將來切,同災。《詩·大雅》無葘無害。

《韻會》側吏切,音厠。木立死曰葘。《詩·大雅》其葘其翳。

《周禮·冬官·輪人註》察其菑蚤不齵則輪,雖敝不匡。鄭註菑輻入轂中者謂建輻也。泰山平原所樹立物爲葘。聲如胾。博立梟棊亦爲菑。《前漢·武帝紀瓠子歌》隤林竹兮揵石葘。《師古註》石葘,謂石立之也。

資四切,音恣。剖也,裂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居幹之道,葘栗不迤。

與椔通。《荀子·非相篇》身如斷葘。菑、緇、椔諸字从作。

【翳】

翳【未集中】【羽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正韻》於計切《集韻》《韻會》壹計切,音殪。《說文》華蓋也。《廣韻》羽葆也。《急就篇註》翳,謂凡鳥羽之可隱翳者也。舞者所持羽翿,以自隱翳,因名爲翳。一曰華蓋,今之雉尾扇,是其遺象。

《周語》是去其藏,而翳其人也。《註》翳,猶屏也。一曰滅也。

《揚子·方言》翳,掩也。《註》謂掩覆也。《廣雅》翳,障也。《廣韻》隱也,蔽也。《類篇》䕃也。

《詩·大雅》其菑其翳。《傳》木立死曰菑,自死爲翳。

《廣韻》雨師謂之荓翳。《史記·司馬相如傳》召屏翳。《註》雷師也。

《玉篇》鳥名也,似鳳。《山海經》北海之內有五采之鳥,飛蔽一鄕,名曰翳鳥。《註》鳳屬也。《屈原·離騷》駟玉虯而乗翳。

《潘岳·射雉賦序》習媒翳之事。《註》媒翳者,所隱以射者也。

《廣韻》烏奚切《集韻》煙奚切,音鷖。義同。

《集韻》《韻會》一結切《正韻》於歇切,音謁。《左思·魏都賦》桃李䕃翳。叶音咽。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