询名各嗟讶

出自:清代·张尔岐《壬寅春访元明先生张隐君归赋》

拼音:[xún][míng][gè,gě][jiē][yà]

平仄:平平仄平仄

绣水云湖间,距城近十里。
爰有石隐人,诛茅托于此。
我欲访幽踪,披衣凌晨起。
徐步乘春风,云树互迤逦。
道旁问耕夫,云此草庐是。
榆柳翳柴扉,竹石森阶戺。
斯须先生出,白发短覆耳。
骨趫更神完,古意见冠被。
询名各嗟讶,入坐略诺唯。
烹茗发清言,纷纶具玄理。
夕阳在树杪,欲去情不已。
挥手寻归途,苍茫暝色里。

查看原文

注释

【嗟讶】犹嗟呀。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询】

詢【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相倫切《集韻》《韻會》《正韻》須倫切,音荀。《說文》謀也。《玉篇》咨也。《書·舜典》詢事考言。《詩·小雅》周爰咨詢。《傳》親戚之謀爲詢。《左傳·襄四年》諮親爲詢。

《爾雅·釋詁》信也。《註》宋衞曰詢。《疏》按方言:宋衞汝潁之閒曰洵。鄭風溱洧:洵訏且樂。詢、洵音義同。《玉篇》或作。

【名】

名【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武幷切《集韻》《韻會》彌幷切《正韻》眉兵切,音詺。《說文》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見,故以口自名。《玉篇》號也。《廣韻》名字也。《春秋·說題》名,成也。《左傳·桓六年》九月丁卯,子同生,公問名于申繻。對曰:名有五,有信,有義,有象,有假,有類。

自呼名也。《禮·曲禮》父前子名,君前臣名。

呼人之名也。《禮·曲禮》國君不名卿老世婦。

名譽也。《易·乾卦》不易乎世,不成乎名。

《春秋·說題》名,大也。《書·武成》告于皇天后土,所過名山大川。《疏》山川大,乃有名,名大互言之耳。

名號也。《儀禮·士昏禮》請問名。《疏》問名,問姓氏也。名有二種,一是名字之名,一是名號之名。孔安國註尚書,以舜爲名。鄭君目錄,以曾子爲姓名,亦據子爲名,皆是名號爲名者也。今以姓氏爲名,亦名號之類。《周語》有不貢,則修名。《註》名謂尊職貢之名號。

號令也。《周語》言以信名。《註》信,審也。名,號令也。

文字也。《儀禮·聘禮》不及百名書于方。《註》名書,文也,今謂之字。《疏》名者,卽今之文字也。《周禮·秋官·大行人》諭書名。《註》書名,書之字也,古曰名。

《春秋·解題》名,功也。《周語》勤百姓以爲己名。《註》功也。

《釋名》名,明也,明實事使分明也。

《爾雅·釋訓》目上爲名。《註》眉眼之閒。《說文》引《詩·齊風》作猗嗟䫤兮。

姓。《廣韻》左傳楚大夫彭名之後,唐名初撰公侯政術十卷。

與命通。《史記·天官書》免七命。《註》免星有七名。

《張耳傳》亾命遊外黃。《註》脫名逃籍也。

《集韻》忙經切,音冥。與銘同。志也。詳金部銘字註。

《集韻》彌正切,洺去聲。與詺同。目諸物也。詳言部詺字註。

叶彌延切,音綿。《道藏歌》挺自嘉會,金書東華名。賢安密所戒,相期陽洛汧。

叶莫陽切,音辭》子父易封,三王守名。延延百載,以有成王。

叶必仞切,音儐。《張華鮑元泰誄》烈考中丞,妙世顯名。峩峩先生,誕資英俊。

【各】

各【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古洛切《集韻》剛鶴切《韻會》《正韻》葛鶴切,音閣。《說文》異辭也。从口从夂。夂者,有行而止之不相聽也。《書·湯誥》各守爾典,以承天休。

屠各,北方種落名。《後漢·公孫瓚傳》瓚子續爲屠各所殺。

《字彙補》借作部落之落,見諸葛銅鐺。

《字彙補》引沈括筆談云:又借作洛。《石鼓文》大車出各。

【嗟】

嗟【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10画

〔古文〕也。《釋名》嗟,佐也。言不足以盡意,故發此聲以自佐也。《書·甘誓》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詩·周南》嗟我懷人。

《齊風》猗嗟昌兮。《疏》猗是心內不平,嗟是口之喑咀,皆傷歎之聲。《禮·檀弓》嗟來食。《廣韻》同。

《集韻》遭哥切,音䦈。《易·離卦》不鼓缶而歌,則大耋之嗟。《音義》王肅讀遭哥切《阮籍·詠懷詩》李公悲東門,蘇子狹三河。求仁自得仁,豈復歎咨嗟。

《韻會補》子夜切,音借。同唶。《三蒼詁》咄嗟,易度也。猶言呼吸之閒。字本作唶。古有咄唶歌。世說石崇作豆粥,咄嗟而辦。

【讶】

訝【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吾駕切《集韻》魚駕切《韻會》《正韻》五駕切,音砑。《說文》相迎也。引周禮秋官,諸侯有卿訝。《徐曰》按《周禮》使將至,使卿訝。謂以言辭迎而勞之也。

《訝士註》士官之迎四方賔客者。《儀禮·聘禮》厥明訝賔于館。《註》迎也。

《廣韻》嗟訝也。《增韻》疑怪也。《呂覽·必已篇》無訝無訾。《唐書·李勣傳》使至,高祖訝無表。《韓愈·縣齋有懷詩》睢盱互猜訝。

《玉篇》與迓同。《書·盤庚》余迓續乃命于天。《傳》迓,迎也。

《集韻》或作御。《詩·召南》百兩御之。《釋文》御,本亦作訝。

《集韻》或作輅。《左傳·宣二年》宋狂狡輅鄭人。《註》輅,迎也。

《音學五書》通作梧。《儀禮·聘禮》賔進訝受几于筵前。《註》今文訝爲梧,五故切。

與牙通。《周禮·冬官》輪人爲輪牙也者,以爲固抱也。《註》鄭司農云:牙讀如訝。《疏》訝,迎也。此車牙亦輮之,使兩頭相迎,故讀從之。《說文》重文从辵作迓,隸省作迓。迓字从辵从牙。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