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如太君负户坐

出自:近现代·李冰若《阳朔山水歌》

拼音:[duān][rú][tài][jūn][fù][hù][zuò]

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

谷和领游阳朔归,抽毫命作阳朔歌。
李杜韩苏不到此,芜辞恐被神灵呵。
尝闻桂林山水甲天下,又传不及阳朔众美俱包罗。
耳熟神驰二十载,兹游乃值家国之坎坷。
驱车初入桂林道,已觉置身山水窠。
攒空石笋看未了,征轮辘辘阳朔过。
阳朔山水何奇哉,神工直泄造化秘,奇姿异态穷睇睋。
俯视玉水开明镜,镜中亭亭干媌娥。
扬眉含笑娇装束,翻翻罗袜生微波。
乍疑冯夷今朝陈水嬉,鱼龙曼衍姿婆娑。
湘灵鼓瑟宓妃舞,千光百景闪绫罗。
又疑真仙从金母,鸾轩鹤驶暂惫乎崖阿。
髻鬟婵娟映清泚,星冠霞帔垂委佗。
其间南极寿星老无赖,秃发岸帻忘讥诃。
天孙织女侍于侧,忍俊不已融梨涡。
神摇目眩纵遐想,忽闻天乐调云和。
东风鸣鸟出岩谷,仰观万玉森嵯峨。
端如太君负户坐,猛如期门挥太阿。
肃如儿孙侍祖考,闲如渔父披烟蓑。
怪如穿山嵌月洞,雄如古塞基盘陀。
簇如武库列剑戟,蓊如琪树交枝柯。
或如锦屏九扇叠金翠,或如佛鼎郁郁堆青螺。
或如游女连臂踏歌长裙拖,或如战士赴敌肩相摩。
或如姑射仙人遣世而独立,春光薰映朱颜酡。
或如狻猊咆哮张牙爪,作势腾踔追羸骡。
或如六鳌扶地轴,或如千叶舒新荷。
如幢如幡如鼎如笔架,如球如玦如鼓锣。
如犬牙错如龙角,如鹰如凤如雁鹅。
如羊马犀象骆驼,如鱼虾蟹鳖蛇鼍。
立者奔者卧者蟠者飞者皆酷肖,仙佛鬼魅人物拟似均无讹。
想像所及无不有,想像所无何其多。
加以云霞风雨烟月之变幻,天光水色之渲染,幽岩奇树之摩挲。
芳菲菲兮盛兰蕙,露晔晔兮滋薜萝。
令人不信世间有此佳山水,恍惚梦游十洲三岛著睡魔。
诧异赞叹弗自禁,俯仰接应眼为瘥。
手中有笔不睱写,心中有句不睱哦。
呜呼山川信美犹吾土,神州糜烂走凶倭。
那得尽驱群峰作干戈,涤荡腥秽倾天河。
重来阳朔构行窝,板舆奉亲风日丽,读山读水采采涧边过,徜徉浑忘两鬓皤。
伤哉予季不及共此乐,悠悠斯意其蹉跎。
太息毕曲复谷和,吾将奈此阳朔何。

查看原文

注释

【端如】犹端然。庄重貌。
【太君】1.封建时代官员母亲的封号。唐制﹐四品官之妻为郡君﹐五品为县君。其母邑号﹐皆加太君。宋代群臣之母封号有国太夫人﹑郡太夫人﹑郡太君﹑县太君等称。 2.指仙女。
【负户】1.背着门板以挡弓箭。 2.倚门;背靠门户。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端】

端【午集下】【立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耑《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多官切,音偳。《說文》直也,正也。《禮·曲禮》振書端書于君前。《註》端,正也。《玉藻》目容端。《前漢·賈誼傳》選天下之端士,孝悌博聞,有道術者,以衞翼之。

《篇海》萌也,始也,首也。《禮·禮運》人者,天地之心,五行之端也。《公羊傳·隱元年註》上係天端。《疏》天端,卽春也。春秋說云:以元之深,正天之端。以天之端,正王者之政也。《左傳·文元年》先王之正,時也,履端于始。《疏》履,步也,謂推步曆之初始,以爲術曆之端首。《孟子》惻隱之心,仁之端也。《註》端者,首也。人皆有仁義禮智之首,可引用之。

《廣韻》緒也,等也。《揚子·方言》緒,南楚或曰端。

《增韻》審也。《戰國策》郤疵對智伯曰:韓魏之君,視疵端而趨疾。

專也。《戰國策》敢端其願。《註》端,猶專也。

布帛曰端。《禮·記疏》束帛,十端也。丈八尺爲端。《小爾雅》倍丈謂之端,倍端謂之兩,倍兩謂之疋。

《周禮·春官》其齊服有端。

地名。《山海經》號山,端水出焉,東流注于河。

國在流沙中者,墩端璽㬇。《史記·趙世家》與韓魏分晉,封晉君以端氏。《註》端氏,澤州縣也。《前漢·地理志》蒼梧郡有端溪。

姓。孔子弟子端木賜。

宮門名。《後漢·黃瓊傳》舉吏,先試之于公府,又覆之于端門。《註》端門,太微宮南門也。

獸名。《後漢·鮮傳》禽獸異于中國者,野馬,原羊,角端牛,以角爲弓,俗謂之角端弓。

《正韻》尺兗切。與喘同。《荀子·勸學篇》端而言。《註》端,讀爲喘。喘,微言也。

《韻會小補》美辨切。同冕。大夫以上冠也。《禮·玉藻》諸侯端以朝,日于東門之外。《註》端,皆音冕。

《韻補》叶都元切。《陸機·文賦》罄澄心以凝思,眇衆慮而爲言。籠天地于形內,挫萬物于筆端。

叶多汪切。《楊戲贊秦子敕》正方受遣,豫聞後綱。不不僉,造此異端。

【如】

如【丑集下】【女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人諸切《集韻》《韻會》《正韻》人余切,音鴽。《說文》从隨也。一曰若也,同也。《書·舜典》如五器,如岱禮,如初,又然也。《易·離卦》突如其來如。《前漢·揚雄傳》雄家產不過十金,晏如也。

往也,至也。公如棠,如齊。見《左傳》。《劉伶·酒德頌》幕天席地,縱意所如。

月名。《爾雅·釋歲》二月爲如。

語助辭。《論語》恂恂如也。《孟子》驩虞如也,皥皥如也。

凉如。縣名。《前漢·郊祀志》上遂北巡朔方,還釋兵凉如。

肥如,古國名,在遼西郡。《應劭曰》肥子奔燕,燕封于此。

姓。如羅氏,攺爲如氏,見《統譜》。

本覺爲如,今覺爲來,見《道院集》。

眞如,有變易性相,如如常住不遷,見《禪燈錄》。

見《山海經》。

通作而。《前漢·五行志》引左傳,星隕如雨。《註》如,而也,星隕而且雨。

《廣韻》人恕切《集韻》《韻會》如倨切,音茹。《東方朔·七諫》忽容容其安之兮,超荒忽其焉如。苦衆人之難信兮,願離情而遠舉。《註》舉去聲。

《集韻》《類篇》乃箇切,音那。亦若也。

【太】

太【丑集下】【大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1画

《集韻》他蓋切,音汰。與大泰、大廟、大學及官名大師、大宰之類。

作泰,如泰卦、泰壇、泰誓、泰春、泰夏、泰秋、泰冬之類。范氏撰《後漢書》父名泰,避家諱,攺从太。毛氏韻增,經史古太字無點,後人加點以別小大之大,非。《字彙》引之,失考。

姓。文王四友太顚之後。見《統譜》。

叶力至切,音利。《歐陽修·祭龍文》宜安爾居,靜以養智。冬雪春雨,其多已太。

《集韻》他達切,音獺。太末,漢縣名。在會稽西南。亦作太。

【君】

君【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音軍。《說文》尊也。从尹,發號,故从口。《白虎通》君者,羣也,羣下歸心也。《易·師卦》大君有命。《書·大禹謨》皇天眷命,奄有四海,爲天下君。

凡有地者,皆曰君。《儀禮·子夏傳》君,至尊也。《註》天子,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晉語》三世仕家君之。

夫人亦稱君。《詩·鄘風》我以爲君。《傳》君國小君。《箋》夫人對君稱小君。《論語》邦君之妻,邦人稱之曰君夫人。稱諸異邦曰寡小君,異邦人稱之亦曰君夫人。

子稱父母曰君。《易·家人》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

子孫稱先世皆曰君。《孔安國·尚書序》先君孔子,生于周末。

兄稱弟曰君。《杜牧·爲弟墓誌》君諱顗。

妾稱夫曰君。《禮·內則》君已食徹焉。《註》此謂士大夫之妾也。《儀禮·喪服》妾謂君。《註》妾謂夫爲君者,不得體之,加尊之也,雖士亦然。《疏》以妻得體之,得名爲夫,妾雖接見於夫,不得體敵,故加尊之,而名夫爲君。

婦稱夫亦曰君。《古樂府》十七爲君婦。

夫稱婦曰細君。《前漢·東方朔傳》歸遺細君,又何仁也。

上稱下亦曰君。《史記·申屠嘉傳》上曰:君勿言吾私之。

封號曰君。《史記·商君傳》秦封之於商十五邑,號爲商君。

婦人封號亦曰君。《史記·外戚世家》尊皇太后母臧兒爲平原君。

彼此通稱亦曰君。《史記·司馬穰苴傳》百姓之命,皆懸於君。君謂莊賈也。

《張儀傳》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蘇君。

隱士就聘者曰徵君。《後漢·逸民韓康傳》亭長以韓徵君當至。

持節出使者曰使君。《後漢·恂傳》非敢脅使君。

《諡法》慶賞威曰君,從之成羣曰君。

君子,成德之稱。《易·乾卦》君子,終曰乾乾。《論語》不亦君子乎。《註》君子,成德之名。

姓。《正字通》明有君助。

叶姑員切,音涓。《劉向·烈女傳》引過推讓,宣王悟焉。夙夜崇道,爲中興君。

【负】

負【酉集中】【貝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房久切《集韻》《韻會》扶缶切,音婦。《說文》恃也。从人守貝,有所恃也。《史記·魏其武安侯傳》武安負貴而好權。

《說文》一曰受貸不償。《前漢·鄧通傳》通家尚負責數鉅萬。

《釋名》負,背也。置項背也。《玉篇》擔也。或作偩。《廣韻》荷也。《易·解卦》負且乗,致至。《詩·大雅》是任是負。《左傳·莊二十年》弛於負擔。

背也。《禮·明堂位》天子負斧,依南鄕而立。《註》負之言背也。

依也。《孟子》虎負嵎。《趙岐註》虎依嵎而怒。

失也。《戰國策》公負令秦與强齊戰。《註》負,猶失也。

老母之稱。《史記·高祖紀》常從王媼、武負貰酒。《漢書註》如淳曰:俗謂老大母爲阿負。師古曰:《列女傳》云魏曲沃負者,魏大夫如耳之母也。古語謂老母爲負耳。

敗也。《史記·丞相世家》無益於勝負之數。《孫子·攻謀篇》一勝一負。

憂也。《後漢·章帝紀》刺史二千石不爲負。《註》負,猶憂也。

愧也。《後漢·張步傳》負負無可言。《註》負,愧也。

《廣韻》背恩忘德曰負。《李陵·答蘇武書》陵雖孤恩,漢亦負德。

《類篇》違也。《史記·信陵君傳》以負於魏。《註》索隱曰:負音佩。

《唐韻正》叶房以切。《詩·小雅》螟蛉有子,果蠃負之。敎誨爾子,式穀似之。

叶房遇切。《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傍夭矯以橫出,互黝糾而搏負。下岪蔚以璀錯,上崎嶬而重注。○按負字,古音房以反。自《魯靈光殿賦》始讀爲房遇反。

【户】

戶【卯集中】【户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㦿音祜。《說文》護也。《釋名》所以謹護閉塞也。《六書精薀》室之口也。凡室之口曰戶,堂之口曰門。內曰戶,外曰門。一扉曰戶,兩扉曰門。《易·節卦》不出戶庭。《詩·豳風》塞向墐戶。

民居曰編戶。《唐六典》戶部掌天下戶口。

止也。《左傳·宣十二年》屈蕩戶之。《註》止也。

《前漢·王嘉傳》坐戶殿門失闌免。《註》掌守殿門,止不當入者,而失闌入之。

《爾雅·釋地》觚竹北戶。《註》北戶,南方之國。《疏》卽日南郡也。師古曰:言其在日之南,所謂北戶以向日者。

《禮·月令》蟄蟲咸動,啓戶始出。《註》戶,猶穴也。

飮酒有大小戶。《吳志》孫皓每饗宴,人以七升爲限,小戶雖不入,澆灌取盡。《白居易詩》戶大嫌甜酒。

姓。漢有戶尊。

與昈通。文采貌。《揚雄·蜀都賦》戶豹能黃。

與濩通。湯樂名。《揚雄·蜀都賦》戶音六成。

翁姑切,音烏。《淮南子·時則訓》烏孫國,作戶孫。

【坐】

坐【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㘸《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徂臥切,音座。行之對也。《禮·曲禮》坐如尸。《又》虛坐盡後,食坐盡前。

便坐,別坐之處。《前漢·文翁傳》在便坐受事。

《後漢·宣秉傳》秉修高節,光武特拜御史中丞,詔與司隸校尉中書令同專席而坐,京師謂之三獨坐。

猶守也。《左傳·桓十二年》楚伐絞,軍其南門。絞人爭出,驅楚役徒于山中。楚人坐其北門,而覆諸山下,大敗之。

古者謂跪爲坐。《禮·曲禮》先生琴瑟書策在前,坐而遷之。《註》坐,跪也。

《律》有罪坐。《前漢·文帝紀》除收帑相坐律令。

罪人對理曰坐。《左傳·僖二十八年》鍼莊子爲坐。

釋氏大坐曰跏趺。《蓮華經》結跏趺坐。

與座通。《前漢·梅福傳》當戸牖之法坐。《註》正座也。

姓。見《姓苑》。

《集韻》徂果切,音睉。義同。○按坐有上去二音,字韻諸書訓註皆同,惟《轉註古音》坐註引《史記》高帝紀,遂坐上坐。《正義》云:前坐字,在果反,後坐字,在臥反。《字彙》行坐之坐讀上聲,非。《正字通》謂坐字在上聲者,叶音也,亦非。本作。《說文》从土,从畱省,土所止也。隷作坐。

相关诗句
吾将奈此阳朔何 太息毕曲复谷和 悠悠斯意其蹉跎 伤哉予季不及共此乐 徜徉浑忘两鬓皤 读山读水采采涧边过 板舆奉亲风日丽 重来阳朔构行窝 涤荡腥秽倾天河 那得尽驱群峰作干戈 神州糜烂走凶倭 呜呼山川信美犹吾土 心中有句不睱哦 手中有笔不睱写 俯仰接应眼为瘥 诧异赞叹弗自禁 恍惚梦游十洲三岛著睡魔 令人不信世间有此佳山水 露晔晔兮滋薜萝 芳菲菲兮盛兰蕙 幽岩奇树之摩挲 天光水色之渲染 加以云霞风雨烟月之变幻 想像所无何其多 想像所及无不有 仙佛鬼魅人物拟似均无讹 立者奔者卧者蟠者飞者皆酷肖 如鱼虾蟹鳖蛇鼍 如羊马犀象骆驼 如鹰如凤如雁鹅 如犬牙错如龙角 如球如玦如鼓锣 如幢如幡如鼎如笔架 或如千叶舒新荷 或如六鳌扶地轴 作势腾踔追羸骡 或如狻猊咆哮张牙爪 春光薰映朱颜酡 或如姑射仙人遣世而独立 或如战士赴敌肩相摩 或如游女连臂踏歌长裙拖 或如佛鼎郁郁堆青螺 或如锦屏九扇叠金翠 蓊如琪树交枝柯 簇如武库列剑戟 雄如古塞基盘陀 怪如穿山嵌月洞 闲如渔父披烟蓑 肃如儿孙侍祖考 猛如期门挥太阿 端如太君负户坐 仰观万玉森嵯峨 东风鸣鸟出岩谷 忽闻天乐调云和 神摇目眩纵遐想 忍俊不已融梨涡 天孙织女侍于侧 秃发岸帻忘讥诃 其间南极寿星老无赖 星冠霞帔垂委佗 髻鬟婵娟映清泚 鸾轩鹤驶暂惫乎崖阿 又疑真仙从金母 千光百景闪绫罗 湘灵鼓瑟宓妃舞 鱼龙曼衍姿婆娑 乍疑冯夷今朝陈水嬉 翻翻罗袜生微波 扬眉含笑娇装束 镜中亭亭干媌娥 俯视玉水开明镜 奇姿异态穷睇睋 神工直泄造化秘 阳朔山水何奇哉 征轮辘辘阳朔过 攒空石笋看未了 已觉置身山水窠 驱车初入桂林道 兹游乃值家国之坎坷 耳熟神驰二十载 又传不及阳朔众美俱包罗 尝闻桂林山水甲天下 芜辞恐被神灵呵 李杜韩苏不到此 抽毫命作阳朔歌 谷和领游阳朔归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