恃公可致祥

出自:清代·周馨桂《恭挽稼堂外叔舅五十韵》

拼音:[shì][gōng][kě,kè][zhì][xiáng]

平仄:仄平仄仄平

天道不可知,为善安所望。
呜呼外叔舅,典型今则亡。
惟公诵清芬,家学传青箱。
幼志殊群儿,幼学以病荒。
洎乎弱冠时,沈思渺难量。
穷经无岁月,所得务精详。
锐能穿匕劄,微可穷毫芒。
授徒苦昼短,篝灯幸夜长。
鸡鸣读未已,偃息敢在床。
精神耗盛年,喀血不自伤。
神耗志益奋,身孱心弥强。
吐辞摅蕴蓄,沈郁声琅琅。
维昔辛丑年,文战谁雁行。
特冠邑多士,材大期栋梁。
癸卯膺鹗荐,铩羽未翱翔。
庙堂储硕士,华国须文章。
天如假公年,世岂弃圭璋。
辛丑桂与公,驽骥同腾骧。
蒹葭倚玉树,窃幸有辉光。
追随十载中,有游必同航。
所恨居处暂,萍踪同他乡。
归来无他往,聚首时一堂。
披豁遗俗物,儒修蕲颉颃。
方期百载内,长此奉瓣香。
藉公策我惰,庶几道可臧。
讵知旧疾作,才偏与命妨。
栖迟尚客路,二竖缠膏肓。
赖得贤主人,高义郁中藏。
不赀费不惜,但惜愿未偿。
他乡我始归,闻命趋公旁。
未及接晤晤,泪落已浪浪。
况闻沈痛言,令我割愁肠。
佳儿学未成,寿母哀难忘。
目视不受含,吁嗟乎彼苍。
平生历苦辛,所志唯显扬。
自矢力虽惫,不得怯文场。
双眼辣姜桂,孤骨淩风霜。
性含满腔血,固存未许彰。
接物多道气,智圆行则方。
犹忆五月时,言志欣共商。
叹我不谐俗,笑谓兼狷狂。
谬许虽滋愧,谈心实非常。
诚服夙师事,师资今茫茫。
寒日风萧萧,送公归北邙。
益觉此生浮,世事付徜徉。
永念公所命,寸心自可将。
仁人必有后,积善无馀殃。
诺公我何恃,恃公可致祥
陈箧发手泽,笔墨流馀芳。
神留公自在,卓哉文已昌。

查看原文

字义

【恃】

恃【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時止切《五音集韻》丞矢切,音市。《說文》賴也。从心寺聲。《廣韻》依也。《詩·小雅》無母何恃。

《集韻》丈里切,音峙。心不明也。

《玉篇》《廣韻》《集韻》時史切,音侍。《集韻》仗也。或作㤄。

【公】

公【子集下】【八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㒶《唐韻》《正韻》古紅切《集韻》《韻會》沽紅切,音工。《說文》平分也。从八从厶。八,猶背也。厶音私。《韓非曰》自營爲厶,背厶爲公。《徐曰》會意。《爾雅·釋言》無私也。《書·周官》以公滅私,民其允懷。

《玉篇》方平也,正也,通也。

《禮·禮運》大道之行,天下爲公。《註》公猶共也。

爵名,五等之首曰公。《書·微子之命》庸建爾于上公。

三公官名。《韻會》周太師,太傅,太保爲三公。漢末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爲三公。東漢太尉,司徒,司空爲三公。

官所曰公。《詩·召南》退食自公。

父曰公。《列子·黃帝篇》家公執席。《前漢·郊祀志》天子爲天下父,故曰鉅公。

婦謂舅曰公。《前漢·賈誼策》與公倂倨。

尊稱曰公。《賈誼策》此六七公皆亡恙。

相呼曰公。《史記·毛遂傳》公等碌碌。

事也。《詩·召南》夙夜在公。《註》夙夜在視濯垢饎爨之事。

星名。《隋書·天文志》七公七星,在招搖東,天之相也。

姓。《韻會》漢有公儉。

諡法,立志及衆曰公。

與功通。《詩·小雅》以奏膚公。《大雅》王公伊濯。

《集韻》諸容切,音鐘。同妐。夫之兄爲兄妐。一曰關中呼夫之父曰妐。或省作公。通作鍾。

《韻補》叶姑黃切,音光。《東方朔·七諫》邪說飾而多曲兮,正法弧而不公。直士隱而避匿兮,讒諛登乎明堂。

【可】

可【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肯我切《集韻》《韻會》《正韻》口我切,音坷。《說文》肯也。《廣韻》許可也。《韻會》可者,否之對。《書·堯典》囂訟可乎。《文中子·事君篇》達人哉山濤也,多可而少怪。

僅可,未足之辭。《論語》子曰:可也。

《禮·內則》擇于諸母與可者。《註》諸母,衆妾也,可者,傅御之屬也。

所也。《禮·中庸》體物而不可遺。《註》體猶生也,可猶所也。不有所遺,言萬物無不以鬼神之氣生也。

姓。《正字通》唐諫議大夫可中正,宋紹興進士可懋。

《字彙補》苦格切,音克。《魏書·吐谷渾傳》可汗,此非復人事。《唐書·突厥傳》可汗猶單于也,妻曰可敦。

叶孔五切,音苦。《韓愈·元和聖德詩》負鄙爲難,縱則不可。出師征之,其衆十旅。

叶口箇切,軻去聲。《魏文帝·寡婦賦》伏枕兮不寐,逮平明兮起坐。愁百端兮猥來,心鬱鬱兮無可。

《集韻》歌古作可。註詳欠部十畫。

讀作何。《石鼓文》其魚隹可。《風雅廣逸註》隹可讀作惟何,古省文也。

【致】

致【未集下】【至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集韻》陟利切,音躓。《說文》送詣也。《春秋·成九年》夏,季孫行父如宋致女。《註》女嫁三月,又使大夫隨加聘問,謂之致女。《禮·曲禮》獻田宅者操書致。《註》詳書其多寡之數,致之于人也。

招致也。《楊升庵外集》致有取意。《易·繫辭》備物致用。《疏》謂備天下之物,招致天下所用。《周禮·地官·遂人》凡治野,以下劑致甿。《註》致,猶會也。民雖受上田中田下田,及會之。以下劑爲率。

納也。《禮·曲禮》大夫七十而致事。《註》致其所掌之事於君,而告老。《疏》不云置,而云致者,置是廢絕,致是與人,明朝廷必有賢代己也。

傳致也。《詩·小雅》工祝致告。《箋》祝於是致孝孫之意,告尸以利成。

極也。《書·盤庚》凡爾衆,其惟致告。《傳》致我誠,告汝衆。《禮·禮器》有放而不致也。《疏》致,極也。

《禮·樂記》致樂以治心。《註》致,猶㴱審也。

委也。《易·困卦》君子以致命遂志。《論語》事君能致其身。《朱註》致,猶委也。

誠也。《老子·道德經》其致之。《註》致,誠也。

挑戰曰致師。《左傳·宣十二年》楚許伯御樂伯,攝叔爲右,以致晉師。《疏》致師,致其必戰之志。

態也。《水經注》茂竹便媚,致可翫也。《六帖》崔遠風致整峻。《王縉詩》自然成高致。

至也。《周禮·春官·大卜》掌三夢之灋。一曰致夢。《疏》訓致爲至,夢之所至也。

制也。《管子·白心篇》以致爲儀。《註》致者,所以節制其事,故爲儀。

《易·繫辭》一致而百慮。《疏》所致雖一,慮必有百,言慮雖百種,必歸於一致也。

就也。《老子·道德經》故致數車無車。《註》致,就也。言人就車數之,爲輻,爲輪,爲轂,爲衡,爲轝,無有各爲車者。

《詩·大雅》是致是附。《傳》致,致其社稷羣神。《疏》致者,運轉之詞。

密也。《禮·禮器》德產之致也精微。《註》致,致密也。《前漢·嚴延年傳》文致不可得反。《註》言其文案整齊。

與緻通。《禮·月令》孟冬,命工師效功,陳祭器,按度程,必功致爲上。《註》謂功力密緻也。緻至同。

【祥】

祥【午集下】【示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似羊切《集韻》《韻會》《正韻》徐羊切,音詳。《說文》福也。一云善也。《禮·禮運》是謂大祥。《書·泰誓》襲于休祥。

凡吉凶之兆皆曰祥。《徐鉉曰》祥,詳也。天欲降以禍福,先以吉凶之兆詳審告悟之也。《前漢·五行志》妖孽自外來謂之祥。《左傳·昭十八年》鄭之未災也,里析曰:將有大祥。《註》祥,變異之氣。《疏》祥者,善惡之徵。中庸必有禎祥,吉祥也。必有妖孽,凶祥也。則祥是善事,而析以災爲祥者,對文言耳。書序:亳有祥桑。五行傳:時有靑眚靑祥,白眚白祥之類,皆以惡徵爲祥。是祥有善有惡,故杜云變異之氣。

祭名。《禮·閒傳》父母之喪期而小祥,又期而大祥。《疏》大祥二十五月。

通詳。《史記·自序》隂陽之術大祥。《漢書》作詳。

相关诗句
卓哉文已昌 神留公自在 笔墨流馀芳 陈箧发手泽 恃公可致祥 诺公我何恃 积善无馀殃 仁人必有后 寸心自可将 永念公所命 世事付徜徉 益觉此生浮 送公归北邙 寒日风萧萧 师资今茫茫 诚服夙师事 谈心实非常 谬许虽滋愧 笑谓兼狷狂 叹我不谐俗 言志欣共商 犹忆五月时 智圆行则方 接物多道气 固存未许彰 性含满腔血 孤骨淩风霜 双眼辣姜桂 不得怯文场 自矢力虽惫 所志唯显扬 平生历苦辛 吁嗟乎彼苍 目视不受含 寿母哀难忘 佳儿学未成 令我割愁肠 况闻沈痛言 泪落已浪浪 未及接晤晤 闻命趋公旁 他乡我始归 但惜愿未偿 不赀费不惜 高义郁中藏 赖得贤主人 二竖缠膏肓 栖迟尚客路 才偏与命妨 讵知旧疾作 庶几道可臧 藉公策我惰 长此奉瓣香 方期百载内 儒修蕲颉颃 披豁遗俗物 聚首时一堂 归来无他往 萍踪同他乡 所恨居处暂 有游必同航 追随十载中 窃幸有辉光 蒹葭倚玉树 驽骥同腾骧 辛丑桂与公 世岂弃圭璋 天如假公年 华国须文章 庙堂储硕士 铩羽未翱翔 癸卯膺鹗荐 材大期栋梁 特冠邑多士 文战谁雁行 维昔辛丑年 沈郁声琅琅 吐辞摅蕴蓄 身孱心弥强 神耗志益奋 喀血不自伤 精神耗盛年 偃息敢在床 鸡鸣读未已 篝灯幸夜长 授徒苦昼短 微可穷毫芒 锐能穿匕劄 所得务精详 穷经无岁月 沈思渺难量 洎乎弱冠时 幼学以病荒 幼志殊群儿 家学传青箱 惟公诵清芬 典型今则亡 呜呼外叔舅 为善安所望 天道不可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