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调遍南北

出自:清代·吴振棫《书强忠烈手迹卷后》

拼音:[zhǐ,zhēng][tiáo,diào,zhōu][biàn][nán,nā][běi,bèi]

平仄:平平仄平仄

洪炉发猛火,良玉光不蚀。
烈风西北来,劲草众始识。
懿惟嘉庆朝,文武多英特。
心肝奉至尊,臣节繇是植。
纪年当癸酉,京辇余旅食。
昼惊妖彗长,直扫紫垣侧。
九门断车马,气色昼惶惑。
赫赫威烈枪,一破天地黑。
电旗挟雷鼓,中夜的孤?。
清跸在近郊,万骑旋宝勒。
晏然遂无事,天盖相有德。
先时白波寇,远结黑山贼。
滑台实凶巢,牛李奸叵测。
苟非巨刃扬,孰能剪其翼。
外贼应朝至,三辅祸愈亟。
神都百万户,县命在晷刻。
伟哉忠烈公,摘发无伏匿。
恨未膏斧砧,狱底系徽纆。
先发势转孤,计早乱源塞。
嗟嗟城隍隳,小县阙兵力。
阖门卅五口,横尸惨闺阈。
大吏疏以闻,天子惊叹极。
推原事本末,煌煌下手敕。
谓非寻常功,功乃在社稷。
风转四十年,回首犹记忆。
贤子政甚清,抱卷日拂拭。
卷中千百年,精气贯简墨。
训家勖俭勤,论事豁忠直。
刚肠无巧舌,读者但太息。
就义真从容,视古颜无恧。
方今久苦战,徵调遍南北
将吏岂不多,烽燧胡未熄。
昔时乱则戡,未至忧蹙国。
长歌凌霜晓,述往意凄恻。
作歌者为谁,先朝史臣棫。

查看原文

注释

【南北】1.南与北;南方与北方。 2.从南到北;南北之间。 3.或南或北。比喻不专一,不固定。 4.指"南学"与"北学"。 5.计谋。指本领。 6.明代俗称男子汉。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徵】

徵【寅集下】【彳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2画

〔古文〕爲徵,行於微而文達者,卽徵之。《周禮·天官·宰夫》掌百官府之徵令。《註》別異諸官,以備王之徵召。《周語》唯官是徵。

《廣韻》證也,明也。《書·洪範》念用庶徵。《左傳·昭三十年》且徵過也。《註》徵,明也。

《廣韻》成也。《儀禮·士昏禮》納徵。《註》徵,成也。使使者納幣以成昏禮。

問也。《左傳·僖四年》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徵。

斂也。《周禮·地官》閭師以時徵其賦。《疏》閭師徵斂百里內之賦貢。

求也。《史記·貨殖傳》物賤之徵貴。《註》徵,求也,謂此處物賤,求彼貴賣之。

《爾雅·釋詁》徵,虛也。

姓。《廣韻》吳太子率更令河南徵崇。

《集韻》持陵切,音懲。縣名。《左傳·文十年》泰伯伐晉,取北徵。《音義》今徵縣。《史記·河渠書》穿渠,自徵引洛水,至商顏下。《前漢·地理志》左馮翊有徵縣。《註》卽今之澄城是也。

《廣韻》《集韻》《韻會》陟里切,知上聲。《玉篇》宮徵也。《爾雅·釋樂》徵謂之迭。《樂書》聲出於心,而齒合吻開,爲之徵。徵,火也,其性烈而善燭。五音配夏。《禮·月令》孟夏之月,其音徵。

《樂記》徵爲事。《疏》徵屬夏,夏時生長萬物,皆成形體。事亦有體,故以徵配事也。《風俗通》徵者,祉也。物盛大而繁祉也。五行爲火,五常爲禮,五事爲視。凡歸爲事。

與懲通。《荀子·正論篇》凡人之本,禁暴惡惡,且徵其來也。

與征通。《史記·三王世家》非敎士不得從徵。

叶陟隆切,音中。《班固·靈臺詩》乃經靈臺,靈臺旣崇。帝勤時登,爰考休徵。

【调】

調【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徒遼切《集韻》《韻會》《正韻》田聊切,音迢。《說文》和也。《玉篇》和合也。《詩·小雅》弓矢旣調。《禮·月令》仲夏調竽笙竾簧。

《韻會》揉伏也。《史記·秦本紀》大費佐舜調馴鳥獸。

《正字通》嘲笑也。《世說》王丞相每調之。

《廣雅》欺也,啁也,譀也,出買也。

《莊子·齊物論》而獨不見之調調之刁刁乎。《註》樹上枝葉搖動之形。

官名。《周禮·地官》調人掌司萬民之難而諧和之。

姓。《廣韻》周禮有調人,其後氏焉。

《廣韻》《集韻》《韻會》張流切,音輈。朝也。《詩·周南》未見君子,惄如調飢。《毛傳》調,朝也。

作輈。

《廣韻》《集韻》《韻會》徒弔切,迢去聲。《玉篇》選調也。《史記·秦始皇紀》下調郡縣,轉輸菽粟芻藁。《註》下令調斂也。《前漢·食貨志》馬數萬匹,卒掌者不足,乃調旁近縣。《師古註》謂選發之也。

《張釋之傳》十年不得調。《師古註》選也。

《袁盎傳》盎以數直諫,不得久居中,調爲隴西都尉。《師古註》遷也。

《玉篇》度也。《增韻》算也。《前漢·鼂錯傳》調立城邑毋下千家。《師古註》謂算度之也。

《玉篇》求也。

《類篇》賦也。《正字通》民賦曰調,晉平吳制戸調。見《晉書》。

唐賦,人之制有四,二曰調。見《舊唐書》。

《廣韻》韻調也。《增韻》音調,樂律也。才調,韻致也。

《韻會》詩也。

叶從紅切,音同。《屈原·離騷》勉升降以上下兮,求矩矱之所同。湯禹儼而求合兮,摰咎繇而能調。

【遍】

遍【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與徧同。詳彳部徧字註。

【南】

南【子集下】【十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那含切,音男。《說文》草木至南方,有枝任也。《徐曰》南方主化育,故曰主枝任也。《前漢·律歷志》太陽者,南方。南,任也。陽氣任養物,於時爲夏。《白虎通》八月之律,謂之南呂何。南者,任也。言陽氣尚有任生薺麥也。

樂名。《詩·小雅》以雅以南。《韻會》南亦雅樂名,猶九夏也,南夏皆文明之方,故名南。周南召南,亦樂名。

姓。《韻會》魯大夫南遺。《宋書·律志》班左並馳,董南齊轡。

雙南,金也。《范仲淹金在鎔賦》英華旣發,雙南之價彌高。鼓鑄未停,百鍊之功可待。

《翻譯名義》合掌作禮曰和南。《淳化帖衞夫人書》衞和南。

《韻補》叶尼心切,音寧。《詩·邶風》遠送于南。沈重讀。《陸雲·喜霽賦》朱明啓,凱風自南,復火正之舊司,黜后土于重隂。

【北】

北【子集下】【匕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綳入聲。《說文》乖也。从二人相背。《徐曰》乖者,相背違也。《史記·魯仲連傳》士無反北之心。《玉篇》方名。《史記·天官書》北方水,太隂之精,主冬,曰壬癸。《前漢·律歷志》太隂者北方。北,伏也。陽氣伏于下,于時爲冬。

《廣韻》奔也。《史記·管仲傳》吾三戰三北。

《集韻》補妹切《韻會》蒲妹切,音背。《集韻》違也。《正韻》分異也。《書·舜典》分北三苗。《註》分其頑梗,使背離也。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