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子作需亭

出自:宋代·沈辽《寄题谭氏需亭》

拼音:[tán][zǐ][zuò][xū][tíng]

平仄:平仄仄平平

谭子作需亭,佳客同宴乐。
宴乐乃馀事,文华相博约。
散帙列经史,所游尽通博。
挥毫断新义,诸生困穿凿。
中厨具烹饪,高怀肆杯杓。
遥想大论时,纷纷麈毛落。
春风豁幽郁,秋日延林薄。
人生乐名教,安在甘寂寞。
相期一穷达,岂止为脾臄。
穷达乃在天,得时即鸣跃。
在昔郑司农,处身固穷索。
飨客颇丰侈,水陆荐金错。
其后李北海,高材冠台阁。
摛文示时彦,万金资一酌。
遗风不在是,斯名岂苟作。
泥沙何足道,正当为善谑。
子云老嗜酒,行当蹑芒屩。
为君说难字,犹能中一喙。

查看原文

字义

【谭】

譚【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2画

《廣韻》《正韻》徒含切《集韻》《韻會》徒南切,音覃。《玉篇》大也,誕也,著也。《大戴禮·子張問入官》修業居久而譚。《註》謂安縱也。《成公綏·嘯賦》參譚雲屬。《註》譚,猶著也。參譚,不絕。

國名。《春秋·莊十年》譚子奔莒。《杜註》譚國在濟南平陵縣西南。

姓。譚子之後。《後漢·逸民傳》太原譚賢。

《正韻》與談同。《魏志·管輅傳》此老生之常譚。《莊子·則陽篇》夫子何不譚我于王。

通作覃。《詩·大雅》實覃實訏。《鄭箋》覃或作譚。

《廣韻》《集韻》徒感切,覃上聲。亦大也。

叶徒黃切,音唐。《急就章》曹富貴,尹李桑。蕭彭祖,屈宗譚。《說文》本作〈言〉。

【子】

子【寅集上】【子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㜽音梓。《說文》十一月陽氣動,萬物滋入,以爲稱。《徐鍇曰》十一月夜半,陽氣所起。人承陽,故以爲稱。

《廣韻》息也。《增韻》嗣也。《易·序卦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白虎通》王者父天母地曰天子。天子之子曰元子。《書·顧命》用敬保元子釗。

《儀禮·喪服》諸侯之子稱公子。

凡適長子曰冢子,卽宗子也。其適夫人之次子,或衆妾之子,曰別子,亦曰支子。《禮·曲禮》支子不祭,祭必告於宗子。

男子之通稱。《顏師古曰》子者,人之嘉稱,故凡成德,謂之君子。《王肅曰》子者,有德有爵之通稱。

自世婦以下自稱曰婢子,見《禮記·曲禮》。

卿之妻曰內子。《儀禮·有司徹註》內子不薦籩。

《禮·檀弓》兄弟之子猶子也。

《前漢·嚴助傳註》令子出就婦家爲贅壻,曰贅子。

人君愛養百姓曰子。

辰名。《爾雅·釋天》太歲在子曰困敦。《前漢·律歷志》孳萌於子。

《禮·王制》公侯伯子男,凡五等。《疏》子者,奉恩宣德。

左庶子,中庶子,官名。

國名。《括地志》子城,在渭州莘城縣。

長子,縣名。周史辛甲所封,後爲趙邑,屬上黨。

姓。《史記·殷本紀》契,母吞鳦子而生,故曰子氏。

複姓。《左傳》鄭大夫子人氏,魯大夫子服氏,子家氏。

子細,猶分別。《北史·源思禮傳》爲政當舉大綱,何必太子細也。《正字通》子讀若薺,方語別也。俗作仔細。

去聲,才四切。《中庸》子庶民也。徐邈讀。

與慈通。《禮·樂記》易直子諒之心,油然生矣。《韓詩外傳》子諒作慈良。

叶濟口切,音走。《前漢·班固敘傳》侯王之祉,祚及孫子。公族蕃衍,枝葉暢茂。茂音某。

叶子德切,音則。《詩·豳風》旣取我子,無毀我室。《楊愼·古音叢目》與朱傳同。

【作】

作【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胙臧入聲。興起也。《易·乾卦》聖人作而萬物覩。《書·堯典》平秩東作。

振也。《書·康誥》作新民。

造也。《禮·樂記》作者之謂聖。《詩·鄘風》定之方中,作于楚宮。

爲也。《詩·鄭風》敝予又改作兮。

始也。《詩·魯頌》思馬斯作。

坐作。《周禮·夏官》大司馬敎坐作進退之節。

將作,秦官名。《前漢·百官表》秩二千石,掌宮室。

作猶斮也。《禮·內則》魚曰作之。《註》謂削其鱗。

汨作,逸書篇名。

姓。漢涿郡太守作顯。

與詛同。怨謗也。《詩·大雅》侯作侯祝。

《集韻》《韻會》《正韻》子賀切,音佐。《後漢·廉范傳》廉叔度,來何暮,不禁火,民夜作,昔無襦,今五袴。《韓愈詩》非閣復非船,可居兼可過。君去問方橋,方橋如此作。今方音作讀佐。俗用做。

《韻補》叶總古切,音阻。《韓愈·處州孔子廟》惟此廟學,鄴侯所作。厥初庳下,神不以宇。

叶子悉切,音卽。《擊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琳·客難》太王築室,百堵俱作。西伯營臺,功不浹日。

【需】

需【戌集中】【雨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也。从雨而聲。易曰:雲上于天需。《註》徐鉉曰:李陽冰據易雲,上于天云:當从天。然諸本皆从而,無从天者。《玉篇》卦名。《易·需彖》需,須也。險在前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輈人,行數千里,馬不契需。《疏》從易需卦之需。《釋文》音須。《莊子·徐無鬼》濡需者,豕蝨是也。《註》濡則不去,需則有待。

《集韻》一曰疑也。《韻會》遲疑需待也。《左傳·哀十四年》需事之賊也。

《韻會》索也。

《字彙》姓也。

《集韻》汝朱切,音儒。韋柔滑貌。《戰國策》其需弱者來使,則王必聽之。《註》需,音儒。《集韻》或作。

《集韻》《正韻》,讀爲柔需之需。《釋文》需,人兗反。

《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薄其帤則需。《註》需,謂不充滿。《疏》需襦不進,故爲不充滿。陸云:罷需。

《集韻》奴亂切,音糯。弱也。《周禮·冬官考工記》馬不契需。《註》需,讀爲畏需之需。《釋文》又乃亂反。《集韻》本作偄。或作愞懦燸耎。

《韻會補》鄭周易註,需,讀爲秀。陽氣秀而不直前者,畏上坎也。

【亭】

亭【子集上】【亠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特丁切《集韻》《韻會》《正韻》唐丁切,音庭。《說文》民所安定也。《釋名》停也。道路所舍,人停集也。《風俗通》亭,留也,行旅宿會之所館也。《東觀漢紀》衞䬃爲桂陽太守,鑿山通路,列亭置郵。

《前漢·趙充國傳》分屯要害,冰解漕下,繕鄕亭,浚溝渠。

亭長。《後漢·百官志》十里一亭,十亭一鄕。有亭長持更板以劾賊,索繩以執賊。亭長舊名負弩,改爲亭長。或爲亭父。《揚子·方言》楚東海之閒,亭父謂之亭公。

《前漢·平帝紀》因郵亭書以聞。《註》郵亭,行書之舍,卽今驛遞。

直也。《史記·五帝紀》以征不亭。

平也,均也。《前漢·酷吏傳》張湯平亭疑法。《淮南子·原道訓》味者,甘立而五味亭。

亭亭,山名,在泰山下。《史記·封禪書》黃帝封泰山,禪亭亭。

亭亭,聳立貌。《太公·兵法》高山盤石,其上亭亭。

《黃庭經》九原之山何亭亭。《註》猶心也。

亭毒,化育也。《老子·道德經》亭之毒之。《註》亭謂品其形,毒謂成其質。

亭午。《孫綽·遊天台山賦》羲和亭午,游氣高褰。《註》亭,至也。午,日中也。游氣,海氣也。褰,開也。言氣開見日也。一曰亭午卽直午之義。

《古今注》蜻蜓一名靑亭,色靑而大者是也。

水止曰亭。與渟同。《前漢·西域傳》其水亭居。

《韻補》叶徒陽切。《班固·高祖泗水亭》寸木尺土,無竢斯亭。揚威斬蛇,金精摧傷。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