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转颓城围绿野

出自:宋代·释道潜《次韵姜伯辉朝奉宿九曲池》

拼音:[wǎn,yuān][zhuǎn,zhuàn,zhuǎi][tuí][chéng][wéi][lǜ,lù][yě]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当时楼阙已桑麻,陈迹何须置齿牙。
宛转颓城围绿野,嵚崟孤塔背明霞。
山云度晚飞琼叶,海月生秋堕桂花。
圆峤方壶同笑语,终宵疑在水仙家。

查看原文

注释

【宛转】1.话语柔和曲折,不直截坦率:话说得宛转些,别让她受不了|宛转相劝。 2.声音动听:鸟鸣宛转。 3.曲折;辗转:路宛转石间。
【城围】城墙。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宛】

宛【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惌《唐韻》《正韻》於阮切《韻會》委遠切,音琬。《說文》屈草自覆也。

宛然猶,依然。《詩·秦風》宛在水中央。《註》宛然,坐見貌。《魏風》好人提提,宛然左辟。《註》宛然,讓之貌。

丘名。《爾雅·釋丘》宛中,宛丘。《又》丘上有丘爲宛丘。《註》宛謂中央隆高。

平聲。《玉篇》《集韻》《類篇》於袁切,音鴛。大宛,西域國名,去長安萬二千五百里。

縣名。《一統志》宛,本申伯國,春秋時屬晉,戰國爲韓宛邑,秦爲宛縣,漢因之,明屬南陽府。

姓。《左傳》鄭大夫宛射犬,楚大夫宛春。

去聲,於願切,音苑。小也。《詩·小雅》宛彼鳴鳩。《註》宛,小貌。

入聲,紆勿切,音鬱。《史記·倉公傳》寒濕氣宛。與苑鬱通。

叶於云切,音熅。《前漢·班固敘傳》漢武勞神,圖遠甚勤。王師嘽嘽,致誅大宛。

【转】

轉【酉集下】【車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集韻》《韻會》陟兗切《正韻》止兗切,專上聲。《說文》轉運也。《前漢·韓安國傳》轉粟輓輸以爲之備。

《廣韻》動也,旋也。《詩·周南》輾轉反側。《註》輾者轉之半,轉者輾之周。

《韻會》軫轉,無窮也。《揚子·太經》軫轉其道。

《廣韻》知戀切《集韻》《韻會》《正韻》株戀切,專去聲。凡物自轉則上聲,以力轉物則去聲。

車上衣裝曰轉。《左傳·襄二十四年》踞轉而鼓琴。

【颓】

頽【戌集下】【頁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杜回切《集韻》《韻會》《正韻》徒回切,音魋。《玉篇》頰下。

《六書故》首禿也。

《廣韻》暴風也。通作穨。《詩·小雅》維風及頽。《爾雅·釋天》焚輪謂之穨。《註》暴風從上下。

《爾雅·釋訓》虺頽,病也。通作。《詩·周南》我馬虺隤。《釋文》馬退不能升之病也。《說文》作穨。《集韻》作尵。

順也。《禮·檀弓》拜而後稽顙,頽乎其順也。《註》頽,順也。《疏》頽然不逆之意也。

墜也。《禮·檀弓》泰山其頽乎。

《廣雅》壞也。《司馬相如·長門賦》無面目之可顯兮,遂頽思而就牀。《註》言壞其思慮而就牀也。

水下流也。《史記·河渠書》水頽以絕商顏。《註》下流曰頽。商顏,山名。

【城】

城【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是征切《集韻》《韻會》《正韻》時征切,音成。內曰城,外曰郭。《釋名》城,成也。一成而不可毀也。《古今注》盛也,盛受國都也。《淮南子·原道訓》夏鯀作三仞之城。一曰黃帝始立城邑以居。《白虎通》天子曰崇城。《史記·始皇本紀》帝築萬里長城。《前漢·元帝紀》帝初築長安城。城南爲南斗形,城北爲北斗形,因名斗城。

諸侯僭侈,建城踰制,謂之產城,若生子長大之義。《司馬法曰》攻城者,攻其所產。

《唐·李肇·國史補》元日冬至,大朝會,百官已集,宰相後至,列燭多至數百炬,謂之火城。《王禹偁·待漏院記》北闕向曙,東方未明。相君啓行,煌煌火城。

層城。《淮南子·地形訓》掘崑崙墟以下地,中有層城九重。《孫綽·天台賦》苟台嶺之可攀,亦何羨于層城。

官名。《左傳·文十六年》公子蕩爲司城。《註》宋桓公,以武公諱,司空攺司城。

宮名。《前漢·班倢伃傳》倢伃居增城舍。

山名。析城,在河東濩縣西。《書·禹貢》底柱析城。

赤城山,在會稽東南。《孫綽·天台賦》赤城霞起以建標。

墓地曰佳城。《博物志》夏侯嬰死,送葬至東都門外,馬踣地悲鳴,掘之,得石槨,銘曰:佳城鬱鬱,三千年見白日。吁嗟滕公,居此室。

姓。城渾。

司城,複姓。

叶辰羊切,音常。《韓愈·贈張籍詩》我友東來說,我家免禍殃。乗船下汴水,東去趨彭城。

【围】

圍【丑集上】【囗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囗《唐韻》羽非切《集韻》于非切,音韋。《說文》守也。

繞也。《易·繫辭》範圍天地而不過。《註》周備也。範,如金之有模範。圍,匡郭也。

《詩·商頌》帝命式于九圍。《註》分天下爲九處,若規圍然。

環也。《周禮·夏官·環人註》環猶圍也,主圍賔客,任器爲之守衞。

遮取禽獸。《禮·曲禮》國君春田不圍澤。《註》春育之時,不合圍盡收之也。

《王制》天子不合圍。《註》言不四面圍之也。

環繞攻城。《春秋·提要註》環其城邑曰圍。

《周禮·春官·大宗伯》以禬禮哀圍敗。《註》謂其國見圍入,而國被禍敗也,喪失財物,則同盟之國會合財貨歸之,以更其所喪也。

《韻會》五寸曰圍,一抱曰圍。《莊子·人閒世》櫟,社樹,其大蔽牛,絜之百圍,散木也無所用,故壽。

縣名。《後漢·郡國志》圍縣,屬涼州武威郡。

與韋通。《前漢·成帝紀》大風拔木,十韋以上。

與衞通。《管子·地員篇》山藜葦芒,羣藥安聚,以圍羣殃。《註》圍同衞。

《唐韻》《集韻》于貴切,音謂。繞也。

【绿】

綠【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力玉切《集韻》《韻會》龍玉切,音錄。《說文》帛靑黃色也。《釋名》綠,瀏也。荆泉之水於上視之,瀏然綠色,此似之也。《詩·邶風》綠兮衣兮。《博》綠,閒色。

《詩·衞風》綠竹猗猗。《傳》綠,王芻也。《釋文》爾雅作菉。

【野】

野【酉集下】【里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埜音也。《說文》郊外也。《易·同人》同人于野,亨。《疏》野,是廣遠之處。《詩·魯頌》駉駉牡馬,在坰之野。《傳》邑外曰郊,郊外曰野。

《周禮·地官·遂人》掌邦之野。《註》郊外曰野,此野爲甸稍縣都。

《周禮·秋官》縣士掌野。《註》地距王城二百里以外至三百里曰野。

《韻會》朴野。《論語》質勝文則野。《禮·檀弓》故騷騷爾則野。《疏》田野之人,急切無禮。

官名。《左傳·昭十八年》使野司,縣士也。《禮·月令》季春之月,命野虞,毋伐桑柘。《註》野虞,謂主田及山林之官。

地名。《書·禹貢》原隰底績,至于豬野。《傳》猪野,地名。《左傳·宣十七年》晉人執晏弱于野王。《註》野王縣,今屬河內。

《昭二十五年》齊侯唁公于野井。《註》濟南祝阿縣東有野井亭。

鉅野,縣名。見《前漢·地理志》。

藪名。《書·禹貢》大野旣豬。《周禮·夏官·職方氏》河東曰兗州,其山鎮曰岱山,其澤藪曰大野。

東野,複姓。《呂氏春秋》東野稷以御見莊公。

《莊子·逍遙遊》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註》野馬者,遊氣也。

《博雅》野雞,雉也。

《廣韻》《正韻》承與切《集韻》上與切。與墅同。《集韻》田廬也。《正韻》此正古墅字,田下已从土,後人以其借爲郊野字,復加土字。

《集韻》演女切,音與。郊外也。

《韻補》叶賞呂切,音暑。《詩·邶風》之子于歸,遠送于野。協上羽下雨。《左傳·昭二十五年》童謠曰:鸐鵒之羽,公在外野,往饋之馬。馬,音姥。

叶烏果切,倭上聲。《後漢·隴坻歌》念我所欲,飄然曠野。登高遠望,涕泣雙墮。

叶常御切,音樹。《班固·西都賦》罘網連紘,籠山絡野。列卒周匝,星羅雲布。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