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也逃督教

出自:清代·陈曾寿《感怀 其八》

拼音:[qián][yě][táo][dū][jiào,jiāo]

平仄:平仄平平平

馀潜两弱弟,异母早失鞠。
为馀强择妇,客死殉反目。
潜也逃督教,一去迷行躅。
径情行直遂,贻悔不可赎。

查看原文

字义

【潜】

潜【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2画

《字彙》俗潛字。(潛)《唐韻》昨鹽切《集韻》《韻會》《正韻》慈鹽切,。《說文》涉水也。《揚子·方言》潛涵,沉也。

游也。《註》潛行水中,亦曰游。

藏也。《易·乾卦》陽氣潛藏。

《爾雅·釋言》潛,深也。《詩·小雅》潛雖伏矣。

漢水之別名。《爾雅·釋水》水自江出爲沱,漢爲潛。《書·禹貢》沱潛旣道。

丘名。《爾雅·釋丘》晉有潛丘。

地名。《春秋·隱二年》公會戎于潛。

邑名。《史記·楚世家》吳取楚之六潛。

潛江,縣名。《廣輿記》屬安陸府。

牛名。《酉陽雜俎》句漏縣大江中有潛牛。

姓。宋安撫使潛說友。

《小爾雅》魚之所息謂之潛。《詩·周頌》潛有多魚。《傳》潛,糝也。

《廣韻》《集韻》。義同。一曰伏流。

【也】

也【子集上】【乙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音野。語已辭。《說文徐註》語之餘也。凡言也,則氣出口下而盡。《玉篇》所以窮上成文也。《廣韻》語助之終。柳宗元曰:決辭也。

發語辭。《岑參詩》也知鄕信曰應疎。

姓。明也伯先。

《劉攽曰》詞人多以也字作夜音讀。《杜甫詩》靑袍也自公,是也。

《正韻》養里切,同迤。

《六書正譌》古文匜字。註詳匚部三畫。

【逃】

逃【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徒刀切,音陶。《說文》亡也。《書·牧誓》乃惟四方,多罪逋逃。《註》謂有罪逃亡之人也。

《廣韻》避也,去也。《史記·吳世家》季札讓逃去。《註》謂讓位而逃也。《後漢·謝該傳》良才抱璞而逃,所謂往而不返者也。

通作跳。逸去也。《史記·高祖紀》項羽圍成臯,漢王跳。《註》跳,音逃。《前漢·燕王澤傳》跳驅至長安。

叶田黎切,音題。《劉歆·列女贊》衞君不聽,後果遁逃。許不能救,女作載馳。《集韻》逃,俗作迯,非是。,古文造。

【督】

督【午集中】【目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冬毒切《集韻》《韻會》《正韻》都毒切,音篤。《說文》察也。《廣韻》率也,勸也。《增韻》催趨也。《正韻》董也。

敕戒也。《前漢·車千秋傳》宜有以敎督。《唐晝裴度傳》請身督戰。

《說文》目痛也。

《爾雅·釋詁》正也。《左傳·僖十二年》謂督不忘。《疏》謂管仲功德正而不忘也。

《增韻》責也。《史記·項羽紀》聞大王有意督過之。《註》督,責也。

考也。《韓非子·揚權篇》督參鞠之。《註》考驗盡之也。

中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註》督旁之脩。《疏》中央爲督,所以督率兩旁。《莊子·養生主》緣督以爲經。《註》督,中也。謂中兩閒而立,俗所謂騎縫也。《六書故》人身督脈當身之中,貫徹上下,故衣縫當背之中,達上下者,亦謂之督。別作裻。

《奇經攷》督者,都也,督脈爲陽脈之都綱。

家督,長子也。《史記·越世家》朱公長男曰:家有長子曰家督。

大將曰督。《後漢·郭躬傳》軍征校尉,一統於督。

督郵,督護,都督,皆官名。

地名。《左傳·成十六年》我師次于督揚。《註》卽祝柯縣,今屬濟南郡。

《史記·燕世家》荊軻獻督亢地圖於秦。《註》督亢,燕地。徐廣曰:涿有督亢亭。

姓。望出巴郡,晉有督戎。

通作篤毒竺。《書·微子之命》曰篤不忘。《孔傳》篤,厚也。本又作竺。左傳謂:督不忘。林註謂:督厚不可忘也。《前漢·張騫傳》身毒在大夏東南。《李奇曰》一名天篤。《師古曰》今之天竺,蓋身毒,聲轉爲天篤,篤省文作竺,又轉爲竹音。《後漢·杜篤論都賦》摧天督。《註》卽天竺國。按此是督與篤竺毒古通。

【教】

敎【卯集下】【攴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音較。《說文》作敎上所施,下所效也。《釋名》敎,效也,下所法效也。《廣韻》敎訓也。《玉篇》敎令也。《易·觀卦》聖人以神道設敎。《書·舜典》敬敷五敎在寬。《傳》布五常之敎。

《禮·王制》明七敎以興民德。《註》七敎,父子,兄弟,夫婦,君臣,長幼,賔客,朋友也。《周禮·地官·司徒》使帥其屬,而掌邦敎。《註》敎所以親百姓,訓五品,有虞氏五,而周十有二焉。《禮·曲禮》敎訓正俗,非禮不備。《荀子·脩身篇》以善先人謂之敎。

《蔡邕·獨斷》諸侯言曰敎。《正字通》諭告之詞,其義與令同也。

《廣韻》古肴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肴切,从攴。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