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谷登坛为副将

出自:明代·韩雍《凯还图为总兵官彰武伯杨公题》

拼音:[shàng,shǎng][gǔ][dēng][tán][wéi,wèi][fù,pì][jiāng,jiàng]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杨将军,不易得。
虎头燕颔脩髯黑,河目龟文神气赤。
三光五岳储精华,生与皇家为柱石。
少事世父颍国武襄公,六韬三略皆精通。
手提百斤武库戟,臂挽三石乌号弓。
有时射猎驰沙漠,千万人中显英略。
南山白额赤手擒,云里双雕应弦落。
有时策马出寨游,杀气凛凛横高秋。
健儿望风不敢敌,挥刀追斩单于头。
弱冠登庸起声望,每向行营护天仗。
艰危时复展奇谋,上谷登坛为副将
彼敌违天常,西夏为奸骄。
将军往节度,一道人歌谣。
犬羊贪心犹未已,举国入寇平时比。
挥兵鏖战却败奔,跃马穷追数千里。
僵尸弥山血成川,尽驱驼马欣凯还。
献俘奏捷天子喜,报功遣使来穷边。
赐赉便蕃未能数,更进勋阶锡茅土。
玄冠几度加貂蝉,金印三台伏螭虎。
残敌胆破夜自惊,脱身北走无留停。
云中长驱肆劫掠,守臣安得逃天刑。
宵旰勤民深轸念,在廷元老咨询遍。
堪兹重寄惟将军,召对文华隆宠眷。
尚衣出龙锦,宝藏分南金。
大官珍羞罗,良酝清香斟。
白麻黄麻颁紫禁,将军重佩征西印。
受降城中百万家,家家喜得贤方镇。
彼敌蜂屯近边烽,僣志犹欲窥南东。
将军伏兵守要害,闻风远遁穹庐空。
塞垣不见狼烟起,从此三边甲兵洗。
圣主端无西顾忧,万里长城真可拟。
画工模写奏凯归,据鞍顾盼多风威。
山川草木动华彩,旌旗戈甲生光辉。
君不见车骑将军赵充国,金城方略平羌贼。
振旅旋师报匪轻,麒麟高阁图容色。
又不见大树将军冯公孙,大破赤眉定三秦。
中兴伟迹不可泯,南宫云台写其真。
将军勋名不在古人下,云台麟阁终须画。
此画亦须宝藏之,后人一睹千金价。

查看原文

注释

【登坛】1.登上坛场。古时会盟﹑祭祀﹑帝王即位﹑拜将﹐多设坛场﹐举行隆重的仪式。 2.走上讲台。 3.借指某种事物开始出现。
【副将】官名。南宋武职的一种,位在统制、统领、正将下。清代隶于总兵,理一协军务。又漕运总督下设副将,掌催护粮船等事。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上】

上【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丄時亮切,音尙。在上之上,對下之稱。崇也,尊也。《易·乾·文言》本乎天者親上。

《廣韻》君也。太上極尊之稱。《蔡邕·獨斷》上者,尊位所在。但言上,不敢言尊號。

上日。《書·舜典》正月上日。《註》孔氏曰:上日,朔日也。葉氏曰:上旬之日。曾氏曰:如上戊,上辛,上丁之類。

姓。漢上雄,明上觀,上志。

上官,複姓。

《唐韻》時掌切《集韻》《韻會》《正韻》是掌切,商上聲。登也,升也,自下而上也。《易·需卦》雲上于天。《禮·曲禮》拾級聚足,連步以上。

進也。《前漢·東方朔傳》朔上三千奏牘。

與尙通。《詩·魏風》上愼旃哉。《前漢·賈誼傳》上親,上齒,上賢,上貴。

《匡衡傳》治天下者審所上。

《韻補》叶辰羊切,音常。《楚辭·九懷》臨淵兮汪洋,顧林兮忽荒。修予兮袿衣,騎霓兮南上。

叶時刃切,音愼。《王微觀海詩》照本苟不昧,在末理知瑩。忽乗摶角勢,超騰送崖上。

叶矢忍切,音審。《郭璞·遊仙詩》翹首望太淸,朝雲無增景。雖欲思陵化,龍津未易上。《說文》上,高也。指事。時掌切。◎按字有動靜音,諸韻皆以上聲,是掌切,爲升上之上,屬動,去聲,時亮切,爲本在物上之上,屬靜。今詳《說文》上聲上字,高也,是指物而言,則本在物上之上亦作上聲矣。依諸韻分動靜音爲是。後倣此。

【谷】

谷【酉集中】【谷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祿切,音穀。《說文》泉出通川爲谷。从水半見,出於口。《韻會》兩山閒流水之道也。《爾雅·釋水》水注谿曰谷。《疏》謂山谷中水註入㵎谿也。《易·井卦》井谷射鮒。《註》谿谷出水,從上注下。《公羊傳·僖三年》桓公曰:無障谷。《註》水注川曰谿,注谿曰谷。《禮·祭法》山林、川谷、丘陵,民所取財用也。《老子·道德經》江海所以能爲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谷水。《管子·度地篇》山之溝一有水一無水者,命曰谷水。

暘谷,日所出處。昧谷。日所入處。《書·堯典》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暘谷。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

《集韻》窮也。《詩·大雅》進退維谷。《疏》谷謂山谷,墜谷,是窮困之義。

《廣韻》養也。《老子·道德經》谷神不死。

《爾雅·釋天》東風謂之谷風。《詩·邶風》習習谷風。《詩詁》風出谷中也。《疏》谷之言穀。穀,生也。生長之風也。《前漢·王莽傳》其夕穀風迅疾。《師古曰》卽谷風。

《韻會》竹溝曰谷。《前漢·律歷志》黃帝使伶倫取竹之解谷。《註》解,脫也。谷,溝也。取竹之無谷節者,一說解谷,昆侖之北谷名也。

壑谷,窟室也。《左傳·襄三十年》鄭伯有爲窟室夜飮,朝者曰:公焉在,其人曰:吾公在壑谷。《註》地室也。

人足內踝前後一寸陷中,曰然谷穴。《奇經考》隂蹻之脈,起于跟中足少陽然谷穴之後。

地名。《春秋·定十年》公會齊侯于夾谷。《杜註》卽祝其也。

郡縣名。《前漢·地理志》上谷郡,秦置。《魏書·地形志》谷陽縣,屬留郡。

山名。《山海經》波谷山者,有大人之國。

姓。漢有谷永。

複姓。金有夾谷謝奴。《金·國語姓氏解》夾谷曰仝。

《廣韻》余蜀切《集韻》《韻會》兪玉切,音欲。義與《說文》《爾雅》同。

姓。北魏有谷渾氏。

吐谷渾氏。《金壷字考》音突浴魂。

《廣韻》《集韻》《韻會》盧谷切,音鹿。《史記·匈奴傳》置左右谷蠡王。《註》谷蠡,音鹿離。

叶乞約切,音却。《史記·龜筴傳》有介之蟲,置之谿谷。收牧人民,爲之城郭。

叶魚律切,音聿。《易林》鹿畏人匿,俱入深谷。命短不長,爲虎所得。《音學五書》山谷之谷,雖有穀、欲二音,其實欲乃正音。《易》井谷,陸德明一音浴,《書》暘谷,一音欲,《左傳》南谷中,一音欲,《史記·樊噲傳》橫谷,《正義》音欲,《貨殖·傳》谷量牛馬,索隱音欲,苦縣《老子銘》書谷神作浴神是也。轉平聲則音臾,上聲則音與,去聲則音裕。今人讀谷爲穀而加山作峪,乃音裕,非。

【登】

登【午集中】【癶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都騰切,等平聲。《爾雅·釋詁》陞也。《玉篇》上也。進也。《易·明夷》初登于天。《書·堯典》疇咨若時登庸。《左傳·僖九年》王使宰孔賜齊侯胙,下拜登受。《禮·月令》農乃登麥。《周禮·秋官》司民,掌登萬民之數。《前漢·食貨志》進業曰登。《註》進上百工之業也。

《爾雅·釋詁》成也。《增韻》熟也。《書·泰誓》以登乃辟。《詩·大雅》誕先登于岸。《周禮·地官·小司徒》頒比法于六鄉之大夫,使各登其鄉之眾寡六畜車輦。《註》登,成也。成猶定也。《孟子》五穀不登。《註》登,成熟也。

尊之曰登。《禮·月令》登龜。《註》龜言登者,尊之也。

《博雅》登登,眾也。

築牆用力相應聲。《詩·大雅》築之登登。

登聞鼓院。《宋史·職官志》隷司諫正言,掌受文武官及士民章奏表疏。

榻登。《釋名》施于大牀之前,小榻之上,所以登牀也。《說文》作毾㲪。

星名。《晉書·天文志》歲星之精流,爲及登。

鳳皇朝鳴曰登晨。見《軒轅黃帝記》。

州名。古萊子國,隋牟州,唐改登州,取文登山而名。

姓。出南陽,蜀有關中流人,始平登定。

《集韻》丁鄧切,等去聲。履也。或作蹬。

《字彙補》東職切,等入聲。《公羊傳·隱五年》公曷爲遠而觀魚,登來之也。《註》登讀言得。齊人名求得爲得來。作登來者,其言大而急,由口授也。

叶都籠切,音東。《前漢·宣元敘傳》元之二王,孫後大宗。昭而不穆,大命更登。

叶都郎切,音當。《易林》南山高岡,回隤難登。道里遼遠,行者無糧。《說文》上車也。从癶豆,象登車形。《集韻》或作僜。《字彙》登與豆豋之豋,从月从又者別。

【坛】

壇【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3画

《廣韻》《集韻》《韻會》唐干切《正韻》唐闌切,音彈。《說文》祭場也。壇之言坦也。一曰封土爲壇。《禮·祭義》燔柴于泰壇祭天也。《祭法》去祧爲壇。《註》遠廟八世祖則遷于壇,有禱則祭。互詳墠字註。《史記·文帝紀》其廣增諸祀壇場。

楚人謂中庭曰壇,見《荆楚風俗通》。

盟誓則立壇。《禮·雜記》孔子出魯東門,過故杏壇,曰:兹臧文仲誓盟之壇也。睹物思人,命琴而歌。

國君朝會亦設壇。《左傳·襄二十八年》鄭伯如楚,舍不爲壇,子產曰:大適小則爲壇,小適大苟舍而已,焉用作壇。

特拜將相亦設壇。《前漢·高帝紀》上設壇具禮,拜韓信爲大將,一軍皆驚。《唐書·裴度傳》度拜相,詔四登師壇。

雞壇,友會也。《北戸錄》越人每相交,作壇,祭以白犬丹雞。

瑤壇,仙境也。《張協·七命》眷椒庭于瑤壇。

《集韻》儻旱切,音儃。《周禮·夏官·大司馬》九伐之法。一曰暴內陵外則壇之。《鄭註》出其君。置空壇之地。

《集韻》《韻會》徒案切《正韻》杜晏切,音但。壇曼,寬廣貌。《史記·司馬相如傳》壇以陸離。《子虛賦》案衍壇曼。

《集韻》《正韻》時戰切,音繕。除地也。

《集韻》上演切,音善。野土也。《楚辭·九章》鸞鳥鳳凰,日以遠兮。燕雀烏鵲,巢堂壇兮。

亭年切,音田。《桓君山仙賦》周覽八極,還崦華壇。氾氾濫濫,隨天轉旋。

叶直良切,音長。《楚辭·九歌》蓀壁兮紫壇,播芳椒兮成堂。俗作壇,非。壇字从靣,不从㐭作。

【为】

爲【巳集中】【爪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音潙。《說文》母猴也。其爲禽好爪。爪母猴象也。下腹爲母猴形。王育曰:爪象形也。

《爾雅·釋言》作,造,爲也。《書·益稷》予欲宣力四方汝爲。《洪範》有猷有爲有守。

治也。《晉語》疾不可爲也。《註》爲,治也。

使也。《魯語》其爲後世昭前之令聞也。《註》爲,猶使也。

語詞。《前漢·武帝紀》何但亡匿幕北寒苦之地爲。

姓。《廣韻》風俗通云:漢有南郡太守爲昆。《韻會》魯昭公子公爲之後。

《廣韻》《集韻》《韻會》于僞切,音䧦。《廣韻》助也。《增韻》所以也,緣也,被也,護也,與也。《書·咸有一德》臣爲上爲德,爲下爲民。《釋文》爲上爲下之爲,于僞反。徐云:四爲字皆于僞反。

《多士》惟我下民秉爲。《詩·大雅》福祿來爲。《箋》爲,猶助也。《釋文》于僞反,協句如字。

叶吾何切,音莪。《詩·王風》有兔爰爰,雉離于羅。我生之初,尙無爲。我生之後,逢此百罹,尙寐無吪。

【副】

副【子集下】【刀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敷救切,否去聲。貳也。《前漢·功臣表》副在有司。《廣韻》佐也,稱也。

《爾雅·釋詁》審也。《註》副者,次長之稱。審猶察也。

后夫人首飾。《詩·鄘風》副笄六珈。《註》首飾也。編髮爲之。

《韻會》芳遇切,音赴。義同。

《唐韻》芳福切《集韻》《韻會》芳六切,音覆。剖也,判也,裂也。

《唐韻》芳逼切《集韻》《韻會》拍逼切,音逼。《廣韻》析也。《禮·曲禮》爲天子削爪者,副之。《註》旣削又四析之,乃橫斷之。

作疈。《周禮·春官》以疈辜祭四方百物。《註》疈牲胷也。

《籀文》作疈。《六書故》劈副疈,實一字。

【将】

將【寅集上】【寸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音漿。《說文》本將帥字。一曰有漸之辭。《蘇林曰》將,甫始之辭。《易·繫辭》是以君子將有爲也,將有行也。

《公羊傳·莊三十二年》君親無將,將而誅焉。《師古註》將有其意也。

抑然之辭。《楚辭·卜居》寧誅鋤草茆以力耕乎,將遊大人以成名乎。

且也。《詩·小雅》將安將樂。

《廣韻》養也。《詩·小雅》不遑將父。

助也。《史記·司馬相如傳》補過將美。

送也。《詩·召南》百兩將之。《邶風》之子于歸,遠于將之。

大也。《詩·小雅》亦孔之將。《商頌》我受命溥將。

承也,奉也,行也。《詩·商頌》湯孫之將。《書·胤征》今予以爾有衆,奉將天罰。《註》將,行也。

《增韻》賚也,持也,與偕也。《正韻》扶持也。《詩·小雅》無將大車。《左傳·莊二十一年》鄭伯將王,自圉門入。

進也。《詩·周頌》日就月將。

從也,隨也。《前漢·郊祀歌》九夷賔將。

《詩·小雅》鮮我方將。《註》壯也。

《楚辭·九辯》恐余壽之弗將。《註》長也。

《詩·大雅》在渭之將。《註》側也。

去也。《荀子·賦論篇》時幾將矣。《註》言時事已去,不可復也。

姓。後趙常山太守將容。

干將,古劒工。《張揖曰》韓王劒師名,今名劒曰干將。

《集韻》《正韻》千羊切《韻會》七羊切,音鏘。請也,幾願辭也。《詩·衛風》將子無怒。《小雅》將伯助予。

聲也。《詩·鄭風》佩玉將將。

嚴正貌。《詩·大雅》應門將將。

集也。《詩·周頌》磬筦將將。

《唐韻》卽諒切《韻會》《正韻》子諒切,音醬。《廣韻》將帥也。《增韻》將之也。《禮·記註》方氏曰:才足以將物而勝之之謂將,智足以帥物而先之之謂帥。

叶卽兩切,音獎。《詩·大雅》天不我將。叶下往。

相关诗句
后人一睹千金价 此画亦须宝藏之 云台麟阁终须画 将军勋名不在古人下 南宫云台写其真 中兴伟迹不可泯 大破赤眉定三秦 又不见大树将军冯公孙 麒麟高阁图容色 振旅旋师报匪轻 金城方略平羌贼 君不见车骑将军赵充国 旌旗戈甲生光辉 山川草木动华彩 据鞍顾盼多风威 画工模写奏凯归 万里长城真可拟 圣主端无西顾忧 从此三边甲兵洗 塞垣不见狼烟起 闻风远遁穹庐空 将军伏兵守要害 僣志犹欲窥南东 彼敌蜂屯近边烽 家家喜得贤方镇 受降城中百万家 将军重佩征西印 白麻黄麻颁紫禁 良酝清香斟 大官珍羞罗 宝藏分南金 尚衣出龙锦 召对文华隆宠眷 堪兹重寄惟将军 在廷元老咨询遍 宵旰勤民深轸念 守臣安得逃天刑 云中长驱肆劫掠 脱身北走无留停 残敌胆破夜自惊 金印三台伏螭虎 玄冠几度加貂蝉 更进勋阶锡茅土 赐赉便蕃未能数 报功遣使来穷边 献俘奏捷天子喜 尽驱驼马欣凯还 僵尸弥山血成川 跃马穷追数千里 挥兵鏖战却败奔 举国入寇平时比 犬羊贪心犹未已 一道人歌谣 将军往节度 西夏为奸骄 彼敌违天常 上谷登坛为副将 艰危时复展奇谋 每向行营护天仗 弱冠登庸起声望 挥刀追斩单于头 健儿望风不敢敌 杀气凛凛横高秋 有时策马出寨游 云里双雕应弦落 南山白额赤手擒 千万人中显英略 有时射猎驰沙漠 臂挽三石乌号弓 手提百斤武库戟 六韬三略皆精通 少事世父颍国武襄公 生与皇家为柱石 三光五岳储精华 河目龟文神气赤 虎头燕颔脩髯黑 不易得 杨将军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