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燔或炙

出自:先秦·诗经《行苇》

拼音:[huò][fán][huò][zhì]

平仄:仄平仄仄

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方苞方体,维叶泥泥。
戚戚兄弟,莫远具尔,或肆之筵,或授之几。
肆筵设席,授几有缉御,或献或酢,洗爵奠斝。
醓醢以荐,或燔或炙,嘉殽脾臄,或歌或咢。
敦弓既坚,四鍭既钧,舍既然均,序宾以贤。
敦弓既句,既挟四鍭,四鍭如树,序宾以不侮。
曾孙维主,酒醴维醹,酌以大斗,以祈黄耈。
黄耈台背,以引以翼,寿考维祺,以介景福。

查看原文

字义

【或】

或【卯集中】【戈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集韻》越逼切,音閾。《說文》邦也。从口从戈,以守一。一,地也。通作域。

《廣韻》胡國切《集韻》《韻會》《正韻》穫北切,音惑。疑也。凡或人或曰皆闕疑之辭。《易·乾卦》或躍在淵。《朱子·本義》疑而未定之辭。

與惑通。怪也。《孟子》無或乎王之不智也。◎按六書有假借,或本是邦或字,借爲疑或字,後人加土爲域,加心爲惑。而於或字,止作或人或曰之用,幷其本義而忘之矣。

【燔】

燔【巳集中】【火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附袁切《集韻》《韻會》符袁切,也。《玉篇》燒也。《廣韻》炙也。《詩·小雅》或燔或炙。《箋》燔,燔肉也。炙,炙肝也。

《大雅》載燔載烈。《傳》傳火曰燔。

與膰通。《左傳·襄二十二年》與執燔焉。《釋文》燔,又作膰。祭肉也。

《定十四年》腥曰脤。熱曰燔。《孟子》燔肉不至。

《集韻》焚,古作燔。註詳八畫。

叶汾沿切。《左思·魏都賦》琴高沈水而不濡,時乗赤鯉而周旋。師門使火以驗術,故將去而焚燔。

【炙】

炙【巳集中】【火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之石切,音隻。《說文》炮肉也。从肉,在火上。《詩·小雅·瓠葉傳》炕火曰炙。《書·泰誓》焚炙忠良。《疏》焚,炙,俱燒也。

《詩·大雅》旣之隂女,反予來赫。《傳》赫,炙也。《疏》王肅云:我隂知汝行矣。乃反來赫炙我,欲有以退止我言者也。

親近也。《孟子》况於親炙之者乎。《註》親近而薰炙之也。

《玉篇》熱也。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之夜切,音蔗。義同。

《唐韻正》古音之恕反。《枚乗·兔園賦》於是從容安步,鬭雞走兔,俛仰釣射,煎熬炮炙,極樂到暮。射音樹。

叶陟略切。《詩·小雅》執爨踖踖,爲俎孔碩,或燔或炙。《朱傳》踖,叶七略反,碩,叶常約反,俱與末句萬壽攸酢酢字叶。

有兔斯首,燔之炙之,君子有酒,酌言酢之。

《大雅》醓醢以薦,或燔或炙。嘉殽。枚乘《菟園賦》。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