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书痛哭还苍水

出自:近现代·苏大山《题痴仙无闷草堂遗集谒明延平郡王祠》

拼音:[tóu][shū][tòng][kū][huán,hái][cāng][shuǐ]

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

我家刺桐之城南,距王之家相隔七十里。
五马奔江一马回,蜿蜒到海山隆起。
维舟岁暮霜满天,寒潮龁石利如齿。
手携村酒酹王祠,耳门旁启破碣峙。
凄凉父老话墙东,道是铁锁双扉二百祀。
今我鼓轮渡海来,红羊再换天地圮。
长白山头风雨哀,鸱鸮无声予室毁。
忍把江山付与人,似此亡国创局真。
僪佹不如当年弃掷一珠厓,人心弗逐草鸡死。
箫鼓纷纷报赛忙,争掬寒泉荐兰芷。
崇王之德报王功,危檐切日云凝紫。
振衣我复谒王祠,独立苍茫凭故垒。
饶舌贯一扬枯灰,起年灭年双甲子。
讵真神怒触羊山,胡虏之福天相尔。
又非龙碽偶不灵,荡决百战终难恃。
乃叹天心人事不可知,金陵之役甘洪战败楼船燬。
画牢江戒弗奋飞,投书痛哭还苍水
成败英雄休更论,大笑区区羞得雉。
回忆焚罢青衣哭庙时,斗血磅礡冲冠发怒指。
桃花山上起誓师,子弟藤牌多才技。
峨峨金厦两门高,奈何踣鹿争角犄。
二云已殉稚山焚,南来慷慨无奇士。
云根汉影石且沈,腥膻莫涤河山耻。
崎岖辟地毗舍耶,挥戈一怒驱彼荷兰之人如羊豕。
生聚十年倘可期,或者捲土重来报一矢。
胡为垂天翼折鹏不还,徒使风冷扶摇终南徙。
古来英雄无命鼎以亡,况王之年三十有九耳。
持此东都尺地比田横,岛上五百头颅空掷矣。
低徊往事百感纷,河清再见知难俟。
汉腊未应遗老忘,中原谁念轩辕纪。
梨洲特笔自森严,始末一篇非信史。
亭林海上空表哀,愁杀夷门频拊髀。
惟有牧斋和杜秋兴诗,风人妙得春秋旨。
功狗宁知非种锄,论定诛心追祸始。
靖南竖子未足谋,卖汝腊丸之中书片纸。
更将海外半壁断送之,直与贩国承畴同一揆。
不则朝廷猜忌靖海方正深,安能加以推心仗驱使。
天命虽云有所归,相公事业毋乃鄙。
吁嗟乎,宋人灭宋弘范张,我欲援例大书光地李。

查看原文

注释

【投书】1.投交书信。亦指所投交的书信。 2.谓将文书或信件投入水中。 3.扔下书籍。
【痛哭】大声哭泣;尽情地哭。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投】

投【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音頭。《說文》擿也。○按擿,卽擲也。《廣韻》棄也。《禮·曲禮》無投與狗骨。《疏》投,致也。棄其骨與犬也。

贈也。《詩·衞風》投我以木瓜。

《增韻》納也。《禮·樂記》投殷之後於宋。《註》舉徙之詞也。

適也,託也。《後漢·張儉傳》儉得亡命,望門投止。

掩也。《詩·小雅》相彼投兔,尚或先之。《箋》視彼人將掩兔,尚有先驅走之者。

姓。周郇伯之後。桓王伐鄭,投先驅以策。其後氏焉。漢有光祿投調。

《集韻》《韻會》《正韻》大透切,音豆。句讀之讀通作投。《馬融·長笛賦》聆曲引者,觀法於節奏,察度於句投。

與逗同。止也。

物相逗合也。《杜甫詩》遠投錦江波。

酒再釀曰酘。亦通作投。《字林》重醞也。《梁元帝·樂府》宜城投酒今行熟。

【书】

書【辰集上】【曰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傷魚切《集韻》《韻會》《正韻》商居切,,著也。从聿从者。隷省作書。《易·繫辭》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註》書契,所以決斷萬事也。《周禮·地官·大司徒》六藝:禮、樂、射、御、書、數。《註》書,六書之品。

《地官·保氏》乃敎之六藝,五曰六書。《註》六書:象形、會意、轉注、處事、假借、諧聲。《許愼·說文序》黃帝之史倉頡初造書契,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卽謂之字。著於竹帛謂之書。書者,如也。

書有六體。《前漢·藝文志》六體者,古文、奇字、篆書、隷書、繆篆、蟲書。

《說文》書有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殳書,八曰隷書。

《尙書序疏》諸經史因物立名,物有本形,形從事著,聖賢闡敎,事顯於言,言愜羣心,書而示法,旣書有法,因號曰書。故百氏六經總曰書也。《史記·禮書註》書者,五經六籍總名也。《釋名》書,庶也。紀庶物也。

《詩·小雅》畏此書。

《周禮·天官·司書註》主計會之簿書。

《左傳·昭六年》鄭人鑄書於鼎。

《左傳·昭六年》叔向使詒子產書。○按卽書牘也。

《前漢·董仲舒傳》對亡應書者。《註》書,謂詔書也。

官名。《前漢·成帝紀》初置尙書,員五人。

《百官公卿表》中書謁者。

【痛】

痛【午集中】【疒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說文》病也。《內經》有舉痛論。

《增韻》楚也。疼也。《易·說卦》坎為耳痛。《後漢·鄧皇后紀》后曰:非不痛也,難傷老人意,故忍之耳。

《玉篇》傷也。《左傳·成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前漢·楚元王傳》言多痛切,發於至誠。《史記·秦本紀》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於心。

《字彙補》甚也。《前漢·食貨志》以稽市物痛騰躍。

凡事盡力為之者,皆曰痛。《世說新語》痛飲酒,熟讀離騷,便可稱名士。

姓。《姓譜》本盛國後,實姬姓也。周穆王嬖寵盛姬早卒,穆王哀痛不已,遂改其族,謂之痛氏。

【哭】

哭【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集韻》《韻會》空谷切,音㲄。《說文》哀聲也。从吅,獄省聲。《徐鍇曰》哭聲繁,故从二口。大聲曰哭,細聲有涕曰泣。《玉篇》哀之發聲。《禮·檀弓》歌于斯,哭于斯。

【还】

还【備考·酉集】【辵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4画

《篇海類編》音浮。

音否。俗作還字,非。(還)《唐韻》戸關切《集韻》《韻會》《正韻》胡關切,音環。《說文》復也。《玉篇》反也。《詩·小雅》爾還而入,我心易也。還而不入,否難知也。《註》反也。

《正韻》退也,歸也。《儀禮·鄕飮酒禮》主人答拜還,賔拜辱。《註》還,猶退也。《前漢·高帝紀》還守豐。

《灌嬰傳》還定三秦。

顧也。《左傳·昭二十年》無所還忌。《註》還,猶顧也。

償也。《老子·道德經》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還。

大還、小還,日至之名。《淮南子·天文訓》日至于鳥次,是謂小還。至于女紀,是謂大還。

與環同。《前漢·食貨志》還廬樹桑。

《廣韻》似宣切《集韻》《韻會》旬宣切,音旋。與旋同。《禮·禮運》五行、四時、十二月,還相爲本也。《註》迭相終而還相始,如環無端也。

《正韻》轉也。《禮·玉藻》周還中規,折還中矩。《註》周旋圓轉,折旋方轉也。

便捷貌。《詩·齊風》子之還兮。

速也,卽也。《前漢·董仲舒傳》此皆可使還至而立效者也。

《集韻》《韻會》《正韻》胡慣切,音患。遶也,圍也。《儀禮·旣夕》祖還車不易位。《司馬相如·子虛賦》旋還乎後宮。

【苍】

蒼【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0画

〔古文〕音倉。《說文》草色也。《易·說卦傳》震爲蒼筤竹。《臨川吳氏註》蒼,深靑色。《詩·王風》悠悠蒼天。《禮·玉藻》大夫佩水蒼玉。《疏》似水之蒼而雜有文。

《博雅》茂也。《書·益稷篇》至于海隅蒼生。《傳》蒼蒼然生草木。

老也。《詩·秦風》蒹葭蒼蒼。《釋文》物老之狀。

《前漢·陳勝傳》蒼頭。《註》士卒靑帛巾。

《綱目集覽》蒼黃,急遽貌。

姓。《通志·氏族略》蒼氏。《註》《風俗通》云:八愷,蒼舒之後。

《韻會》采朗切,倉上聲。莽蒼,寒狀。一曰近郊之色。《莊子·逍遙遊》適莽蒼者,三飡而反。《唐書·韋述傳》蒼卒犇逼。《白居易詩》寒銷春蒼茫。亦作倉。《禮·月令》駕倉龍,服倉玉。《史記·蕭望之傳》倉頭廬兒。《直音》作蒼。蒼字从艸作。

【水】

水【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正韻》式軌切《集韻》《韻會》數軌切,流,中有微陽之氣也。《徐鉉曰》衆屈爲水,至柔,能攻堅,故一其內也。《釋名》水,準也,準平物也。《白虎通》水位在北方。北方者,隂氣,在黃泉之下,任養萬物。水之爲言濡也。《書·洪範》五行,一曰水。《又》水曰潤下。《正義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五行之體,水最微,爲一。火漸著,爲二。木形實,爲三。金體固,爲四。土質大,爲五。《易·乾卦》水流濕。《說卦》坎爲水。《管子·水地篇》水者,地之血氣,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淮南子·天文訓》積隂之寒氣爲水。

六飮之一。《周禮·天官》漿人掌共王之六飮,水漿醴涼醫酏。

《禮·玉藻》五飮:上水、漿、酒、醴、酏。《註》上水,水爲上,餘次之。

《禮·曲禮》凡祭宗廟之禮,水曰淸滌。

明水,所以共祭祀。《周禮·秋官》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以鑒取明水於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燭共明水。《註》鑒,鏡屬,取水者。世謂之方諸。

官名。《左傳·昭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紀,故爲水師而水名。

《前漢·律歷志》五聲,羽爲水。

天水,郡名,漢武帝所置。

中水,縣名,屬涿郡。應劭曰:易見《前漢·地理志》。

黑水,國名,卽韐。

露爲上池水。《史記·扁鵲傳》飮是以上池之水。《註》上池水,謂水未至地,蓋承取露及竹木上水以和藥。

姓。

《韻補》叶式類切,音墜。《劉楨·魯都賦》蘋藻漂於陽侯,芙蓉出於渚際。奮紅葩之熩熩,逸景燭於崖水。

叶呼委切,音毀。《李白·游高淳丹陽湖詩》龜游蓮葉上,鳥宿蘆花裏。少女棹輕舟,歌聲逐流水。

《韻補》音準。引《白虎通》水之爲言準也。○按準乃水之義,非水之音。蓋沿《周禮·考工記》鄭註,準讀爲水而誤。今不從。

相关诗句
我欲援例大书光地李 宋人灭宋弘范张 吁嗟乎 相公事业毋乃鄙 天命虽云有所归 安能加以推心仗驱使 不则朝廷猜忌靖海方正深 直与贩国承畴同一揆 更将海外半壁断送之 卖汝腊丸之中书片纸 靖南竖子未足谋 论定诛心追祸始 功狗宁知非种锄 风人妙得春秋旨 惟有牧斋和杜秋兴诗 愁杀夷门频拊髀 亭林海上空表哀 始末一篇非信史 梨洲特笔自森严 中原谁念轩辕纪 汉腊未应遗老忘 河清再见知难俟 低徊往事百感纷 岛上五百头颅空掷矣 持此东都尺地比田横 况王之年三十有九耳 古来英雄无命鼎以亡 徒使风冷扶摇终南徙 胡为垂天翼折鹏不还 或者捲土重来报一矢 生聚十年倘可期 挥戈一怒驱彼荷兰之人如羊豕 崎岖辟地毗舍耶 腥膻莫涤河山耻 云根汉影石且沈 南来慷慨无奇士 二云已殉稚山焚 奈何踣鹿争角犄 峨峨金厦两门高 子弟藤牌多才技 桃花山上起誓师 斗血磅礡冲冠发怒指 回忆焚罢青衣哭庙时 大笑区区羞得雉 成败英雄休更论 投书痛哭还苍水 画牢江戒弗奋飞 金陵之役甘洪战败楼船燬 乃叹天心人事不可知 荡决百战终难恃 又非龙碽偶不灵 胡虏之福天相尔 讵真神怒触羊山 起年灭年双甲子 饶舌贯一扬枯灰 独立苍茫凭故垒 振衣我复谒王祠 危檐切日云凝紫 崇王之德报王功 争掬寒泉荐兰芷 箫鼓纷纷报赛忙 人心弗逐草鸡死 僪佹不如当年弃掷一珠厓 似此亡国创局真 忍把江山付与人 鸱鸮无声予室毁 长白山头风雨哀 红羊再换天地圮 今我鼓轮渡海来 道是铁锁双扉二百祀 凄凉父老话墙东 耳门旁启破碣峙 手携村酒酹王祠 寒潮龁石利如齿 维舟岁暮霜满天 蜿蜒到海山隆起 五马奔江一马回 距王之家相隔七十里 我家刺桐之城南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