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前车马何諠嗔

出自:明代·林大春《自关塞归将北上寄苏道先时苏谪居浙东》

拼音:[mén][qián][chē,jū][mǎ][hé,hē,hè][xuān][chēn]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

去年分袂忽西游,离怀世路空悠悠。
却从燕赵走河洛,欲乘紫气凌青牛。
紫气微茫不可见,关山浩荡若为愁。
仰天长啸更西去,朝行暮行边塞头。
边场风色满眼新,平沙荒碛半胡尘。
日暮独吟古战地,白草茫茫愁杀人。
胡笳何处入云哀,烽烟又报白登台。
三月大河尚冰雪,虏骑冯河踏雪来。
逐北正思汉飞将,中夜昂藏动星剑。
欲请长缨缚左贤,归来疏奏未央殿。
论兵愧乏卢龙策,作赋空惊梁兔苑。
兔苑词人称绝奇,一时冠履尽追随。
临川翻怜骤雨笔,宋玉总愧雄风辞。
羌云陇树非吾土,东望沧溟万馀里。
揽剑翻然下朔方,王孙惜别骊歌起。
佩玉珊珊送玉人,兰芷纷纷忆公子。
归向秦川正暮春,去时倾盖转相亲。
索居已就兰若远,门前车马何諠嗔
题诗仍留长乐观,祖道重开灞浐滨。
主人投辖意良苦,贱子驱车辞已勤。
竟去三秦指百粤,还趋江汉循河津。
可怜赤地几千里,区区欲效淮阳臣。
春尽未嗟行路难,太行回首更西看。
篮舆偏念仆夫苦,每从险仄傍银鞍。
银鞍飘忽洛阳转,访旧夜宿黄泥阪。
兴亡战处迹已陈,今古繁华事空叹。
山径周驰愁郁纡,翻忆关河势空荡。
长城万里连霄起,黄河九曲来天上。
前朝陵庙宛依然,百代遗文馀断简。
游览忽销旅客愁,恨不移置怀人眼。
一从别后两茫茫,奇文胜迹空中玩。
风前倚棹入匡庐,雨际题诗招惠远。
四月薰风五岭东,故山归及荔枝红。
亲颜顿开游子至,秉烛相看梦寐中。
綵衣起舞为亲寿,老亲犹念别离久。
满堂宾客尽含愁,相宽更酌荷花酒。
幼女出门问父谁,山妻脉脉重回首。
酒阑客散扇枕罢,洞房涕泪询安否。
青镜朝临尘土容,当日妙年成老丑。
人生离别宁足论,但念年华暗奔走。
何况区区身外名,底事谁能为不朽。
秦中洛浦帝王都,当年帝业今何有。
抵应长醉杯中物,百年愿结神仙友。
誓将及此爱吾庐,犹诵诗人畏简书。
因记天涯留宿约,拟从江上问谪居。
秋云淡淡秋水多,已办青钱易棹歌。
便期明发渡江去,迁客有酒定如何。

查看原文

注释

【前车】见"前车之鉴"。
【车马】1.车和马。古代陆上的主要交通工具。 2.谓驰骋游乐。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门】

門【戌集上】【門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莫奔切《集韻》《正韻》謨奔切《韻會》謨昆切,。《傳》四門,四方之門。《禮·月令》孟秋之月,其祀門。《周禮·天官·掌舍》爲帷宮,設旌門。《註》王行止食息,張帷爲宮,樹旌以表門。《又》設車宮轅門。《註》王止宿險阻之處,車以爲藩,則仰車以其轅表門。今慕府亦稱轅門,牙門。《楚辭·九辯》君之門以九重。《註》天子九門:關門、遠郊門、近郊門、城門、臯門、雉門、應門、路門、寢門,亦曰庫門。

譙門,城上爲高樓以望者。《前漢·勝傳》獨守丞與戰譙門中。

橋門,國學門也。《後漢·儒林傳》圜橋門而觀聽者,蓋億萬計。

師門。《後漢·桓榮傳》上則通達經旨,下則去家慕鄕,求謝師門。

《通鑑》唐狄人傑,嘗薦姚元崇等數十人。或謂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門。

《正字通》世族盛著曰門望。韓顯宗疏,言門望者祖父之遺烈。

凡物關鍵處,皆謂之門。《易·繫辭》道義之門。《疏》物之得宜,從此易而來,故云道義之門,謂與道義爲門戸也。

《老子·道德經》衆妙之門。

期門,勇士也。《後漢·譙傳》帝始作期門,數爲微行。《註》前書,武帝微行,常與侍中常侍武騎,及待詔,北地良家子能騎射者,期諸殿門,故有期門之號,自此始也。成帝微行亦然,故言始也。《班固·西部賦》期門佽飛,列刃攢鍭。

官名。《周禮·地官》司門,祭祀之牛牲繫焉,監門養之。《後漢·百官志》黃門侍郞六百石,掌侍從左右給事中。《又》門大夫六百石。《註》漢官曰:門大夫二人,選四府掾屬。

《周禮·春官·小宗伯》其正室,皆謂之門子。《註》將代父當門者也。《左傳·襄十一年》大夫諸司門子勿順。

地名。《左傳·襄二十七年》託於木門。《註》木門,晉地《史記·項羽紀》兵四十萬在新豐鴻門。《孟康註》在新豐東十七里。

《秦本紀》敗三晉之師於石門。《一統志》在平陽府解州東南白徑嶺,踰中條山,通陝州道,山嶺參天,左右壁立,閒不容軌,名曰石門。

鴈門,郡名。見《前漢·地理志》。

山名。《書·禹貢》浮于積石,至于龍門。《傳》龍門山在河東之西界。《後漢·逸民傳》龎公攜其妻子,登鹿門山。

《正字通》北方北極之山曰寒門。漢光武紀寒門註,師古曰:今冶谷去甘泉八十里,盛夏凜然。

星名。《史記·天官書》其南北兩大星曰南門。《註》南門二星,在庫樓南天之外門,明則氏羌貢。《天文志》大微星南四星執法,中端門,左右掖門。

姓氏也。公卿之子,敎以六藝,謂之門子。後因以爲氏,後魏門文愛。

東門、西門、雍門、木門,俱複姓。《左傳·宣十八年註》襄仲居東門,故曰東門氏。

樂名。《周禮·春官·大司樂》以樂舞敎國子,舞雲門大卷、大咸、大㲈、大夏、大濩、大武。《註》此周所存六代之樂。黃帝曰雲門。

人名。《史記·秦始皇紀》使盧生求羨門高誓。《註》羨門,古仙人。《前漢·藝文志》逢門射法二篇。《註》卽逢蒙。《荀子·正論篇》羿蠭門者,天下之善射者也。

《正字通》僧曰沙門桑門。《前漢·郊祀志》沙門,漢言息心削髮,絕情欲,歸於無爲也。

《韻補》叶民堅切,音眠。《楚辭·遠遊》虛以待之兮,無爲之先。庶類有成兮,此德之門。

叶眉貧切,音珉。《詩·邶風》出自北門,憂心殷殷。叶下貧。《荀卿·雲賦》往來惽憊,通於大神。出入甚亟,莫知其門。

【前】

前【子集下】【刀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歬音錢。《增韻》前,後之對。

進也。《廣韻》先也。

《禮·檀弓》我未之前聞也。《註》猶故也。

《儀禮·特牲》祝前主人降。《註》前猶導也。

《集韻》《韻會》《正韻》子淺切,湔上聲。《說文》齊斷也。俗作剪。

《正韻》淺黑色。《周禮·春官·巾車》木路前樊,鵠纓。《註》前,讀爲緇翦之翦。淺黑也。

《韻補》叶慈鄰切,淨平聲。《劉向·九歎》陸魁堆以蔽視兮,雲冥冥而暗前。山峻高以無垠兮,遂曾閎而廹身。

【车】

車【酉集下】【車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居。《廣韻》車,輅也。《古史考》黃帝作車,引重致遠。少昊時加牛,禹時奚仲爲車正,加馬。《書·舜典》車服以庸。《易·大有》大車以載。《論語疏》大車,牛車,平地載任之車也。小車,駟馬車、田車、兵車、乘車也。

山車,自然之車也。《禮·禮運》山出器車。《疏》謂其政太平,山車垂鉤,不揉治而自員曲也。

巾車,官名。《周禮·春官》巾車,掌公車之政令。《註》巾,猶衣也。巾車,車官之長,車皆有衣以爲飾,故名。

公車,署名。《後漢·光武紀》詔公卿、司隸、州牧,舉賢良方正各一人,遣詣公車。《註》公車令一人,掌殿司馬門。天下上書及徵召,皆總領之。公車所在,因以名焉。

揭車,香草名。《屈原·離騷》畦留夷與揭車。《註》留夷、揭車,皆香草也。

覆車,網名。《爾雅·釋器》罦,覆車也。《註》今之翻車,有兩轅,中施罥以捕鳥。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昌遮切,音硨。《說文》輿輪總名。

牙車,牙所載也。《左傳·僖五年》輔車相依。《註》輔,頰輔。車,牙車。《疏》車,牙下骨之名也。或又謂之頷車。輔爲外表,車爲內骨,故云相依。

姓。漢丞相田千秋,以年老,得乘小車出入省中,時人謂之車丞相。其子孫因以爲氏。

子車,複姓。《詩·秦風》子車仲行。

叶倉何切,音磋。《程曉·伏日詩》平生三伏日,道路無行車。閉門避暑臥,出入不相過。

hōng,衆車聲。

【马】

馬【亥集上】【馬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麻上聲。《說文》怒也,武也。象馬頭髦尾四足之形。《玉篇》黃帝臣相乗馬。馬,武獸也,怒也。《正韻》乗畜。生於午,稟火氣。火不能生木,故馬有肝無膽。膽,木之精氣也。木臓不足,故食其肝者死。《易·說卦傳》乾爲馬。《疏》乾象天,天行健,故爲馬。《春秋·說題辭》地精爲馬。《春秋·考异記》地生月精爲馬。月數十二,故馬十二月而生。《周禮·夏官·馬質》掌質馬,馬量三物,一曰戎馬二曰田馬三曰駑馬,皆有物賈。

《校人》掌王馬,辨六馬之屬。凡大祭祀,朝觐,會同,毛馬而頒之。凡軍事,物馬而頒之。註:毛馬齊其色。物馬齊其力。

《趣馬》掌贊正良馬。

《巫馬》掌養疾馬而乗治之,相醫而藥攻馬疾。

《廋人》掌十二閑之政敎以阜馬。《圉人》掌芻牧以役圉師。

司馬,官名。《周禮·夏官·大司馬註》謂總武事也。

《淸夜錄》漢制,卿駟馬右騑。《前漢·東方朔傳》太守,駟馬駕車,一馬行春。《衞宏·輿服志》諸侯四馬,駙以一馬。《南史·柳元策傳》兄弟五人,爲太守。時人語曰:柳氏門庭,五馬逶迤。《正字通》故今太守稱五馬大夫。

田野浮氣曰野馬。《莊子·逍遙遊》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註》日光也。一曰遊絲水氣。

陽馬。《何晏·景福殿賦》承以陽馬,接以圓方。《註》陽馬,屋四角引出承短椽者,連接或圓或方也。

投壺勝算曰馬。《禮·投壺》爲勝者立馬,一馬從二馬,三馬旣立,請慶多馬。《註》立馬者,取算以爲馬,表其勝之數也。謂算爲馬者,馬爲威武之用,投壺及射,皆以習武也。

《字彙補》打馬,彈碁類也。朱李易安有打馬圖。

地名。馬陘,齊邑。馬陵,鄭地。見《左傳》。

天馬,獸名。有翼能飛。

竈馬,蟲名。《酉陽雜俎》狀似促織,好穴竈旁。今俗呼竈雞。

馬勃,草名。《正字通》生濕地腐木上,一名馬疕。韓愈所云牛溲馬勃,兼收蓄是也。

海馬,魚名。牙骨堅瑩,文理細如絲,可制爲器。

姓。《姓苑》本伯益之後,趙奢封馬服君,遂氏焉。

司馬、巫馬、乗馬,皆複姓。《前漢·溝洫志》諫大夫乗馬延年。《孟康曰》乗馬,姓也。

《風俗通》有白馬氏。

馬流。《兪益期曰》馬援立銅柱,岸北有遺兵,居壽冷岸,南對銅柱,悉姓馬,號曰馬流。《方隅勝略》謂馬人散處南海,謂之馬流。《韓愈詩》衙時龍戸集,上日馬人來。《註》卽馬流也。一作馬留。

門名。《前漢·項籍傳註》宮垣內兵衞所在,四面皆有司馬,以主事,故總稱司馬門。

《公孫弘傳註》武帝時,相馬者東門京作銅馬法,立於魯般門外,更名金馬門。

亭名。謝靈運爲永嘉太守,以五馬自隨,立五馬亭。

《集韻》滿補切,音姥。義同。《前漢·石慶傳》馬字與尾當五。《師古曰》馬字,下曲者尾,幷四點爲足,凡五。

【何】

何【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胡歌切《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賀平聲。曷也,奚也,孰也,詰詞也。《書·臯陶謨》禹曰何。《詩·小雅》夜如何其。

誰何。猶言莫敢如何也。《賈誼·過秦論》利兵而誰何。

未多時曰無何,亦曰無幾何。《史記·曹參傳》居無何,使者果召參。

《前漢·袁盎傳》南方濕,君能日飮,無何,可免禍也。《註》無何,言更無餘事也。

《南史·西域傳》西域呼帽爲突何。

《古今樂錄》羊無夷伊那何,皆曲調之遺聲。

國名。《隋書》西域有何國。

姓。

娙何,漢女官名,秩比二千石。

《集韻》《正韻》下可切,賀上聲。同荷。儋也,負也。《易·噬嗑》何校滅耳。《詩·曹風》何戈與祋。《小雅》何簑何笠。《商頌》百祿是何。

通訶。《前漢·賈誼傳》大譴大何。《註》譴,責也。何,詰問也。

【諠】

諠【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况袁切《集韻》《韻會》許元切,音暄。與諼同。詐也。

忘也。詳後諼字註。

《廣韻》譁也。《正韻》囂也。《史記·鼂錯傳》諸侯諠譁。《後漢·姚期傳》諠呼滿道。《晉書·惠羊皇后傳》百姓諠駭。《韻會》與喧同。《正字通》與吅咺讙嚾〉。

《集韻》《類篇》作。

【嗔】

嗔【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10画

《廣韻》徒年切《集韻》《韻會》《正韻》亭年切,音田。《說文》盛氣也。《玉篇》聲也。引《詩》振旅嗔嗔。○按今《詩·小雅》本作闐闐。

《廣韻》昌眞切《集韻》《韻會》《正韻》稱人切,音䐜。《廣韻》本作瞋,怒也。《集韻》本作謓,亦作㥲。《韻會》嗔本音田,至唐聲尚如此,今俗則以爲瞋嫌字矣。

相关诗句
迁客有酒定如何 便期明发渡江去 已办青钱易棹歌 秋云淡淡秋水多 拟从江上问谪居 因记天涯留宿约 犹诵诗人畏简书 誓将及此爱吾庐 百年愿结神仙友 抵应长醉杯中物 当年帝业今何有 秦中洛浦帝王都 底事谁能为不朽 何况区区身外名 但念年华暗奔走 人生离别宁足论 当日妙年成老丑 青镜朝临尘土容 洞房涕泪询安否 酒阑客散扇枕罢 山妻脉脉重回首 幼女出门问父谁 相宽更酌荷花酒 满堂宾客尽含愁 老亲犹念别离久 綵衣起舞为亲寿 秉烛相看梦寐中 亲颜顿开游子至 故山归及荔枝红 四月薰风五岭东 雨际题诗招惠远 风前倚棹入匡庐 奇文胜迹空中玩 一从别后两茫茫 恨不移置怀人眼 游览忽销旅客愁 百代遗文馀断简 前朝陵庙宛依然 黄河九曲来天上 长城万里连霄起 翻忆关河势空荡 山径周驰愁郁纡 今古繁华事空叹 兴亡战处迹已陈 访旧夜宿黄泥阪 银鞍飘忽洛阳转 每从险仄傍银鞍 篮舆偏念仆夫苦 太行回首更西看 春尽未嗟行路难 区区欲效淮阳臣 可怜赤地几千里 还趋江汉循河津 竟去三秦指百粤 贱子驱车辞已勤 主人投辖意良苦 祖道重开灞浐滨 题诗仍留长乐观 门前车马何諠嗔 索居已就兰若远 去时倾盖转相亲 归向秦川正暮春 兰芷纷纷忆公子 佩玉珊珊送玉人 王孙惜别骊歌起 揽剑翻然下朔方 东望沧溟万馀里 羌云陇树非吾土 宋玉总愧雄风辞 临川翻怜骤雨笔 一时冠履尽追随 兔苑词人称绝奇 作赋空惊梁兔苑 论兵愧乏卢龙策 归来疏奏未央殿 欲请长缨缚左贤 中夜昂藏动星剑 逐北正思汉飞将 虏骑冯河踏雪来 三月大河尚冰雪 烽烟又报白登台 胡笳何处入云哀 白草茫茫愁杀人 日暮独吟古战地 平沙荒碛半胡尘 边场风色满眼新 朝行暮行边塞头 仰天长啸更西去 关山浩荡若为愁 紫气微茫不可见 欲乘紫气凌青牛 却从燕赵走河洛 离怀世路空悠悠 去年分袂忽西游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