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稍维新转针指

出自:清代·林朝崧《次韵寄赠梁任公先生启超》

拼音:[shāo,shào][shāo,shào][wéi][xīn][zhuǎn,zhuàn,zhuǎi][zhēn][zhǐ]

平仄:平平平平仄平仄

歌风空忆汉天子,大地烟尘窜蛇豕。
悽绝遗山野史亭,有泪如铅和笔泚。
忆岁戊戌秋八月,南海入朝正纲纪。
改弦更张清庙瑟,圣人侧席心腹恃。
蜀亮秦猛今再生,太阿何妨柄授以。
同升弟子尽豪杰,教冑曰夔共工倕。
良朋一德致中兴,大快民心民权畀。
岂知皇天未悔祸,狂澜忽撼中流砥。
一摘再摘黄台瓜,鸱鸮鸱鸮我室毁!间道匆匆衣带诏,钓党银铛付六理。
宫中尧舜复垂帘,误召黄巾联指臂。
七雄旗鼓叩关来,瑶水西巡事去矣。
金缯倾国救目前,岌岌朝庭南宋比。
当日谁人秉国钧,食参之肉罪难抵。
回銮以来局一变,稍稍维新转针指
司农仰屋杼轴空,起视敌人又穷鄙。
十羊九牧政多门,何救乾坤坠荆杞。
逐臣星散海西东,死灰复燃天所使。
国魂一缕续能长,谁肯煎胶奇凤觜?顷岁成王已嗣立,委裘而朝万方喜。
相王摄政今周公,整顿河山及表里。
百废俱举须得材,环顾盈廷厌诺唯。
颇闻金鸡议放赦,故剑重求行自此。
新会先生南海徒,环球寻遍佳山水。
三载攀龙哭鼎湖,待呼养晦下邳圯。
南海著书亦健在,师生复位早晚耳。
震旦能者大有人,岂与箕子同斩祀。
睡狮一醒据地吼,虎豹帖伏如狗彘。
由来良医遇扁鹊,病入膏肓术能起。
九万鹏程候好风,惊天事业从今始。
嗟余不幸投荒裔,冢中枯骨生犹死。
泥犁鬼趣苦可知,何足重陈污君耳。
独叹仁人君子心,四海一家不歧视。
惭愧俱为轩顼裔,西子不洁已非美。
手种斋前白杨树,愁来酹酒歌蒿里。
陇西家声自我坠,尽倾东海难洗耻。
仰瞻高鸟思奋飞,毛羽未丰犹有俟。
安得巨灵伸长臂,凭空拔之出尘滓。
乌头变白更无期,发种种矣马加齿。
恭闻高轩将远过,蓬莱云气东来紫。
双双凫舄未朝天,游戏十洲采芳芷。
七宝庄严定有人,长篇我独赓诗史。
他年杜集附严诗,知有畸人逃畏垒。

查看原文

注释

【稍稍】副词。1.渐渐;逐渐:人众稍稍聚拢,但立刻即又散开。 2.稍微:稍稍坐一会儿就走。
【维新】维:文言语助词,无义。《诗·大雅·文王》:“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后因以“维新”称改变旧法而推行新政:维新派|百日维新|明治维新|维新运动。
【针指】1.亦作"针指"。 2.针线活。 3.指做针线活。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稍】

稍【午集下】【禾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所敎切,音哨。《說文》出物有漸也。《儀禮·聘禮》惟稍受之。《註》稍,廩食也。《疏》以其稍稍給之,故謂米廩爲稍。

《廣韻》均也,小也。《周禮·天官·小宰》凡王之稍事。《註》鄭司農云:非日中大舉時而閒食,謂之稍事。一說有小事而飮酒。

《韻會》漸也。《韓愈·答柳柳州食蝦蟆詩》余初不下喉,近亦能稍稍。

《周禮·地官·稍人註》距王城三百里曰稍。《疏》案載師家邑任稍地,在三百里內,故云。

《集韻》《韻會》山巧切,音梢。亦漸也。

《集韻》師交切,音筲。稅也。

【维】

維【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以追切《集韻》《韻會》夷隹切,音惟。《說文》車蓋維也。

《博雅》係也。《詩·小雅》縶之維之。《傳》維,繫也。《公羊傳·昭二十四年》且夫牛馬維婁。《註》繫馬曰維,繫牛曰婁。

《詩·小雅》四方是維。《周禮·夏官·大司馬》以維邦國。《註》維,猶連結也。

《儀禮·太射禮》中離維綱。《註》侯有上下綱,其邪制射舌之角爲維。

《爾雅·釋天》太歲在巳曰屠維。

《前漢·賈誼傳》是猶度江河亡維楫。《註》維,所以繫船。

《管子·牧民篇》國有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

《淮南子·天文訓》帝張四維,運之以斗。

《楚辭·天問》幹維焉繫。《註》維,綱也。

《爾雅·釋詁》伊維侯也。《註》發語辭。《韻會》案六經惟維唯三字皆通作語辭,又訓獨,尚書助辭皆用惟字,詩助辭多用維字,左傳助辭用唯字,論語助辭用惟字。新安朱氏曰:惟从心,思也。維糸,繫也。唯从口,專辭也,應辭也。然皆語辭,古書皆通用之。

地名。《史記·管晏列傳》晏平仲嬰者,萊之夷維人也。《註》應劭曰:故萊夷維邑。

姓。《姓氏急就篇》漢維汜,妖巫,卷縣人。

於恭切,音雍。《周禮·夏官·職方氏》其浸盧維。《釋文》盧音雷。維,於恭反。

【新】

新【卯集下】【斤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音辛。《說文》取木也。

《博雅》初也。《易·大畜》日新其德。《書·胤征》咸與惟新。《詩·豳風》其新孔嘉。《禮·月令》孟秋,農乃登穀,天子嘗新,先薦寢廟。

《唐書·禮樂志》正旦羣臣上千秋萬歲壽,制曰履新之慶。

姓。《晉語》新穆子。

複姓。《史記·魯仲連傳》新垣衍。《註》索隱曰:新垣,姓。衍,名也,爲梁將。

州名。漢屬合浦郡,梁立新州。

《詩·小雅》薄言采芑,于彼新田。《朱傳》田一歲曰葘,二歲曰新田。

《韻補》叶蘇前切。《道藏歌》終劫複始劫,愈覺靈顏新。道林蔚天京,下光諸他仙。

【转】

轉【酉集下】【車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集韻》《韻會》陟兗切《正韻》止兗切,專上聲。《說文》轉運也。《前漢·韓安國傳》轉粟輓輸以爲之備。

《廣韻》動也,旋也。《詩·周南》輾轉反側。《註》輾者轉之半,轉者輾之周。

《韻會》軫轉,無窮也。《揚子·太經》軫轉其道。

《廣韻》知戀切《集韻》《韻會》《正韻》株戀切,專去聲。凡物自轉則上聲,以力轉物則去聲。

車上衣裝曰轉。《左傳·襄二十四年》踞轉而鼓琴。

【针】

針【戌集上】【金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2画

《廣韻》之林切《集韻》《正韻》諸深切,瓜果酒炙,祀牛女。妃嬪各執九孔針,五色線,向月穿之,過者爲得巧。

姓。明隆慶舉人針惠。

《方書》針灸法。互詳後鍼字註。

蟲名。《古今注》蝌蚪,一名針。

書法。有垂露體,懸針體。《庾信·謝趙王啓》垂露懸針,書恩不盡。

《廣韻》之任切《集韻》《韻會》《正韻》職任切,枕去聲。《集韻》縫也。

刺也。

【指】

指【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音旨。《說文》手指也。《易·說卦》艮爲指。《疏》取其執止物也。《左傳·宣四年》子公之食指動。《疏》一巨指,二食指,三將指,四無名指,五小指。

《定十四年》以戈擊闔廬傷將指。《註》足,大指也。言其將領諸指。足之用力,大指居多。手之取物,中指爲長。故足以大指爲將,手以中指爲將。

《廣韻》斥也。《易·繫辭》辭也者,各指其所之。《疏》各斥其爻卦之所適也。

示也。《禮·玉藻》凡有指畫於君前用笏。《前漢·蕭何傳》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註》指示者,以手指示之。

《增韻》指麾也。《禮·曲禮》六十曰耆指使。《註》指事使人也。《前漢·賈誼傳》頤指如意。《註》但動頤指麾,則所欲皆如意。

直指,官名。《前漢·武帝紀》遣直指使者暴勝之等,衣繡衣,杖斧,分部,逐捕羣盜。

與旨恉通。意向也。《書·盤庚》王播告之修,不匿厥指。《前漢·孔光傳》不希指苟合。《註》希望天子之旨意也。

歸趣也。《孟子》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前漢·河閒獻王傳》文約指明。《註》指,謂義之所趨,若人以手指物也。

美也。《荀子·大略篇》不時宜,不敬交,不驩欣,雖指非禮也。《集韻》或从月作脂。

相关诗句
知有畸人逃畏垒 他年杜集附严诗 长篇我独赓诗史 七宝庄严定有人 游戏十洲采芳芷 双双凫舄未朝天 蓬莱云气东来紫 恭闻高轩将远过 发种种矣马加齿 乌头变白更无期 凭空拔之出尘滓 安得巨灵伸长臂 毛羽未丰犹有俟 仰瞻高鸟思奋飞 尽倾东海难洗耻 陇西家声自我坠 愁来酹酒歌蒿里 手种斋前白杨树 西子不洁已非美 惭愧俱为轩顼裔 四海一家不歧视 独叹仁人君子心 何足重陈污君耳 泥犁鬼趣苦可知 冢中枯骨生犹死 嗟余不幸投荒裔 惊天事业从今始 九万鹏程候好风 病入膏肓术能起 由来良医遇扁鹊 虎豹帖伏如狗彘 睡狮一醒据地吼 岂与箕子同斩祀 震旦能者大有人 师生复位早晚耳 南海著书亦健在 待呼养晦下邳圯 三载攀龙哭鼎湖 环球寻遍佳山水 新会先生南海徒 故剑重求行自此 颇闻金鸡议放赦 环顾盈廷厌诺唯 百废俱举须得材 整顿河山及表里 相王摄政今周公 委裘而朝万方喜 顷岁成王已嗣立 谁肯煎胶奇凤觜 国魂一缕续能长 死灰复燃天所使 逐臣星散海西东 何救乾坤坠荆杞 十羊九牧政多门 起视敌人又穷鄙 司农仰屋杼轴空 稍稍维新转针指 回銮以来局一变 食参之肉罪难抵 当日谁人秉国钧 岌岌朝庭南宋比 金缯倾国救目前 瑶水西巡事去矣 七雄旗鼓叩关来 误召黄巾联指臂 宫中尧舜复垂帘 钓党银铛付六理 间道匆匆衣带诏 鸱鸮鸱鸮我室毁 一摘再摘黄台瓜 狂澜忽撼中流砥 岂知皇天未悔祸 大快民心民权畀 良朋一德致中兴 教冑曰夔共工倕 同升弟子尽豪杰 太阿何妨柄授以 蜀亮秦猛今再生 圣人侧席心腹恃 改弦更张清庙瑟 南海入朝正纲纪 忆岁戊戌秋八月 有泪如铅和笔泚 悽绝遗山野史亭 大地烟尘窜蛇豕 歌风空忆汉天子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