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音若笙磬

出自:清代·林朝崧《忆昔答洪月樵即次其韵》

拼音:[tóng,tòng][yīn][ruò,rě][shēng][qìng]

平仄:平平仄平仄

忆昔游泮池,词场结交盛。
识君人丛中,神彩朗月映。
示我帖括文,妙义阐思孟。
夺标童子军,时畏此敌劲。
诗才尤敏捷,落笔春泉迸。
兼长贾董策,万言论时政。
鹏翼搏扶摇,只待风月横。
所愿岂温饱,欲佐尧舜圣。
余亦志青云,道同陪啸咏。
朝游联衣袂,夕饮将灯檠。
光景宛目前,事隔两尘夐。
海邦鼎革来,新学方驰竞。
一唱而百和,同音若笙磬
闻人弹古词,齿冷加讥评。
而我与夫子,顿减飞腾兴。
落魄两青衫,老大意不称。
初日出东方,弹丸被兼并。
伶俜新寡妇,羞再窥妆镜。
谁知耳后珠,照国非照乘。
出门望新高,万丈悬危嶝。
上自白玉苗,采之欲谁赠?自有此山来,积雪翠微互。
登高怀美人,长啸天地暝。
浪捲前朝去,云海空濎滢。
成功逐荷兰,延明一线命。
儿孙非霸才,穷波坐蹬蹬。
靖海楼船来,一举降诸郑。
从此属神州,凤历春王正。
海疆本盗薮,民俗颇剽轻。
滔滔婆娑洋,蛟鳄时游泳。
二百馀年中,揭竿乱靡竟。
淡江军幕开,伏莽始稍定。
方面托名臣,政治较昔胜。
星罗起衙寺,丹刻俱华靓。
蛛丝牵电线,羊肠通轨径。
岂知好江山,拱手让他姓。
几处呼仓葛,失主旋扫净。
嗟余避风鸟,回惑迷本姓。
飞去生处乐,饥驱还入阱。
振翮触罗网,声发惧祸应。
安敢华厦居,自屏邃壑靘。
家世鼎钟业,坠落已无剩。
愧君赠我诗,满纸犹饾饤。
迩来久谢客,车马绝萝磴。
闭门惟种菜,不求彭泽令。
茆斋临清溪,潇洒置几登。
青山隔墙头,时来竹栏凭。
索性畏俗氛,与君颇同病。
既远磨涅场,庶葆坚白行。
回思半生事,一梦邯郸醒。
诗词虽无用,未忍弃破甑。
汐社自唱酬,尚有知音听。
共君素位行,休悲辱泥泞。
愤懑种豆歌,须防汉庭侦!

查看原文

注释

【同音】1.音调相和。 2.声音相同。 3.比喻说同样的话。 4.同一读音。
【笙磬】1.古代谓陈于东方之磬乐。 2.笙和磬。磬﹐乐器。以玉石或金属制成﹐形状如曲尺。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同】

同【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正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音桐。《說文》合會也。《玉篇》共也。《廣韻》①也。《易·同人》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書·益稷》敷同日奏罔功。

《廣韻》齊也。《書·舜典》同律度量衡。《詩·小雅》我馬旣同。

聚也。《詩·小雅》獸之所同。《傳》同猶聚也。

和也。《禮·禮運》是謂大同。《註》猶和也,平也。

《周禮·春官·大司樂》六律六同。《註》六律合陽聲者,六同合隂聲者。

《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註》律以竹,同以銅。言助陽宣氣,與之同也。

《周禮·春官·大宗伯》時見曰會,殷見曰同。《詩·小雅》赤芾金舄,會同有繹。

《周禮·地官·小司徒·井牧其田野註》司馬法曰:十成爲終,十終爲同,同方百里。《疏》謂之爲同者,取象震雷百里所聞同,故名百里爲同也。

爵名。《書·顧命》上宗奉同瑁。《註》同,爵。瑁,圭也。

州名。《廣韻》漢馮翊地有九龍泉,泉有九源,同爲一流,因以名之。《韻會》後魏以灃水攸同名州。

《正韻》通也。《莊子·在宥篇》聞廣成子在于空同之上。《註》呂吉甫曰:空同之上,無物而大通之處也。

姓。《正字通》唐有同谷。

《盧仝詩》仝不仝,異不異,是謂大仝而小異。

通作童。《列子·黃帝篇》狀與我童者,近而愛之。狀與我異者,疏而畏之。

《釋文》徒貢切,音洞。與詷同。《禮·祭統》鋪筵設同几,爲依神也。《註》同之言詷也。《疏》同之言詷也者,若單作同字,是齊同之同,非詷共之詷。若詷共之詷,則言旁作同。漢魏之時,字義如此,今則總爲一字。

叶徒黃切,音唐。《。

【音】

音【戌集中】【音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今切,音隂。《說文》聲也。生於心,有節於外,謂之音。宮商角徵羽,聲。絲竹金石匏土革木,音也。从言,含一。《書·舜典》八音克諧。《禮·樂記》變成方謂之音。《疏》方謂文章,聲旣變轉和合,次序成就文章謂之音。音則今之歌曲也。《周禮·春官·大師》以六律爲之音。《疏》以大師吹律爲聲,又使其人作聲而合之,聽人聲與律呂之聲合,謂之爲音。《詩序》情發於聲,聲成文,謂之音。《疏》此言聲成文謂之音,則聲與音別。樂記註:雜比曰音,單出曰聲。記又曰:審聲以知音,審音以知樂,則聲音樂三者不同,以聲變乃成音,音和乃成樂,故別爲三名。對文則別,散則可以通。季札見歌《秦》曰:此之謂夏聲。公羊傳曰:十一而稅頌聲作,聲卽音也。下云治世之音,音卽樂也。是聲與音樂各得相通也。

《易·中孚》翰音登于天。《禮·曲禮》雞曰翰音。

姓。見《姓苑》。

《正韻》於禁切。與䕃通。《左傳·文十七年》鹿死不擇音。《杜預註》音,所茠䕃之處。古字借用。○按註借用,是古字聲同,皆相假借,且釋文作於鳴反,不作去聲讀,正韻非。

【若】

若【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弱。《說文》若,擇菜也。

《玉篇》杜若,香草。《楚辭·九歌》采芳洲兮杜若。《夢溪筆談》杜若,卽今之高良薑。

順也。《書·堯典》欽若昊天。《傳》敬順也。《詩·小雅》曾孫是若。

汝也。《儀禮·士昏禮》勗帥以敬先妣之嗣,若則有常。《晉語》晉文公謂勃鞮曰:爾爲惠公從余于渭濵,命曰三日,若宿而至。

如也。《書·盤庚》若網在綱。

乃也。《周語》必有忍也,若能有濟也。

語辭。《儀禮·士相見禮》君若降送之,則不敢顧。《疏》若者,不定之辭也。

《前漢·武帝紀》民年九十以上,爲復子若孫。《註》若者,豫及之辭也。

若若,垂貌。《前漢·石顯傳》印何纍纍綬若若耶。

《莊子·秋水篇》向若而歎。《註》若,海神。

歲名。《爾雅·釋天》太歲在丑曰赤奮若。

若木。《淮南子·地形訓》若木在建木西。《楚辭·天問》若華何光。《註》若木何能有明赤之光華乎。

水名。《水經注》若水東南流,鮮水注之。

姓。《正字通》漢下邳相若章。

《廣韻》人者切,音惹。乾草也。

般若,梵語謂智慧也。《晉書·曇霍傳》霍持一錫杖,令人跪,曰:此是波若眼。

《韻會》浮屠所居,西域謂之蘭若。《柳宗元文》蘭若眞公。《註》官賜額者爲寺,私造者爲招提、蘭若。

人賒切,音婼。蜀地名。《前漢·地理志》若屬南郡,春秋傳作鄀。《唐韻古音》讀汝三略,尊相若,强弱相虜。古人讀若字爲汝,故傳記之文,多有以若爲汝者。《史記·項羽本紀》云:吾翁卽若翁,《漢書》云吾翁卽汝翁,此可據也。

【笙】

笙【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廣韻》所庚切《集韻》《韻會》《正韻》師庚切,音生。《廣韻》樂器也。《世本》隨作笙。一曰女媧作。《說文》笙,十三簧,象鳳之身也。正月之音,物生,故謂之笙。《釋名》笙,生也。象物貫地而生也。《博雅·釋樂》以瓠爲之,十三管,宮管在左方。《白虎通》笙者大蔟之氣,象萬物之生故謂之笙。《爾雅·釋樂》大笙謂之巢,小者謂之和。《註》大者十九簧,和,十三簧者。《前漢·律歷志》匏曰笙。《註》匏,瓠也。列管瓠中,施簧管端。《書·益稷篇》笙鏞以閒。《詩·小雅》笙磬同音。《周禮·春官》笙師掌敎歙竽、笙。

細也。《揚子·方言》笙,細也。自關而西,秦、晉之閒,凡細貌謂之笙。《廣雅》笙,小也。

地名。《左傳·宣十八年》歸父還自晉至笙。《註》笙,魯境。

簟名。《揚子·方言》簟謂之笙。《左思·吳都賦》桃笙象簟,韜于筒中。

叶師莊切。《詩·小雅》鼓瑟吹笙。叶下將、行,行音杭。

《字彙補》疏臻切,音莘。《史記·齊世家》遂殺子糾于笙瀆。《索隱曰》鄒誕生本作莘讀,莘、笙聲相近。

【磬】

磬【午集下】【石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1画

〔古文〕硜音罄。《說文》樂石也。籀文作殸,象縣虡之形,殳擊之也。《五經要義》磬立秋之樂。《白虎通》磬者,夷則之氣,象萬物之成。《禮·明堂位》叔之離磬。《註》叔之離磬者,叔之所作編離之磬。

《周禮·冬官考工記》磬氏爲磬,倨句一矩有半。《註》先度一矩爲句,一矩爲股,而求其弦。旣而以一矩有半觸其弦,則磬之倨句也。

編磬,特磬。《用之曰》叔之離磬,特懸之磬也。《三禮圖》股廣三寸,長尺三寸半,十六枚同一筍虡,謂之編磬。

笙磬,頌磬。《周禮·春官·眡瞭》掌凡樂擊頌磬笙磬。《註》磬在東方曰笙。笙,生也。在西方曰頌。或作庸。庸,功也。

玉磬,石磬。《書·益稷》戛擊鳴球。《禮·明堂位》拊搏玉磬。《左傳·成二年》齊侯使賔媚人,賂以紀甗玉磬。《魯語》臧文仲以玉磬如齊告糴。《禮·樂記》石聲磬磬以立辨。《書·禹貢》泗濵浮磬。《傳》泗水中見石,可以爲磬。澔曰:玉磬,天子樂器。諸侯當擊石磬,故郊特牲以擊玉磬爲諸侯之僭禮。

磬控。《詩·鄭風》抑磬控忌。《註》騁馬曰磬,謂使之曲折如磬。止馬曰控,謂有所控制不逸。

磬折。《禮·曲禮》立則磬折垂佩。《疏》帶佩於兩邊,臣則身宜僂折如磬之背,故云磬折。《周禮·冬官考工記》韗人倨句磬折。《註》磬折,中曲之不參正也。

《禮·文王世子》磬于甸人。《註》縊之如縣樂器之磬也。

掉磬。《韻會》齊人相絞訐爲掉磬,北海人以激事爲掉磬。

與罄通,垂盡也。《魯語》室如縣磬。《左傳》作縣罄。

《集韻》棄挺切,音謦。擊石聲。

叶苦丁切,音卿。《董京·答孫楚詩》鸚鵡能言,泗濵浮磬。衆人所翫,豈合物情。

相关诗句
须防汉庭侦 愤懑种豆歌 休悲辱泥泞 共君素位行 尚有知音听 汐社自唱酬 未忍弃破甑 诗词虽无用 一梦邯郸醒 回思半生事 庶葆坚白行 既远磨涅场 与君颇同病 索性畏俗氛 时来竹栏凭 青山隔墙头 潇洒置几登 茆斋临清溪 不求彭泽令 闭门惟种菜 车马绝萝磴 迩来久谢客 满纸犹饾饤 愧君赠我诗 坠落已无剩 家世鼎钟业 自屏邃壑靘 安敢华厦居 声发惧祸应 振翮触罗网 饥驱还入阱 飞去生处乐 回惑迷本姓 嗟余避风鸟 失主旋扫净 几处呼仓葛 拱手让他姓 岂知好江山 羊肠通轨径 蛛丝牵电线 丹刻俱华靓 星罗起衙寺 政治较昔胜 方面托名臣 伏莽始稍定 淡江军幕开 揭竿乱靡竟 二百馀年中 蛟鳄时游泳 滔滔婆娑洋 民俗颇剽轻 海疆本盗薮 凤历春王正 从此属神州 一举降诸郑 靖海楼船来 穷波坐蹬蹬 儿孙非霸才 延明一线命 成功逐荷兰 云海空濎滢 浪捲前朝去 长啸天地暝 登高怀美人 积雪翠微互 自有此山来 采之欲谁赠 上自白玉苗 万丈悬危嶝 出门望新高 照国非照乘 谁知耳后珠 羞再窥妆镜 伶俜新寡妇 弹丸被兼并 初日出东方 老大意不称 落魄两青衫 顿减飞腾兴 而我与夫子 齿冷加讥评 闻人弹古词 同音若笙磬 一唱而百和 新学方驰竞 海邦鼎革来 事隔两尘夐 光景宛目前 夕饮将灯檠 朝游联衣袂 道同陪啸咏 余亦志青云 欲佐尧舜圣 所愿岂温饱 只待风月横 鹏翼搏扶摇 万言论时政 兼长贾董策 落笔春泉迸 诗才尤敏捷 时畏此敌劲 夺标童子军 妙义阐思孟 示我帖括文 神彩朗月映 识君人丛中 词场结交盛 忆昔游泮池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