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和海涛

出自:清代·缪荃孙《郡城赠金溎生表兄一百韵》

拼音:[tiān][fēng,fěng][hé,hè,huó,huò,hú][hǎi][tāo]

平仄:平平平仄平

东南沟水流,西北浮云翔。
世事多变幻,耆旧言之详。
耆旧今为谁?我友金粟香。
粟香本诗人,生日同渔洋。
问年十五六,负笈游衡湘。
撷华俪琼玖,造语协丝簧。
频年作客游,就婚来会昌。
郁孤何苍苍,赣水何汤汤。
登高擅能赋,惊倒吴子章。
江右六七郡,吟屐多徜徉。
卯秋八九月,挟策趋天阊。
我时得微官,萧寺侨东厢。
叩门一把臂,契洽胜寻常。
壮怀露颜色,古谊洽肺肠。
迄今三十年,白首毋相忘。
君旋捧官檄,重溟赴五羊。
东南海上山,一气衔青苍。
天风和海涛,长歌声琅琅。
粤东诸大吏,能容狂士狂。
异质宝干莫,空群矜鹔鹴。
大长胡汉台,降王歌舞冈。
画佛菩提纱,得月风幡堂。
红柿暖织锦,丹荔甘填筐。
夜雨啼鹧鸪,春云连桄榔。
新调徵藕丝,隽语谐周姜。
祥符老都转,称之百夫望。
榷盐来苍梧,驾湖泛春强。
无水不罗纹,有石皆奇礓。
都峤古洞天,丰碑生珲光。
竹垞所未见,兰修所未详。
好古幸君逢,收拾归奚囊。
郭东酌冰泉,新铭?漫郎。
题词遍海内,东笋压归装。
大府弟一流,人望南皮张。
池馆辟题襟,曲折沿城隍。
宾客远招致,接席皆班扬。
我也虱其间,屠陶同雁行。
君时参幕府,借箸资劻勷。
久别幸重逢,喜极翻凄凉。
名区聊笠屐,快饮罗酒浆。
三君澄海楼,十子抗风廊。
蒲涧挹清流,花田俪陈芳。
旧交南雪叶,逸侣随山汪。
一一相周旋,有和君必倡。
我归主南菁,君领赤溪疆。
新邑诸草创,甘雨苏疲氓。
考古小志成,上企武功康。
春晖岂不恋,肃肃飞严霜。
我北君自南,后先还江乡。
麻衣各被体,执手涕沾裳。
相约同弃官,高隐城西庄。
枌榆依里社,芋栗充资粮。
矮栅驱鸡豚,丛祠报虸蚄。
日种陶公秫,野植武侯桑。
古寺访天宁,烟雨何淋浪。
禅门深以邃,创造由萧梁。
好友陆与丁,谈宴青豆房。
出郡趋县城,水程百里强。
鲤桥折杨柳,鸭荡牵菰蒋。
宋刹先访碑,沙壖议筑塘。
冬月万宝成,家家堆稻粱。
邑宰折柬招,是日正开仓。
酉秋大比年,复泛金陵航。
湖波狎玄武,山饭餐清凉。
娱园一廛就,薛庐三径荒。
沙连白鹭洲,路断朱雀桁。
畅游足吟咏,怀古多慨慷。
君家贤子孙,黉门报初桄。
一家擅诗才,七叶传书香。
强国在变法,天语真煌煌。
取士凭文艺,贻毒自季唐。
荏苒千馀年,末流益蜩螗。
自矜抱珠骊,殊类转丸蜣。
绝学口专门,奇才征上庠。
武功必孙吴,治理必管商。
千寻谁秀干,百鍊成金刚。
古制法三代,何云效蛮伧。
非惟异强弱,直可徵兴亡。
正伪推苏绰,失言嗤王雱。
诗书岂高束,斤斧肯自戕。
蛮通贵一贯,执滞还两妨。
惟恐片言出,几致两目瞠。
一生维大厦,未免不自量。
君今谢尘牍,我犹守缣缃。
刻书抱同志,仰绍张鲍黄。
校来真埽叶,照去或然糠。
澄江名著作,传世尚未央。
天吝剞劂赀,此愿终难偿。
读君杂忆诗,读之多感伤。
处士腹中言,葛仙肘后方。
无声意恻恻,有感心皇皇。
理若机丝抽,才如云锦飏。
如驰讶西日,化异悲北邙。
前修仍渺渺,后顾殊茫茫。
晚景迫崦嵫,何敢希春阳。
旧雨一朝聚,新诗百韵长。
花坞夕阳明,试进婪尾觞。

查看原文

注释

【天风】风。风行天空﹐故称。
【海涛】1.海浪。 2.指海涛声。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天】

天【丑集下】【大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1画

〔古文〕腆平聲。《說文》顚也。至高在上,从一大也。《白虎通》鎭也,居高理下,爲物鎭也。《易·說卦》乾爲天。《禮·禮運》天秉陽,垂日星。荀子曰:天無實形,地之上至虛者皆天也。邵子曰:自然之外別無天。《程子遺書》天之蒼蒼,豈是天之形。視下亦復如是。《張子正蒙》天左旋,處其中者順之,少遲則反右矣。《朱子·語類》離騷有九天之說,諸家妄解云有九天。據某觀之,只是九重。蓋天運行有許多重數,裏面重數較軟,在外則漸硬,想到第九重成硬殻相似,那裏轉得愈緊矣。○按天形如卵白。細察卵白,其中之絪縕融密處確有七重,第八重白膜稍硬,最後九重便成硬殻。可見朱子體象造化之妙。今西洋曆說,天一層緩似一層,此七政退旋,所以有遲速也。

星名。《爾雅·釋天》天,根氐也。《周語》天根見而水涸。

古帝號。葛天氏,見《疏仡紀》。

神名。《山海經》形天與帝爭神,帝斷其首,乃以乳爲目,臍爲口,操干戚以舞。形一作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或作獸名,非。

地名。《蜀地志》蜀卭僰山後四野,無晴日,曰漏天。《杜甫詩》地近漏天終歲雨。

山名。《九州要記》凉州古武城有天山,黃帝受金液神丹于此。一曰在伊州。《註》天山,卽祁連山。

天,樂名。鈞天廣樂,見《史記·趙世家》。

署名。《唐六典》內閣惟祕書閣,宏壯曰木天。今翰林院稱木天署。

景天,草名。《陶弘景曰》以盆盛,置屋上,辟火灾。

髡》其人天且劓。

姓。漢長社令天高。見《姓苑》。○按先韻,古與眞文通,故天字皆从鐵因反。考之經史皆然,惟《易》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與庚靑通耳。《正字通》謂,至尊莫如天,天以下又莫如君父,字音必不可僭易攺叶,所論頗正大。,武后所造天字,似篆文天。

【风】

風【戌集下】【風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楓。風以動萬物也。《莊子·齊物論》大塊噫氣,其名爲風。《河圖》風者,天地之使。《元命包》隂陽怒而爲風。《爾雅·釋天》南風謂之凱風,東風謂之谷風,北風謂之凉風,西風謂之泰風。《禮·樂記》八風從律而不姦。《疏》八方之風也。《史記·律書》東北方條風,立春至。東方明庶風,春分至。東南方淸明風,立夏至。南方景風,夏至至。西南方凉風,立秋至。西方閶闔風,秋分至。西北方不周風,立冬至。北方廣莫風,冬至至。《周禮·春官·保章氏》以十有二風,察天地之和命,乖別之妖祥。《註》十有二辰皆有風吹其律,以知和不。

《玉篇》散也。《易·繫辭》風以散之。

趨風,疾如風也。《左傳·成十六年》郤至三遇楚子之卒,見楚子必下免冑而趨風。

《玉篇》敎也。《書·畢命》彰善癉惡,樹之風聲。

《說命》四海之內,咸仰朕德,時乃風。《註》言天下仰我德,是汝之敎也。《詩·關雎序》風之始也。《箋》風是諸侯政敎也。

風俗。《禮·樂記》移風易俗,天下皆寧。

疾名。《左傳·昭元年》風淫末疾。《註》末,四肢也。風爲緩急。

《廣韻》佚也。《書·費誓》馬牛其風。《傳》馬牛風佚。《疏》僖四年《左傳》云:惟是風馬牛不相及也。賈逵云:風,放也。牝牡相誘謂之風。然則馬牛風佚,因牝牡相逐而遂至放佚遠去也。

防風,國名。今湖州武康縣。

地名。寧風,齊地,見《左傳》。右扶風,見《漢書》。

官名。《前漢·地理志》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主爵都尉爲右扶風。

鳥名。《詩·秦風》鴥彼晨風。《爾雅·釋鳥》晨風,鸇。《疏》晨風,一名鸇,摯鳥也。郭云:鷂屬。

《晉書·輿服志》相風中道。《正字通》晉制,車駕出,相風居前。刻烏於竿上,名相風。

《述征記》長安南有臺,高十仞,立相風銅烏,遇風輒動。

草名。《西京雜記》懷風,苜蓿別名。一名光風。

姓。黃帝臣風后。

風胡,見《越絕書》。

《神異經》西方有披髮東走,一名狂,一名顚,一名狷,一名風。

《廣韻》方鳳切,音諷。《詩·關雎序》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戒,故曰風。《箋》風化。風刺,皆謂譬諭,不直言也。《釋文》下以風之。風,福鳳反。《註》風刺同。

叶分房切,音方。《楚辭·惜誓》涉丹水而馳騁兮,右大夏之遺風。黃鵠之一舉兮,知山川之紆曲,再舉兮睹天地之圜方。

叶甫煩切,音蕃。《王粲詩》烈烈冬日,肅肅淒風。潛鱗在淵,歸鴈載軒。

叶閭承切。《後漢·馮衍顯志賦》摛道德之光輝兮,匡衰世之渺風。褒宋襄于泓谷兮,表季札于延陵。

叶孚金切,音分。《詩·邶風》絺兮綌兮,淒其以風。我思古人,實獲我心。

《大雅》吉甫作頌,穆如淸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楚辭·九章》乗鄂渚而反顧兮,欸秋冬之緒風。步余馬兮山臯,邸余車兮方林。《釋名》兗豫幷冀,橫口含脣言之,讀若分。靑徐,踧口開脣推氣言之,讀若方。風,放也,氣放散也。《第·毛詩古音考》風古與心林音淫爲韻,孚金切。或曰今太行之西,汾晉之閒讀風如分,猶存古音。《正韻》一東收風,十二侵闕,蓋未詳風古有分音也。《說文》風動蟲生,故蟲八日而化。从虫凡聲。《趙古則曰》凡物露風則生蟲,故風从虫,凡諧聲。

【和】

和【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咊龢《廣韻》《正韻》戸戈切《集韻》《韻會》胡戈切,音禾。《廣韻》順也,諧也,不堅不柔也。《書·堯典》協和萬邦。

《舜典》律和聲。《易·乾卦》保合太和。《中庸》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書·堯典》乃命羲和。《註》羲氏,和氏,主曆象授時之官。

《詩·小雅》和鸞雝雝。《傳》在軾曰和,在鑣曰鸞。《疏》和,亦鈴也,以其與鸞相應和,故載見曰和鈴央央是也。《廣韻》本作鉌。

《爾雅·釋樂》大笙謂之巢,小笙謂之和。《註》和,十三簧。

《周禮·夏官·大司馬》以旌爲左右和之門。《註》軍門曰和,今謂之壘門,立兩旌以爲之。《戰國策》與秦交和而舍。

《諡法》不剛不柔曰和。

和夷,地名。《書·禹貢》和夷底績。

雲和,地名。《周禮·春官·大司樂》雲和之琴瑟。

《廣韻》州名,在淮南,漢屬九江郡,齊爲和州。

《韻會》西和州,秦蒙恬築長城始此,唐爲岷州,宋攺西和州。

《廣韻》姓也。本自羲和之後,一云卞和之後,晉有和嶠。

《正字通》養和,今之靠背也。李泌采異木蟠枝以隱背,號曰養和。

《松陵集》皮日休以五物送魏不琢,有烏龍養和,桐廬養和。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胡臥切,禾去聲。《廣韻》聲相應。《易·中孚》鳴鶴在隂,其子和之。

《爾雅·釋樂》徒吹謂之和。

《集韻》調也。《禮·檀弓》竽笙備而不和。

《禮運》五味,六和,十二食,還相爲質也。《註》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鹹,加以滑甘,是謂六和。

《禮器》甘受和。《釋文》和,戸臥反。《周禮·天官》內饔掌王及后世子膳羞之割烹煎和之事。

【海】

海【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正韻》呼攺切《集韻》《韻會》許亥切,音醢。《說文》天池也。以納百川者。《釋名》海,晦也。主承穢濁水,黑如晦也。《書·禹貢》江漢朝宗于海。

環九州爲四海。《書·禹貢》四海會同。《爾雅·釋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

物產饒富爲陸海。《前漢·東方朔傳》所謂天下陸海之地。

天海,星名。《甘氏星經》天海十星,在壁西南。

州名。《廣韻》禹貢徐州之域,七國時屬楚,秦爲薛郡,漢爲東海郡。後魏爲海州。

《韻補》叶虎洧切,音喜。《詩·小雅》沔彼流水,朝宗于海。鴥彼飛隼,載飛載止。

叶火五切,音虎。《陸雲·陸丞相誄》靖共夙夜,匪寧匪處。經始綿綿,滂沱淮海。《集韻》或作。

【涛】

濤【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4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徒刀切,音陶。《說文》大波也。《郭璞·江賦》激逸勢以前驅,乃鼓怒而作濤。

《集韻》陳留切,音儔。義同。

是酉切,音受。與同。水名,在蜀。或作濤。

大到切,音導。與燾同。《說文》溥覆照也。

《韻補》叶陳如切,音除。《柳宗元詩》蒸蒸在家,其父世漁。飮酒不節,死於風濤。

相关诗句
试进婪尾觞 花坞夕阳明 新诗百韵长 旧雨一朝聚 何敢希春阳 晚景迫崦嵫 后顾殊茫茫 前修仍渺渺 化异悲北邙 如驰讶西日 才如云锦飏 理若机丝抽 有感心皇皇 无声意恻恻 葛仙肘后方 处士腹中言 读之多感伤 读君杂忆诗 此愿终难偿 天吝剞劂赀 传世尚未央 澄江名著作 照去或然糠 校来真埽叶 仰绍张鲍黄 刻书抱同志 我犹守缣缃 君今谢尘牍 未免不自量 一生维大厦 几致两目瞠 惟恐片言出 执滞还两妨 蛮通贵一贯 斤斧肯自戕 诗书岂高束 失言嗤王雱 正伪推苏绰 直可徵兴亡 非惟异强弱 何云效蛮伧 古制法三代 百鍊成金刚 千寻谁秀干 治理必管商 武功必孙吴 奇才征上庠 绝学口专门 殊类转丸蜣 自矜抱珠骊 末流益蜩螗 荏苒千馀年 贻毒自季唐 取士凭文艺 天语真煌煌 强国在变法 七叶传书香 一家擅诗才 黉门报初桄 君家贤子孙 怀古多慨慷 畅游足吟咏 路断朱雀桁 沙连白鹭洲 薛庐三径荒 娱园一廛就 山饭餐清凉 湖波狎玄武 复泛金陵航 酉秋大比年 是日正开仓 邑宰折柬招 家家堆稻粱 冬月万宝成 沙壖议筑塘 宋刹先访碑 鸭荡牵菰蒋 鲤桥折杨柳 水程百里强 出郡趋县城 谈宴青豆房 好友陆与丁 创造由萧梁 禅门深以邃 烟雨何淋浪 古寺访天宁 野植武侯桑 日种陶公秫 丛祠报虸蚄 矮栅驱鸡豚 芋栗充资粮 枌榆依里社 高隐城西庄 相约同弃官 执手涕沾裳 麻衣各被体 后先还江乡 我北君自南 肃肃飞严霜 春晖岂不恋 上企武功康 考古小志成 甘雨苏疲氓 新邑诸草创 君领赤溪疆 我归主南菁 有和君必倡 一一相周旋 逸侣随山汪 旧交南雪叶 花田俪陈芳 蒲涧挹清流 十子抗风廊 三君澄海楼 快饮罗酒浆 名区聊笠屐 喜极翻凄凉 久别幸重逢 借箸资劻勷 君时参幕府 屠陶同雁行 我也虱其间 接席皆班扬 宾客远招致 曲折沿城隍 池馆辟题襟 人望南皮张 大府弟一流 东笋压归装 题词遍海内 新铭?漫郎 郭东酌冰泉 收拾归奚囊 好古幸君逢 兰修所未详 竹垞所未见 丰碑生珲光 都峤古洞天 有石皆奇礓 无水不罗纹 驾湖泛春强 榷盐来苍梧 称之百夫望 祥符老都转 隽语谐周姜 新调徵藕丝 春云连桄榔 夜雨啼鹧鸪 丹荔甘填筐 红柿暖织锦 得月风幡堂 画佛菩提纱 降王歌舞冈 大长胡汉台 空群矜鹔鹴 异质宝干莫 能容狂士狂 粤东诸大吏 长歌声琅琅 天风和海涛 一气衔青苍 东南海上山 重溟赴五羊 君旋捧官檄 白首毋相忘 迄今三十年 古谊洽肺肠 壮怀露颜色 契洽胜寻常 叩门一把臂 萧寺侨东厢 我时得微官 挟策趋天阊 卯秋八九月 吟屐多徜徉 江右六七郡 惊倒吴子章 登高擅能赋 赣水何汤汤 郁孤何苍苍 就婚来会昌 频年作客游 造语协丝簧 撷华俪琼玖 负笈游衡湘 问年十五六 生日同渔洋 粟香本诗人 我友金粟香 耆旧今为谁 耆旧言之详 世事多变幻 西北浮云翔 东南沟水流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