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战身先雪里填

出自:清代·牛焘《走雪行》

拼音:[wèi][zhàn][shēn][xiān][xuě][lǐ][tián,zhèn]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滇之西迤临西路八千,擦木乌斯相勾联。
我朝羁縻二百载,金天月窟通人烟。
传闻鸟道入蚕丛,中有雪山高插天。
雪山横亘路邈绵,穷冬雪花俨抛砖。
寒雕不下蓬婆塞,土貊天狗尽伏跧。
行人到此抚膺叹,莽莽不辨坤与乾。
野炊正愁无薪刈,羸马苦饥啮寒毡。
悲风怒号山君啸,岩倾夜半雪雷阗。
土囊涸封火井塞,石栈高低见平平。
平平只道路坦夷,谁知下有九重渊!五丁龌龊还裹足,夸父趑趄怯争先。
阴霾入夏开新霁,驱策髦犛导先鞭。
蜎行蠕动何蹒跚,附尾蹑踵鱼贯穿。
跬步咫尺人鬼异,于斯寄命徒苟延!况复长途八百里,曼衍延袤号长川。
长川乍入琼瑶圃,雾淞花开碧玉莲。
僵魂夜拟冰蚕卧,冻魄晓惊曲木卷。
此时岩石尽皴裂,手足皲瘃无完全。
重者堕指轻鱼烂,铄骨露筋百无痊!我闻此语重叹息,心诧行人意转怜。
农夫平尺歌三白,灞桥驴背耸吟肩。
桃花靧面粉匀袖,红炉宴罢舞旋娟。
谁似行人踏雪苦,踏雪行人九死还!吁嗟呼,汉家边塞勤远略,全师夜半渡祁连。
阴山六月冰犹冽,未战身先雪里填!雪里白骨堆如阜,将军铭功勒燕然。
复有孤臣栖海畔,吞毡咽雪十九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朝奏夕贬潮阳路,空悲遗骨瘴江边。
自古徇名同徇利,徒留青史姓氏传。
雪山祗今峙西域,正当太白井鬼躔。
分明天险划夷夏,谁驱迫尔蹑西偏。
幸逢太平通九译,奢心捃载夸腰缠。
从来雪地与冰天,浇不冷,热客肠,黄金白骨相熬煎,贾而欲赢何恶焉?

查看原文

字义

【未】

未【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1画

《唐韻》《集韻》《類篇》《韻會》《正韻》無沸切,音味。《說文》未,味也。六月,百果滋味已具,五行木老於未,象木重枝葉之形。《爾雅·釋天》太歲在未曰協洽。《禮·月令註》季夏者,斗建未之辰也。

《前漢·律歷志》昧薆於未。《釋名》未,昧也。日中則昃,向幽昧也。

《玉篇》未猶不也,未有不,卽有也。

未央,複姓。見《李淳風·乙巳占》。

【战】

戰【卯集中】【戈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2画

古文曰戰。

懼也。《書·仲虺之誥》小大戰戰。

姓。漢戰兢,明戰愼。

【身】

身【酉集中】【身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失人切《集韻》《韻會》《正韻》升人切,音申。《說文》躬也,象人之身。《爾雅·釋詁》我也。《疏》身,自謂也。《釋名》身,伸也。可屈伸也。《廣韻》親也。《九經韻覽》軀也。總括百骸曰身。《易·艮卦》艮其身。

《繫辭》近取諸身。《書·伊訓》檢身若不及。《孝經·開宗明義章》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詩·大雅》大任有身。《傳》身,重也。《箋》重爲懷孕也。《疏》以身中復有一身,故言重。

告身。《唐書·選舉志》擬奏受皆給以符,謂之告身。

《史記·西南夷傳》身毒國。《註》索隱曰:身音捐。

《韻補》叶尸連切。《楊方·合歡詩》我情與子合,亦如影追身。寢共織成被,絮用同功綿。

【先】

先【子集下】【儿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正韻》蘇前切《集韻》《韻會》蕭前切,霰平聲。《說文》先,前進也。从人之。《徐曰》之,往也,往在人上也。一曰始也,故也。《玉篇》前也,早也。《孝經·感應章》必有先也。《老子·道德經》象帝之先。

祖父已歾曰先。《司馬遷·報任安書》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

姓。《韻會》晉有先軫。

《韻會》凡在前者謂之先,則平聲。先而導前與當後而先之,則去聲。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先見切,音霰。《增韻》先之也。《正韻》相導前後曰先後。《周禮·夏官·大司馬》以先愷樂,獻于社。《註》先猶導也。《史記·酈食其傳》沛公吾所願從游,莫爲我先。

先事而爲曰先。《易·乾卦》先天而天弗違。《禮·月令》先立春三日。

當後而前曰先。《左傳·文二年》不先父食。《孟子》疾行先長者。《老子·道德經》先天地生。

《廣韻》娣姒曰先後。《前漢·郊祀志》神君者,長陵女子。以乳死,見神于先後宛若。《註》孟康曰:兄弟妻相謂先後。師古曰:古謂之娣姒,今關中俗呼爲先後,吳楚呼之爲妯娌。

《韻會》《正韻》蘇典切,音跣。《越語》句踐親爲夫差先馬。《韻會》前漢太子,太傅少傅屬官有先馬。後漢職如謁者,太子出,則當直者前驅導威儀也。或作洗。

【雪】

雪【戌集中】【雨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集韻》相絕切《韻會》《正韻》蘇絕切,音㡜。《說文》本作䨮。凝雨。《元命包》隂凝爲雪。《釋名》雪,綏也。水下遇寒氣而凝,綏綏然下也。《埤雅》雪六出而成華,言凡草木華五出,雪華獨六出,隂之成數也。《詩·邶風》雨雪其雱。

《廣韻》除也。《韻會》洗也。《莊子·知北遊》澡雪而精神。《戰國策》得賢士與共國,以雪先王之恥,孤之願也。

《廣韻》拭也。《家語》以黍雪桃。《史記·酈食其傳》沛公遽雪足杖矛,曰:延客入。

小雪、大雪,名。見《後漢·律曆志》。

山名。《後漢·明帝紀註》天山卽祈連山。一名雪山。

陽春白雪,古曲名。

姓。《正字通》明洪武中巡雪霽。

【里】

里【酉集下】【里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良已切《集韻》兩耳切《正韻》良以切,法志》在壄曰廬,在邑曰里。《風俗通》五家爲軌,十軌爲里。里者,止也,五十家共居止也。

《正韻》路程,今以三百六十步爲一里。

憂也。《詩·大雅》瞻卬昊天,云如何里。《箋》里,憂也。

姓。《左傳·昭十七年》鄭之未災也,里析告子產。《註》里析,鄭大夫。

百里、相里,複姓。

地名。《左傳·宣三年》子臧得罪而出,誘子華而殺之南里。《註》南里,鄭地。

山名。《史記·封禪書註》高里山,在泰山下。

《五代史·附錄》契丹所居曰梟羅箇沒里。《註》沒里者,河也。

古夫稱妻曰鄕里。《南史·張彪傳》我不忍令鄕里落它處。《沈約·山隂柳家女詩》還家問鄕里,詎堪持作夫。

《正韻》漢制:長安有戚里,人君姻戚居之,後世因謂外戚爲戚里。

《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里爲式,然後可以傳衆方。《註》里,讀爲已,聲之誤也。《釋文》里,音以。

【填】

塡【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10画

〔古文〕音田。《說文》塞也。从穴,眞聲。亦从土。《博物志》炎帝女溺死東海中,化爲鳥,曰精衞。常取西山之木石,以塡東海。《白氏六帖》鳥銜木而塡海。

順也。《班固·東都賦》塡流泉而爲沼。

鼓聲。《孟子》塡然鼓之。《楚辭·九歌》雷塡塡兮雨冥冥。

人名。大塡,黃帝師。見《前漢·古今人物表》。

知鄰切,音珍。義同。一曰定也。

《集韻》《韻會》。久也。《詩·大雅》孔塡不寧。《又》倉兄塡兮。

徒偃切,音顫。塡塡,厚重貌。《莊子·馬蹄篇》至德之世,其行塡塡。

徒典切,音飻。盡也,病也。《詩·小雅》哀我塡寡。

陟刃切。同鎭,定也。《前漢·高帝紀》塡國家,吾不如蕭何。《五行志》塡星曰中央季夏土。

堂練切,音電。《禮·檀弓》主人旣祖塡池。《註》塡池,讀爲奠徹。

同寘。《前漢·貢禹傳》武帝時,又多取好女以塡後宮。

同正。《淮南子·兵略訓》不擊塡塡之旗。

相关诗句
贾而欲赢何恶焉 黄金白骨相熬煎 热客肠 浇不冷 从来雪地与冰天 奢心捃载夸腰缠 幸逢太平通九译 谁驱迫尔蹑西偏 分明天险划夷夏 正当太白井鬼躔 雪山祗今峙西域 徒留青史姓氏传 自古徇名同徇利 空悲遗骨瘴江边 朝奏夕贬潮阳路 雪拥蓝关马不前” “云横秦岭家何在 吞毡咽雪十九年 复有孤臣栖海畔 将军铭功勒燕然 雪里白骨堆如阜 未战身先雪里填 阴山六月冰犹冽 全师夜半渡祁连 汉家边塞勤远略 吁嗟呼 踏雪行人九死还 谁似行人踏雪苦 红炉宴罢舞旋娟 桃花靧面粉匀袖 灞桥驴背耸吟肩 农夫平尺歌三白 心诧行人意转怜 我闻此语重叹息 铄骨露筋百无痊 重者堕指轻鱼烂 手足皲瘃无完全 此时岩石尽皴裂 冻魄晓惊曲木卷 僵魂夜拟冰蚕卧 雾淞花开碧玉莲 长川乍入琼瑶圃 曼衍延袤号长川 况复长途八百里 于斯寄命徒苟延 跬步咫尺人鬼异 附尾蹑踵鱼贯穿 蜎行蠕动何蹒跚 驱策髦犛导先鞭 阴霾入夏开新霁 夸父趑趄怯争先 五丁龌龊还裹足 谁知下有九重渊 平平只道路坦夷 石栈高低见平平 土囊涸封火井塞 岩倾夜半雪雷阗 悲风怒号山君啸 羸马苦饥啮寒毡 野炊正愁无薪刈 莽莽不辨坤与乾 行人到此抚膺叹 土貊天狗尽伏跧 寒雕不下蓬婆塞 穷冬雪花俨抛砖 雪山横亘路邈绵 中有雪山高插天 传闻鸟道入蚕丛 金天月窟通人烟 我朝羁縻二百载 擦木乌斯相勾联 滇之西迤临西路八千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