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讼过咎归之天

出自:宋代·吕陶《奉寄单州太守王圣钦》

拼音:[nèi,nà][sòng][guò,guō][jiù][guī][zhī][tiān]

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平

昔尝请郡归东川,衰迟幸会使者贤。
开诚论议简条目,一境草木沾春妍。
公斋清暇弄诗笔,更唱迭和多长篇。
岁礼民乐尚蚕市,撼罍斗鼓殊喧阗。
东山西寺颇壮观,饮帐或在山之巅。
踏青摸石循故事,浣花亦仿成都船。
相从对酒每一笑,聊与远俗同欣然。
北岩石穴广似洞,疑是古昔栖神仙。
火云烧空赤日猛,及到此地如冰渊。
清风满怀兴未尽,四望晚景增留连。
平生宦游此最适,不觉弦晦相推迁。
邮筒忽报谪书至,君命严重敢不虔。
试思衡岳询远近,里堠去蜀凡八千。
苍黄去郡别我友,一意调琴中断弦。
回首乡邦止数驿,欲顷血泪辞松阡。
藩候迫逐仓使促,争向坠羽誇鸣弦。
天恩旷汤置不问,投放裔土惩其愆。
阖门良贱三百指,孤舟一叶何翩翩。
瞿唐滟滪遍涉历,内讼过咎归之天
洞庭阻浅辄三夕,怒风急两声相喧。
此身恐污盗贼刃,不尔定沾蛟鳄涎。
偶逢渔艇相援济,稍觉神观来归还。
长沙既下尤怪骇,半夜雷雹如烹煎。
桅倾缆断船脊折,四十馀里中流漩。
舟人恐惧难致力,儿孙顾我皆泪涟。
尝闻死生有定所,顷刻由此归重泉。
东方渐明浪渐息,忽造平岸逃危颠。
胸中悲愁虽未艾,分外岁月疑少延。
寓居衡阳味亦恶,地接炎荒风气偏。
每逢三伏如坐甑,突焰已炽犹吹煽。
是时回禄得乘便,取次薰灼须及椽。
回环四顾求避计,往往啜食不下咽。
深冬屡见温瘴起,洒作昏雾飘为烟。
勇夫壮士尚抱疾,嗟我衰惫何由痊。
雀罗当门人迹少,宾榻不解尘生毡。
难希杜甫遣秋兴,易学边韶贪昼眠。
碧湘万顷望不尽,青岳数峰高莫攀。
江山信不与人事,日送佳景来目前。
长腰缩项兼二美,早晚尝稻时差鳊。
浮生一饱亦已足,下箸何必求腥膻。
亲朋书问寂绝久,杳似隔世冯谁传。
平居分义重胶漆,一旦争敢通寒暄。
匪惟物态尚流薄,抑恐罪戾相攀缘。
古之交情贵贱见,而况利害生其间。
君乎存守异于是,特特万里邮华笺。
穷通傥来极慰勉,疾疢愈否深哀怜。
高标岂为霜雪减,雅操诚如金石坚。
羡君高堂有慈母,寿发鬈腻犹垂肩。
綵衣趋庭奉燕喜,玉盘洁膳罗珍鲜。
复有佳儿富文史,阔步直登英俊躔。
行闻清庙献雅乐,伯仲交奏篪与埙。
事亲教子两如意,此外纷纷乌足言。
君在山东我剑外,一书往返须经年。
馀生再会谅难必,我往应在君之先。
作诗寄君重感慨,交道多阙君能全。
子孙他日有显者,勿以衰门相弃捐。

查看原文

注释

【内讼】内心自责。
【讼过】谓自责其过失。
【过咎】过失;错误。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内】

內【子集下】【入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奴對切,餒去聲。《說文》入也,从冂入,自外而入也。《玉篇》裏也。《增韻》中也。《易·坤卦》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

《前漢·鼂錯傳》先爲築室家,有一堂二內。《註》二房也。《韻會》房室曰內,天子宮禁曰內。漢制,天子內中曰行,內猶禁中也。唐有三內,皇城在長安西北隅,曰西內。東內曰大明宮,在西內之東。南內曰興慶宮,在東內之南。

五內,五中也。《魏志·王浚傳註》聞命驚愕,五內失守。

職內,官名。《周禮·天官註》職內,主人也。若今之泉所入,謂之少內。

河內,地名。《周禮·夏官·職方氏》河內曰冀州,其山鎭曰霍山。

《集韻》《正韻》儒稅切。同汭,水相入也。或省文作內。

《正韻》同枘。《周禮·冬官考工記註》調其鑿,內而合之。

《正韻》奴荅切。同納。《孟子》若已推而內之溝中。

【讼】

訟【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䛦似用切,音頌。《說文》爭也。《六書故》爭曲直于官有司也。

《易·訟卦疏》凡訟者,物有不和情,爭而致其訟。《註》爭辯也。

《雜卦》訟,不親也。《周禮·地官·大司徒》凡萬民之不服敎而有獄訟者,聽而斷之。《註》爭罪曰獄,爭財曰訟。《疏》對文例也。若獄訟不相對,則爭財亦爲獄。

衆論異同錯互也。《後漢·曹褒傳》會禮之家,名爲聚訟。《註》言相爭不定也。

上書爲人雪冤曰訟。《前漢·王莽傳》吏民上書冤訟莽者,以百數。

責也。《論語》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註》訟,猶責也。

公也。《史記·呂后紀》未敢訟言誅之。《註》訟,公也。猶明言也。《韻會小補》通作誦。《前漢·呂后紀·鄧展註》誦言,公言也。《正字通》訟,亦音工。與公通。

《韻會》通作頌。《說文》謌訟也。《徐鉉曰》古本《毛詩》雅頌字多作訟。

《廣韻》《集韻》《韻會》祥容切,頌平聲。亦爭獄也。《詩·召南》何以速我訟,叶上墉下從。毛氏曰:《易》註:訟,爭也,言之于公也,从言从公,蓋會意也。且諧公聲,是以《詩》協從韻,《易》獨音去聲,未爲允當。合依《詩》音,二韻通用。

《集韻》餘封切,音容。諍也。《書·堯典》嚚訟可乎。馬融本作庸。

容也。《史記·吳王濞傳》佗郡國吏欲來捕亡者,訟共禁弗予。《註》訟音容。言其相容禁止不與也。

叶古東切,音公。《潘岳·關中詩》旣征爾辭,復蔽爾訟。當乃明實,否則證空。

叶徂郞切,音藏。《魏武帝·對酒曲》宰相股肱皆忠良,咸禮讓,民無所爭訟。

【过】

過【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臥切,戈去聲。《玉篇》度也,越也。《正韻》超也。《易·繫辭》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禮·檀弓》過之者,俯而就之。《史記·贾生傳》自以爲過之,今不及也。

過失也。《書·大禹謨》宥過無大。《註》過者,不識而誤犯也。《前漢·文帝紀》俱去細過,偕歸大道。

罪愆也。《周禮·天官·大宰》八柄,八曰誅,以馭其過。

責也。《史記·項羽紀》聞大王有意督過之。

卦名。易大過,小過。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禾切,音戈。《廣韻》經也。《書·禹貢》東過洛汭,北過洚水。

過所也。《釋名》過所至關津以示也。或曰傳轉也,轉移所在,識以爲信。

國名。《左傳·襄四年》處澆于過。《註》過,國名。東萊掖縣有過鄕。

㵎名。《詩·大雅》溯其過㵎。

姓。《後漢·劉陶傳》過晏之徒。《註》過,姓,過國之後。《正韻》經過之過,平聲。超過、過失之過,去聲。

【咎】

咎【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其九切《集韻》《韻會》《正韻》巨九切,音舅。《說文》災也。从人从各。各者,相違也。《書·大禹謨》天降之咎。

《爾雅·釋詁》咎,病也。《疏》罪病也。《廣韻》愆也,過也。《易·乾卦》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詩·小雅》寧適不來,微我有咎。

《書序》殷始咎周。《傳》咎,惡也。

與臼通。《晉語》宜咎。《註》咎。或作臼,古字通用。

與舅通。《儀禮·士昏禮註》古文舅作咎。《荀子·臣道篇》晉之咎犯。《左傳》作舅。

《唐韻正》四十四有韻中之半,古與篠,小,巧,皓通爲一韻。書大禹謨,民弃不保,天降之咎。易小畜,初九復自道,何其咎。經傳子集如此用者甚多,非叶音也。

《廣韻》古勞切《集韻》《韻會》居勞切《正韻》姑勞切,音高。《廣韻》臯陶,舜臣名,古作咎繇。《前漢·百官公卿表》咎繇作士。《書序》咎單作明居。《傳》咎單,臣名。○按《集韻》《類篇》《韻會》《正韻》俱云姓也,誤。

國名。《左傳·僖二十三年》狄人伐廧咎如。《註》赤狄別種。《陸德明·音義》咎,古刀反。

叶曁几切,音技。《史記·龜筴傳》王若遣之,宋必有咎。後雖悔之,亦無及已。

叶跽許切,音巨。《三略》强弱相虜,莫適禁禦,延及君臣,國受其咎。

叶巨又切,音舊。《詩·小雅》謀夫孔多,是不用集。發言盈庭,誰敢執其咎。集叶疾救反。◎按《字彙》《正字通》俱以去聲爲咎字正音。考《玉篇》《廣韻》《集韻》諸書,咎字無去聲一音。《字彙》《正字通》皆誤。

【归】

歸【辰集下】【止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4画

〔古文〕音騩。還也,入也。《詩·小雅》薄音旋歸。

還所取之物亦曰歸。《春秋·定十年》齊人來歸鄆、讙、龜隂田。

《禮·祭義》父母全而生之,予全而歸之。《孟子》久假而不歸。皆還復之義。

《春秋·隱元年》歸惠公仲子之賵。《杜註》歸者,不反之辭。《桓七年》突歸于鄭。《穀梁傳》歸,易辭也。

依歸也。《詩·曹風》于我歸處。《毛傳》歸,依歸也。

歸附也。《穀梁傳·莊二年》王者,民之所歸往也。《詩·大雅》豈弟君子,民之攸歸。

《說文》女嫁也。《詩·周南》之子于歸。《禮·禮運》男有分,女有歸。

《穀梁傳·隱二年》婦人謂嫁曰歸,反曰來歸。《註》嫁而曰歸,明外屬也。反曰來歸,明從外至也。《左傳·莊二十七年》凡諸侯之女歸寧曰來,出曰來歸。夫人歸寧曰如某,出曰歸于某。

投也,委也。《左傳·襄三年》請歸死于司敗。

《前漢·申屠嘉傳》鼂錯恐自歸景帝。《註》師古曰:自首于天子。

與也,許也。《論語》天下歸仁焉。

合也。《禮·緇衣》私惠不歸德。《註》謂不合於德義。

終也。《左傳·宣十一年》以討召諸侯,而以貪歸之。

歸妹,卦名。

三歸,臺名。《史記註》三歸,取三姓女也。

指趨曰歸。《易·繫辭》殊途而同歸。《史記·李斯傳》覩指而識歸。

道家有八歸。《參同契》九還、七返、八歸、六居。《註》八歸者,天三生木,地八成汞,戊己一合,木汞之眞,歸煉鼎中,故曰八歸。

《謝察微·算經》有歸法,歸已入之數也。

歸藏,黃帝《易》名。一曰殷《易》。《周禮·春官》大卜掌三《易》之灋,二曰歸藏。《註》歸藏者,萬物莫不歸而藏之于中。此《易》以純坤爲首,故名。

《爾雅·釋親》女子謂晜弟之子爲姪,謂姪之子爲歸孫。

饋也。《論語》歸孔子豚。《晉語》不腆敝邑之禮,敢歸諸下執政。

山名。《山海經》太行之山,其首曰歸山,其上有金玉,其下有碧。

州名。《廣韻》本春秋夔子國,武德初,割夔州之秭歸巴東二縣,置州,取歸國爲名也。《廣輿記》今屬荆州府。

姓。

歸邪,星氣名。《前漢·天文志》如星非星,如雲非雲,名曰歸邪。歸邪出,必有歸國者,邪音虵。

忘歸,矢名,見《公孫子》。

姊歸,鳥名。當歸,藥名。

《集韻》求位切,音匱。同饋。《說文》餉也。亦讀如字。義見上。籀省作㱕。漢作歸。

【之】

之【子集上】【丿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㞢《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音枝。《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適也,往也。《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䰟氣,則無不之也。

於也。《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註》之,適也。《朱傳》猶於也。

語助辭。《書·金縢》禮亦宜之。《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

此也。《詩·周南》之子于歸。《註》之子,是子也。

變也。《易傳》辭也者,各指其所之。《孫奕示兒編》之字訓變,左傳,遇觀之否。言觀變爲否也。

至也。《詩·鄘風》之死矢靡他。

遺也。《揚子·法言》或問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則載而惡乎之。曰:之後世君子。《註》言行道者貴乎及身,乃載以遺後世。

姓。出《姓苑》。

《郝敬讀書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屬,地有所往,連屬之辭也。通作旃。《詩·唐風》舍旃舍旃。

《魏風》上愼旃哉。與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義互通。

《韻補》叶職流切,音周。《楚辭·九章》呂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飯牛。不逢堯舜與桓繆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氣,焉本鳶,後人借爲助語,助語之用旣多,反爲所奪,又制字以別之,乃有芝字吁字鳶字。

【天】

天【丑集下】【大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1画

〔古文〕腆平聲。《說文》顚也。至高在上,从一大也。《白虎通》鎭也,居高理下,爲物鎭也。《易·說卦》乾爲天。《禮·禮運》天秉陽,垂日星。荀子曰:天無實形,地之上至虛者皆天也。邵子曰:自然之外別無天。《程子遺書》天之蒼蒼,豈是天之形。視下亦復如是。《張子正蒙》天左旋,處其中者順之,少遲則反右矣。《朱子·語類》離騷有九天之說,諸家妄解云有九天。據某觀之,只是九重。蓋天運行有許多重數,裏面重數較軟,在外則漸硬,想到第九重成硬殻相似,那裏轉得愈緊矣。○按天形如卵白。細察卵白,其中之絪縕融密處確有七重,第八重白膜稍硬,最後九重便成硬殻。可見朱子體象造化之妙。今西洋曆說,天一層緩似一層,此七政退旋,所以有遲速也。

星名。《爾雅·釋天》天,根氐也。《周語》天根見而水涸。

古帝號。葛天氏,見《疏仡紀》。

神名。《山海經》形天與帝爭神,帝斷其首,乃以乳爲目,臍爲口,操干戚以舞。形一作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或作獸名,非。

地名。《蜀地志》蜀卭僰山後四野,無晴日,曰漏天。《杜甫詩》地近漏天終歲雨。

山名。《九州要記》凉州古武城有天山,黃帝受金液神丹于此。一曰在伊州。《註》天山,卽祁連山。

天,樂名。鈞天廣樂,見《史記·趙世家》。

署名。《唐六典》內閣惟祕書閣,宏壯曰木天。今翰林院稱木天署。

景天,草名。《陶弘景曰》以盆盛,置屋上,辟火灾。

髡》其人天且劓。

姓。漢長社令天高。見《姓苑》。○按先韻,古與眞文通,故天字皆从鐵因反。考之經史皆然,惟《易》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與庚靑通耳。《正字通》謂,至尊莫如天,天以下又莫如君父,字音必不可僭易攺叶,所論頗正大。,武后所造天字,似篆文天。

相关诗句
勿以衰门相弃捐 子孙他日有显者 交道多阙君能全 作诗寄君重感慨 我往应在君之先 馀生再会谅难必 一书往返须经年 君在山东我剑外 此外纷纷乌足言 事亲教子两如意 伯仲交奏篪与埙 行闻清庙献雅乐 阔步直登英俊躔 复有佳儿富文史 玉盘洁膳罗珍鲜 綵衣趋庭奉燕喜 寿发鬈腻犹垂肩 羡君高堂有慈母 雅操诚如金石坚 高标岂为霜雪减 疾疢愈否深哀怜 穷通傥来极慰勉 特特万里邮华笺 君乎存守异于是 而况利害生其间 古之交情贵贱见 抑恐罪戾相攀缘 匪惟物态尚流薄 一旦争敢通寒暄 平居分义重胶漆 杳似隔世冯谁传 亲朋书问寂绝久 下箸何必求腥膻 浮生一饱亦已足 早晚尝稻时差鳊 长腰缩项兼二美 日送佳景来目前 江山信不与人事 青岳数峰高莫攀 碧湘万顷望不尽 易学边韶贪昼眠 难希杜甫遣秋兴 宾榻不解尘生毡 雀罗当门人迹少 嗟我衰惫何由痊 勇夫壮士尚抱疾 洒作昏雾飘为烟 深冬屡见温瘴起 往往啜食不下咽 回环四顾求避计 取次薰灼须及椽 是时回禄得乘便 突焰已炽犹吹煽 每逢三伏如坐甑 地接炎荒风气偏 寓居衡阳味亦恶 分外岁月疑少延 胸中悲愁虽未艾 忽造平岸逃危颠 东方渐明浪渐息 顷刻由此归重泉 尝闻死生有定所 儿孙顾我皆泪涟 舟人恐惧难致力 四十馀里中流漩 桅倾缆断船脊折 半夜雷雹如烹煎 长沙既下尤怪骇 稍觉神观来归还 偶逢渔艇相援济 不尔定沾蛟鳄涎 此身恐污盗贼刃 怒风急两声相喧 洞庭阻浅辄三夕 内讼过咎归之天 瞿唐滟滪遍涉历 孤舟一叶何翩翩 阖门良贱三百指 投放裔土惩其愆 天恩旷汤置不问 争向坠羽誇鸣弦 藩候迫逐仓使促 欲顷血泪辞松阡 回首乡邦止数驿 一意调琴中断弦 苍黄去郡别我友 里堠去蜀凡八千 试思衡岳询远近 君命严重敢不虔 邮筒忽报谪书至 不觉弦晦相推迁 平生宦游此最适 四望晚景增留连 清风满怀兴未尽 及到此地如冰渊 火云烧空赤日猛 疑是古昔栖神仙 北岩石穴广似洞 聊与远俗同欣然 相从对酒每一笑 浣花亦仿成都船 踏青摸石循故事 饮帐或在山之巅 东山西寺颇壮观 撼罍斗鼓殊喧阗 岁礼民乐尚蚕市 更唱迭和多长篇 公斋清暇弄诗笔 一境草木沾春妍 开诚论议简条目 衰迟幸会使者贤 昔尝请郡归东川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