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城象长安

出自:宋代·苏轼《壬寅二月有诏令郡吏分往属县减决囚禁十三日》

拼音:[qí,jī][chéng][xiàng][cháng,zhǎng][ān]

平仄:平平仄平平

太平宫而宿于南溪溪堂遂并南山而西至楼观大秦寺延生观仙游潭,十九日乃归。作诗五百言以记凡所经历者寄子由远人罹水旱,王命释俘囚。 分县传明诏,循山得胜游。 萧条初出郭,旷荡实消忧。 薄暮来孤镇,登临忆武侯。 峥嵘依绝壁,苍茫瞰奔流。 半夜人呼急,横空火气浮。 天遥殊不辨,风急已难收。 晓入陈仓县,犹余卖酒楼。 烟煤已狼藉,吏卒尚呀咻。 (十三日宿武城镇,即俗所谓石鼻寨也,云孔明所筑。 是夜二鼓,宝鸡火作,相去三十里,而见于武城。 )鸡岭云霞古,龙宫殿宇幽。 (县有鸡爪峰、龙宫寺。 )南山连大散,归路走吾州。 欲往安能遂,将还为少留。 回趋西虢道,却渡小河洲。 闻道磻溪石,犹存渭水头。 苍崖虽有迹,大钓本无钩。 (十四日,自宝鸡行至虢。 闻太公磻溪石在县东南十八里,犹有投竿跪饵两膝所著之处。 )东去过郿坞,孤城象汉刘。 谁言董公健,竟复伍孚仇。 白刃俄生肘,黄金漫似丘。 (十五日至郿县,县有董卓城,其城象长安,俗谓之小长安。 )平生闻太白,一见驻行驺。 鼓角谁能试,风雷果致不。 岩崖已奇绝,冰雪更琱锼。 春旱忧无麦,山灵喜有湫。 蛟龙懒方睡,瓶罐小容偷。 (是日晚,自郿起至清秋镇宿。 道过太白山,相传云,军行鸣鼓角过山下,辄致雷雨。 山上有湫甚灵,以今岁旱,方议取之。 )二曲林泉胜,三川气象侔。 近山麰麦早,临水竹篁修。 (十六日至盩厔,以近山地美,气候殊早。 县有官竹园,十数里不绝。 )先帝膺符命,行宫画冕旒。 侍臣簪武弁,女乐抱箜篌。 秘殿开金锁,神人控玉虬。 黑衣横巨剑,被发凛双眸。 (十七日,寒食。 自盩厔东南行二十余里,朝谒太平宫二圣御容。 此宫乃太宗皇帝时有神降于道士张守真以告受命之符,所为立也。 神封翊圣将军,有殿。 )邂逅逢佳士,相将弄彩舟。 投篙披绿荇,濯足乱清沟。 晚宿南溪上,森如水国秋。 绕湖栽翠密,终夜响飕飕。 (是日与监宫张杲之泛舟南溪,遂留宿于溪堂。 )冒晓穷幽邃,操戈畏炳彪。 (十八日,循终南而西,县尉以甲卒见送。 或云近官竹园往

查看原文

注释

【长安】1.古都城名。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定都于此。此后东汉献帝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皆于此定都。西汉末绿林﹑赤眉﹐唐末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也曾建都于此。故城有二﹕汉城筑于惠帝时﹐在今西安市西北。隋城筑于文帝时﹐号大兴城﹐故址包有今西安城和城东﹑南﹑西一带。唐末就旧城北部改筑新城﹐即今西安城。 2.唐以后诗文中常用作都城的通称。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其】

其【子集下】【八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丌亓《唐韻》《集韻》《韻會》渠之切《正韻》渠宜切,音碁。《韻會》指物之辭。《易·繫辭》其旨遠,其辭文。《詩·大雅》其在于今。

助語辭。《書·西伯戡黎》今王其如台。《詩·周南》灼灼其華。《玉篇》辭也。

姓。《韻會》漢陽阿侯其石。

《唐韻》《集韻》《韻會》居之切,音姬。《韻會》語辭。《書·微子》若之何其。《詩·小雅》夜如何其。

人名。《史記·酈生傳》酈生食其者,留高陽人也。《註》正義曰:酈食其,三字三音,讀曆異幾。《前漢·楚元王傳》高祖使審食其留侍太上皇。《註》師古曰:食音異,其音基。

山名。《前漢·武帝紀》四月,幸不其。《註》其音基,山名。《廣韻》在琅邪。

地名。《韻會》祝其,卽夾谷也。

《集韻》《韻會》居吏切。《正韻》吉器切,音寄。《韻會》語已辭。《詩·檜風》彼其之子。通作記。《禮·表記》引《詩》彼記之子。

通已。《左傳·襄二十七年》引《詩》彼己之子。

《韻會》或作忌。《詩·鄭風》叔善射忌。

【城】

城【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是征切《集韻》《韻會》《正韻》時征切,音成。內曰城,外曰郭。《釋名》城,成也。一成而不可毀也。《古今注》盛也,盛受國都也。《淮南子·原道訓》夏鯀作三仞之城。一曰黃帝始立城邑以居。《白虎通》天子曰崇城。《史記·始皇本紀》帝築萬里長城。《前漢·元帝紀》帝初築長安城。城南爲南斗形,城北爲北斗形,因名斗城。

諸侯僭侈,建城踰制,謂之產城,若生子長大之義。《司馬法曰》攻城者,攻其所產。

《唐·李肇·國史補》元日冬至,大朝會,百官已集,宰相後至,列燭多至數百炬,謂之火城。《王禹偁·待漏院記》北闕向曙,東方未明。相君啓行,煌煌火城。

層城。《淮南子·地形訓》掘崑崙墟以下地,中有層城九重。《孫綽·天台賦》苟台嶺之可攀,亦何羨于層城。

官名。《左傳·文十六年》公子蕩爲司城。《註》宋桓公,以武公諱,司空攺司城。

宮名。《前漢·班倢伃傳》倢伃居增城舍。

山名。析城,在河東濩縣西。《書·禹貢》底柱析城。

赤城山,在會稽東南。《孫綽·天台賦》赤城霞起以建標。

墓地曰佳城。《博物志》夏侯嬰死,送葬至東都門外,馬踣地悲鳴,掘之,得石槨,銘曰:佳城鬱鬱,三千年見白日。吁嗟滕公,居此室。

姓。城渾。

司城,複姓。

叶辰羊切,音常。《韓愈·贈張籍詩》我友東來說,我家免禍殃。乗船下汴水,東去趨彭城。

【象】

象【酉集中】【豕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詳上聲。《說文》長鼻牙,南越大獸,三年一乳,象耳牙四足之形。《爾雅·釋地》南方之美者,有梁山之犀象焉。《疏》犀、象二獸,皮角牙骨,材之美者也。《詩·魯頌》元龜象齒。《左傳·襄二十四年》象有齒以焚其身,賄也。《禮·玉藻》笏,諸侯以象,士竹本象可也。

《王安石·字說》象牙感雷而文生,天象感氣而文生,故天象亦用此字。《易·繫辭》在天成象。《疏》謂懸象日月星辰也。《禮·樂記·註》象,光耀也。

《韓非子·解老篇》人希見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按其圖以想其生也,故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謂之象也。《易·繫辭》象也者,像此者也。《疏》言象此物之形狀也。《左傳·桓六年》申繻曰:名有五,以類命爲象。《註》若孔子首象尼丘。《周禮·春官·大卜》以邦事作龜之八命,二曰象。《註》謂災變雲物如衆赤鳥之屬,有所象似。《前漢·王莽傳》白煒象平。《註》象,形也。萬物無不成形于西方。

法也。《書·舜典》象以典,用不越法。《儀禮·士冠禮》繼世以立諸侯,象賢也。《註》象,法也。

象魏,門闕也。一曰書名。《周禮·天官·大宰》正月之吉,縣治象之法于象魏。《疏》周公謂之象魏,雉門之外,兩觀闕高魏魏然也。《左傳·哀三年》命藏象魏。《疏》由其縣于象魏,故謂其書爲象魏。

象尊,酒器。《左傳·定十年》犧、象不出門。《疏》象尊以象鳳凰。或曰以象骨飾尊。《三禮圖》云:當尊腹上畫象之形。《禮·明堂位》犧象,周尊也。

通言之官。《禮·王制》南方曰象。《註》劉氏曰:象,像也。如以意倣象,其似而通之,周官象胥是也。

舞名。《詩·周頌序》維淸奏象舞也。《正義》文王時有擊刺之法,武王作樂,象而爲舞,號其樂曰象舞。《禮·內則》成童舞象。《史記·樂書》文王之舞,舞之以未成人之童,故謂之象舞。

象人,若今戲蝦魚、獅子者也。《前漢·禮樂志》郊祭,常從象人四人。

罔象,水怪名。《史記·孔子世家》水之怪龍、罔象。《註》罔象食人,一名沐腫。

藥名。《本草綱目》盧會,一名象膽,以其味苦如膽也。

象敎。卽佛敎也。《王中·頭陀寺》正法旣沒,象敎陵侇。《註》謂爲形象以敎人也。

郡名,州名,山名。《史記·秦始皇紀》三十三年爲象郡。《註》今日南。

百越地,置象州。

姓。《姓苑》潁州望族。今南昌有此姓。

《正字通》象有平、上、去三聲,諸韻書收入養韻,漾韻不收,《正韻》亦然。《六書》有一字備四音者,有轉十數音者,獨至象必限以一音,此古今分韻之謬也。

叶徐羊切,音詳。《晉書·樂志·地郊饗神歌》祇之體,無形象。潛泰幽,洞忽荒。

【长】

長【戌集上】【長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镸音場。《增韻》短之對也。《孟子》今交九尺四寸以長。《前漢·田橫傳》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久也。《詩·商頌》濬哲維商,長發其祥。《箋》長,猶久也。《老子·道德經》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遠也。《詩·魯頌》順彼長道,屈此羣醜。《箋》長,遠也。《古詩》道路阻且長。

常也。《陶潛·歸去來辭》門雖設而長關。《李商隱詩》風雲長爲護儲胥。

大也。《世說新語補》願乗長風,破萬里浪。

善也。《晉書·樂廣傳》論人必先稱其所長。《唐書·韓琬傳》文藝優長。

《博雅》長,挾也。

《吳語》孤敢不順從君命,長弟許諾。《註》長弟,猶云先後也。

星名。《博雅》太白謂之長庚。《詩·小雅》東有啓明,西有長庚。《傳》日旦出,謂明星爲啓明。日旣入,謂明星爲長庚。

宮名。《班固·西都賦》北彌明光而亙長樂。《謝朓·怨情詩》掖庭聘絕國,長門失歡宴。《註》長門,漢皇后所居。

地名。《玉海》長安,本關中地,西漢建都于此,後因謂天子所都爲長安。

山名。《說林》公見東陽長山,曰:何其坦迤。《金史·禮志》有司言,長白山在興王之地,禮合尊崇。

國名。《山海經》有鹽長之國。

獸名。《山海經》有獸焉,其狀如禺,而四耳,其名長右。

草名。《爾雅·釋草》長楚,銚芅。《疏》長楚,一名銚芅。

姓。《左傳·僖二十八年》甯子先長牂守門。《註》長牂,衞大夫。

仲長,複姓。

長乗,神名。《山海經·郭璞贊》九德之氣,是生長乗。人狀犳尾,其神則凝。妙物自潛,世無得稱。

《韻會》《正韻》展兩切,音掌。孟也。《易·乾卦》元者,善之長也。《疏》元爲施生之宗,故言元者善之長也。《戰國策》君長齊奚以薛爲。《註》長,雄長之長。

齒高也。《書·伊訓》立愛惟親,立敬惟長。《禮·曲禮》年長以倍,則父事之。十年以長,則兄事之。五年以長,則肩隨之。

位高也。《書·益稷》外薄四海,咸建五長。《傳》言至海諸侯五國,立賢者一人爲方伯,謂之五長,以相統治。《釋文》五長,衆官之長。

《周禮·天官·大宰》乃施則于都鄙,而建其長。《註》長謂公卿大夫,王子弟之食采邑者。

進也。《易·泰卦》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

生長也。《孟子》苟得其養,無物不長。

長養之也。《前漢·董仲舒傳》陽常居大夏,而以生育養長爲事。

《詩·大雅》克明克類,克長克君。《箋》敎誨不倦曰長。

官名。《左傳·襄十一年》秦庶長鮑庶長武帥師伐晉,以救鄭。《註》庶長,秦爵也。

縣名。《左傳·襄十八年》夏,晉人執衞行人石買于長子。《註》長子縣,屬上黨郡。

《集韻》《韻會》《正韻》直亮切,音仗。《集韻》度長短曰長。

《集韻》餘也。《正韻》多也,宂也,剩也。《論語》長一身有半。《世說新語》平生無長物。《陸機·文賦》故無取乎宂長。

《正韻》知亮切,音障。增盛也。《韓愈詩》得時方長王。

【安】

安【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寒切,案平聲。《說文》靜也,从女,在宀下。《廣韻》徐也,止也。《書·堯典》欽明文思安安。《註》安安,自然性之也。《益稷》安汝止。《註》謂止於至善也。

寧也,定也。《書·臯陶謨》在知人,在安民。《齊語》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

危之對也。《前漢·賈誼傳》置之安處則安,置之危處則危。

佚樂也。《禮·表記》君子莊敬日强,安肆日偸。《左傳·僖二十三年》懷與安實敗名。

《諡法》和好不爭曰安。

何也。《禮·檀弓》吾將安仰。《楚辭·天問》九天之際,安放安屬。

與焉同。《正字通》安之於焉,猶何之於曷,音別義通。

姓。《風俗通》漢太守安成,唐安金藏。

安期,安平,俱複姓。

州名,春秋時鄖國,漢屬江夏郡,宋改爲安州。

叶烏前切,音煙。《詩·大雅》執訊連連,攸馘安安。

叶於眞切,音因。《蘇軾·李仲蒙哀辭》矯矯犖犖,自貴珍兮。欺世幻俗。內弗安兮。

相关诗句
或云近官竹园 县尉以甲卒见送 循终南而西 十八日 操戈畏炳彪 冒晓穷幽邃 遂留宿于溪堂 是日与监宫张杲之泛舟南溪 终夜响飕飕 绕湖栽翠密 森如水国秋 晚宿南溪上 濯足乱清沟 投篙披绿荇 相将弄彩舟 邂逅逢佳士 有殿 神封翊圣将军 所为立也 此宫乃太宗皇帝时有神降于道士张守真以告受命之符 朝谒太平宫二圣御容 自盩厔东南行二十余里 寒食 十七日 被发凛双眸 黑衣横巨剑 神人控玉虬 秘殿开金锁 女乐抱箜篌 侍臣簪武弁 行宫画冕旒 先帝膺符命 十数里不绝 县有官竹园 气候殊早 以近山地美 十六日至盩厔 临水竹篁修 近山麰麦早 三川气象侔 二曲林泉胜 方议取之 以今岁旱 山上有湫甚灵 辄致雷雨 军行鸣鼓角过山下 相传云 道过太白山 自郿起至清秋镇宿 是日晚 瓶罐小容偷 蛟龙懒方睡 山灵喜有湫 春旱忧无麦 冰雪更琱锼 岩崖已奇绝 风雷果致不 鼓角谁能试 一见驻行驺 平生闻太白 俗谓之小长安 其城象长安 县有董卓城 十五日至郿县 黄金漫似丘 白刃俄生肘 竟复伍孚仇 谁言董公健 孤城象汉刘 东去过郿坞 犹有投竿跪饵两膝所著之处 闻太公磻溪石在县东南十八里 自宝鸡行至虢 十四日 大钓本无钩 苍崖虽有迹 犹存渭水头 闻道磻溪石 却渡小河洲 回趋西虢道 将还为少留 欲往安能遂 归路走吾州 南山连大散 县有鸡爪峰、龙宫寺 龙宫殿宇幽 鸡岭云霞古 而见于武城 相去三十里 宝鸡火作 是夜二鼓 云孔明所筑 即俗所谓石鼻寨也 十三日宿武城镇 吏卒尚呀咻 烟煤已狼藉 犹余卖酒楼 晓入陈仓县 风急已难收 天遥殊不辨 横空火气浮 半夜人呼急 苍茫瞰奔流 峥嵘依绝壁 登临忆武侯 薄暮来孤镇 旷荡实消忧 萧条初出郭 循山得胜游 分县传明诏 王命释俘囚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