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翠墨布四方

出自:清代·张穆《唐拓武梁画像歌》

拼音:[cóng,zòng][cǐ][cuì][mò][bù][sì][fāng]

平仄:平仄仄仄仄仄平

任城诸武汉高阆,名绩史家湮不彰。
一时缨黻谁颉颃,选石写德均旂常。
更筑石室匠作良,摅骋技巧端表坊。
寿藏久塞赵邠卿,锦城又圮文翁堂。
朱浮鲁峻讫李刚,我思不见劳相羊。
武家林墓非遐荒,荣金吾丞斑敦煌。
更有吴郡丞开明,不同石阙相扶将。
画像自宋传武梁,景伯精摹入纤芒。
访古直到别驾黄,高秋促骖贲嘉祥。
紫云山色郁葱苍,往来搜剔穷回翔。
豁然崩动声礌硠,屹立石室遥相望。
文字多逾数百强,见所未见夸鄱阳。
谋垂久远示亿疆,迁画植碑通力襄。
更购佳木裁桷杗,庋碑有榭画有廊。
龛以栗主缭以墙,椒酒一卮神升香。
毡腊万钱工丰穰,从此翠墨布四方
书帕充馈联车航,岿然古榻其可忘。
一十四翻标李唐,伏戏祝诵耕农皇。
轩辕创始垂衣裳,颛顼专谨狷不狂。
帝俈有子圣德昌,有虞递禅姒氏王。
桀乃乘人日偕亡,曾闵大孝亲偕臧。
老来弄雏倚匡床,丁兰已抱鲜民怆。
刑渠漏载我意伤,展对能无涕泗滂。
旧迹灰灭梁季珩,此本初弆襄文箱。
押角提督兵马章,竹垞作缘到古杭。
玲珑山馆百缗偿,至宝继归汪雪礓。
贯夫影摹见未尝,秋盦彫木今盛行。
覃溪更为加考详,细书银烛神徬徨。
自诩金粟须弥藏,我怀此本更十霜。
泲上俊游谢不侵,今乃不胫来神京。
一再闻之眉飞扬,㐆斋宵镫未渠央。
探筹角隽词铿锵,我句未工浮巨觥。
打门照眼虹月光,本朝名笔萃琳琅。
四代古泽溢芬芳,葫芦龙尾双山房。
载历松铁如沧桑,什袭完好无菑疡。
疑有鬼神护缣缃,甄文更欲我友邛。
考实请为挈其纲,今全古缺试刌量。
后百千祀何低昂,精椎融拓付严装。
沿隙证辨力无尪,枝岠未许嗤螳螂。
帘前细雨吟风篁,扶扶墨采沛流浪。
我友诗成啸鸾皇,我诗蹇歰啼寒螀。
平生鉴古具微长,爱玩不复羞空囊。

查看原文

注释

【从此】1.从此时或此地起。 2.从这一道理或事实基础出发。
【翠墨】色泽鲜明的墨;色泽鲜明的字迹。
【四方】1.指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天下;各处。 3.指四方诸侯之国。 4.指京城以外的地区。 5.指四方之神。 6.指正方形或立方体。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从】

从【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說文》從本字。《陸佃曰》二人向陽爲从,向隂爲比。士之趨嚮,不可不愼。(從)《廣韻》疾容切《集韻》《韻會》《正韻》牆容切,俗平聲。《說文》本作从。相聽也。《書·益稷》汝無面從。《說命》后從諫則聖。

《廣韻》就也。《易·乾卦》雲從龍,風從虎。《禮·曲禮》謀于長者,必操几杖以從之。

《爾雅·釋詁》自也。《詩·小雅》伊誰云從。《箋》言譖我者,是言從誰生乎。《晉書·明帝紀》不聞人從日邊來。

姓。《廣韻》漢有將軍從公。《何氏姓苑》今東筦人。

《廣韻》《集韻》》從容以和。《禮·中庸》從容中道。

《集韻》書容切,音舂。從容,久意。《禮·學記》待其從容,然後盡其聲。

《集韻》將容切,音蹤。東西曰衡,南北曰從。《詩·齊風》衡從其畝。《史記·蘇秦傳》從合則楚王,衡成則秦帝。

與蹤通。《史記·聶政傳》重自以絕從。《前漢·張湯傳》從迹安起。

《集韻》祖動切,音總。太高貌。《韻會》髻高也。《禮·檀弓》尔無從從爾。

《集韻》鋤江切,浞平聲。義同。

《唐韻》慈用切《集韻》《類篇》《韻會》才用切,。隨行也。《詩·齊風》其從如雲。《論語》從我者,其由與。

《韻會》從天子曰法從,侍從。《書·囧命》其侍御僕從。《前漢·揚雄傳》趙昭儀,每上甘泉常法從。《註》師古曰:以法言當從耳。一曰從,法駕也。《後漢·百官志》羽林郞掌宿衞侍從。

《集韻》《類篇》似用切,音頌。同宗也。《爾雅·釋親》父之世父,叔父爲從祖,祖父。父之世母,叔母爲從祖,祖母。《釋名》從祖父母,言從己親祖別而下也,亦言隨從己祖以爲名也。

《集韻》子用切。與縱同。《禮·曲禮》欲不可從。《論語》從之純如也。(從)

【此】

此【辰集下】【止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正韻》雌氏切《集韻》《韻會》淺氏切,音佌。《說文》止也。从止从匕。匕,相比次也。《徐曰》匕,近也。近在此也。《爾雅·釋詁疏》此者,彼之對。《詩·周頌》在彼無惡,在此無斁。《老子·道德經》去彼取此。

《六書故》此猶兹也,斯也。《大學》此謂知本。

【翠】

翠【未集中】【羽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七醉切,音綷。《說文》靑羽雀也。出鬰林。《爾雅·釋鳥》翠鷸。《註》似燕,紺色。《疏》李巡曰:鷸一名曰翠,其羽可以爲飾。樊光云:靑羽。出交州。《前漢·賈山傳》飾以翡翠。《註》雄曰翡,雌曰翠。

《南越王趙陀傳》翠鳥幹。《博物志》翡身通黑,惟胸前背上翼後有赤毛。翠身通靑黃,惟六翩上毛長寸餘靑,其飛則羽鳴翠翡翠翡然,因以爲名。

《禮·內則》舒雁翠。《註》舒鴈,鵝也。翠,尾肉也。

《爾雅·釋山》未及上翠微。《疏》謂未及頂上,在旁陂陀之處,名翠微。一說山氣靑縹色,故曰翠微。

姓。《急就篇註》翠氏,楚景萃之後也。避入關三遷,懷土逃匿,改姓爲翠。

【墨】

墨【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莫北切《集韻》《韻會》《正韻》密北切,朗墨又次之。

《禮·玉藻》卜人定龜,史定墨。《註》凡卜,必以墨畫龜,乃鑽之,觀所坼以占吉凶。

度名。《小爾雅》五尺爲墨,倍墨爲丈。《周語》不過墨丈尋常之閒。

五墨。

哀容。《孟子》歠粥面深墨。

氣色下也。《左傳·哀十三年》晉定公,吳夫差,會于黃池。司馬寅曰:肉食者無墨。

闇昧也。《劉向·新序》師曠對晉平公曰:國有墨。墨而不危者,未之有也。

墨灰。《西京雜記》武帝鑿昆明池,悉灰墨,無復塊土。西域人曰:大刼將盡,則有刼燒。灰墨,其餘燼也。

與默通。《史記·商君傳》武王諤諤以興,紂墨墨以亡。《前漢·竇嬰傳》嬰墨墨不得志。

太史公論六家之要旨,墨家儉而難遵,然其彊本節用,不可廢也。六家:隂陽、儒、墨、名、法、道也。

地名。卽墨,故齊地。《史記·齊世家》樂毅下齊七十餘城,惟卽墨不下。今卽墨乃漢之不其縣。

墨山,在卽墨東北,墨水發源于此。《前漢·郊祀志》帝以方士言祀太室于卽墨,卽此山也,一在衞輝縣西北。《九州要記》墨子居墨山,採茯苓餌之,五百歲不死。

姑墨,國名。南與于闐接,又康居國有附墨城。見《前漢·西域傳》。

姓。禹師墨如。見《王符潛夫論》。周墨翟,明墨麟。《姓纂》墨氏卽墨胎氏,孤竹君後。

老馬腹中有物曰墨,猶狗寶也,見《本草綱目》。

《集韻》旻悲切,音眉。墨杘,默詐貌。

軟弱貌。

《集韻》莫佩切,音昧。諡法,貪以敗官,讒言敗善,曰墨。

【布】

布【寅集中】【巾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㱛《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博故切,音抪。《說文》布枲,織也。《廣韻》布,帛也。《小爾雅》麻紵葛曰布。《釋名》布,布也。布列衆縷爲經,以緯橫成之也。

太古衣皮,女工之事始于是,施布其法度,使民盡用之也。《易·說卦》坤爲布。《詩·衞風》抱布貿絲。《傳》布,幣也。《疏》此布幣謂絲麻布帛之布。幣者,布帛之名。《左傳·閔二年》衞文公大布之衣。

泉也。《周禮·天官·外府》掌邦布之出入。《註》布,泉也。其藏曰泉,其行曰布。《前漢·食貨志》布貨十品,大布,次布,弟布,壯布,中布,差布,厚布,幼布,幺布,小布。《註》師古曰:布亦錢耳。謂之布者,言其分布流行也。

《廣雅》布,施也。《莊子·列禦宼》施于人而不忘,非天布也。

《玉篇》也。

《廣雅》布,散也。《左傳·襄三十年》皆自朝布路而罷。《註》布路,分散。

《爾雅·釋天》祭星曰布。《註》布,散祭於地。

《廣雅》布,班也。

草名。《爾雅·釋草》布似布,帛似帛,華山有之。《註》草葉中有象布帛者,因名。

藥名。《本草集解》昆布,亦名綸布。生南海,葉如手大,似薄葦,紫赤色。

金布,書名。《前漢·蕭望之傳》金布令甲。《註》師古曰:金布者,令篇名也。其上有府庫金錢布帛之事,因以篇名。

懸泉激流曰瀑布。《孫綽·天台賦》瀑布飛泉以界道。

露布。《續博物志》露布,捷書別名,以帛書揭之於竿,欲天下知聞也。

姓。《晉書·陶侃傳》江夏布興。

複姓。《史記·趙世家》姑布子卿。《註》司馬彪曰:姑布,姓。

與尃通。《史記·司馬相如·上林賦》專結縷。《註》徐廣曰:尃,古布字。《漢書》作布。

【四】

四【丑集上】【囗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息利切,音泗。《說文》囗,四方也。八,別也。囗中八,象四分之形。

《玉篇》隂數次三也。《正韻》倍二爲四。《易·繫辭》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又》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姓。《正字通》宋有四象,慶元閒知汀州府。

《正字通》今官司文移變四作肆,防詐譌易,非四之本義也。

《集韻》息七切,音悉。關中謂四數爲悉。○按《正字通》云平聲音司,引《樂譜》四五讀司烏,不知此特口變易,非四有司音也。《正字通》誤。

【方】

方【卯集下】【方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船也。

《易·坤卦》六二直方大。《註》地體安靜,是其方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圜者中規,方者中矩。《淮南子·天文訓》天道曰圓,地道曰方。方者主幽,圓者主明。

《易·觀卦》君子以省方觀民設敎。《疏》省視萬方。《詩·大雅》監觀四方。《周禮·天官·冢宰》辨方正位。《註》別四方。《釋文》視日景,以別東西南北四方,使有分別也。《禮·內則》敎之數與方名。《註》方名,如東西也。

《易·未濟》君子以愼辨物居方。《疏》各居其方,皆得安其所。《詩·大雅》萬邦之方,下民之王。《箋》方,猶嚮也。《疏》諸言方者,皆謂居在他所,人嚮望之,故云:方,猶嚮也。

道也。《易·恆卦》君子以立不易方。《註》方,猶道也。《禮·樂記》樂行而民鄕方。《註》方,猶道也。

《易·復卦》后不省方。《註》方,猶事。《疏》不省視其方事也。

術也,法也。《易·繫辭》方以類聚。《疏》方謂法術性行。《左傳·昭二十九年》官修其方。《註》方,法術。

放也。《書·堯典》方命圯族。《釋文》方,放也。

有之也。《詩·召南》維鵲有巢,維鳩方之。《傳》方,有之也。

今也。《詩·秦風》方何爲期。《箋》方今以何時爲還期。《莊子·天地篇》方且本身而異形。《註》凡言方且者,言方將有所爲也。

穀始生未實也。《詩·小雅》旣方旣皁。《箋》方,房也。謂孚甲始生而未合時也。

倂也。《儀禮·鄕射禮》不方足。《註》方,猶倂也。

旁出也。《儀禮·大射禮》左右曰方。《註》方,旁出也。

板也。《儀禮·聘禮》不及百名,書於方。《註》方,板也。《禮·中庸》布在方策。《註》方,板也。策,也。

常也。《禮·檀弓》左右就養無方。《註》方,猶常也。

文也。《禮·樂記》變成方謂之音。《註》方,猶文章也。

義之宜也。《左傳·隱三年》臣聞愛子,敎之以義方。

《閔二年》授方任能。《註》方百事之宜也。

比方也。《論語》子貢方人。《何晏註》比方人也。

《博雅》方,大也,正也。

祭名。《詩·小雅》以社以方。《傳》迎四方氣於郊也。

地名。《詩·小雅》侵鎬及方。《註》鎬,方,皆北方地名。

姓。《詩·小雅》方叔涖止。《傳》方叔,卿士也。

官名。《周禮·夏官·司馬》職方氏,土方氏,懷方氏,合方氏,訓方氏,形方氏。《前漢·朱雲傳註》尚方,少府之屬官也,作供御器物。

醫方。《史記·扁鵲傳》乃悉取其禁方書,盡與扁鵲。《前漢·郊祀志》少君者,故深澤侯人主方。《註》侯家人主方藥也。

《廣韻》《集韻》符方切,音房。方與,縣名。《前漢·高帝紀》沛公攻胡陵方與。《註》音房預,屬山陽郡。

《集韻》蒲光切,音旁。彷或作方。《前漢·揚雄傳》方皇於西淸。《註》方皇,猶彷徨也。

文紡切。蝄或作方。《周禮·夏官·方相氏》敺方良。《註》方良,罔兩也。木石之怪夔罔兩。《張衡·東京賦》腦方良。《註》方良,草澤之神也。○按《說文》作蝄蜽。

《集韻》甫兩切,音倣。效也。

《韻補》叶膚容切《道藏·左夫人歌》騰躍雲景轅,浮觀霞上空。霄軿縱橫舞,紫蓋記靈方。

相关诗句
爱玩不复羞空囊 平生鉴古具微长 我诗蹇歰啼寒螀 我友诗成啸鸾皇 扶扶墨采沛流浪 帘前细雨吟风篁 枝岠未许嗤螳螂 沿隙证辨力无尪 精椎融拓付严装 后百千祀何低昂 今全古缺试刌量 考实请为挈其纲 甄文更欲我友邛 疑有鬼神护缣缃 什袭完好无菑疡 载历松铁如沧桑 葫芦龙尾双山房 四代古泽溢芬芳 本朝名笔萃琳琅 打门照眼虹月光 我句未工浮巨觥 探筹角隽词铿锵 㐆斋宵镫未渠央 一再闻之眉飞扬 今乃不胫来神京 泲上俊游谢不侵 我怀此本更十霜 自诩金粟须弥藏 细书银烛神徬徨 覃溪更为加考详 秋盦彫木今盛行 贯夫影摹见未尝 至宝继归汪雪礓 玲珑山馆百缗偿 竹垞作缘到古杭 押角提督兵马章 此本初弆襄文箱 旧迹灰灭梁季珩 展对能无涕泗滂 刑渠漏载我意伤 丁兰已抱鲜民怆 老来弄雏倚匡床 曾闵大孝亲偕臧 桀乃乘人日偕亡 有虞递禅姒氏王 帝俈有子圣德昌 颛顼专谨狷不狂 轩辕创始垂衣裳 伏戏祝诵耕农皇 一十四翻标李唐 岿然古榻其可忘 书帕充馈联车航 从此翠墨布四方 毡腊万钱工丰穰 椒酒一卮神升香 龛以栗主缭以墙 庋碑有榭画有廊 更购佳木裁桷杗 迁画植碑通力襄 谋垂久远示亿疆 见所未见夸鄱阳 文字多逾数百强 屹立石室遥相望 豁然崩动声礌硠 往来搜剔穷回翔 紫云山色郁葱苍 高秋促骖贲嘉祥 访古直到别驾黄 景伯精摹入纤芒 画像自宋传武梁 不同石阙相扶将 更有吴郡丞开明 荣金吾丞斑敦煌 武家林墓非遐荒 我思不见劳相羊 朱浮鲁峻讫李刚 锦城又圮文翁堂 寿藏久塞赵邠卿 摅骋技巧端表坊 更筑石室匠作良 选石写德均旂常 一时缨黻谁颉颃 名绩史家湮不彰 任城诸武汉高阆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