暌违倏一纪

出自:清代·唐烜《二哀诗·兰午亭明府》

拼音:[kuí][wéi][shū][yī][jì,jǐ]

平仄:平平平平仄

沧州吾邻郡,自古多奇士。
周旋文字交,知我惟兰子。
早岁歌《鹿鸣》,壮年偶出仕。
未膺赤绶荣,忽集青蝇矢。
一官奚足恋,弃之犹敝屣。
归来发藏书,今古究终始。
下觑章句儒,前后等糠秕。
一身甘支离,众口任訾毁。
我时困青衿,相遇长安市。
冠盖日纷纭,惟君独伟视。
从此弟畜我,论长十年齿。
会合常苦悭,两度过君里。
君复京洛游,我初弹冠喜。
对床话风雨,解囊济庚癸。
导我语周详,爱君文丽绮。
君忽掉头笑,书生见尚尔。
丈夫宏建树,岂在钻故纸。
陈编酣糟粕,随人效诺唯。
以此取世资,咄嗟尔奴婢。
东西日侵略,当引为国耻。
衮衮诸公卿,了不知彼己。
隐忧伏萧墙,闰位乱蛙紫。
嫠恤岂徒然,兴亡有责耳。
邻舍闻咋舌,窃骂君狂诡。
昧昧我思之,针砭彻心髓。
句留逾半载,暌违倏一纪
中间一邂逅,匝月整行李。
有如饥得食,颇似鼎染指。
誉我学精进,窥君貌衰委。
君养丘园高,我痛垩庐倚。
朝端争水火,君言斯验矣。
三辅暴徒起,爬梳不可止。
红巾塞里巷,朝人暮犬豕。
官吏莫谁何,父老肃拜跪。
君曰乃盗耳,蕴祸在内宄。
忌者走相告,凶党抽刃俟。
俄顷悉坌集,大索不移晷。
倔强就执缚,欢呶醢之已。
枯胔暴原野,家人幸料理。
不日渠魁诛,沥血为君祀。
我困围城中,翠华已西驶。
消息故乡来,流涕但抚髀。
不得哭寝门,喉梗若结痞。
乳臭实召祸,贤哲独遭否。
昔约君卜邻,今为君作诔。
昔别客魂消,今伤臣质死。
造物能穷人,先夺其所恃。
欲碎伯牙琴,且隐南郭几。
天池有时翻,泉台何日起。
安得寄此词,置君幽宫里。

查看原文

注释

【暌违】〈书〉分离;不在一起(旧时书信用语):~数载。
【一纪】1.岁星(木星)绕地球一周约需十二年,故古称十二年为一纪。《国语·晋语四》:"文公在狄十二年,狐偃曰:"蓄力一纪,可以远矣。""韦昭注:"十二年,岁星一周为一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张衡研《京》以十年,左思练《都》以一纪。"唐柳宗元?见促行骑走笔酬赠》诗:"投荒垂一纪,新诏下荆扉。"清顾炎武《过李子德》诗:"忆昔论交日,星霜一纪更。"但古又有以四岁一小周(《素问·六微旨大论》)﹑三十年(《素问·天元纪大论》)﹑七十六年(《易干凿度》)﹑一千五百二十岁(《诗·大雅·文王序》疏引《三统历》)我患驼折 2.有条理的一部分。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暌】

暌【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玉篇》去圭切。音恢。違也。《正韻牋》睽孤之睽从目,暌違之暌从日,俗多誤用。

【违】

違【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羽非切《集韻》《韻會》于非切,音幃。《說文》離也。《廣韻》背也。《書·堯典》靜言庸違。《註》行事則違背之也。

《正韻》避也,去之也。《易·乾卦》憂則違之。《註》知難而避也。《禮·表記》事君三違,而不出境。《註》違猶去也。《論語》違之之一邦。

《韻會》奔放曰違。《左傳·宣十年》凡諸侯之大夫違。《疏》窘迫而奔,及以禮見放,通謂之違。

邪惡也,過失也。《左傳·桓二年》昭德塞違。《註》塞違,謂閉塞邪違也。《後漢·百官志》有違失,則劾奏。

蓄怨也。《書·無逸》否則厥心違怨。《註》違怨者,怨之蓄于中也。

《韻會》依違,不決也。一作猗違。《前漢·律歷志》依違以惟,未能修明。

《孔光傳》猗違者連歲。《註》猶依違也。依且違,言兩可也。

【倏】

倏【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式竹切,音叔。倏忽。

犬走疾也。下从犬。俗作倐,从火,非。

【一】

一【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1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弌《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漪入聲。《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易·繫辭》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

《廣韻》同也。《禮·樂記》禮樂政,其極一也。《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

少也。《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

《增韻》純也。《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爲天下正。

均也。《唐書·薛平傳》兵鎧完礪,徭賦均一。

誠也。《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

正一。《唐書·司馬承楨傳》得陶隱居正一法,逮四世矣。

一一。《韓非子·內儲篇》南郭處士請爲齊宣王吹竽。宣王悅之,廩食以數百人。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韓愈詩》一一欲誰憐。《蘇軾詩》好語似珠穿一一。

《星經》天一星,在紫微宮門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

太一,山名,卽終南山。一名太乙。

三一。《前漢·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註》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氣也。

尺一,詔版也。《後漢·蕃傳》尺一選舉。《註》版長尺一,以寫詔書。

百一,詩篇名,魏應璩著。

姓,明一炫宗。

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婁氏,後改婁氏。

一二三作壹貳叄。《大學》壹是皆以修身爲本。《史記·禮書》總一海內。《前漢·霍光傳》作總壹。《六書故》今惟財用出納之簿書,用壹貳叄以防姦易。

《韻補》叶於利切,音懿。《左思·吳都賦》藿蒳豆蔲,薑彙非一。江蘺之屬,海苔之類。

叶弦雞切,音兮。《參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樞,其數名一。

【纪】

紀【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居理切《集韻》《韻會》苟起切《正韻》居里切,音己。《說文》絲別也。《詩·大雅》綱紀四方。《傳》理之爲紀。《疏》紀者,別理絲數。

《書·洪範》五紀:一曰歲,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曆數。《疏》五紀者,五事,爲天之經紀也。

《書·畢命》旣歷三紀。《傳》十二年曰紀。

《詩·秦風》有紀有堂。《傳》紀,基也。《疏》山基也。○按《六書》略音起。

《禮·月令》月窮于紀。《註》紀,會也。

《穀梁傳·莊二十二年》災紀也。《註》紀,治理也。

《周語》數之紀也。《註》數起於一,終於十。十則更,故曰紀。

《史記·本紀註》索隱曰:紀者,記也。本其事而記之。

《西京雜記》五絲爲䌰,倍䌰爲升,倍升爲緎,倍緎爲紀。

《玉篇》紀,緒也。

《廣韻》紀,極也,識也。

國名。《左傳·隱元年》紀人伐夷。《註》紀國,在東莞劇縣。

姓。《史記·項羽紀》紀信。

相关诗句
置君幽宫里 安得寄此词 泉台何日起 天池有时翻 且隐南郭几 欲碎伯牙琴 先夺其所恃 造物能穷人 今伤臣质死 昔别客魂消 今为君作诔 昔约君卜邻 贤哲独遭否 乳臭实召祸 喉梗若结痞 不得哭寝门 流涕但抚髀 消息故乡来 翠华已西驶 我困围城中 沥血为君祀 不日渠魁诛 家人幸料理 枯胔暴原野 欢呶醢之已 倔强就执缚 大索不移晷 俄顷悉坌集 凶党抽刃俟 忌者走相告 蕴祸在内宄 君曰乃盗耳 父老肃拜跪 官吏莫谁何 朝人暮犬豕 红巾塞里巷 爬梳不可止 三辅暴徒起 君言斯验矣 朝端争水火 我痛垩庐倚 君养丘园高 窥君貌衰委 誉我学精进 颇似鼎染指 有如饥得食 匝月整行李 中间一邂逅 暌违倏一纪 句留逾半载 针砭彻心髓 昧昧我思之 窃骂君狂诡 邻舍闻咋舌 兴亡有责耳 嫠恤岂徒然 闰位乱蛙紫 隐忧伏萧墙 了不知彼己 衮衮诸公卿 当引为国耻 东西日侵略 咄嗟尔奴婢 以此取世资 随人效诺唯 陈编酣糟粕 岂在钻故纸 丈夫宏建树 书生见尚尔 君忽掉头笑 爱君文丽绮 导我语周详 解囊济庚癸 对床话风雨 我初弹冠喜 君复京洛游 两度过君里 会合常苦悭 论长十年齿 从此弟畜我 惟君独伟视 冠盖日纷纭 相遇长安市 我时困青衿 众口任訾毁 一身甘支离 前后等糠秕 下觑章句儒 今古究终始 归来发藏书 弃之犹敝屣 一官奚足恋 忽集青蝇矢 未膺赤绶荣 壮年偶出仕 早岁歌《鹿鸣》 知我惟兰子 周旋文字交 自古多奇士 沧州吾邻郡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