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香迢递连阡陌

出自:明代·释今无《禅山歌》

拼音:[hán][xiāng][tiáo][dì][lián][qiān][mò]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珊瑚洲接沉香浦,乘潮直溯禅山坞。
禅山六市日繁华,户排文锦家玛瑙。
桑麻万井散鸡豚,竹苞箭茂相参伍。
文犀翡翠杂明珰,连衢列肆何辉煌。
击毂摩肩竞奔逐,憧憧杂沓尘纷芳。
回环曲水映清泚,朱楼对峙如翱翔。
西樵山抱芙蓉密,千红万绿争秋霜。
黄木湾头梅欲白,寒香迢递连阡陌
夜市鲛人鬻绡归,朝烟估客乘槎泊。
鳀海岚波十万重,虞泉日月双环黑。
一从郊外事戎马,巢风穴雨愁家室。
坐数鹏溟百二乡,缘仆其人皆裙虱。
南海风光自太平,竹弦丝管争相鸣。
雄籓柱壮欃枪远,朝阙台高碧汉清。
今岁秋闱典特新,凤书馆阁来文臣。
远甸文风愈兴起,隽拔髦士皆麒麟。
太史春秋亦正富,翔龙威凤殊惊人。
当年陆贾亦说客,宣布帝德犹未真。
太史读书明国体,一觞一咏皆精神。
越王城下嗟陈迹,粤女花田坐锦茵。
手持金玉双笔管,随其道合能屈伸。
牙樯閒作禅山游,禅山观者如山丘。
未觉羽书生战垒,喜看天泽来龙洲。
务使闾阎生景色,能令海国见风流。
太史更能閒物外,禅机与我相唱詶。
一路梅花密相送,磬声敲彻海门秋。

查看原文

注释

【寒香】1.清冽的香气。形容梅花的香气。 2.清冽的香气。亦借指梅花。 3.清冽的香气。借指桂花。
【迢递】1.遥远的样子:旅程迢递|迢递动乡愁。 2.高耸的样子:迢递起朱楼。
【连阡】田埂相连;田地连片。
【阡陌】1.也作“仟佰”。田界;田间小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田野: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寒】

寒【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从人在宀下,从茻薦覆之,下有仌。仌,水也。隸省作寒。《釋名》寒,捍也。捍,格也。《玉篇》冬時也。《易·繫辭》日月運行,一寒一暑。《書·洪範》庶徴曰燠,曰寒。《傳》煥以長物,寒以成物。

司寒,水神。《左傳·昭四年》黑牡秬黍,以享司寒。《註》司寒,元冥,水神也。

《周語》火見而淸風戒寒。《荀悅·申鑒》下有寒民,則上不具服。

窮窘也。《史記·范睢傳》范叔一寒至此哉。《宋史·同甫傳》畸人寒士皆賴之。

國名,在北海,平壽縣東寒亭。《史記·夏本紀》伯明氏之讒子寒浞封國。

姓。漢博士寒朗。

叶胡田切,音賢。《楚辭·天問》何所冬暖,何所夏寒。焉有石林,何獸能言。

叶側鄰切,音眞。《歐陽修·答韓子華詩》俊乂沈下位,惡去善乃伸。家至與戸到,飽饑而衣寒。

【香】

香【戌集下】【香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㿝《廣韻》許良切《集韻》《韻會》《正韻》虛良切,》至治馨香,感于神明。《詩·周頌》有飶其香。《禮·月令》中央土,其臭香。

草木之香,如沉香,棧香,蜜香,檀香,具載。《洪芻·香譜》及《葉延珪·香隸》諸書。

獸亦有香。《談苑》商女山中多麝,其性絕愛其臍,爲人逐急,卽投巖舉爪,剔裂其香。

《本草》麝香有三等:第一生香,亦名遺香,乃麝自剔出者。其次臍香。其三心結香。

有小麝,其香更奇。

風香。《庾信詩》結客少年塲,春風滿路香。

含香。《漢官儀》尚書郞含雞舌香,伏奏事。

酒香。《王績詩》稍覺池亭好,偏宜酒甕香。《杜甫詩》浩蕩風塵外,誰知酒熟香。

花名。《廬山記》一比丘晝寢盤石上,夢中聞花香酷烈,及覺,求得之,因名睡香。四方聞之,謂爲花中祥瑞,遂名瑞香。

丁香。《本草》一名丁子香,花紫白色,生子,小者爲丁香,大者爲母丁香。

酒名。《蘇軾·送碧香酒詩》碧香近出帝子家,鵝兒破殼酥流盎。《劉子翬詩》未饒赤壁風流在,且向何家醉碧香。

阿香。《搜神記》永和中,義興人姓周,出都,日暮。道邊有一新草小屋,一女子出門,周求寄宿。一更中,聞外有小兒喚阿香聲,云:官喚汝推雷車。女乃辭去。夜遂大雷雨。

人名。黃香,仇香,見《後漢書》。

姓。明四譯館通事香牛。

山名。《唐書·白居易傳》與香山僧如滿結香火社,自稱香山居士。

水名。《述異記》吳故宮有香水溪。

殿名。《三輔黃圖》武帝時,後宮八區,有披香殿。

享名。《李白詩》沉香亭北倚闌干。

【迢】

迢【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徒聊切《集韻》《韻會》《正韻》田聊切,音條。《說文》迢遰也。《正字通》遠不相通也。

《集韻》迢迢,高貌。

【递】

递【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7画

《正字通》俗遞字。(遞)《廣韻》徒禮切《集韻》《韻會》《正韻》待禮切,音悌。《說文》更易也。《廣韻》遞,代也。《正韻》更迭也。《爾雅·釋詁》遞,迭也。《註》更迭,閒厠相代之義也。《前漢·郊祀歌》四興遞代八風生。

《正韻》迢遞,遠也。

《增韻》傳遞,驛遞也。

遞鐘,琴名。《前漢·王褒傳》伯牙操遞鐘。

《廣韻》特計切《集韻》《韻會》《正韻》大計切,音第。義同。

當蓋切,音帶。繞也。《前漢·王莽傳》絳侯依諸將之遞,據相扶之勢。《註》言諸將同心,圍繞扶翼也。

叶徒結切,音迭。《王儉褚淵碑銘》德猷靡嗣,儀型長遞。怊悵餘,鏘洋遺烈。《註》長遞,猶言長往不返。亦迢遞之意。《集韻》或作递。俗作逓。(遞)

【连】

連【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力延切《集韻》《韻會》陵延切《正韻》靈年切,音漣。《說文》員連也。《玉篇》合也,及也。《廣韻》續也,還也。《集韻》屬也。《正韻》接也。《詩·大雅》執訊連連。《朱傳》屬續貌。《禮·王制》十國爲連,連有帥。《齊語》四里爲連,十連爲鄕。《後漢·韓康傳》連徵不至。

姻親爲連。《史記·尉佗傳》及蒼梧秦王有連。《註》有連者,連姻也。

黏鳥曰連。《淮南子·覽㝠訓》連鳥于百仞之上。

連尹、連敖,皆楚官名。《左傳·襄十五年》屈蕩爲連尹。《史記·淮隂侯傳連敖註》楚司馬官也。

連山,易名。《周禮·春官·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註》其卦以純艮爲首,山上山下,是名連山。

鉛之未鍊者曰連。《史記·貨殖傳》長沙出連錫。

祈連,山名。《前漢·霍去病傳》出北地,至祈連山。《註》卽天山也。

《韻會》州名。漢屬桂陽郡,隋置連州。

姓。《左傳·莊八年》齊有連稱。

《集韻》《韻會》《正韻》力展切,音斂。難也。《易·蹇卦》往蹇來連。《註》連,亦難也。

遲久之意。

《集韻》連彥切,音摙。《禮·玉藻》連用湯。《註》連,猶釋也。以湯洗足垢,乾潔其體也。

《集韻》郞旰切,音爛。連石,山名。《淮南子·天文訓》日至于連石。

叶離珍切,音鄰。《陸雲·夏府君誄》祈祈縉紳,泣涕留連。故作斯誄,著之不泯。泯音民。

【阡】

阡【戌集中】【阜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倉先切,音千。《說文》路南北爲阡。《史記·秦本紀》開阡陌。《註》風俗通曰:南北曰阡,東西曰陌。河東以東西爲阡,南北爲陌。朱子曰:二說不同,後說爲正。陌之爲言百也,遂洫從,而涇涂亦從,則遂閒百畝,洫閒百夫,而涇涂爲陌。阡之爲言千也,溝澮衡,而畛道亦衡,則溝閒千畝,澮閒千夫,而畛道爲阡,阡陌之名由此而得。◎按陸機答張士然詩:迴渠繞曲陌,通波扶直阡。此以南北爲阡也。柳宗元田家詩:蓐食狥所務,驅車向東阡。此以東西爲阡也。

姓。《正字通》唐有阡能。

墓道也。《杜甫·故武衞將軍挽詩》新阡絳水遙。通作仟。《前漢·原涉傳》京兆尹曹氏葬茂陵,民謂其道爲京兆仟。

與芊同。密茂貌。《楚辭·九懷》遠望兮阡眠。《謝朓·和王著八公山詩》阡眠起雜樹。《游東田詩》遠樹瞹阡阡。《註》阡,與芊同。亦作仟仟。

《集韻》倉甸切,音蒨。義同。《玉篇》或作圱。

【陌】

陌【戌集中】【阜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集韻》《正韻》莫白切《韻會》莫百切,音貊。《玉篇》阡陌也。詳前阡字註。

市中街也。《後漢·袁紹傳》塡接街陌。

《釋名》綃頭或曰陌頭,言其從後橫陌而前也。齊人謂之㡋。◎按陌頭之陌,當與帞通。

姓。見《正字通》。

《唐韻正》古音莫各反。《史記·龜策傳》故牧人民,爲之城郭,內經閭術,外爲阡陌。《楚辭·九思》逡巡兮圃藪,率彼兮畛陌。川谷兮淵淵,山峊兮硌硌。《魏文帝·陌上桑詩》披荆棘,求阡陌,側足獨窘,步路局窄。虎豹嘷動,雞驚禽失,羣鳴相索。窄,古音作。

借作百。《五代史·王章傳》緡錢出入,皆以八十爲陌,章減其出者陌三。《夢溪筆談》今之數錢,百錢謂之陌。借陌字用之。《正韻》亦作佰。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