浊水泻黄河

出自:明代·释今无《寿晓湘李大司寇八十一一百韵》

拼音:[zhuó][shuǐ][xiè][huáng][hé]

平仄:平仄仄平平

稽古流星园,光曜至人起。
紫气函谷浮,五千论乃嚭。
浑灏仰淳风,轩黄圣化美。
夔龙际陶唐,熙载宅百揆。
道大王章正,文武通经纬。
秋官定邦典,饮羊停沈氏。
宝水耸龙门,玉节弼纲纪。
择仁古爽鸠,异绩照青史。
四百灵气钟,千波竞清泚。
介寿冈陵峻,纯禧台象炜。
外珥汉庭貂,内秘金仙理。
神凝物不疵,性彻道如矢。
玉既挺蓝田,珠复润隋水。
畴昔登俊选,沉静称素履。
经学实渊溥,燕翔赋曾梓。
螭头立豸冠,霜落封事纸。
謇謇喉舌官,大僚亦遭拟。
三辅借汲黯,鞭强如策豕。
合柱匿野王,束薪炙颜斐。
别造玉麟符,铜兽安足似。
瞿昙有遗宫,瓴甓方阙里。
玄默迈百王,恭敬及虎兕。
肥硗委荒草,一疏归僧寺。
判磨有后人,流辉无近祉。
肃肃伯囧任,盈盈耀绿珥。
和鸾驾时龙,精灼陈大议。
综辖南北谯,明镜无瑕滓。
宽明不纵察,岂独欧阳仕。
盗贼西北来,烽烟绕城埤。
力拒智何勇,潜攻寇更迤。
㼾砖日飞㩧,羽檄分迤逦。
战垒阵云深,雕戈杀气否。
清啸有馀閒,笳声发清徵。
不用五浮桥,神臂足可恃。
涡口会占风,顺昌见刘锜。
陈汤计乌孙,五日解围矣。
万灵活全城,功德布遐迩。
复坐醒心亭,酿泉酌清沚。
风回明月溪,嗒然足隐几。
守固道乃通,精专达神鬼。
轩冕悟倘来,临事自有以。
汉桓党论繁,大狱雠良士。
滂不祭皋陶,直亮见心肺。
大贤实忧国,满车驱薏苡。
平署赖陈蕃,秉笔竟如此。
致远不书黄,赵鼎忤严旨。
言切见批鳞,策免解金紫。
嗟哉千古同,事难道足比。
浮云澹河汉,春花欺卷苢。
扶策归故庐,江皋步兰芷。
耳热薄击缶,身閒气不痞。
门径敞罗浮,枕席喧海市。
言寻葛令踪,古坛见仙趾。
宝炉烧马牙,草庵生凤尾。
红树鸣夏蝉,碧池跃金鲤。
辋川乐未阑,神州见颓圮。
瞻彼玉京云,心抽无停晷。
衣白不出衡,灵武竟蒙耻。
浊水泻黄河,汀渚溷漫瀰。
厓门海气深,洪波沉二玺。
早为当局忧,声吞徒悱悱。
失手碎金瓯,禾黍日成秕。
卖卜无好桥,采薇今焉是。
噩梦静来醒,常论自可鄙。
九五蝉翼轻,轩师广成子。
东南擅竹箭,玙璠满江汜。
弓旌德泽初,文海走新使。
赵孟固不来,刘因疾未已。
古有不召臣,斯人今姓李。
不强见至德,悠悠恣步履。
社树月频圆,钓舫逢岸舣。
丹井铁桥东,青松白云里。
园种安期瓜,秋深蔓藟藟。
一食肺腑清,须髯黑如秠。
清言会有得,顿折登山齿。
春畴啭流莺,壶浆助耘耔。
手植十围松,朝夕供凭倚。
白首文潞公,法交华严喜。
不入香山会,但乘篁溪樏。
诗思急涌泉,陆离似抽芑。
烧香话君臣,一喝洞骨髓。
小义不足陈,经术皆奴婢。
餐莲千劫留,人间岁月驶。
明霞彻六窗,笑竖天龙指。
一室乐有馀,棋枰见披靡。
今春一揖翁,语笑从此始。
活火煮山茶,旧事填两耳。
招我荔枝期,添钵不能俟。
寄我自警诗,望之如浮蚁。
小字过蝇头,恰如春韡韡。
星辉南极壮,典型实丰伟。
梦叶熊罴人,一岁超于彼。
称觞集槐堂,宰割俱停止。
仁爱至今存,学解捐鄙俚。
圣教岂二衢,俗子轻訾毁。
声教簉八儒,遵勖继芳轨。
考祥此其时,如春聚百卉。
淮水吕虔刀,千阶创一戺。
我睇宝安云,满天散霞绮。
亦效开笼翁,祝声声讄讄。

查看原文

注释

【水泻】1.即腹泻。便泻如水状。 2.中药泽泻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八.泽泻》。
【黄河】中国第二大河。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七省区,注入渤海。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千米。天然径流量570多亿立方米。年均含沙量377千克/立方米(陕县站),年均输沙量16亿吨,均居世界大河之首。90%的泥沙来自中游黄土高原。下游泥沙淤积,成为“悬河”(即“地上河”),历史上经常决口泛滥,并发生重要改道二十六次。1955年起进行大规模综合治理和开发,在上中游除进行水土保持工作外,还兴建了三门峡、青铜峡、刘家峡、龙羊峡等水利工程。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浊】

濁【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直角切,音濯。水名。《說文》水出齊郡屬嬀山。

《括地志》濁水,源出蒲州解縣東北平地。

《水經注》濁水,上承雲陽縣東大黑泉。

《水經注》南昌有濁水。

水不淸也。《詩·邶風》涇以渭濁。

星名。《爾雅·釋天》濁謂之畢。《史記·律書》濁者,觸也。

姓。《史記·貨殖傳》濁氏連騎。

《集韻》竹角切,音斲。人名。《史記·孔子世家》主於子路妻兄顏濁鄒家。

《韻補》叶昌六切,音逐。《前漢·潁川歌》潁水濁,灌氏族。

【水】

水【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正韻》式軌切《集韻》《韻會》數軌切,流,中有微陽之氣也。《徐鉉曰》衆屈爲水,至柔,能攻堅,故一其內也。《釋名》水,準也,準平物也。《白虎通》水位在北方。北方者,隂氣,在黃泉之下,任養萬物。水之爲言濡也。《書·洪範》五行,一曰水。《又》水曰潤下。《正義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五行之體,水最微,爲一。火漸著,爲二。木形實,爲三。金體固,爲四。土質大,爲五。《易·乾卦》水流濕。《說卦》坎爲水。《管子·水地篇》水者,地之血氣,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淮南子·天文訓》積隂之寒氣爲水。

六飮之一。《周禮·天官》漿人掌共王之六飮,水漿醴涼醫酏。

《禮·玉藻》五飮:上水、漿、酒、醴、酏。《註》上水,水爲上,餘次之。

《禮·曲禮》凡祭宗廟之禮,水曰淸滌。

明水,所以共祭祀。《周禮·秋官》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以鑒取明水於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燭共明水。《註》鑒,鏡屬,取水者。世謂之方諸。

官名。《左傳·昭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紀,故爲水師而水名。

《前漢·律歷志》五聲,羽爲水。

天水,郡名,漢武帝所置。

中水,縣名,屬涿郡。應劭曰:易見《前漢·地理志》。

黑水,國名,卽韐。

露爲上池水。《史記·扁鵲傳》飮是以上池之水。《註》上池水,謂水未至地,蓋承取露及竹木上水以和藥。

姓。

《韻補》叶式類切,音墜。《劉楨·魯都賦》蘋藻漂於陽侯,芙蓉出於渚際。奮紅葩之熩熩,逸景燭於崖水。

叶呼委切,音毀。《李白·游高淳丹陽湖詩》龜游蓮葉上,鳥宿蘆花裏。少女棹輕舟,歌聲逐流水。

《韻補》音準。引《白虎通》水之爲言準也。○按準乃水之義,非水之音。蓋沿《周禮·考工記》鄭註,準讀爲水而誤。今不從。

【泻】

瀉【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5画

《廣韻》息姐切《集韻》《韻會》洗野切《正韻》先野切,音寫。《玉篇》傾也。一曰瀉水也。謝靈運詩:石磴瀉紅泉或作寫。《周禮·稻人》以澮寫水。

《類篇》一曰鑑形。

《廣韻》《正韻》司夜切《集韻》《韻會》四夜切,音卸。鹵也。《王充·論衡·書解篇》地無毛,則爲瀉土。

吐瀉也。《釋名》揚豫以東,以吐爲瀉。

泄也。《揚子·方言》泄瀉,爲注下之症。

【黄】

黃【亥集下】【黃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皇。《說文》地之色也。《玉篇》中央色也。《易·坤卦》黃裳元吉。象曰:黃裳元吉,文在中也。《文言》君子黃中通理。

《史記·天官書》日月五星所行之道曰黃道。

山名。《前漢·東方朔傳》北至池陽,西至黃山。

黃河。《爾雅·釋水》河出崑崙虛,色白,所渠幷千七百,一川色黃。

地名。《春秋·哀十四年》公會晉侯及吳子于黃池。《註》陳留封丘縣南有黃亭。

國名。《左傳·桓八年》楚子合諸侯于沈鹿,黃隨不會。《註》黃國,今弋陽縣。

州名。古邾國,漢西陵縣,隋黃州。

縣名。《前漢·地理志》黃縣屬東萊郡,內黃屬魏郡,外黃屬留郡。《註》縣有黃溝澤,故名。師古曰:惠公敗宋師于黃,杜預以爲外黃縣東有黃城,卽此地。

中黃,天子內藏。《後漢·桓帝紀》建和元年,芝生於黃藏府。

官名。《杜氏通典》乗黃令,晉官,主乗輿金根車。《又》晉以后,給事黃門侍郞,散騎常侍,俱屬門下省,稱曰黃散。

老人曰黃髮。《禮·曲禮》君子式黃髮。《疏》人初老則髮白,太老則髮黃。《爾雅·釋詁》黃髮齯齒鮐背耈老,壽也。《疏》壽考之通稱。

小兒曰黃口。《淮南子·汜論訓》古之伐國,不殺黃口。《高誘註》黃口,幼也。《唐開元志》凡男女始生爲黃,四歲爲小,十六爲丁,六十爲老。每歲一造計帖,三年一造戸籍,卽今之黃冊也。

翠黃,飛黃,馬名。《淮南子·覽冥訓》靑龍進駕,飛黃伏皁。《詩·魯頌》有驪有黃。《註》黃騂曰黃。

鵹黃,鳥名。《爾雅·釋鳥倉庚註》卽鵹黃也。

黃目,卣罍類。《禮·郊特牲》黃目,鬱氣之上尊也。黃者,中也。目者,氣之淸明者也。

大黃,弩名。《太公·六韜》陷堅敗强敵,用大黃連弩。《史記·李廣傳》以大黃射其裨將。

大黃,地黃,硫黃,雄黃,雌黃,藥名。

流黃,綵也。《古詩》少婦織流黃。《廣雅》作留黃。

會稽竹簟供御,亦號流黃。《唐詩》珍簟冷流黃。

《正字通》貼黃,卽古引黃。唐制,詔勑有更改,以紙貼黃,其表章略舉事目,見於前封皮者,謂之引黃。后世卽以引黃爲貼黃,不用黃紙。

倉黃,急遽失措貌。《風土記》大雪被南越,犬皆倉黃吠噬。

《玉篇》馬病色也。《爾雅·釋詁》虺隤,黃病也。《註》皆人病之通名,而說者便以爲馬病。《詩·周南》我馬虺隤。

【河】

河【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乎哥切《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音何。水名。《說文》水出敦煌塞外崑崙山,發源注海。《春秋·說題辭》河之爲言荷也。荷精分佈,懷隂引度也。《釋名》河,下也。隨地下處而通流也。《前漢·西域傳》河有兩源,一出蔥嶺,一出于闐。于闐在南山下,其河北流,與蔥嶺河合,東注蒲昌海,潛行地下。南出於積石,爲中國河云。《書·禹貢》導河積石,至于龍門。《爾雅·釋水》河出崑崙,色白,所渠幷千七百一川,色黃,百里一小曲,千里一曲一直。

九河。《書·禹貢》九河旣道。《傳》九河,徒駭一,太史二,馬頰三,覆釜四,胡蘇五,六,絜七,鉤盤八,鬲津九。

三河,謂河南,河北,河東也。《後漢·光武紀》三河未澄,四關重擾。

《小學紺珠》以黃河,析支河,湟中河爲三河。

兩河,謂東河,西河也。《爾雅·釋地》兩河閒曰冀州。

州名。《廣輿記》古西羌地,秦漢屬隴西,唐曰河州,明置河州衞。

梗河。星名。《甘氏星經》梗河三星,在大角帝座北。

銀河,天河也。

《趙崇絢雞肋》道家以目爲銀河。

酒器也。《乾子》裴鈞大宴有銀河,受一斗。

淘河,鳥名。見《爾雅·釋鳥註》。

姓,明河淸,長沙人。字从月从㢲作。

相关诗句
祝声声讄讄 亦效开笼翁 满天散霞绮 我睇宝安云 千阶创一戺 淮水吕虔刀 如春聚百卉 考祥此其时 遵勖继芳轨 声教簉八儒 俗子轻訾毁 圣教岂二衢 学解捐鄙俚 仁爱至今存 宰割俱停止 称觞集槐堂 一岁超于彼 梦叶熊罴人 典型实丰伟 星辉南极壮 恰如春韡韡 小字过蝇头 望之如浮蚁 寄我自警诗 添钵不能俟 招我荔枝期 旧事填两耳 活火煮山茶 语笑从此始 今春一揖翁 棋枰见披靡 一室乐有馀 笑竖天龙指 明霞彻六窗 人间岁月驶 餐莲千劫留 经术皆奴婢 小义不足陈 一喝洞骨髓 烧香话君臣 陆离似抽芑 诗思急涌泉 但乘篁溪樏 不入香山会 法交华严喜 白首文潞公 朝夕供凭倚 手植十围松 壶浆助耘耔 春畴啭流莺 顿折登山齿 清言会有得 须髯黑如秠 一食肺腑清 秋深蔓藟藟 园种安期瓜 青松白云里 丹井铁桥东 钓舫逢岸舣 社树月频圆 悠悠恣步履 不强见至德 斯人今姓李 古有不召臣 刘因疾未已 赵孟固不来 文海走新使 弓旌德泽初 玙璠满江汜 东南擅竹箭 轩师广成子 九五蝉翼轻 常论自可鄙 噩梦静来醒 采薇今焉是 卖卜无好桥 禾黍日成秕 失手碎金瓯 声吞徒悱悱 早为当局忧 洪波沉二玺 厓门海气深 汀渚溷漫瀰 浊水泻黄河 灵武竟蒙耻 衣白不出衡 心抽无停晷 瞻彼玉京云 神州见颓圮 辋川乐未阑 碧池跃金鲤 红树鸣夏蝉 草庵生凤尾 宝炉烧马牙 古坛见仙趾 言寻葛令踪 枕席喧海市 门径敞罗浮 身閒气不痞 耳热薄击缶 江皋步兰芷 扶策归故庐 春花欺卷苢 浮云澹河汉 事难道足比 嗟哉千古同 策免解金紫 言切见批鳞 赵鼎忤严旨 致远不书黄 秉笔竟如此 平署赖陈蕃 满车驱薏苡 大贤实忧国 直亮见心肺 滂不祭皋陶 大狱雠良士 汉桓党论繁 临事自有以 轩冕悟倘来 精专达神鬼 守固道乃通 嗒然足隐几 风回明月溪 酿泉酌清沚 复坐醒心亭 功德布遐迩 万灵活全城 五日解围矣 陈汤计乌孙 顺昌见刘锜 涡口会占风 神臂足可恃 不用五浮桥 笳声发清徵 清啸有馀閒 雕戈杀气否 战垒阵云深 羽檄分迤逦 㼾砖日飞㩧 潜攻寇更迤 力拒智何勇 烽烟绕城埤 盗贼西北来 岂独欧阳仕 宽明不纵察 明镜无瑕滓 综辖南北谯 精灼陈大议 和鸾驾时龙 盈盈耀绿珥 肃肃伯囧任 流辉无近祉 判磨有后人 一疏归僧寺 肥硗委荒草 恭敬及虎兕 玄默迈百王 瓴甓方阙里 瞿昙有遗宫 铜兽安足似 别造玉麟符 束薪炙颜斐 合柱匿野王 鞭强如策豕 三辅借汲黯 大僚亦遭拟 謇謇喉舌官 霜落封事纸 螭头立豸冠 燕翔赋曾梓 经学实渊溥 沉静称素履 畴昔登俊选 珠复润隋水 玉既挺蓝田 性彻道如矢 神凝物不疵 内秘金仙理 外珥汉庭貂 纯禧台象炜 介寿冈陵峻 千波竞清泚 四百灵气钟 异绩照青史 择仁古爽鸠 玉节弼纲纪 宝水耸龙门 饮羊停沈氏 秋官定邦典 文武通经纬 道大王章正 熙载宅百揆 夔龙际陶唐 轩黄圣化美 浑灏仰淳风 五千论乃嚭 紫气函谷浮 光曜至人起 稽古流星园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