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尘在眼声在耳

出自:明代·释今无《欢喜歌》

拼音:[fāng][chén][zài][yǎn][shēng][zài][ěr]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

初秋日既望,度腊得欢喜。
年年此日欢喜同,今年欢喜那堪比。
喜事看来信逾奇,喜声直透昆崙嵋。
长虬啸海海水震,天吴失势冯夷痴。
君不见匡庐之巅金轮峰,万山玉绕紫芙蓉。
玻璃瓶耀金刚粒,五色烂绚光玲珑。
当年双树日轮入,四天飞铁狞龙泣。
宝山之赩有遗骸,遂令季叶声光及。
西竺异人敦遗化,抱瓶煮铁翔云立。
大宋咸平分者谁,一瓶移镇山之北。
石梁疑是鬼神琢,两山巀嵲如玉削。
礧岢之气看本雄,矫龙欲去还能约。
代深圮灭神物藏,百灵呵护何可当。
丰城之剑昔在地,牛斗之上冲精光。
何况至尊无喻比,黄河见底圣人起。
壮穆墙边昱昱光,南归百粤祥云紫。
报我欢声唐孝廉,凤笙龙笛那能似。
君不见武陵飘水桃叶流,挂瓢洗耳徒咿咻。
此辈安能有至乐,不达斯理真浮沤。
又不见人间万事自凋残,堪嗟勒石燕然山。
楼高偏可坠玉女,秦皇走杀无金丹。
邓通铸山倏忽耳,金张赫奕何等閒。
我欲人间效兴福,八宝庄严光夺目。
譬如冥晦烧绛灯,衣珠三薰又三沐。
献沙昔日金轮王,四天分塔黄金光。
隋文置掌不能数,三十六州皆播扬。
芳尘在眼声在耳,手沾圣泽心茫茫。
安得昆吾铜蓝田玉,八棱架空驱鬼斸。
檐楹星月绕还低,远近烟霞生亦俗。
十六周尺十尺围,盘狮走豸麒麟嘶。
中间至人如宝月,黄金炜炜流光辉。
十三层级表至德,四边力士相持维。
宝阶六道雪山来,镂冰镌月丝文开。
绣栌朱柱迎风铎,交罗宝网悬高台。
菰芦弟子有宿根,正当欢喜来相亲。
金针乍落水纹合,马牙未爇先氤氲。
点头微笑为办此,恰如食器出千群。
入怀之鸠化异宝,卜式输边计不早。
慧远莲台十八贤,旷达如君何处讨。
维摩手疾香饭煖,马驹脚硬神州软。
旋开慧剑割浮云,大地嶙峋成琰琬。
三禅之乐风可吹,苏门振响声悲悽,我所喜兮凌紫霓。

查看原文

注释

【芳尘】1.指落花。 2.指美好的风气﹑声誉。 3.指名贤的踪迹。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芳】

芳【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正韻》敷方切,音妨。《說文》香草也。《屈原·離騷》雜杜蘅與芳芷。《註》杜蘅、芳芷,皆香草名。

《玉篇》芬芳,香氣貌。《司馬相如·美人賦》芳香芬烈。

《屈原·離騷》芳與澤其雜糅兮。《註》芳,德之臭也。《晉書·元帝紀》文景垂仁,傳芳于南頓。

《韻會》州名。地多芳草,置在常芳縣。

姓。《通志·氏族略》《風俗通》云:漢有幽州刺史芳垂敷。《韻學集成》作芳。芳字从屮作屮下方。

【尘】

尘【寅集上】【小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字彙補》古文塵字。註詳土部十一畫。(塵)〔古文〕。埃也。《爾雅·釋詁》久也。謂塵垢稽久也。《詩·小雅》無將大車,祗自塵兮。《後漢·班固傳》風伯淸塵。《拾遺記》石虎起樓四十丈,異香爲屑,風起則揚之,名芳塵。《嶺南表異錄》犀角爲簪梳,塵不著髮,名辟塵犀。

淫視爲遊塵,見《穀梁序疏》。

明窻塵,丹砂,藥名。《李白·草創大還詩》髣髴明窻塵。

《梵書·圓覺經》根塵虛妄。《註》根塵,六根之塵,謂眼、耳、鼻、舌、心、意。

《列仙傳》麻姑謂王方平曰:見東海三變爲桑田,今將行復揚塵乎。

姓,見《統譜》。

叶直連切,音廛。《班彪·北征賦》忽進路以息節兮,飮予馬兮洹泉。朝露漸予冠蓋兮,衣晻藹而蒙塵。

【在】

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昨宰切《集韻》《韻會》《正韻》盡亥切,裁上聲。《爾雅·釋訓》居也。《易·乾傳》在下位而不憂。

察也。《書·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禮·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視寒煖之節。

存也。《論語》父母在。

所在也。《前漢·武帝紀》徵詣行在。《蔡邕·獨斷》天子以四海爲家,謂所居爲行在所。

姓。晉汝南太守在育。

脾神曰常在,見《黃庭經》。

昨代切,音載。義同。

叶雌氏切。音此。善也。《詩·小雅》不屬于毛,不離于裏。天之生我,我辰安在。

叶才里切。示上聲。《屈原·離騷》吾令豐隆乗雲兮,求虙,今作在。《正字通》在,本昨代切,舊本泥韻書先才上聲訓居,次轉去聲訓所,不知所卽居,非上聲者訓居,去聲者訓所也。○按在有上去二聲。字書韻書皆然。《禮韻》原許通押,《字彙》分訓,似泥。《正字通》不从上轉去,亦非。

【眼】

眼【午集中】【目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顏上聲。《說文》目也。《靈樞經·大惑論》五藏六府之精氣,皆上注于目,爲之精。精之窠爲眼,骨之精爲童子,筋之精爲黑眼,氣之精爲白眼,故童子黑眼法于隂,白眼赤衇法于陽。《釋名》限也。瞳子限限而出也。《易·說卦》巽其於人也,爲多白眼。《史記·孔子世家》眼如望羊。《晉書·阮籍傳》籍能爲靑白眼。《南史·陶弘景傳》仙書云:眼方者壽千歲。弘景末年,一眼有時而方。

馬有夜眼。《本草綱目》馬夜眼在馬足膝上,有此能夜行。

果名。《嵆含·草木狀》南方之果,珍異者有龍眼。

香名。《洪芻香譜》白眼,香黃熟之別名。

彪眼泉,地名。見《北史·常景傳》。

姓。見《姓苑》。

《集韻》《韻會》《正韻》魚懇切,垠上聲。《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望其轂欲其眼也。《註》眼出大貌。一曰突出貌。鄭康成讀。

叶五建切,言去聲。《謝靈運·斤竹㵎詩》企石挹飛泉,攀林摘葉卷。想見山阿人,薜蘿若在眼。

叶伊甸切,音宴。《蘇轍·雪詩》終勝溪嶂長熏眼,典衣共子成高讌。《說文》本作。

【声】

声【丑集中】【士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字彙》同聖平聲。《說文》音也。《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傳》聲謂五聲,宮商角徵羽也。《禮·月令》仲夏之月,止聲色。《註》聲謂樂也。

凡響曰聲。《張載·正蒙》聲者,形氣相軋而成。兩氣者,谷響雷聲之類。兩形者,桴鼓叩擊之類。形軋氣,羽扇敲矢之類。氣軋形,人聲笙簧之類。皆物感之良能,人習而不察耳。《韻會》韻書平上去入爲四聲。

聲敎。《書·禹貢》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曁聲敎,訖于四海。《左傳·文六年》樹之風聲。《註》因土地風俗,爲立聲敎之法。

聲譽。《孟子》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註》聲聞,名譽也。

宣也。《孟子》金聲而玉振之也。《註》聲,宣也。

《諡法》不生其國曰聲。《註》生于外家。《春秋·經傳集解》繼室以聲子,生隱公。《註》聲,諡也。

姓。

《韻補》叶尸羊切,音商。《韓愈·贈張籍詩》嬌兒未絕乳,念之不能忘。忽如在其側,耳若聞啼聲。

【耳】

耳【未集中】【耳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而止切《集韻》《韻會》《正韻》忍止切,也。

俗以塗巷語爲信曰耳食。《史記·六國表》此與以耳食何異。《註》耳食,不能知味也。

凡物象耳形者,皆曰耳。《史記·封禪書》有雉登鼎耳。《後漢·五行志》延熹中,京都幘顏短耳長。

《韻會》助語辭。《論語》女得人焉耳乎。《禮·祭統》夫銘者,壹稱而上下皆得焉耳矣。

《正韻》語決辭。《史記·高祖紀》與父老約法三章耳。

《詩·魯頌》六轡耳耳。《傳》耳耳然至盛也。《朱註》耳耳,柔從也。

爵名。《左傳·昭七年》燕人歸燕姬,賂以瑤罋玉櫝斝耳。《註》斝耳,玉爵。《疏》斝,爵名,以玉爲之,旁有耳,若今之杯,故名耳。

姓。《正字通》明洪熙中有耳元明。

人名。老子名李耳。

地名。《前漢·武帝紀》罷儋耳眞番郡。《註》師古曰:儋耳,本南越地,眞番,本朝鮮地,皆武帝所置也。《後漢·明帝紀》西南哀牢,儋耳,僬僥諸種,前後貢獻。《註》楊浮異物志曰:儋耳,南方夷,生則鏤其頰皮,連耳匡分爲數枝,狀如雞腸,纍纍下垂至肩。

山名。《書·禹貢》熊耳外方桐柏。《疏》熊耳山,在弘農盧氏縣東,伊水所出。《荆州記》順陽益陽二縣,東北有熊耳山,東西各一峯,如熊耳狀,因以爲名。《齊語》踰大行與辟耳之谿。《註》辟耳,山名。《史記·封禪書》束馬懸車,上耳,山名在河南太陽。

草名。《詩·周南》采采卷耳。《傳》卷耳,苓耳也。廣雅云:枲耳也。《疏》生子如婦人耳中璫,或謂之耳璫,幽州人謂之爵耳。《博雅》耳,馬莧也。

獸名。《博雅》李耳,虎也。

綠耳,周穆王駿馬名,俗作騄駬。魏時西獻千里馬,色白,兩耳黃,名黃耳。《山海經》丹熏之山,有獸焉,其狀如鼠,而兔首麋身,其音如獋犬,以其尾飛,名曰耳鼠《註》卽鼯鼠,飛生鳥也。《崔豹·古今注》狗,一名黃耳。

蟲名。《爾雅·釋蟲》螾,或謂之入耳。

曾孫之孫曰耳孫。《前漢·惠帝紀》內外公孫耳孫。《註》應劭曰:耳孫者,孫之孫也。去曾高遠,但耳聞之。

《集韻》《韻會》孫之曾孫也。師古曰:爾雅,仍孫從己而數,是爲八葉。與晉說相同。仍耳聲相近,蓋一號也。

《諸侯王表》孫之子耳孫。《註》耳音仍。

《集韻》仍拯切,仍上聲。關中河東讀耳作此音。

相关诗句
我所喜兮凌紫霓 苏门振响声悲悽 三禅之乐风可吹 大地嶙峋成琰琬 旋开慧剑割浮云 马驹脚硬神州软 维摩手疾香饭煖 旷达如君何处讨 慧远莲台十八贤 卜式输边计不早 入怀之鸠化异宝 恰如食器出千群 点头微笑为办此 马牙未爇先氤氲 金针乍落水纹合 正当欢喜来相亲 菰芦弟子有宿根 交罗宝网悬高台 绣栌朱柱迎风铎 镂冰镌月丝文开 宝阶六道雪山来 四边力士相持维 十三层级表至德 黄金炜炜流光辉 中间至人如宝月 盘狮走豸麒麟嘶 十六周尺十尺围 远近烟霞生亦俗 檐楹星月绕还低 八棱架空驱鬼斸 安得昆吾铜蓝田玉 手沾圣泽心茫茫 芳尘在眼声在耳 三十六州皆播扬 隋文置掌不能数 四天分塔黄金光 献沙昔日金轮王 衣珠三薰又三沐 譬如冥晦烧绛灯 八宝庄严光夺目 我欲人间效兴福 金张赫奕何等閒 邓通铸山倏忽耳 秦皇走杀无金丹 楼高偏可坠玉女 堪嗟勒石燕然山 又不见人间万事自凋残 不达斯理真浮沤 此辈安能有至乐 挂瓢洗耳徒咿咻 君不见武陵飘水桃叶流 凤笙龙笛那能似 报我欢声唐孝廉 南归百粤祥云紫 壮穆墙边昱昱光 黄河见底圣人起 何况至尊无喻比 牛斗之上冲精光 丰城之剑昔在地 百灵呵护何可当 代深圮灭神物藏 矫龙欲去还能约 礧岢之气看本雄 两山巀嵲如玉削 石梁疑是鬼神琢 一瓶移镇山之北 大宋咸平分者谁 抱瓶煮铁翔云立 西竺异人敦遗化 遂令季叶声光及 宝山之赩有遗骸 四天飞铁狞龙泣 当年双树日轮入 五色烂绚光玲珑 玻璃瓶耀金刚粒 万山玉绕紫芙蓉 君不见匡庐之巅金轮峰 天吴失势冯夷痴 长虬啸海海水震 喜声直透昆崙嵋 喜事看来信逾奇 今年欢喜那堪比 年年此日欢喜同 度腊得欢喜 初秋日既望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