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通铸山倏忽耳

出自:明代·释今无《欢喜歌》

拼音:[dèng][tōng][zhù][shān][shū][hū][ěr]

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

初秋日既望,度腊得欢喜。
年年此日欢喜同,今年欢喜那堪比。
喜事看来信逾奇,喜声直透昆崙嵋。
长虬啸海海水震,天吴失势冯夷痴。
君不见匡庐之巅金轮峰,万山玉绕紫芙蓉。
玻璃瓶耀金刚粒,五色烂绚光玲珑。
当年双树日轮入,四天飞铁狞龙泣。
宝山之赩有遗骸,遂令季叶声光及。
西竺异人敦遗化,抱瓶煮铁翔云立。
大宋咸平分者谁,一瓶移镇山之北。
石梁疑是鬼神琢,两山巀嵲如玉削。
礧岢之气看本雄,矫龙欲去还能约。
代深圮灭神物藏,百灵呵护何可当。
丰城之剑昔在地,牛斗之上冲精光。
何况至尊无喻比,黄河见底圣人起。
壮穆墙边昱昱光,南归百粤祥云紫。
报我欢声唐孝廉,凤笙龙笛那能似。
君不见武陵飘水桃叶流,挂瓢洗耳徒咿咻。
此辈安能有至乐,不达斯理真浮沤。
又不见人间万事自凋残,堪嗟勒石燕然山。
楼高偏可坠玉女,秦皇走杀无金丹。
邓通铸山倏忽耳,金张赫奕何等閒。
我欲人间效兴福,八宝庄严光夺目。
譬如冥晦烧绛灯,衣珠三薰又三沐。
献沙昔日金轮王,四天分塔黄金光。
隋文置掌不能数,三十六州皆播扬。
芳尘在眼声在耳,手沾圣泽心茫茫。
安得昆吾铜蓝田玉,八棱架空驱鬼斸。
檐楹星月绕还低,远近烟霞生亦俗。
十六周尺十尺围,盘狮走豸麒麟嘶。
中间至人如宝月,黄金炜炜流光辉。
十三层级表至德,四边力士相持维。
宝阶六道雪山来,镂冰镌月丝文开。
绣栌朱柱迎风铎,交罗宝网悬高台。
菰芦弟子有宿根,正当欢喜来相亲。
金针乍落水纹合,马牙未爇先氤氲。
点头微笑为办此,恰如食器出千群。
入怀之鸠化异宝,卜式输边计不早。
慧远莲台十八贤,旷达如君何处讨。
维摩手疾香饭煖,马驹脚硬神州软。
旋开慧剑割浮云,大地嶙峋成琰琬。
三禅之乐风可吹,苏门振响声悲悽,我所喜兮凌紫霓。

查看原文

注释

【邓通】西汉蜀郡南安(今四川乐山)人。因得文帝宠幸,官至上大夫,赐钱无数。又赐以蜀郡严道铜山,许自铸钱,邓氏钱遂遍天下。后世遂以"邓通"为钱的代称。
【铸山】谓开采山中铜矿以铸造钱币。
【倏忽】一转眼;忽然:倏忽不见|山地气候倏忽变化,应随时注意|隔河见胡骑,倏忽数百群。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邓】

邓【補遺·酉集】【邑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2画

《搜眞玉鏡》音山。地名。(鄧)《唐韻》徒亘切《集韻》《韻會》《正韻》唐亘切,音蹬。《說文》曼姓之國。《春秋·桓七年》鄧侯吾離來朝。《疏》鄧,在南地,屬衡岳。

魯地。《春秋·隱十年》春,齊侯、鄭伯盟于鄧。《註》鄧,魯地。

蔡地。《春秋·桓二年》蔡侯、鄭伯會于鄧。《註》潁川召陵縣西南有鄧城。《疏》賈、服以鄧爲國,釋例以此爲蔡地,其鄧國則義陽鄧縣是也。以鄧是小國,去蔡遠,蔡、鄭懼楚而爲此會,不當反求近楚小國與之結援,故知非鄧國也。

州名。本秦南陽郡,隋置南陽縣,攺鄧州。

姓。《姓考》殷武丁封叔父于河北,爲鄧侯,後因氏。(鄧)

【通】

通【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統平聲。《說文》達也。《正韻》徹也。《易·繫辭》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禮·學記》知類通達。

亨也,順也。《禮·儒行》上通而不困。《註》謂仕則上達乎君,不困于道德之不足也。《易·節卦》不出戸庭,知通塞也。

暢也。《爾雅》四時和爲通正。《註》通,平暢也。

總也。《禮·王制》以三十年之通制國用。《註》通計三十年所入之數,使有十年之餘也。

開也。《前漢·何武傳》通三公官。《註》謂更開置之也。

道之也。

凡人往來交好曰通。《前漢·季布傳》非長者勿與通。

《陸賈傳》剖符通使。

書名。《白虎通》班固著。《風俗通》應劭著。

書首末全曰通。《後漢·崔實傳》宜寫一通。

凡物色純者謂之通。《周禮·春官·司常》通帛爲旃。《註》通帛,無他物之飾也。

通鼓。《周禮·地官·鼓人》以金鐸通鼓。《疏》司馬振鐸,將軍以下卽擊鼓,故云通鼓。

井地名。《前漢·法志》方里爲井,井十爲通。

《廣韻》州名。

《韻會》馬矢曰通。《後漢·戴就傳》以馬通薰之。

《左傳·杜預註》旁淫曰通。

叶他郞切,音湯。《東方朔·七諫》身寢疾而日愁兮,情沈抑而不揚。衆人莫可與論道兮,悲精神之不通。

【铸】

鑄【戌集上】【金部】康熙筆画:22画部外筆画:14画

〔古文〕音注。《說文》銷金成器也。《玉篇》熔鑄也。《左傳·宣三年》鑄鼎象物。《註》象所圖物,著之於鼎。

《昭二十一年》天王將鑄無射。

國名。《左傳·襄二十三年》臧宣叔娶于鑄。《註》鑄國,濟北蛇丘縣所治。

地名。《後漢·郡國志》濟北國有鑄鄕城。

與祝通。《禮·樂記》封帝堯之後于祝。《註》祝,或爲鑄。

姓。《姓苑》堯後。以國爲氏。

《字彙補》照秀切,音呪。《淮南子·俶眞訓》今夫冶工之鑄器。《註》鑄,讀作祝。

【山】

山【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所閒切《集韻》《韻會》師閒切《正韻》師姦切,起之形。《釋名》山,產也。產萬物者也。《易·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書·禹貢》奠高山大川。《爾雅·釋山》河南華,河西嶽,河東岱,河北恆,江南衡,《周禮》謂之鎮。《鄭註》鎮名山安地德者也。

《山海經》山分東西南北中五經。南則自蜀中西南至吳越諸山界。西則自華隂嶓冢以至崑崙積石諸山,今隴西甘肅玉門外,其地也。北則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門諸山,是禹貢冀雍兩州之境也。東則自泰岱姑射沿海諸境,則禹貢靑州齊魯之地也。見《讀山海經語》。

連山,古易名。《周禮·春官》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註》似山之出內氣也。

姓。古烈山氏之後。

公山,複姓。

《集韻》《韻會》所旃切,音仙《詩·小雅》幽幽南山。叶上干,干音堅。

《孔子·丘陵歌》喟然迴慮,題彼泰山。鬱確其高,梁甫迴連。○按山在刪韻,古轉聲寒刪先通,則非止叶音矣。

叶疏臻切,音甡。《班固·東都賦》吐燄生風,欱野歕山。叶下振。《正字通》本部與土阜石三部通者,互見。

【倏】

倏【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式竹切,音叔。倏忽。

犬走疾也。下从犬。俗作倐,从火,非。

【忽】

忽【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呼骨切,音笏。《說文》忘也。忽忽不省事也。《晏子春秋·齊役者歌》忽忽矣,若之何。

《廣韻》倏忽也。《爾雅·釋詁》盡也。《註》忽然盡貌。《左傳·文五年》臯陶庭堅,不祀忽諸。

滅也。《詩·大雅》是絕是忽。《傳》忽,滅也。

《集韻》輕也。一蠶爲一忽,十忽爲一絲。《劉德曰》忽,蜘蛛網也。

慢忽也。《後漢·崔駰傳》公愛班固而忽崔駰。

忽荒,空無著也。《賈誼·服賦》寥廓忽荒兮,與道翱翔。

姓。明有忽忠,忽明。

通作曶。《前漢·揚雄傳》時人皆曶之。《註》與忽同。

仲忽,人名。《前漢·古今人表》作中曶。亦通作笏。《儀禮·士喪禮》竹笏。《註》今文笏作忽。亦通作芴。《荀子·正名篇》芴然而粗。《註》與忽同。無根本貌。

叶火一切,音翕。《前漢·班固敘傳》元元本,木數始於一,產氣黃鍾,造計杪忽。

叶許月切,音血。《陸機·雲賦》盈八紘以餘憤,雖彌天其未泄。豈假期于遷晷,邁崇朝而倏忽。《說文》从心勿聲。《長箋》亦書作。◎按今字,皆从小篆出,止可依《說文》疏解,如忽字,借義通義甚多,而精蕰正譌必援古文大篆,以折今文,則衆義皆可廢矣。說今文之字,惟从今文,駁正經史借用處,則字義已明,不必過爲迂論臆斷也。凡諸部字,不多引精蕰正譌辨駁者,俱倣此。

【耳】

耳【未集中】【耳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而止切《集韻》《韻會》《正韻》忍止切,也。

俗以塗巷語爲信曰耳食。《史記·六國表》此與以耳食何異。《註》耳食,不能知味也。

凡物象耳形者,皆曰耳。《史記·封禪書》有雉登鼎耳。《後漢·五行志》延熹中,京都幘顏短耳長。

《韻會》助語辭。《論語》女得人焉耳乎。《禮·祭統》夫銘者,壹稱而上下皆得焉耳矣。

《正韻》語決辭。《史記·高祖紀》與父老約法三章耳。

《詩·魯頌》六轡耳耳。《傳》耳耳然至盛也。《朱註》耳耳,柔從也。

爵名。《左傳·昭七年》燕人歸燕姬,賂以瑤罋玉櫝斝耳。《註》斝耳,玉爵。《疏》斝,爵名,以玉爲之,旁有耳,若今之杯,故名耳。

姓。《正字通》明洪熙中有耳元明。

人名。老子名李耳。

地名。《前漢·武帝紀》罷儋耳眞番郡。《註》師古曰:儋耳,本南越地,眞番,本朝鮮地,皆武帝所置也。《後漢·明帝紀》西南哀牢,儋耳,僬僥諸種,前後貢獻。《註》楊浮異物志曰:儋耳,南方夷,生則鏤其頰皮,連耳匡分爲數枝,狀如雞腸,纍纍下垂至肩。

山名。《書·禹貢》熊耳外方桐柏。《疏》熊耳山,在弘農盧氏縣東,伊水所出。《荆州記》順陽益陽二縣,東北有熊耳山,東西各一峯,如熊耳狀,因以爲名。《齊語》踰大行與辟耳之谿。《註》辟耳,山名。《史記·封禪書》束馬懸車,上耳,山名在河南太陽。

草名。《詩·周南》采采卷耳。《傳》卷耳,苓耳也。廣雅云:枲耳也。《疏》生子如婦人耳中璫,或謂之耳璫,幽州人謂之爵耳。《博雅》耳,馬莧也。

獸名。《博雅》李耳,虎也。

綠耳,周穆王駿馬名,俗作騄駬。魏時西獻千里馬,色白,兩耳黃,名黃耳。《山海經》丹熏之山,有獸焉,其狀如鼠,而兔首麋身,其音如獋犬,以其尾飛,名曰耳鼠《註》卽鼯鼠,飛生鳥也。《崔豹·古今注》狗,一名黃耳。

蟲名。《爾雅·釋蟲》螾,或謂之入耳。

曾孫之孫曰耳孫。《前漢·惠帝紀》內外公孫耳孫。《註》應劭曰:耳孫者,孫之孫也。去曾高遠,但耳聞之。

《集韻》《韻會》孫之曾孫也。師古曰:爾雅,仍孫從己而數,是爲八葉。與晉說相同。仍耳聲相近,蓋一號也。

《諸侯王表》孫之子耳孫。《註》耳音仍。

《集韻》仍拯切,仍上聲。關中河東讀耳作此音。

相关诗句
我所喜兮凌紫霓 苏门振响声悲悽 三禅之乐风可吹 大地嶙峋成琰琬 旋开慧剑割浮云 马驹脚硬神州软 维摩手疾香饭煖 旷达如君何处讨 慧远莲台十八贤 卜式输边计不早 入怀之鸠化异宝 恰如食器出千群 点头微笑为办此 马牙未爇先氤氲 金针乍落水纹合 正当欢喜来相亲 菰芦弟子有宿根 交罗宝网悬高台 绣栌朱柱迎风铎 镂冰镌月丝文开 宝阶六道雪山来 四边力士相持维 十三层级表至德 黄金炜炜流光辉 中间至人如宝月 盘狮走豸麒麟嘶 十六周尺十尺围 远近烟霞生亦俗 檐楹星月绕还低 八棱架空驱鬼斸 安得昆吾铜蓝田玉 手沾圣泽心茫茫 芳尘在眼声在耳 三十六州皆播扬 隋文置掌不能数 四天分塔黄金光 献沙昔日金轮王 衣珠三薰又三沐 譬如冥晦烧绛灯 八宝庄严光夺目 我欲人间效兴福 金张赫奕何等閒 邓通铸山倏忽耳 秦皇走杀无金丹 楼高偏可坠玉女 堪嗟勒石燕然山 又不见人间万事自凋残 不达斯理真浮沤 此辈安能有至乐 挂瓢洗耳徒咿咻 君不见武陵飘水桃叶流 凤笙龙笛那能似 报我欢声唐孝廉 南归百粤祥云紫 壮穆墙边昱昱光 黄河见底圣人起 何况至尊无喻比 牛斗之上冲精光 丰城之剑昔在地 百灵呵护何可当 代深圮灭神物藏 矫龙欲去还能约 礧岢之气看本雄 两山巀嵲如玉削 石梁疑是鬼神琢 一瓶移镇山之北 大宋咸平分者谁 抱瓶煮铁翔云立 西竺异人敦遗化 遂令季叶声光及 宝山之赩有遗骸 四天飞铁狞龙泣 当年双树日轮入 五色烂绚光玲珑 玻璃瓶耀金刚粒 万山玉绕紫芙蓉 君不见匡庐之巅金轮峰 天吴失势冯夷痴 长虬啸海海水震 喜声直透昆崙嵋 喜事看来信逾奇 今年欢喜那堪比 年年此日欢喜同 度腊得欢喜 初秋日既望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