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中理曲人

出自:近现代·俞长源《拟古》

拼音:[gé][zhōng,zhòng][lǐ][qū,qǔ][rén]

平仄:平平仄平平

天上何所有,亭亭驻白云。
是谁奋妙响,赏音及氤氲。
阁中理曲人,楚楚不能群。
未露已世惊,美质含高文。
朱唇睡还点,罗衣坐亦熏。
抱璞不言琢,私议徒纷纭。
世有渴贤者,倾心以事君。
月出东南隅,愁人得良夜。
良夜值千金,难回高轩驾。
清辉照满怀,疑是君身化。
揽之原无踪,同于欢梦诈。
多忧悲先枯,木叶时一下。
自视不肖躯,荣曜岂久假。
愿固贞石心,长待翠盖迓。
堂上陈瑶瑟,弹者若湘娥。
被服纤罗素,云髻高嵯峨。
既亮且扬抑,拊节发清歌。
翳我尘滓躯,欲前心媕娿。
之子辱下顾,好目流情波。
朱门无真爱,忍坐春荣过。
心动指失驭,弦音忽不和。
有容子沈晦,有志我蹉跎。
良媒已尽死,悲愤今日多。
生人贵行乐,驾言入西关。
关中何萧索,榛草塞阙观。
归来期友朋,斗酒相舒颜。
所期各天涯,安得接古欢。
固知人寿短,为乐亦良难。
何当谢尘杂,挽车守素寒。
篷门辉佳色,相对日忘餐。
高台招悲风,嘉会在须臾。
绸缪若为别,征马亦踟蹰。
世涂望益畏,中肠结益纡。
鸿雁飞在天,曾无一翮孤。
秋草弥于地,叶叶不分枯。
人生苦离别,转为物挪揄。
秋风激庭树,彫叶满重阶。
下有号寒虫,体冷心未灰。
忧人当兹夜,长叹有余哀。
劳劳何时已,冉冉日不回。
怆然发歌悲,与虫共徘徊。
妖女徒尚色,静女独含芳。
素手秉机杼,自织布衣裳。
清扬婉眉目,岂在红粉妆。
崇兰閟厓壑,春风吹馨香。
蝶蜂自为媒,当户粉飞翔。
谁有桃李心,所守凛冰霜。
小人不为谅,飞语期中伤。
宛转难自明,寸寸裂肝肠。
何恤图一死,是非将不章。
浮云驱劲风,君看月素光。
山上生蘼芜,山下多兰蕙。
言采意踌躇,泪下青裙帔。
香草致佳人,佳人今显贵。
孤妄同野草,婀娜为谁媚。
坐此废深闺,人言殊可畏。
俯仰若为容,转眼秋霜坠。
君终鄙寒微,妾亦长憔悴。
结交无始终,故物空怀佩。
东南有孔雀,西北有高楼。
相去千余里,坐令两地愁。
楼上青春妇,蛾眉何纤修。
无日不相思,强颜为人羞。
身作要津室,空抱粲衾裯。
庐江同生死,结爱入坟丘。
小吏安足贱,能与欢绸缪。
君书前岁至,锦字如星稠。
上言高飞险,下怀百岁忧。
其心一何亮,其行一何媮。
为言欺妇人,君政谅难脩。
天地本不宽,穷巷益窘步。
中有沈忧人,心素无写处。
古调谁复弹,青琴同不遇。
所托金石交,乃为谤言误。
坐此伤轗轲,出门泣歧路。
放怀一登台,廓然若深悟。
韩生徒孤愤,古今同五蠹。
篷庐有达士,冥心自夷旷。
一眴视万年,虚无用逸放。
不弄不弦琴,寄意古人上。
亦不求神仙,服食惟旨酿。
旨酿满洛都,由君倾其量。
沽之囊用单,市上成惆怅。
君行南山南,妾居南山北。
山阳白日光,长照君胸膈。
山阴冰雪深,长映妾身白。
男儿志四方,妇人守刀尺。
六月裁寒衣,路远急闺职。
缝成苦汗污,捣以浣沙石。
一袭洁无疵,宛然妾心迹。
妾心即君心,山岳不能隔。
明镜映云鬓,勿谓未飞霜。
朱颜夙云好,心知减泽光。
君子远行役,焉得不感伤。
春衣斑别泪,秋月寒空房。
空房强燕坐,离绪抽何长。
愿言结不解,密扣君心肠。
心肠在君身,自顾还茫茫。

查看原文

注释

【中理】犹正理。
【理曲】弄曲,演奏乐曲。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阁】

閣【戌集上】【門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古洛切《集韻》剛鶴切《韻會》《正韻》葛鶴切,音各。《說文》所以止扉者。从門,各,意兼聲。《徐曰》按:杙長者謂之閣,所以止扉。卽今云門頰,扇所附著也。《正字通》按爾雅釋宮:樴謂之杙,在牆者謂之楎,在地者謂之臬,大者謂之栱,長者謂之閣。

《博雅》閣載也。

《集韻》一曰觀也。一曰藏之所。《玉篇》樓也。揚雄校書于天祿閣。《正字通》漢宮殿疏:麒麟閣、天祿閣,蕭何造以藏祕書,延賢士。唐制:宣政,前殿也,謂之衙,衙有仗。紫宸,便殿也,謂之閣。朔望不御前殿而御紫宸,謂之入閣。

食閣,木板爲之,所以食物也。《又》天子閣,左達五,右達五。《註》天子尊庖㕑遠,故左夾室五閣。右夾室五閣。

閣道,樓陛也。《前漢·司馬相如傳》輦道纚屬。《註》輦道,閣道也。《戰國策》故爲棧道木閣,而迎王與后於城陽山中。

甬路,亦名飛閣,複道也。《史記·高祖紀·輒燒絕棧道註》棧道,閣道也。崔浩云:險絕之處,傍鑿山巖,而施版梁爲閣。《正字通》馬鳴閣道,利州棧道也。今保寧府廣平縣,其閣梁,一頭入山腹,一頭立柱水中。張良燒絕秦棧道,卽此。地輿志昭化縣有馬鳴閣。劒州有劒閣。

《周禮·秋官·野廬氏註》車有轘轅坻閣。《疏》坻閣,道路之名也。

星名。《史記·天官書》六星絕漢,抵營室,曰閣道。《註》閣道,北斗之輔。

《詩·小雅》約之閣閣。《毛傳》猶歷歷也。《詩詁》端直貌。

蛙聲。《韓愈·雜詩》蛙黽鳴無謂,閣閣祗亂人。《註》閣閣,如其聲。喻羣言害道也。

姓。《急就章》有閣幷訢。《正字通》唐御史閣輔。

《韻補》叶于六切,音哊。《司馬相如·上林賦》離宮別館,彌山跨谷。高廊四注,重坐曲閣。叶下屬宿。

【中】

中【子集上】【丨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音忠。《書·大禹謨》允執厥中。《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五禮防民僞,而敎之中。《左傳·成十三年》劉子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

《左傳·文元年》舉正於中,民則不惑。《註》舉中氣也。

司中,星名。在太微垣。《周禮·春官·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

《前漢·律歷志》春爲陽中,萬物以生。秋爲隂中,萬物以成。

中央,四方之中也。《書·召誥》王來紹上帝,自服于土中。《註》洛爲天地之中。《張衡·東京賦》宅中圓大。

正也。《禮·儒行》儒有衣冠中。《周禮·秋官·司刺》以此三法者求民情,斷民中,施上服下服之罪。《註》斷民罪,使輕重得中也。

心也。《史記·韓安國傳》深中寬厚。

內也。《易·坤卦》黃裳元吉,文在中也。

《老子·道德經》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半也。《列子·力命篇》得亦中,亡亦中。《魏志·管輅傳》鼓一中。《註》猶言鼓一半也。

成也。《禮·禮器》因名山升中于天。《註》中,猶成也。燔柴祭天,告以諸侯之成功也。

滿也。《前漢·百官表》制中二千石。《註》謂滿二千石也。《索隱》漢制,九卿已上,秩一歲,滿二千石。

穿也。《周禮·冬官考工記》中其莖。《註》謂穿之也。

盛算器。《禮·投壺》主人奉矢,司射奉中。《註》士鹿中,大夫兕中,刻木如兕鹿而伏,背上立圓圈,以盛算也。

《禮·深衣註》衣有表者,謂之中衣。與衷通。

俚語。以不可爲不中。《蕭參希通錄》引左傳成公二年,無能爲役。杜預註:不中爲之役使。

《禮·鄕飲酒義》冬之爲言中也。中者,藏也。

姓。漢少府卿中京。

中行,中英,中梁,中壘,中野,皆複姓。

《廣韻》《集韻》《韻會》陟仲切,音妕。矢至的曰中。《史記·周本紀》養由基去柳葉百步,射之,百發百中。

著其中曰中。《莊子·達生篇》中身當心則爲病,猶醫書中風,中暑是也。

要也。《周禮·春官》凡官府鄕州及都鄙之治中,受而藏之。《註》謂治職簿書之要也。

應也。《禮·月令》律中大簇。《註》中猶應也。

合也。《左傳·定元年》季孫曰:子家子亟言於我,未嘗不中吾志也。

《類篇》《正韻》直衆切。與仲通。《禮·月令》中呂,卽仲呂,又讀作得。《周禮·地官》師氏掌國中失之事。《註》故書中爲得。陸德明云:中,杜音得。

《韻補》叶陟良切,音章。師古曰:古讀中爲章。《吳志·胡綜傳·黃龍大牙賦》四靈旣布,黃龍處中。周制日月,是曰太常。

叶諸仍切,音征。《劉貢父·詩話》關中讀中爲》天期乗祚受爵漢中。叶下秦。古東韻與庚陽通。俗讀中酒之中爲去聲。中與之中爲平聲。◎按《魏志·徐邈傳》:邈爲尚書郞,時禁酒。邈私飮沈醉,趙達問以曹事,曰中聖人。時謂酒淸爲聖人,濁者爲賢人。蘇軾詩:公特未知其趣耳,臣今時復一中之。則中酒之中,亦可讀平聲。《通鑑》:周宣王成中與之名,註:當也。杜詩:今朝漢社稷,新數中與年。則中與之中亦可讀去聲。

【理】

理【午集上】【玉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良止切《集韻》《韻會》兩耳切《正韻》良以切,音里。《說文》治玉也。《徐曰》物之脈理,惟玉最密,故从玉。《淮南子·覽冥訓》夏桀之時,金積折廉,璧襲無理。《註》用之煩數,皆鈍而無文。

《說文徐註》治玉治民皆曰理。《書·周官》論道經邦,燮理隂陽。《前漢·循吏傳》政平訟理。

《玉篇》正也。《左傳·成二年》先王疆理天下。《註》理,正也。

《玉篇》道也。《廣韻》義理。《易·繫辭》易而天下之理得矣。《史記·平原君傳》謂公孫龍曰:公無復與孔子高辨事也。其人理勝於辭,公辭勝於理,辭勝於理,終必受詘。《皇極經世》天下之數出於理,違理則入於術,世人以數而入於術,故失於理也。

性也。《禮·樂記》天理滅矣。《註》理,猶性也。

條理也。《易·繫辭》俯以察於地理。《疏》地有山川原隰,各有條理,故稱理也。

《說卦》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禮·中庸》文理密察。《朱註》理,條理也。

《禮·樂記》理發諸外,而民莫不承順。《註》理,容貌之進止也。

《玉篇》文也。《前漢·周勃傳》縱理入口。《唐書·太宗紀》本心不正,則脈理皆斜。

《增韻》膚肉之閒爲湊理,以其有脈理也。《禮·內則》薄切之,必絕其理。《杜甫詩》肌理細膩骨肉勻。

分也。《禮·樂記》樂者,通倫理者也。《註》理,分也。《釋文》分,扶問反。

賴也。《孟子》大不理於口。

《廣韻》料理。《晉書·桓冲傳》冲謂徽之曰:在府日久,當相料理。

《韻會》治獄官曰理。《禮·月令》孟秋之月,命理瞻傷,察創視折。《註》理,治獄官也。《史記·循吏傳》李離者,晉文公之理也。

媒也。《屈原·離騷》解佩纕以結言兮,吾令蹇修以爲理。《註》使古賢蹇修而爲媒理也。五臣云:令蹇脩爲媒,以通辭理。

姓。《五音集韻》臯陶爲大理,因官氏焉,殷有理徵。

紙名。《博物志》南海以海苔爲紙,其理倒側,故名側理。

《正字通》大理,古滇夷國名。自唐始通中國,歷蒙趙楊段四姓,俱僭稱帝。至元始臣服中國,稱總管,及明而亡,改爲大理府,屬雲南。

與李通。《左傳·昭十三年》行理之命。《註》使人也。《周語》行理以節逆之。賈逵註小行人也。孔晁註亦作李。《前漢·天文志》騎官左角曰理。《史記·天官書》作李。

【曲】

曲【辰集上】【曰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2画

《廣韻》丘玉切《集韻》《韻會》區玉切,音䱡。《說文》象器受物之形。《易·繫辭》曲成萬物而不遺。《疏》屈曲委細。《書·洪範》木曰曲直。《傳》木可以揉曲直。

《詩·秦風》亂我心曲。《傳》心曲,委曲也。《禮·曲禮·釋文》曲禮,委曲說禮之事。

《禮·中庸》其次致曲。《註》曲,猶小小之事。《朱註》一偏也。

《說文》或說蠶簿。《禮·月令》具曲植籧筐。《註》所以養蠶器也。曲,簿也。《前漢·周勃傳》以織簿曲爲生。《註》葦簿爲曲也。

樂曲。《宋玉·對楚王問》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姓。《史記·蒙恬傳》御史曲宮。

《集韻》顆羽切,音踽。地名。《史記·曹相國世家》軍於曲遇。

《陳丞相世家》更以陳平爲曲逆侯。

《韻補》叶區聿切。《劉植·魯都賦》巖險迴隔,峻巘隱曲。猛獸深潛,介禽匿。

【人】

人【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2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仁。《說文》天地之性最貴者也。《釋名》人,仁也,仁生物也。《禮·禮運》人者,天地之德,隂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

一人,君也。《書·呂》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予一人,天子自稱也。《湯誥》嗟爾萬方有衆,明聽予一人誥。

二人,父母也。《詩·小雅》明發不寐,有懷二人。

左人,中人,翟國二邑。

官名。《周禮》有庖人,亨人,漿人,凌人之類。

楓人,老楓所化,見《朝野僉載》。

蒲人,艾人,見《歲時記》。

姓。明人傑。

左人,聞人,俱複姓。

《韻補》叶如延切,音然。《劉向·列女頌》望色請罪,桓公嘉焉。厥後治內,立爲夫人。

相关诗句
自顾还茫茫 心肠在君身 密扣君心肠 愿言结不解 离绪抽何长 空房强燕坐 秋月寒空房 春衣斑别泪 焉得不感伤 君子远行役 心知减泽光 朱颜夙云好 勿谓未飞霜 明镜映云鬓 山岳不能隔 妾心即君心 宛然妾心迹 一袭洁无疵 捣以浣沙石 缝成苦汗污 路远急闺职 六月裁寒衣 妇人守刀尺 男儿志四方 长映妾身白 山阴冰雪深 长照君胸膈 山阳白日光 妾居南山北 君行南山南 市上成惆怅 沽之囊用单 由君倾其量 旨酿满洛都 服食惟旨酿 亦不求神仙 寄意古人上 不弄不弦琴 虚无用逸放 一眴视万年 冥心自夷旷 篷庐有达士 古今同五蠹 韩生徒孤愤 廓然若深悟 放怀一登台 出门泣歧路 坐此伤轗轲 乃为谤言误 所托金石交 青琴同不遇 古调谁复弹 心素无写处 中有沈忧人 穷巷益窘步 天地本不宽 君政谅难脩 为言欺妇人 其行一何媮 其心一何亮 下怀百岁忧 上言高飞险 锦字如星稠 君书前岁至 能与欢绸缪 小吏安足贱 结爱入坟丘 庐江同生死 空抱粲衾裯 身作要津室 强颜为人羞 无日不相思 蛾眉何纤修 楼上青春妇 坐令两地愁 相去千余里 西北有高楼 东南有孔雀 故物空怀佩 结交无始终 妾亦长憔悴 君终鄙寒微 转眼秋霜坠 俯仰若为容 人言殊可畏 坐此废深闺 婀娜为谁媚 孤妄同野草 佳人今显贵 香草致佳人 泪下青裙帔 言采意踌躇 山下多兰蕙 山上生蘼芜 君看月素光 浮云驱劲风 是非将不章 何恤图一死 寸寸裂肝肠 宛转难自明 飞语期中伤 小人不为谅 所守凛冰霜 谁有桃李心 当户粉飞翔 蝶蜂自为媒 春风吹馨香 崇兰閟厓壑 岂在红粉妆 清扬婉眉目 自织布衣裳 素手秉机杼 静女独含芳 妖女徒尚色 与虫共徘徊 怆然发歌悲 冉冉日不回 劳劳何时已 长叹有余哀 忧人当兹夜 体冷心未灰 下有号寒虫 彫叶满重阶 秋风激庭树 转为物挪揄 人生苦离别 叶叶不分枯 秋草弥于地 曾无一翮孤 鸿雁飞在天 中肠结益纡 世涂望益畏 征马亦踟蹰 绸缪若为别 嘉会在须臾 高台招悲风 相对日忘餐 篷门辉佳色 挽车守素寒 何当谢尘杂 为乐亦良难 固知人寿短 安得接古欢 所期各天涯 斗酒相舒颜 归来期友朋 榛草塞阙观 关中何萧索 驾言入西关 生人贵行乐 悲愤今日多 良媒已尽死 有志我蹉跎 有容子沈晦 弦音忽不和 心动指失驭 忍坐春荣过 朱门无真爱 好目流情波 之子辱下顾 欲前心媕娿 翳我尘滓躯 拊节发清歌 既亮且扬抑 云髻高嵯峨 被服纤罗素 弹者若湘娥 堂上陈瑶瑟 长待翠盖迓 愿固贞石心 荣曜岂久假 自视不肖躯 木叶时一下 多忧悲先枯 同于欢梦诈 揽之原无踪 疑是君身化 清辉照满怀 难回高轩驾 良夜值千金 愁人得良夜 月出东南隅 倾心以事君 世有渴贤者 私议徒纷纭 抱璞不言琢 罗衣坐亦熏 朱唇睡还点 美质含高文 未露已世惊 楚楚不能群 阁中理曲人 赏音及氤氲 是谁奋妙响 亭亭驻白云 天上何所有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