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忍牛觳觫

出自:明代·李之世《读书柳子厚牛赋有感效坡公体》

拼音:[bù,fǒu][rěn][niú][hú][sù]

平仄:仄仄平平仄

琼土恬杀牛,食之以当粟。
吉凶昏丧事,杀牛媚亲族。
家大视牛多,宴颁皆取足。
上以荐祖祢,下以饫僮仆。
牛自海渡来,头头皆就戮。
有牛不以耕,但用恣口腹。
又有生黎种,嗜牛尤太酷。
杀牛不用刀,毙之仅一镞。
剥皮以当锅,燔烧取半熟。
入口尚闻腥,鸾刀带血漉。
毛骨委山野,肠胄弃深谷。
厥地产沈香,还以生牛鬻。
以此腥膻禽,易此芳馨木。
灾木与刑禽,其理等笺僇。
牛鸣泻厥悲,香泪亦当哭。
胡为东坡老,忍木而仁畜。
热喝醒沈梦,痛棒创狂俗。
供佛以沈香,即是烧牛肉。
余性酷烧香,不忍牛觳觫
二者讼于中,曷以平兹狱。
空香入斧斤,有斫而非触。
我即罢购香,牛命不可赎。
不若勤烧香,为牛姿冥福。

查看原文

注释

【不忍】1.不忍心,感情上觉得过不去。 2.不忍耐;不忍受。 3.不收敛。 4.不能忍受;不愿意。 5.舍不得。
【觳觫】害怕得发抖的样子。语出《孟子·梁惠王上》:“吾不忍其(牛)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也因以指牛: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不】

不【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

《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

《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

《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

《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

《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䳡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䳕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謂之隹,揚州人亦然。

未定之辭也。《陶潛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

姓。《晉書》汲郡人不準。◎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轉注古音,音彪。

《正韻》芳無切。與柎通。花萼跗也。《詩·小雅》鄂不韡韡。《鄭箋》承華者,鄂也。不當作柎。鄭樵曰:不象萼蔕形。與旉通。《陸璣詩疏》柎作跗。《束皙·補亡詩》白華絳趺。《唐詩》紅萼靑趺皆因之。

華不注,山名,在濟南城東北。《左傳·成二年》晉卻克戰于鞌,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伏琛齊記》引摯虞畿服經,不,與詩鄂不之不同。李白詩: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蓋因華跗而比擬之。胡傳讀不如卜,非。

《古詩·日出東南隅行》使君謝羅敷,還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〇按愚當讀若吾,疑模切,與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韻,《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

與丕同。《書·大誥》爾丕克遠省。馬融作不。《秦·詛楚文》不顯大神巫咸。《秦·和鐘銘》不顯皇祖。與詩周頌不顯不承同。不顯不承,猶書云丕顯丕承也。

《韻補》叶補美切,音彼。《荀子·賦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與。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與。所不謂小人所鄙也。《正字通》不字在入聲者,方音各殊,或讀逋入聲,或讀杯入聲。司馬光切韻圖定爲逋骨切,今北方讀如幫鋪切,雖入聲轉平,其義則一也。

【忍】

忍【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而軫切《集韻》《韻會》《正韻》爾軫切,人上聲。《說文》能也。《徐曰》能音耐。从心刃。《長箋》如刀剌心,忍意也。《周武王·書銘》忍之須臾,乃全汝軀。

《廣韻》强也,有所含忍。《左傳·昭元年》魯以相忍爲國。

安于不仁曰忍。《詩·大雅》維彼忍心,是顧是復。《詩·小雅》君子秉心,維其忍之。

忍忍,猶不忍也。《後漢·崔琦傳》情懷忍忍。

姓。

《廣韻》《集韻》《韻會》與韌靭忍同。

【牛】

牛【巳集下】【牛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語求切《集韻》魚尤切《韻會》疑尤切,平聲。《說文》大牲也。牛,件也。件,事理也。象角頭三封尾之形。《註》徐鍇曰:件,若言物一件二件也。封,高起也。《玉篇》黃帝服牛乗馬。《易·无妄》或繫之牛。

《說卦》坤爲子母牛。《禮·曲禮》凡祭宗廟之禮,牛曰一元大武。

《月令》出土牛,以送寒氣。《疏》月建丑,土能克水,故作土牛,以畢送寒氣也。

樹化牛。《玄中記》千年樹精,化爲靑牛。始皇伐大樹,有靑牛躍出入水。

官名。《周禮·地官》牛人,掌養國之公牛,以待國之政令。

牽牛,宿名。《爾雅·釋天》星紀,斗牽牛也。《註》牽牛斗者,日月五星之所終始,故謂之星紀。

天牛,蟲名。一曰天水牛。《爾雅·釋蟲》蠰齧桑註似天牛。

紫金牛,藥名。見《本草綱目》。

姓。《廣韻》微子裔,司牛父,子孫以王父字爲氏。《風俗通》漢有牛崇。

人名。《史記·虞舜紀》瞽瞍父曰橋牛。

叶音疑。《詩·小雅》我任我輦,我車我牛。叶下哉。哉讀將黎反。

【觳】

觳【酉集上】【角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胡谷切,音斛。《說文》盛觵巵也。一曰射具。《類篇》觳簏,器名。

《玉篇》盡也,族也。

薄也。《管子·地員篇》五粟之狀,剛而不觳。《註》觳,薄也。《唐書·薛苹傳》治身觳薄。《音義》觳又音確。

觳觫,懼貌。詳前觫字註。

《韻會》通作斛。《周禮·冬官考工記》鬲實五觳,庾實二觳。《註》觳讀爲斛,受三斗。鄭康成謂豆實三而成觳,則觳受斗二升。

《集韻》古祿切,音穀。器名。受三斗。

《集韻》《韻會》《正韻》轄覺切,音學。《類篇》射具,所以盛隿。

《爾雅·釋詁》觳,盡也。《註》觳音學。《史記·秦始皇紀》堯、舜飯土塯,啜土鉶,雖監門之養,不觳於此。《索隱》言監門下人飯猶不盡此。《徐廣曰》觳音嚳,推也。

足跗也。《儀禮·士喪禮》明衣不辟長及觳。《註》長及足尖。

獸蹄也。《儀禮·特牲饋食禮》主婦俎觳折。《註》折牲蹄爲俎也。《鄭氏曰》觳,後足也。

音確。

《廣韻》苦角切《類篇》《正韻》克角切,音確。《廣韻》盛脂器也。

《正韻》無潤也。《莊子·天下篇》其道大觳,使人憂,使人悲。《郭註》義與瘠同。《韻會》又音覺。

《集韻》《韻會》《正韻》訖岳切,音覺。與角同。校也,競也,觸也。《韓非子·用人篇》强弱不觳力。《史記·大宛傳》大觳抵出奇戲。互詳角字註。

【觫】

觫【酉集上】【角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7画

《集韻》《正韻》蘇谷切《韻會》蘇木切,音速。觳觫,懼死貌。《孟子》吾不忍其觳觫。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