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枋久挫桓温锐

出自:明代·郭之奇《西秦四主夏三主》

拼音:[bài][fāng,bìng][jiǔ][cuò][huán][wēn][ruì]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东晋偏安江左日,天光分裂万胡喧。
西秦朔夏尤凶狡,鸱张夺攘恣狂奔。
称王称帝随鞭举,为雨为云覆手翻。
败枋久挫桓温锐,开汴仍回刘裕辕。
咸殿室家畴复问,十陵坟墓也徒言。
真人反在代恒北,乞伏尝思夷谶存。
已弃姚苻依拓跋,岂知伏莽丧穷猿。
从此赫连誇铁伐,真成夏裔表雄藩。
尽收秦土宁思旧,幸获长安遂窃尊。
左弓右剑民如鹿,身死宗夷子亦豚。
朝宋服凉皆呓语,果然招魏入东门。
安得坚墙供厉斧,但馀绮绣委台园。
苛蓝山上新挥涕,统万城中漫触藩。
定昌暮末如相遇,应尤父祖累儿孙。
吾欲高呼诸众丑,休将家族换中原。
犬兔俱驰终并殒,豕蛇相啖复交吞。
天之所骄天自绝,人之所畏人必掀。
长城早向阴山界,尔物终依玉塞骞。
实祸虚名成底事,高田吐谷总伤魂。
临照千年归日月,倒悬谁许作乾坤。

查看原文

字义

【败】

敗【卯集下】【攴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贁貝簿邁切,音浿。《說文》毀也。《爾雅·釋言》覆也。《釋名》潰也。

壞也。《玉篇》破也。《增韻》損也。

頹也。《易·需卦》敬愼不敗也。《書·大禹謨》反道敗德。

《左傳·文十年司敗註》司敗問,昭公知禮乎。

《爾雅·釋器》肉謂之敗。《註》臭壞。《論語》魚餒而肉敗。

《廣韻》補邁切《集韻》北邁切《韻會》《正韻》布怪切,音拜。破他曰敗。《增韻》凡物不自敗而敗之,則北邁切。物自毀壞,則薄邁切。《詩·召南》勿翦勿敗。《音義》敗,必邁反。

《左傳·莊十一年》凡師敵未曰敗,大崩曰敗績。《顏氏家訓》江南學士讀左傳,口相傳述,自爲凡例。軍自敗曰敗,打破人軍曰敗,讀補敗反,諸記傳未見補敗反。徐仙民讀左氏,唯一處有此音。

不言自敗敗人之別,此爲穿鑿耳。

《韻補》叶蒲昧切。《荀子·賦篇》功立而身廢,事成而家敗。棄其耆老,收其後世。

【枋】

枋【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甫良切《集韻》《韻會》分房切《正韻》敷房切,音方。《說文》木可作車。《管子·地員篇》其杞其枋。

《南方草木狀》蘇枋木出九眞,南人以之染絳,漬以大庾之水,則色愈深。

《集韻》蜀人以木偃魚曰枋。

《集韻》甫妄切,妨去聲。舟師也。

《集韻》《韻會》陂病切。與柄同。《周禮·春官》內史掌王八枋之法,以詔王治,謂爵、祿、予、奪、生、殺、廢、置也。

《儀禮·士昏禮》酌醴加柶面葉,受醴面枋。《疏》柶,朼類。枋,柶柄也。

《正韻》舫,亦作枋。

【久】

久【子集上】【丿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正韻》舉有切《集韻》《韻會》已有切,音九。暫之反也。《易·繫辭》恆久也。《中庸》不息則久。《註》久,常於中也。《老子·道德經》天乃道,道乃久。

待也。《左傳·昭二十四年》士伯曰:寡君以爲盟主之故,是以久子。

《說文》久,从後灸之,象人兩脛,後有距也。引周禮,久諸牆以觀其橈。◎按今《考工記·廬人》作灸,諸牆以眡其橈。註灸,猶柱也。釋文音救。

《儀禮·士喪禮》夏祝鬻餘飯用二鬲,于西牆不羃用疏布久之。《註》久讀爲灸。《疏》灸,塞義,謂直用麤布蓋鬲口爲塞也。

《韻補》叶舉里切,音几。《詩·邶風》何其久也,必有以也。久叶以。《小雅》來歸自鎬,我行永久。叶喜祉。《楚辭·招䰟》層冰峩峩,飛雪千里。歸來歸來,不可以久。

【挫】

挫【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則臥切《集韻》《韻會》《正韻》祖臥切,音䟶。《說文》摧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凡揉牙,外不廉而內不挫。《註》挫,折也。《孟子》思以一毫挫於人,若撻之於市朝。《史記·酷吏傳》蜀守馮當暴挫。《註》暴虐以挫人。

《集韻》徂臥切,音座。搦也,捉也。《楚辭·招䰟》挫糟凍飮,酎淸凉些。《註》捉去其糟,但取淸醇也。

祖加切,匝平聲。亦折也。《考工記》內不挫,李軌讀。

臧戈切,䟶平聲。案也。《莊子·人閒世》挫鍼治繲。

《韻會》千臥切《正韻》寸臥切,與剉同。折傷也。《增韻》刴斫也。

【桓】

桓【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胡官切,音丸。《說文》郵亭表也。《徐曰》表雙立爲桓。漢法,亭表四角建大木,貫以方板,名曰桓表,縣所治兩邊各一。《前漢·尹賞傳》葬寺門桓東。

斲木如石四植謂之桓,以下棺也。《禮·檀弓》三家視桓楹。

《周禮·春官》公執桓圭。

桓桓,武貌。《書·牧誓》尚桓桓。《詩·魯頌》桓桓于征。

盤桓,難進貌。《易·屯卦》盤桓利居貞。

水名。《書·禹貢》西傾因桓是來。

《諡法》辟土服遠,克敬勤民,皆曰桓。

《方言》桓,憂也。

木名。《郭璞云》葉似柳,子似楝。《玉篇》皮黃白色。《山海經》袟周之山木多桓。

《酉陽雜俎》無患木,一名桓。

盤桓,髻名。《古今註》長安婦人好爲盤桓髻。

姓。《姓苑》望出譙郡,漢有桓榮。

叶敕倫切,音櫄。《漢高彪詩》古之君子,卽戎忘身。明其果毅,尚其桓桓。

叶王權切,音圓。《陶潛·歸去來辭》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以盤桓。還音旋。

【温】

温【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烏魂切《集韻》《韻會》《正韻》烏昆切,音蕰。水名。《說文》水出犍爲涪南入黔水。

水名。《山海經》温水,出崆峒山,在臨汾南入河。

洛水之別名。《易·乾鑿度》王者有盛德之應,則洛水先温,故號温洛。

水名。《水經》温水,出牂柯夜郎縣。

泉名。《潘岳·西征賦》湯井温谷。《註》卽温泉也。

地名。《左傳·隱三年》取温之麥。《註》温,今河內温縣。《廣輿記》今屬懷慶府。

郡名。温州府,今屬浙江。

色和曰温。《論語》色思温。

性純粹曰温。《詩·秦風》温其如玉。

《爾雅·釋訓》温温,柔也。《疏》寬緩和柔也。《詩·大雅》温温恭人。

煖也。《王褒·聖主得賢臣頌》襲狐貉之温者,不憂至寒之淒愴。

燖也。《中庸》温故而知新。《註》温如燖温之温,謂故學之熟矣,復時習之謂之温。

風名。《禮·月令》季夏温風始至。

姓。《廣韻》唐叔虞之後,受封于河內温,因以命氏。

《集韻》《韻會》《正韻》紆問切,音醖。温藉也。同蘊。《詩·小雅》飮酒温克。《箋》苞裹曰藴,謂藴藉自持,含容之義。經中作温者,蓋古字通用。

讀作盜。《史記·周本紀》周繆王得驥温驪。《索隱》温音盜,徐廣曰温,一作盜。盜竊也。淺靑色。

《韻補》叶紆權切,音淵。《蘇軾詩》四時盛衰各有態,搖落悽愴驚寒温。南山孤松積雪底,抱凍不死誰能賢。

【锐】

銳【戌集上】【金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以芮切《集韻》《韻會》俞芮切《正韻》于芮切,音叡。《說文》芒也。

《書·顧命》一人冕執銳。《傳》銳,矛屬也。《釋文》銳,以稅反。

《左傳·成二年》銳司徒免乎。《註》銳司徒,主銳兵者。《釋文》銳,悅歲反。

《廣韻》利也。《史記·武安侯傳》魏其銳身爲救灌夫。《前漢·淮南王傳》於是王銳欲發。《註》王意欲發兵,如鋒刃之銳利。

《劉向·說苑》哀公問取人。孔子對曰:毋取口銳。口銳者,多誕寡信。

《左傳·哀十一年》子羽銳敏。《註》銳,精也。《桓十一年》我以銳師,宵加於鄖。《王褒·講德論》各采精銳,以貢忠誠。

《正字通》今凡物鑯利曰銳。《前漢·天文志》下有三星銳,曰罰。《註》上小下大,故曰銳。《爾雅·釋丘》再成銳上爲融丘。《註》纖項者。《釋文》唯歲反。

《釋山》銳而高嶠。《疏》銳,鑯也,言山形鑯峻而高者,名嶠。

《正韻》細小也。《左傳·昭十六年》且吾以玉賈罪,不亦銳乎。《註》銳,細小也。《疏》銳是鋒鋩。《釋文》銳,悅歲反。

姓。《姓苑》升平申鮮里,有御史中丞銳管。

《韻會》《正韻》徒外切,音兌。矛屬。

《集韻》都外切,音祋。義同。

《五音集韻》弋雪切,音悅。《揚子·方言》盂,宋楚魏之閒或謂之銚銳。《集韻》籀作㓹。或作稅。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