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舌詈不已

出自:明代·释函可《秋思新泪》

拼音:[gōu][shé][lì][bù,fǒu][yǐ]

平仄:平平仄仄仄

新泪拭不乾,古泪已及趾。
二仪清浊分,伤心从此起。
裸虫日汹汹,圣人凿其知。
饮食藏兵戈,结绳开祸始。
黄帝学道流,剪灭神农裔。
蚩尤纵无良,榆罔恶未极。
大哉夏禹功,泽流应万祀。
当桀放南巢,扈从何名字。
直待采薇人,兄弟标忠义。
忠义既以明,天下争一死。
荀息殉遗孤,明知是无益。
蒯聩命躯车,其仆乃结辔。
画邑布衣流,悬树续齐祀。
豫让行何苦,漆身乞于市。
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后世。
汉祚当衰微,英雄纷举事。
臧洪据地时,陈容忽扬袂。
当日同座人,胡为空太息。
卓哉巴郡守,断头心罔贰。
晋惠昔蒙尘,百官皆散溃。
独有嵇侍中,衣血足捍卫。
周顗急呼天,卞壶长卧地。
此外亦寥寥,閒居谈名理。
唐有藩镇难,诸公何慷慨。
张兴解其尸,张巡抉其齿。
杲卿更愤激,钩舌詈不已
阿弟死希烈,自草表与志。
屈强德宗朝,刘乃段秀实。
夺笏直唾面,投床遂不食。
乃有孙节度,受锯无绌志。
宋代光前古,编简难尽纪。
载观靖康初,十人辟和议。
第一欧阳珣,恸哭深州外。
徽言閤室焚,仗剑语将士。
令峸坚执膝,终不拜犬彘。
若水挝破唇,彦先刃左臂。
痛惜岳家军,十年一朝弃。
淮宁向子韶,建康杨邦乂。
不作他邦臣,宁作赵氏鬼。
北兵括地来,屈指数李芾。
取酒饮家人,遍刃无遗类。
幕属及潭民,举族多自缢。
林满井无虚,激厉乃如此。
亦有赵卯发,亦有江万里。
亦有宣抚陈,亦有少保李。
节义或一双,积尸或如垒。
或赴沼自明,或指腹自誓。
广王终崖门,陆张随入海。
于赫文文山,义尽仁乃至。
平日读诗书,庶几可无愧。
乾坤扫荡来,圣神广栽植。
烈烈复轰轰,又非宋代比。
书以白银管,藏以黄金匮。
地上反奄奄,地下多生气。
我欲从头哭,泪尽东海水。
白日且吞声,歌咏聊尔尔。

查看原文

注释

【钩舌】钩断舌头。唐常山郡太守颜杲卿被安禄山俘获﹐"禄山不胜忿﹐缚之天津桥柱﹐节解以肉啖之﹐詈不絶﹐贼钩断其舌﹐曰﹕"复能骂否?"杲卿含胡而絶。"事见《新唐书.忠义传中.颜杲卿》。后用以为典实。
【不已】1.不止,继续不停。 2.岂非。 3.不得已。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钩】

鉤【戌集上】【金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古侯切《集韻》《韻會》《正韻》居侯切,音溝。《玉篇》鐵曲也。

《廣韻》劒屬。《韻會》古兵有鉤,有鑲,皆劒屬。引來曰鉤,推去曰鑲。《前漢·韓延壽傳》鑄作刀劒鉤鐔。《註》鉤,亦兵器也。似劒而曲,所以鉤殺人也。

劒環。《戰國策》無鉤竿鐔,蒙須之便。《註》鉤,劒頭環。《史記·楚世家》楚國折鉤之喙,足以爲九鼎。《註》凡戟有鉤喙,鉤口之尖也。言楚國戟之鉤,口尖有折者,足以爲鼎也。

劒名。《淮南子·修務訓》純鉤魚腸。《註》純鉤,利劒名。

刀名。《鮑照·樂府》錦帶佩吳鉤。《沈括曰》吳鉤,刀名也。刀彎,今南蠻用之,謂之葛黨刀。《李賀詩》男兒何不帶吳鉤。

釣鉤。《莊子·外物篇》任公子爲大鉤巨緇,五十犗以爲餌,蹲乎會稽,投竿東海,旦旦而釣。

帶鉤。《孟子》豈謂一鉤金。《註》鉤,帶鉤也。

刈禾鐮曰刈鉤。《前漢·龔遂傳》遂爲渤海太守,賊棄弓弩而持鉏鉤。

幔鉤。《隋書·蘇威傳》威見宮中以銀爲幔鉤,盛節儉之美,帝爲攺容。

馬頷鉤。《詩·大雅》鉤膺鞗革。《註》婁頷之鉤。

凡縣物者曰鉤。亦曰鹿觡,曰鉤格。見《揚子·方言》。

鉤物也。《左傳·襄二十三年》或以戟鉤之。

《正字通》鉤索義理,猶言窮理也。《易·繫辭》鉤深致遠。《疏》物在深處,能鉤取之。

繞也。《儀禮·鄕射禮》豫則鉤楹內。《註》鉤楹,繞楹而東也。

屈也。《戰國策》弓撥矢鉤。《註》鉤,矢鋒屈也。或作拘。古通。

留也。《前漢·鮑宣傳》使吏鉤止丞相掾史。《註》鉤,留也。

致也。《前漢·趙廣漢傳》善爲鉤距,以得事情。《註》鉤,致也。距,閉也。使對者無疑,示若不問而自知,衆莫覺所由,以閉其術爲距也。《前漢·萬年傳》咸皆鉤校發其姦臧。

規也。《前漢·揚雄傳》帶鉤矩而佩衡兮。《註》鉤,規也。矩,方也。

牽引也。《後漢·靈帝紀》皆爲鉤黨下獄。《註》鉤,謂相牽引也。

車名。《禮·明堂位》鉤車,夏后氏之路也。《註》鉤,有曲輿者也。

車心木。《易·小畜輿脫輻疏》謂輿下縛木,輿軸相連,鉤心之木是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車人》以鑿其鉤。《註》鉤,鉤心。

射具。《詩·小雅》決拾旣佽。《疏》決,鉤弦也。

服飾名。《儀禮·士虞禮》鉤袒。《註》如今擐衣也。《疏》若漢時人擐衣以露臂,故云如今擐衣也。

星名。《後漢·班固傳·兩都賦》周以鉤,紫宮外星也。宮衞之位,亦象之。

鉤鈐,詳前鈐字註。

《字彙補》鉤芒,神名。與句芒同。《前漢·揚雄傳》麗鉤芒與驂乗蓐收兮。

漢宮名。《前漢·車千秋傳》鉤弋夫人。《註》鉤弋,宮名。趙婕妤好居之,故號鉤弋夫人。

《列仙傳》鉤弋夫人發手,得一玉鉤,故號焉。

宦者署。《前漢·昭帝紀》上耕於鉤盾弄田。《註》鉤盾,宦者近署。

官名。《前漢·百官公卿表》又中書,謁者,黃門,鉤盾,尚方,御府,永巷內者,宦者,八官令丞。《註》鉤盾,主近苑囿。

地名。《前漢·李陵傳》遮鉤營之道。《註》單于要害道。

山名。《山海經》鉤吾之山。

水名。《爾雅·釋水》九河,八鉤盤。《註》水曲如鉤流盤桓也。《疏》在東光之南,鬲縣之北。

草名。《爾雅·釋草》鉤芺。《註》大如拇指,中空,莖頭有臺,似薊,初生可食。《疏》薊類也。一名鉤。一名芺。《又》鉤,藈姑。《註》鉤,也。一名王瓜。實如瓝瓜正赤,味苦。《博雅》茛,鉤吻也。

藤名。《山海經》其上多桃枝鉤端。《註》郭云:鉤端,桃枝屬。吳任臣曰:鉤端,藤也。

鳥名。《山海經》有鳥焉,其狀如鳧而鼠尾,善登木,其名曰絜鉤。

姓。《正字通》宋鉤光祖。

藏鉤。《風土記》京師人,日後爲藏鉤之戲,分二曹,鬭勝負。《李商隱詩》隔坐送鉤春酒暖。

《正韻》與鬮同。《荀子·君道篇》探籌投鉤。

交鉤,語不止也。《歐陽修詩》異日說交鉤。

鉤輈,鷓鴣鳴聲。《林逋詩》雲水叫鉤輈。

《集韻》權俱切,音劬。鉤町,西南夷國名。《前漢·西南夷傳》立亡波爲鉤町王。《註》鉤音鉅于反,町音大鼎反。

《集韻》居反。

古侯反。

《韻補》叶音拘。《古·日出東南隅行》羅敷善采桑,采桑城南隅。靑絲爲籠繩,桂枝爲籠鉤。

【舌】

舌【未集下】【舌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食列切,然入聲。《說文》舌在口,所以言也,別味者也。《徐曰》凡物入口,必干於舌。《六書精薀》舌以卷舒爲用,口以開闔爲用,各一其隂陽也。《釋名》舌,卷也,可以卷制食物,使不落也。《又》舌,泄也,舒泄所當言也。《易·說卦》兌爲口舌。《疏》口舌,爲言語之具也。《詩·大雅》莫捫朕舌,言不可逝矣。

射侯上下个曰舌。《儀禮·鄕射禮》倍中以爲躬,倍躬以爲左右舌。《註》居兩旁謂之个,左右出謂之舌。

言也。《揚子·太經》吐黃酋舌。《註》舌,言也。

姓。《姓纂》越大夫舌庸。

羊舌,複姓。《左傳·閔二年》狐突欲行。羊舌大夫曰:不可。《疏》羊舌,氏也。爵爲大夫。

官名。《周語》坐諸門外,而使舌人體委與之。《註》舌人,能達異方之志,象胥之官也。

國名。《淮南子·地形訓》穿民,反舌民。《註》反舌民,不可知而自相曉。一說舌本在前,不向喉,故曰反舌也。南方之國名也。《山海經》歧舌國在其東。一曰在不死民東。《註》其人舌皆岐。或云:支舌也。

草名。《爾雅·釋草》萿,麋舌。《註》今麋舌草春生葉,有似於舌。

《博雅》燕薁,蘡舌也。

《正字通》牛舌,芣苢。別名江東呼蝦蟇衣,山東名牛舌。

鳥名。《禮·月令》仲夏之月,反舌無聲。《註》反舌,百舌鳥。《淮南子·說山訓》人有多言者,猶百舌之聲。《註》百舌,鳥名。能易其舌,效百鳥之聲,故曰百舌也。

無舌,蟲名。《本草註》一名益符,主閉。

長舌,獸名。《山海經》長舌山有獸,名長舌,狀如禺,四耳,出則郡多水。

《韻補》叶商刮切,音殺。《詩·大雅》出納王命,王之喉舌。賦政于外,四方爰發。

叶食僞切,音逝。《郤正釋譏》家挾殊議,人懷異計。縱橫者欲披其胷,徂詐者暫吐其舌。

【詈】

詈【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力智切,音荔。《說文》罵也。《韻會》正斥曰罵,旁及曰詈。《釋名》詈,歷也,以惡言相彌歷也。亦言離也,以此掛離之也。《書·無逸》小人怨汝詈汝。《詩·大雅》覆背善詈。《禮·曲禮》怒不至詈。《史記·魏豹傳》漢王罵詈諸侯羣臣。《說文》本从网从言。《長箋》羅織其人,互相謗詈。俗从皿。

【不】

不【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

《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

《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

《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

《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

《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䳡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䳕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謂之隹,揚州人亦然。

未定之辭也。《陶潛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

姓。《晉書》汲郡人不準。◎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轉注古音,音彪。

《正韻》芳無切。與柎通。花萼跗也。《詩·小雅》鄂不韡韡。《鄭箋》承華者,鄂也。不當作柎。鄭樵曰:不象萼蔕形。與旉通。《陸璣詩疏》柎作跗。《束皙·補亡詩》白華絳趺。《唐詩》紅萼靑趺皆因之。

華不注,山名,在濟南城東北。《左傳·成二年》晉卻克戰于鞌,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伏琛齊記》引摯虞畿服經,不,與詩鄂不之不同。李白詩: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蓋因華跗而比擬之。胡傳讀不如卜,非。

《古詩·日出東南隅行》使君謝羅敷,還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〇按愚當讀若吾,疑模切,與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韻,《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

與丕同。《書·大誥》爾丕克遠省。馬融作不。《秦·詛楚文》不顯大神巫咸。《秦·和鐘銘》不顯皇祖。與詩周頌不顯不承同。不顯不承,猶書云丕顯丕承也。

《韻補》叶補美切,音彼。《荀子·賦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與。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與。所不謂小人所鄙也。《正字通》不字在入聲者,方音各殊,或讀逋入聲,或讀杯入聲。司馬光切韻圖定爲逋骨切,今北方讀如幫鋪切,雖入聲轉平,其義則一也。

【已】

已【寅集中】【己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羊己切《集韻》《韻會》《正韻》養里切,音以。《玉篇》止也,畢也,訖也。《廣韻》成也。《集韻》卒事之辭。《易·損卦》已事遄往。

《玉篇》退也。《廣韻》去也,棄也。《書·堯典》試可乃已。《論語》三已之。

太也。《廣韻》已,甚也。《孟子》仲尼不爲已甚者。《註》不欲爲已甚,太過也。

《廣韻》過事語辭。《史記·灌夫傳》已然諾。《註》索隱曰:謂已許諾,必使副其前言也。

《類篇》語已也。《增韻》語終辭。《前漢·梅福傳》亦無及已。

踰時曰已而。《史記·高帝紀》已而有娠。

與以通。《荀子·非相篇》人之所以爲人者,何已也。曰:以其有辨也。《前漢·張良傳》殷事以畢。

《廣韻》《集韻》羊吏切,音異。義同。

相关诗句
歌咏聊尔尔 白日且吞声 泪尽东海水 我欲从头哭 地下多生气 地上反奄奄 藏以黄金匮 书以白银管 又非宋代比 烈烈复轰轰 圣神广栽植 乾坤扫荡来 庶几可无愧 平日读诗书 义尽仁乃至 于赫文文山 陆张随入海 广王终崖门 或指腹自誓 或赴沼自明 积尸或如垒 节义或一双 亦有少保李 亦有宣抚陈 亦有江万里 亦有赵卯发 激厉乃如此 林满井无虚 举族多自缢 幕属及潭民 遍刃无遗类 取酒饮家人 屈指数李芾 北兵括地来 宁作赵氏鬼 不作他邦臣 建康杨邦乂 淮宁向子韶 十年一朝弃 痛惜岳家军 彦先刃左臂 若水挝破唇 终不拜犬彘 令峸坚执膝 仗剑语将士 徽言閤室焚 恸哭深州外 第一欧阳珣 十人辟和议 载观靖康初 编简难尽纪 宋代光前古 受锯无绌志 乃有孙节度 投床遂不食 夺笏直唾面 刘乃段秀实 屈强德宗朝 自草表与志 阿弟死希烈 钩舌詈不已 杲卿更愤激 张巡抉其齿 张兴解其尸 诸公何慷慨 唐有藩镇难 閒居谈名理 此外亦寥寥 卞壶长卧地 周顗急呼天 衣血足捍卫 独有嵇侍中 百官皆散溃 晋惠昔蒙尘 断头心罔贰 卓哉巴郡守 胡为空太息 当日同座人 陈容忽扬袂 臧洪据地时 英雄纷举事 汉祚当衰微 将以愧后世 所以为此者 漆身乞于市 豫让行何苦 悬树续齐祀 画邑布衣流 其仆乃结辔 蒯聩命躯车 明知是无益 荀息殉遗孤 天下争一死 忠义既以明 兄弟标忠义 直待采薇人 扈从何名字 当桀放南巢 泽流应万祀 大哉夏禹功 榆罔恶未极 蚩尤纵无良 剪灭神农裔 黄帝学道流 结绳开祸始 饮食藏兵戈 圣人凿其知 裸虫日汹汹 伤心从此起 二仪清浊分 古泪已及趾 新泪拭不乾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