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潮怒潮送征桡

出自:清代·汪东《江城梅花引》

拼音:[nù][cháo][nù][cháo][sòng][zhēng][ráo,náo]

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

朦胧残月隐云梢。
度寒宵。
忆春宵。
春色招人,联步百花桥。
可惜欢娱随漏促。
乍风起,卷胥江,催怒潮。
怒潮怒潮送征桡
鬓暗凋。
魂暗消。
去也去也,去则是、烟水迢遥。
海底千寻,何处觅鲛绡。
泣尽真珠封不得,人睡也,梦相寻,第几遭。

查看原文

注释

【怒潮】汹涌的浪潮。比喻波澜壮阔的反抗运动:革命怒潮。
【征桡】指远行的船。桡,桨,借指船。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怒】

怒【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曰苛,言相苛責也。

怒者,成之。

馬之肥壯,其氣憤盈曰怒。《後漢·第五倫傳》鮮車怒馬。

奮也。《莊子·逍遙遊》怒而飛。言大鵬奮起如怒也。

《外物篇》草木怒生。言乗陽氣奮出而不可遏也。

威怒也。《禮·曲禮》急繕其怒。《註》堅勁軍之威怒也。

虎怒則威。《後漢·賈彪傳》彪字偉節,兄弟三人,而彪最優。天下稱曰:賈氏三虎,偉節最怒。

怒,東方氣也。《史記·天官書》旬始狀如雄雞,其怒靑黑。《註》怒色靑也。

《玉篇》《廣韻》《正韻》奴古切《集韻》《韻會》暖五切,音弩。義同。

叶乃都切,音奴。《楚辭·九章》憍吾以其美好兮,覽余以其修姱。與余言而不信兮,蓋爲余而造怒。《顏師古·糾謬正俗曰》怒有二音,詩小雅君子如怒,大雅逢天僤怒,讀爲上聲。邶風逢彼之怒,小雅畏此譴怒,讀爲去聲。今山東河北人但知怒有去聲,不知有上聲,失其眞矣,蓋字有動靜音,人多不講,皆此類也,从心从弩省,怒若强弩之發,人怒則面目張起,凡怒當以心節之,故从心奴爲怒。

【潮】

潮【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直遙切《集韻》《韻會》馳遙切,音晁。《說文》水朝宗於海。《王充·論衡》水者,地之血脈,隨氣進退而爲潮。《初學記》水朝夕而至曰潮。《皇極經世》海潮者,地之喘息也。隨月消長,早曰潮,晚曰汐。

州名。《廣輿記》本南海揭陽地,隋曰潮州,唐曰潮陽,明爲潮州府。

伺潮,雞名。《述異記》伺潮雞,潮水上則鳴。

望潮,魚名,出台州臨海縣。《說文》本作。

【送】

送【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說文》遣也。《詩·邶風》遠送于野。《禮·曲禮》使者歸,則必拜送于門外。

《增韻》將也。《儀禮·聘禮》賔再拜稽首,送幣。《又》公拜送醴。

《正韻》贈行曰送。《詩·秦風》我送舅氏。

株送,罪人相牽引也。《前漢·食貨志》廼徵諸犯,令相引數千人,名株送。《註》先至者爲魁株,被牽引者爲其根株所送也。

目送,以目相送也。《左傳·桓元年》目逆而送之。《史記·留侯世家》四人趨出,上目送之。

縱送,善射之貌。《詩·鄭風》抑縱送忌。《註》舍拔曰縱,覆彇曰送。《玉篇》籀文作。

【征】

征【寅集下】【彳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徰《廣韻》《集韻》《韻會》諸盈切《正韻》諸成切,証平聲。《爾雅·釋言》行也。《易·泰卦》拔茅茹,以其彙征吉。《詩·小雅》之子于征。

《韻會》征,伐也。《易·離卦》王用出征。《書·大禹謨》惟時有苗弗率,汝徂征。《孟子》征者,上伐下也。

《正韻》征,取也。《禮·王制》關譏而不征。

姓。《前漢·司馬相如傳》厮征伯僑,而役羨門兮。《註》仙人,姓征,名伯僑。

《韻會》通政。《周禮·地官·小司徒》施其職,而平其政。《註》音征,稅也。當作征。

通正。《周禮·夏官》惟加田無國正。《註》音征,稅也。獨加賞之田無稅。

【桡】

橈【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2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女敎切,音閙。《說文》曲木。《周禮·冬官考工記》輈人惟轅,直且無橈也。

枉也。《禮·月令》命有司申嚴百,毋或枉橈。

弱也。《易·大過》棟橈,凶。《前漢·高帝紀》與酈食其謀橈楚權。

散也。《易·說卦傳》橈萬物者莫疾乎風。

摧折也。《左傳·成二年》畏君之震,師徒橈敗。

層橈,屋飾也。《淮南子·本經訓》夭矯曾橈。

柔橈,骨體耎弱也。《司馬相如·上林賦》柔橈嫚嫚,嫵媚纖弱。《揚子·方言》自關而西,凡物小謂之孅橈。

《集韻》《韻會》《正韻》女巧切,音橈。亂也。

《集韻》爾紹切,音獶。亦曲木。

《唐韻》《集韻》《韻會》直進樓船冒突露橈數千艘。《註》露橈,露楫在外,人在船中。

《集韻》尼交切,音鐃。曲也。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