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类非一

出自:宋代·释清远《标指六偈 语默》

拼音:[pǐn][lèi][fēi][yī]

平仄:仄仄平平

至道非言,言亦可传。
可传何也,应物而宣。
言虽应物,物自无物。
无物之言,言音自没。
绝言之语,妙应还普。
道非晦明,语默同取。
举复谁唱,物物虚旷。
咸通大千,遍乎尘想。
品类非一,同言异出。
圆音落落,凡圣俱适。
千品万类,薰含种智。
故此一门,称无量义。
山河宣演,草木扬音。
长说无间,所谓甚深。
深兮甚浅,不动情见。
最省工夫,凡夫不荐。
不荐最亲,妙义敷陈。
欢言即笑,恚怒即嗔。
嗔为金刚,喜为迦叶。
华藏毗卢,心心相接。
接兮可见,莫看背面。
无字密言,从兹出现。
现复谁论,非用耳闻。
六根共户,妙偈星分。
森罗经文,不出一尘。
非舌非辩,雷转电奔。
展之在手,何法不有。
纵横三界,无一渗漏。
时人不信,执言说病。
依倚前尘,以为决定。
决定是心,决定是尘。
心尘所使,非自由人。
诸圣苦口,随愚过咎。
巧说多词,强为分剖。
法无言说,汝须善别。
舍离语言,生死自绝。
凡夫闻此,无说过咎。
取彼无言,冥然长久。
端坐暗狱,以心相续。
背却语言,犹如土木。
舍有之无,落在邪途。
有无俱病,二病俱祛。
祛复何去,不离当处。
当处不生,语默相取。
取兮不知,是东是西。
说即不说,不疑即疑。
故称佛子,了事凡夫。
是何凡夫,问取李胡。

查看原文

注释

【品类】1.指等级;类别。 2.指万物。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品】

品【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丕飮切《集韻》《韻會》丕錦切,匹上聲。《說文》衆庶也。《廣韻》類也。《易·乾卦》品物流形。《疏》品類之物,流布成形。

《書·舜典》五品不遜。《疏》品爲品秩,一家之內,尊之差,卽父母兄弟子是也。

《增韻》物件曰品。《書·禹貢》厥貢惟金三品。《疏》鄭元以爲金三品者,銅三色也。《易·巽卦》田獲三品。《註》一曰乾豆,二曰賔客,三曰充君之庖。《禮·禮器》薦不美多品。

《少儀》問品味,曰:子亟食于某乎。《疏》品味者,殽饌也。《周禮·天官·膳夫》品嘗食。《註》品者,每物皆嘗之,道尊者也。

《韻會》品格也。《禮·檀弓》品節斯,斯之謂禮。《疏》品,階格也,節制斷也。

《玉篇》齊也。《周語》品其百籩。

同也。《前漢·李尋傳》百里爲品。《註》孟康曰:品,同也,言百里內數度同也。

《玉篇》官品。《周語》外官不過九品。《註》九卿也。

《廣韻》式也,法也。

《廣韻》二口則生訟,三口乃能品量。

官名。《正字通》唐宦官曰品官。

《廣韻》姓也。出何氏姓苑。《正字通》明有品嵒。

地名。《左傳·文十六年》楚予乗馹,會師于臨品。

《前漢·西域傳》戎盧國王治品城。

【类】

类【未集上】【米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3画

《五音篇海》與類同。詳頁部類字註。(類)《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力遂切,音戾。《爾雅·釋詁》善也。《詩·大雅》克明克類。《箋》類,善也。勤施無私曰類。《又》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傳》類,善也。

《玉篇》種類也。《易·乾卦》則各從其類也。

《繫辭》方以類聚。

比也。《禮·學記》知類通達。《註》知事義之比也。

《緇衣》子曰:下之事上也,身不正,言不信,則義不壹,行無類也。《註》類謂比式。《疏》言行之無恆,不可比類也。

《左傳·襄九年》晉君類能而使之。《註》隨所能。

肖似也。《禮·曲禮》諸侯旣塟見天子曰類見。《註》代父受國。類,猶象也。執皮帛,象諸侯之禮見也。

祭名。《書·舜典》肆類于上帝。《詩·大雅》是類是禡。《周禮·春官·肆師》類造上帝。《鄭註》類禮依郊祀而爲之者。

《爾雅·釋魚》龜左倪不類。《疏》倪,庳也,不發聲也。謂行時頭左邊庳下者名類。

《山海經》亶爰之山有獸焉,其狀如貍而有髦,其名曰類。自爲牝牡,食者不妒。

《爾雅翼》載兩類曰與膟同。

國名。《後漢·西域傳》有蒲類國。

姓。《史記·梁孝王世家》類犴反。《正字通》宋類演,福州寧德尉。

《集韻》盧對切,音壘。偏也。《左傳·昭十六年》之頗類。

《集韻》劣戌切,音律。似也。《曹植·七啟》麗草交植,殊品詭類。綠葉朱榮,熙天曜日。《說文》種類相似,唯犬爲甚。从犬頪聲。(類)

【非】

非【戌集中】【非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甫微切《集韻》《韻會》匪微切,音飛。《說文》違也。从飛下翄,取其相背。《玉篇》不是也。《書·說命》無恥過作非。《易·繫辭》辨是與非。

《玉篇》下也。

《玉篇》隱也。

《增韻》訾也。《孝經·五章》非聖人者無法,非孝者無親。

《玉篇》責也。《前漢·魏相傳》使當世責人非我。

山名。《山海經》非山之首,其上多金玉。

姓。《風俗通》非子,伯益之後。

《集韻》《韻會》《正韻》尾切,音斐。《集韻》本作誹。謗也。《前漢·食貨志》不入言而腹非。《史記·平準書》作腹誹。

《鼂錯傳》非謗不治。《註》非,讀曰誹。

《韻會》方未切,音沸。本作誹。義同。

【一】

一【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1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弌《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漪入聲。《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易·繫辭》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

《廣韻》同也。《禮·樂記》禮樂政,其極一也。《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

少也。《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

《增韻》純也。《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爲天下正。

均也。《唐書·薛平傳》兵鎧完礪,徭賦均一。

誠也。《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

正一。《唐書·司馬承楨傳》得陶隱居正一法,逮四世矣。

一一。《韓非子·內儲篇》南郭處士請爲齊宣王吹竽。宣王悅之,廩食以數百人。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韓愈詩》一一欲誰憐。《蘇軾詩》好語似珠穿一一。

《星經》天一星,在紫微宮門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

太一,山名,卽終南山。一名太乙。

三一。《前漢·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註》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氣也。

尺一,詔版也。《後漢·蕃傳》尺一選舉。《註》版長尺一,以寫詔書。

百一,詩篇名,魏應璩著。

姓,明一炫宗。

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婁氏,後改婁氏。

一二三作壹貳叄。《大學》壹是皆以修身爲本。《史記·禮書》總一海內。《前漢·霍光傳》作總壹。《六書故》今惟財用出納之簿書,用壹貳叄以防姦易。

《韻補》叶於利切,音懿。《左思·吳都賦》藿蒳豆蔲,薑彙非一。江蘺之屬,海苔之類。

叶弦雞切,音兮。《參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樞,其數名一。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