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笼备蔘苓

出自:明代·唐文凤《联句》

拼音:[yào][lóng,lǒng][bèi][shēn][líng]

平仄:仄平仄平平

秃头怜父白,老眼为儿青。
山显因人杰,才超觉地灵。
东湖徐稚宅,西蜀子云亭。
世守寒毡物,家传古砚铭。
三年忘窈窕,只影顾娉婷。
今日来仪凤,当时拾聚萤。
胡床知坐稳,羌笛不须听。
世事风中烛,人情水上萍。
清名推善政,旧业守遗经。
莫压陈惊座,犹思鲤过庭。
恢恢存晚节,落落叹晨星。
苏子归巴国,申公出汉廷。
便须花作县,莫恋肉为屏。
书信凭鸿雁,原情相鹡鸰。
公门有桃李,药笼备蔘苓
村号浣花曲,桥题驷马䮐。
无儿堪授业,有女待归宁。
故里云连屋,长江雪满汀。
流光已健子,种德必添丁。
饮酒思吞海,为文学建瓴。
亲情胶固漆,时俗渭同泾。
栖鸟巢南越,神鲲化北溟。
家音报乌鹊,灯喜缀蜻蜓。
寡和成孤唱,沉酣耻独醒。
羲和称远驭,日月肯双停。
奉养违甘旨,栖迟感荚蓂。
龙颜瞻近侍,鹤发享脩龄。
草长康成里,松高御史厅。
谁怜心似铁,自叹口如瓶。
柳眼春烟润,梅腮冻雨零。
金陵方返旆,鄱水又扬舲。
鸾瑟难胶柱,牛刀试发硎。

查看原文

注释

【药笼】盛药的器具。比喻储备人才之所。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药】

藥【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5画

《唐韻》以灼切《韻會》弋約切,音躍。《說文》治病草。《史記·三皇本紀》神農氏甞百草,始有醫藥。《急就篇註》草木、金石、鳥獸、蟲魚之類,堪愈疾者,總名爲藥。

《本草》芍藥。詳芍字註。

療也。《詩·大雅》多將熇熇,不可救藥。《莊子·天地篇》有虞氏之藥瘍也。

姓。《通志·氏族略》藥氏,望出河内,後漢南陽太守藥崧,晉有牙門藥冲。

《韻會》式灼切,音鑠。灼藥,熱貌。《丘遲·思賢賦》心灼藥如傷。

旅灼切,音略。《張衡·南都賦》歸鴈鳴鵽,黃稻鱻魚,以爲勺藥。《註》勺藥,五味之和。藥音略。《西溪叢語》言勺藥者,乃以魚肉等物爲醢食也。《韓退之·郾城聯句詩》五鼎調勺藥。

,難祈却老藥。上藥旅酌切,下藥以灼切,二藥不同音。

《唐韻古音》醫藥之藥去聲,音効。

《字彙補》與籞苑之籞同。李正己曰:園亭中藥闌,闌卽藥,藥卽闌,猶言圍援,非花藥之闌。《漢書·宣帝紀》:池藥未幸者,假與貧民。凡《漢書》闌入宮禁,闌字多从艸,則藥闌字義尤分明也。

【笼】

籠【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画:22画部外筆画:16画

《廣韻》盧紅切《集韻》《韻會》盧東切,音櫳。《說文》舉土器。一曰笭也。《西京雜記》漢制,天子以象牙爲火籠。

鳥檻曰籠。《莊子·庚桑楚》以天下爲之籠,則雀無所逃。

包舉也。《前漢·食貨志》籠貨物,籠鹽鐵。

盛矢器。以竹爲之。《周禮·夏官》田弋充籠箙矢。《註》籠,竹箙也。

地名。《史記·匈奴傳》五月大會籠城。《韻會補》廣南化外,古南越地,唐置籠州。

《廣韻》《集韻》力鐘切《正韻》盧容切,音龍。竹名。《張衡·南都賦》其竹則籦籠䈽篾。

籠。《史記·田單傳》令其宗人盡斷其車軸末而傅鐵籠。《註》《方言》:車轊,齊謂之籠。

草名。《管子·地員篇》有籠與斥。

《廣韻》《正韻》力董切《集韻》《韻會》魯孔切,音攏。箱籠。

竹器。《周禮·地官·遂人》道野役及窆,抱磨,共丘籠。

與瀧同。《荀子·議兵篇》東籠而退。《註》與涷瀧同,沾濕貌。

【备】

備【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10画

〔古文〕平祕切,音避。成也。《周禮·春官·樂師》凡樂成則告備。

咸也,副也。《書·周官》官不必備惟其人。

先具以待用也。《書·說命》惟事事,乃其有備,有備無患。《左傳·僖五年》凡分至啓閉,必書雲物,爲備故也。

足也。《易·繫辭》易之爲書也,廣大悉備。

《禮·祭統》福者,備也。備者,百順之名也。無所不順者之謂備。

盡也。《禮·月令》季秋之月,乃命冢宰,農事備收。

長兵曰備。《左傳·昭二十一年》用少莫如齊致死,齊致死莫如去備。

搔也。《周禮·秋官》冥氏若得其獸,則獻其皮革齒須備。《註》須直謂頤下須,備謂搔也。搔音爪。

姓。

叶蒲必切,音弼。《詩·小雅》禮儀旣備,鐘鼓旣戒。戒音吉。

【蔘】

蔘【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1画

《玉篇》同薓。

《司馬相如·上林賦》紛溶萷蔘。《註》枝竦擢也。

《廣韻》蘇含切,音毿。蔘綏,垂貌。《揚子·方言》荆揚之閒凡言廣大者謂之恆慨,東甌之閒謂之蔘綏。

《鶡冠子·道端篇》白蔘明起。《註》白蔘于下,明起于上。蔘,垂貌也。

《集韻》蘇甘切,音三。義同。

《類篇》所斬切,鬖上聲。葦初生者。

【苓】

苓【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郞丁切,音靈。《說文》卷耳也。《爾雅·釋草》菤耳,苓耳也。《註》卷耳形似䑕耳,叢生如盤。《陸璣疏》可煑爲茹,滑而少味,四月中生子,如婦人耳璫。幽州謂之爵耳。《博雅》苓耳,枲耳也。

《詩·邶風》山有榛,隰有苓。《傳》苓,大苦也。

茯苓,藥名。《淮南子·說山訓》千年之松,下有茯苓。《魏志》潁川郤儉,能辟穀餌茯苓。

豬苓。《本草註》其塊黑,似豬矢,故名。《韓愈·進學解》是猶昌陽引年,而進以狶苓也。

地名。《晉書·地理志》扶苓縣,屬九德郡。

通零。《說文》草曰苓,木曰落。

《集韻》靈年切,音蓮。草名。《枚乗·七發》蔓草芳苓。《註》古蓮字。《韻會》亦作蘦。

作䕘。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