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蹶咸归

出自:宋代·李正民《大宋中兴雅》

拼音:[jié][jué,juě][xián][guī]

平仄:平平平平

炎正中微,泰极而否。
边陲云扰,中原糜沸。
靖康之元,逼我京师。
金汤弛备,兵缠紫微。
天方佑宋,帝在济阳。
貔貅十万,左右陈行。
旌旗蔽野,戈鋋彗云。
八神警跸,七萃骏奔。
移师商丘,亿兆乐推。
讴歌狱讼,竭蹶咸归
爰登宝位,爰绍丕基。
兢兢业业,一日万机。
既巡淮甸,乃涖浙江。
遣使聘问,原隰相望。
两宫未复,夙夜靡遑。
经之营之,十有馀年。
戊午之秋,使车来旋。
谓彼邻国,远达温言。
欲讲盟好,厥志已坚。
使在淮浦,众言盈庭。
如蜩如螗,如沸如羹。
更唱迭和,万口狺狺。
帝若不闻,默与神谋。
圣志先定,惟相是诹。
轺车戾止,和好是求。
复我河南,旧县与州。
疆界方交,左贤被罪。
谋臣既歼,信誓中悔。
古贤继之,矜其勇鸷。
氛尘冥冥,侵我淮泗。
帝赫斯怒,张我皇威。
乃敕六将,建尔鼓旗。
追奔逐北,于淮之湄。
师入陈许,亦反濉涣。
两都震惧,人心冰泮。
元戎駃马,往告于金。
群情愕眙,罔敢来侵。
皇天悔祸,殊邻革心。
按兵于境,旧盟是寻。
锡以金帛,稛载方舟。
皇华络绎,典礼具修。
载书孔明,戎车遄迈。
质于鬼神,万世永赖。
龙楯来归,兆庶雨泣。
圣心孺慕,哀恫罔极。
百神毕会,缵禹之迹。
永祐后昆,山川叶吉。
长乐就养,袆衣褕翟。
万寿称觞,怡心顺色。
晨羞既进,夕膳载加。
天子之孝,修于邦家。
归马散牛,句戈束矢。
大将释师,军政咸理。
淮滨之民,夜眠晏起。
秉尔耒耜,或耘或宣,惟仲山甫。
爱莫助之,民鲜克举。
我宋之隆,君臣会通。
咸有一德,协于尹躬。
中兴之功,薰灼夷夏。
臣作是诗,以继周雅。

查看原文

注释

【竭蹶】〈书〉原指走路艰难,后用来形容经济困难:~状态ㄧ财政~。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竭】

竭【午集下】【立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渠列切《集韻》《韻會》《正韻》巨列切,音傑。盡也。《禮·曲禮》君子不盡人之歡,不竭人之忠。《史記·太史公自序》神大用則竭。

《說文》負舉也。《禮·禮運》五行之運,迭相竭也。《註》竭猶負戴也。言五行運轉,更相爲始。

《玉篇》敗也。《左傳·莊十年》曹劌曰: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叶去例切。《妻誄柳下惠文》夫子之不竭兮,三黜終不弊兮,豈弟君子,永能厲兮。

【蹶】

蹶【酉集中】【足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居月切,音厥。《說文》僵也。一曰跳也。《廣韻》失脚。《孟子》今夫蹶者趨者。《莊子·人閒世》爲崩爲蹶。

《史記·孫子傳》蹶上將。《註》蹶,猶挫也。

《史記·申屠嘉傳》材官蹶張。《註》力能足踏强弩張之。

《前漢·揚雄傳》蹶浮麋。《註》蹶,蹴也。

《荀子·儒效篇》竭蹶而趨之。《註》竭蹶,顚倒也。

《爾雅·釋詁》蹶,嘉也。

《廣韻》走也,速也。

《廣韻》《集韻》紀列切,音罬。

《韻會》其月切,音橜。義同。

《廣韻》居衞切《集韻》姑衞切,音劌。《爾雅·釋詁》蹶,動也。蹶蹶,敏也。《詩·唐風》良士蹶蹶。《傳》動而敏於事。《釋文》蹶,俱衞反。

《大雅》文王蹶厥生。《傳》蹶,動也。《釋文》蹶,俱衞反。

《禮·曲禮》足毋蹶。《註》行遽。

《孔子閒居》子夏蹶然而起。

姓。《詩·大雅》蹶父之子。

《集韻》紀劣切,音撅。《廣韻》有所犯灾也。

【咸】

咸【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胡監切《集韻》《韻會》胡讒切《正韻》胡嵒切,音諴。《說文》皆也。《玉篇》悉也。《書·堯典》庶績咸熙。《左傳·僖二十四年》周公弔二叔之不咸。《註》咸,同也。《魯語》小賜不咸。《註》咸,徧也。《莊子·知北遊》周徧咸三者異名同實,其指一也。《史記·司馬相如傳》上咸五,下登三。《註》師古曰:與五帝皆盛也。

卦名。《易·咸卦》彖曰:咸,感也。

《易·雜卦》咸,速也。

《爾雅·釋丘》左高曰咸丘。

樂名。《周禮·春官·大司樂》大咸。《註》大咸,咸池,堯樂也。

地名。《史記·秦本紀》孝公十二年,作爲咸陽。

星名。《前漢·天文志》咸漢星出西北。

《王充·論衡》任氣卒咸,不揆於人。

姓。《姓苑》巫咸之後,今東海有之。

《集韻》居咸切,音緘。《禮·喪大記》凡封,大夫士以咸。《註》咸讀爲緘,今齊人謂棺束爲緘繩。咸或爲椷。《釋文》咸,一本作緘。

《集韻》古斬切,音鰔。與減同。損也。

一曰水名,詳水部減字註。

姓。《前漢·酷吏傳》咸宣,楊人也。《註》咸音減省之減。

《集韻》公陷切,音䫡。亦與減同。詳水部減字註。

音憾。《左傳·昭二十一年》窕則不咸。《註》不充滿人心。《釋文》咸,本亦作感,戸暗反。○按感同憾。

叶餘針切,音。《張衡·舞賦》歌以詠志,舞以旌心。細則聲窕,大則不咸。

【归】

歸【辰集下】【止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4画

〔古文〕音騩。還也,入也。《詩·小雅》薄音旋歸。

還所取之物亦曰歸。《春秋·定十年》齊人來歸鄆、讙、龜隂田。

《禮·祭義》父母全而生之,予全而歸之。《孟子》久假而不歸。皆還復之義。

《春秋·隱元年》歸惠公仲子之賵。《杜註》歸者,不反之辭。《桓七年》突歸于鄭。《穀梁傳》歸,易辭也。

依歸也。《詩·曹風》于我歸處。《毛傳》歸,依歸也。

歸附也。《穀梁傳·莊二年》王者,民之所歸往也。《詩·大雅》豈弟君子,民之攸歸。

《說文》女嫁也。《詩·周南》之子于歸。《禮·禮運》男有分,女有歸。

《穀梁傳·隱二年》婦人謂嫁曰歸,反曰來歸。《註》嫁而曰歸,明外屬也。反曰來歸,明從外至也。《左傳·莊二十七年》凡諸侯之女歸寧曰來,出曰來歸。夫人歸寧曰如某,出曰歸于某。

投也,委也。《左傳·襄三年》請歸死于司敗。

《前漢·申屠嘉傳》鼂錯恐自歸景帝。《註》師古曰:自首于天子。

與也,許也。《論語》天下歸仁焉。

合也。《禮·緇衣》私惠不歸德。《註》謂不合於德義。

終也。《左傳·宣十一年》以討召諸侯,而以貪歸之。

歸妹,卦名。

三歸,臺名。《史記註》三歸,取三姓女也。

指趨曰歸。《易·繫辭》殊途而同歸。《史記·李斯傳》覩指而識歸。

道家有八歸。《參同契》九還、七返、八歸、六居。《註》八歸者,天三生木,地八成汞,戊己一合,木汞之眞,歸煉鼎中,故曰八歸。

《謝察微·算經》有歸法,歸已入之數也。

歸藏,黃帝《易》名。一曰殷《易》。《周禮·春官》大卜掌三《易》之灋,二曰歸藏。《註》歸藏者,萬物莫不歸而藏之于中。此《易》以純坤爲首,故名。

《爾雅·釋親》女子謂晜弟之子爲姪,謂姪之子爲歸孫。

饋也。《論語》歸孔子豚。《晉語》不腆敝邑之禮,敢歸諸下執政。

山名。《山海經》太行之山,其首曰歸山,其上有金玉,其下有碧。

州名。《廣韻》本春秋夔子國,武德初,割夔州之秭歸巴東二縣,置州,取歸國爲名也。《廣輿記》今屬荆州府。

姓。

歸邪,星氣名。《前漢·天文志》如星非星,如雲非雲,名曰歸邪。歸邪出,必有歸國者,邪音虵。

忘歸,矢名,見《公孫子》。

姊歸,鳥名。當歸,藥名。

《集韻》求位切,音匱。同饋。《說文》餉也。亦讀如字。義見上。籀省作㱕。漢作歸。

相关诗句
以继周雅 臣作是诗 薰灼夷夏 中兴之功 协于尹躬 咸有一德 君臣会通 我宋之隆 民鲜克举 爱莫助之 惟仲山甫 或耘或宣 秉尔耒耜 夜眠晏起 淮滨之民 军政咸理 大将释师 句戈束矢 归马散牛 修于邦家 天子之孝 夕膳载加 晨羞既进 怡心顺色 万寿称觞 袆衣褕翟 长乐就养 山川叶吉 永祐后昆 缵禹之迹 百神毕会 哀恫罔极 圣心孺慕 兆庶雨泣 龙楯来归 万世永赖 质于鬼神 戎车遄迈 载书孔明 典礼具修 皇华络绎 稛载方舟 锡以金帛 旧盟是寻 按兵于境 殊邻革心 皇天悔祸 罔敢来侵 群情愕眙 往告于金 元戎駃马 人心冰泮 两都震惧 亦反濉涣 师入陈许 于淮之湄 追奔逐北 建尔鼓旗 乃敕六将 张我皇威 帝赫斯怒 侵我淮泗 氛尘冥冥 矜其勇鸷 古贤继之 信誓中悔 谋臣既歼 左贤被罪 疆界方交 旧县与州 复我河南 和好是求 轺车戾止 惟相是诹 圣志先定 默与神谋 帝若不闻 万口狺狺 更唱迭和 如沸如羹 如蜩如螗 众言盈庭 使在淮浦 厥志已坚 欲讲盟好 远达温言 谓彼邻国 使车来旋 戊午之秋 十有馀年 经之营之 夙夜靡遑 两宫未复 原隰相望 遣使聘问 乃涖浙江 既巡淮甸 一日万机 兢兢业业 爰绍丕基 爰登宝位 竭蹶咸归 讴歌狱讼 亿兆乐推 移师商丘 七萃骏奔 八神警跸 戈鋋彗云 旌旗蔽野 左右陈行 貔貅十万 帝在济阳 天方佑宋 兵缠紫微 金汤弛备 逼我京师 靖康之元 中原糜沸 边陲云扰 泰极而否 炎正中微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