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畋深宵喧嚗竹

出自:明代·张萱《庚午守岁戏笔》

拼音:[lǐ][tián][shēn][xiāo][xuān][bó,pào,bào][zhú]

平仄:仄平平平平平平

西园公,无名氏,老向人间亦徒尔。
六身二首是耶非,人说明朝七十四。
七十四,可若何,一不为少百不多。
踽踽凉凉心悄悄,行吟泽畔空婆娑。
觌面相逢人不识,缩踵却行犹畏迹。
莫怪穷猿好择林,自是放豚难入笠。
非仙非佛亦非儒,半农半圃半樵渔。
有时冠履自桎梏,儿童笑唾鬼揶揄。
自惜当年好身手,转瞬如何成老丑。
头童齿落面冻梨,两足蹒跚柳生肘。
目昏耳聩非故吾,掉头不受人招呼。
昔为长物今弃物,止有一口常胡卢。
终日胡卢有何意,傀儡登场满街市。
一双白眼瞪不开,两豆何妨坚塞耳。
尚留一腕能匠心,赋成不换长门金。
据梧时读太昊易,拥膝惟赓梁甫吟。
今夕何夕云除夕,儿女灯前皆绕膝。
柏酒椒盘争献翁,愿翁百岁皆康吉。
翁言尔且打灰堆,如意今从彭蠡来。
餔糟请共醉司命,沿街更莫卖痴呆。
痴呆还与阿翁买,买得痴呆长自在。
痴呆若早还阿翁,何致胸中常磊磈。
问翁何事耳失聪,鹖冠免洗将无同。
烱烱欲收岩下电,得无负此青方瞳。
知翁视听故无患,聪明自误常嗟叹。
雷霆过耳若罔闻,不放乾坤入吾眼。
阿翁好语儿与孙,今宵婪尾须盘桓。
李畋深宵喧嚗竹,山魈白昼如云屯。
虎皮金目竟何益,自昔高明鬼瞰室。
且将竿燎照污邪,共祝明年瓶满粒。
儿孙酒罢休嗷嗷,副在名山付汝曹。
有口须吞豫让炭,疗饥不乞于陵螬。
园公名氏亦难记,交绝途穷踪迹秘。
但闻常入鸟兽群不惊,可是崇祯四年混沌氏。

查看原文

注释

【深宵】深夜。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李】

李【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杍《唐韻》《正韻》良以切《集韻》兩耳切《韻會》良士切,音里。《說文》果名。《素問》東方木也。《爾雅翼》李,木之多子者。《埤雅》李性難老,雖枝枯,子亦不細,其品處桃上。《詩·小雅》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韻會》世薦士謂之桃李。《劉向·說苑》樹桃李者,夏得休息,秋得其實焉。樹蒺藜者,夏不得休息,秋得其莿焉。世謂狄仁傑,桃李皆在公門,正用此事。

《博雅》行李,關驛也。

與理通。《左傳·僖十三年》行李之往來。《周語》行李以節逆之。《泊宅編》李理義通,人將有行,必先治,如孟子之言治任。理亦治也。

星名。《史記·天官書》熒惑爲李。《徐廣註》內則理兵,外則理政。

司理,官,亦稱司李。《前漢·胡建傳》黃帝李法。《管子·法法篇》臯陶爲李。

檇李,春秋吳地。

姓。《風俗通》伯陽之後。

【畋】

畋【午集上】【田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4画

《廣韻》徒年切《集韻》《韻會》《正韻》亭年切,音田。《說文》平田也。《書·多方》今爾尚宅爾宅,畋爾田。《疏》治田謂之畋。今人以營田求食謂之畋食。

《廣韻》取禽獸也。《書·五子之歌》畋于有洛之表。《張衡·西京賦》盤于游畋,其樂只且。或作甸。亦作。通作田佃。

《廣韻》《集韻》《韻會》字原从攵作。

【深】

深【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水名。《說文》水出桂陽南平,西入營道。

邃也。《增韻》深者,淺之對。《詩·邶風》深則厲,淺則揭。

深微也。《易·繫辭》惟深也能通天下之志。

藏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必深其爪。

衣名。《禮·深衣疏》衣裳相連,被體深邃,故謂之深。

州名。《韻會》後漢博陸郡,隋置深州。《廣輿記》今屬眞定府。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式禁切,音諗。度淺深曰深。《周禮·地官》以土圭測土深。

【宵】

宵【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音消。《說文》夜也。从宀。宀,下冥也。肖聲。《書·堯典》宵中星虛,以殷仲秋。《註》陽氣消也。《詩·召南》肅肅宵征。《周禮·秋官·司寤氏》禁宵行者。《註》宵,定昏也。

《莊子註》不由明坦之路曰宵。

小也。《禮·學記》宵雅肄三。《註》宵之言小也,習小雅之三。

宵行,蟲名,如蠶,夜行,喉下有光如螢。《詩·豳風》熠耀宵行。

與綃通。《儀禮·士昏禮》姆纚筓宵衣。《鄭註》宵,讀如素衣朱綃之綃。

【喧】

喧【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况袁切《集韻》《韻會》許元切,音萱。《玉篇》大語也。《集韻》與吅同。或作讙。

與咺同。《漢武帝·悼李夫人賦》悲愁於邑,喧不可止兮。《註》師古曰:朝鮮之閒,謂小兒泣不止,名爲喧,音許遠反。

【嚗】

嚗【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5画

《廣韻》《集韻》《韻會》。

《莊子·知北遊》神農隱几,擁杖而起,嚗然放杖而笑。《釋文》嚗音剝,又孚邈反。

孚貌反。《註》李頤曰:嚗,放杖聲。○按《增韻》云笑聲,非。

《集韻》匹角切,音璞。聲也。或作。

披敎切,音砲。曝然聲也。

薄報切,音暴。嚗喿,多聲。

【竹】

竹【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集韻》《韻會》張六切《正韻》之六切,音竺。《說文》冬生靑艸,象形。下垂箁箬也。《竹譜》植類之中,有物曰竹。不剛不柔,非草非木。小異空實,大同節目。《又》竹雖冬蒨,性忌殊寒。九河鮮育,五嶺實繁。《詩·衞風》綠竹猗猗。《禮·月令》日短至,則伐木取竹箭。《周禮·夏官》東南曰揚州,其利金、錫、竹箭。《史記·貨殖傳》渭川千畝竹,其人與千戸侯等。《釋名》竹曰个。《淮南子·俶眞訓》竹以水生。

八音之一。《周禮·春官》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絲木竹。《禮·樂記》竹聲濫,濫以立會,會以聚衆。《史記·律書註》古律用竹。《前漢·律歷志》黃帝使泠綸,自大夏之西,崑崙之隂,取竹之解谷生,其竅厚均者,斷兩節閒而吹之,以爲黃鐘之宮。《釋名》竹曰吹。吹,推也,以氣推發其聲也。

竹。

竹帛。《史記·孝文紀》請著之竹帛,宣布天下。《說文》著之竹帛謂之書。

竹花,竹實。《謝靈運·晉書》元康二年,巴西界竹生花,紫色,結實。《本草》竹花一名草華。《莊子·秋水篇》鵷雛非練實不食。《註》練實,竹實也。

竹醉日。《岳陽風土記》五月十三日謂之龍生日,可種竹,《齊民要術》所謂竹醉日也。

地名。《爾雅·釋地》觚竹、北戸、西王母、日下,謂之四荒。《史記》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前漢·地理志》孤竹在遼西令支縣。《又》沛郡有竹縣。《註》今竹邑。《又》廣漢郡屬縣有綿竹。《又》零陵郡竹山縣。《水經注》藉水東南流,與竹嶺水合。《穆天子傳》我徂黃竹。《零陵記》桂竹之野。《楊愼集》桂竹,後稱貴竹,今貴州。《福建志》南安縣有苦竹山。

官名。《唐書·百官志》司竹監掌植竹葦,供宮中百司簾篚之屬。

書名:《竹書紀年》《戴凱之·竹譜》《劉美之·續竹譜》。

姓。《廣韻》伯夷、叔齊之後,以竹爲氏。後漢有下邳相竹曾。

草名。《永嘉郡志》靑田縣有草,葉似竹,可染碧,名爲竹靑。《宛陵詩註》錦竹,草名,似竹而斑。

木名。《益部方物略》竹柏,生峨嵋山,葉繁長而籜似竹。

花藥名。《本草》石竹,瞿麥也。鹿竹、菟竹,黃精也。玉竹,葳蕤也。

菜名。《齊民要術》竹菜,生竹林下,似芹科而莖葉細,可食。《羣芳譜》淡竹葉,一名竹葉菜,嫩時可食。

果名。《桂海虞衡志》木竹,子、皮色、形狀全似大枇杷,肉甘美,秋冬閒實。

䑕名。《贊寧·筍志》竹根有䑕,大如貓,其色類竹,名竹豚,亦名稚子,杜詩所謂筍根稚子也。

魚名。《桂海虞衡志》竹魚出灕水,狀如靑魚,味似鱖。

酒名。《張協·七命》豫北竹葉。《張華詩》蒼梧竹葉淸。

《集韻》敕六切,音畜。萹竹,草名。

與屬玉之屬通,鴨也。《揚雄·蜀都賦》獨竹孤鶬。

叶職律切。《謝惠連·雪賦》雪宮建于東國,雪山峙于西域。岐昌發詠于來思,姬滿申歌于黃竹。曹風以麻衣比色,楚謠以幽蘭儷曲。《註》曲,區聿切。竹,職律切。

相关诗句
可是崇祯四年混沌氏 但闻常入鸟兽群不惊 交绝途穷踪迹秘 园公名氏亦难记 疗饥不乞于陵螬 有口须吞豫让炭 副在名山付汝曹 儿孙酒罢休嗷嗷 共祝明年瓶满粒 且将竿燎照污邪 自昔高明鬼瞰室 虎皮金目竟何益 山魈白昼如云屯 李畋深宵喧嚗竹 今宵婪尾须盘桓 阿翁好语儿与孙 不放乾坤入吾眼 雷霆过耳若罔闻 聪明自误常嗟叹 知翁视听故无患 得无负此青方瞳 烱烱欲收岩下电 鹖冠免洗将无同 问翁何事耳失聪 何致胸中常磊磈 痴呆若早还阿翁 买得痴呆长自在 痴呆还与阿翁买 沿街更莫卖痴呆 餔糟请共醉司命 如意今从彭蠡来 翁言尔且打灰堆 愿翁百岁皆康吉 柏酒椒盘争献翁 儿女灯前皆绕膝 今夕何夕云除夕 拥膝惟赓梁甫吟 据梧时读太昊易 赋成不换长门金 尚留一腕能匠心 两豆何妨坚塞耳 一双白眼瞪不开 傀儡登场满街市 终日胡卢有何意 止有一口常胡卢 昔为长物今弃物 掉头不受人招呼 目昏耳聩非故吾 两足蹒跚柳生肘 头童齿落面冻梨 转瞬如何成老丑 自惜当年好身手 儿童笑唾鬼揶揄 有时冠履自桎梏 半农半圃半樵渔 非仙非佛亦非儒 自是放豚难入笠 莫怪穷猿好择林 缩踵却行犹畏迹 觌面相逢人不识 行吟泽畔空婆娑 踽踽凉凉心悄悄 一不为少百不多 可若何 七十四 人说明朝七十四 六身二首是耶非 老向人间亦徒尔 无名氏 西园公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