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嗟不遇师

出自:唐代·佚名《谒法门寺真身五十韵》

拼音:[shāng][jiē][bù,fǒu][yù][shī]

平仄:平平仄仄平

瞻礼喜成悲,伤嗟不遇师
矌因修曩劫,火寂掩俱尸。
神光分皎皎,雁塔起巍巍。
弘愿无偏傥,从后请不疑。
人天重敬礼,神鬼悉交驰。
入海人难睹,腾波世莫窥。
供僧添圣福,称象等毫釐。
铁网牵沙岸,金瓯出水湄。
轮王欣却得,将帅尽忘疲。
震日国绝大,岐阳地不卑。
累朝曾出现,近代盛修持。
万遍磨不磷,千回涅不缁。
任从将火试,几见陷金锤。
皓色岂能并,晶光尽总亏。
真身无点黡,圭璧有瑕疵。
安福楼前现,天涯海畔知。
懿宗亲礼处,君主见同时。
截舌还能语,剜精复旧肥。
石光呈瑞质,木有宝灯仪。
塔主重修建,檀那各舍资。
才兴运人力,早已感神祇。
一夜风雷吼,五更砂石吹。
不劳人力置,自有圣贤为。
海得龙王护,药叉将主司。
圣灯瞻处有,光相应心祈。
鼓乐喧天地,幡花海路歧。
秦王偏敬仰,皇后重心慈。
礼佛躬亲到,斋僧偏极绥。
教坊呈御制,内外奏宫词。
马壮金鞍促,人轻玉勒移。
到来心跃跃,回首意迟迟。
睿旨遥瞻礼,皇情雅合规。
只凭香火力,消得国家危。
祷祝烽烟息,犹希稼穑滋。
金经雕岂易,宝偈显难思。
工匠劳心力,宸聪亦手胝。
众缘沾士庶,万卷放僧尼。
芝草生高垄,醴泉清满池。
红霓呈瑞色,白鹤唳嘉奇。
真相非生灭,凡情每自欺。
茫茫迷旨趣,劫劫拟何之。
达即全无体,玄微只在兹。
纵饶心稍转,又被业追随。
愿智应难满,胜绝宁每期。
不言同哽虎,罕遇类盲龟。
像法承衣荫,声光以渐衰。
盛筵难际会,逢善莫推辞。
学寡渐黄绢,才荒误色丝。
感恩频洒泪,泣讽五言诗。

查看原文

注释

【伤嗟】悲伤感叹。
【不遇】1.不得志;不被赏识。 2.没碰到。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伤】

傷【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式羊切《集韻》《韻會》《正韻》尸羊切,音商。痛也。《爾雅·釋詁》傷思也。《詩·周南》維以不永傷。《小雅》我心憂傷。

創也,損也。《書·說命》若跣弗視地,厥足用傷。

毀傷也。《禮·緇衣》心以體全,亦以體傷。

戕害也。《左傳·僖二十二年》君子不重傷。

姓。《左傳》傷省,宋人。

《諡法》未家短折曰傷。

叶式亮切,同慯。《張衡·四愁詩》路遠莫致倚愁悵,何爲懷憂心煩傷。

【嗟】

嗟【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10画

〔古文〕也。《釋名》嗟,佐也。言不足以盡意,故發此聲以自佐也。《書·甘誓》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詩·周南》嗟我懷人。

《齊風》猗嗟昌兮。《疏》猗是心內不平,嗟是口之喑咀,皆傷歎之聲。《禮·檀弓》嗟來食。《廣韻》同。

《集韻》遭哥切,音䦈。《易·離卦》不鼓缶而歌,則大耋之嗟。《音義》王肅讀遭哥切《阮籍·詠懷詩》李公悲東門,蘇子狹三河。求仁自得仁,豈復歎咨嗟。

《韻會補》子夜切,音借。同唶。《三蒼詁》咄嗟,易度也。猶言呼吸之閒。字本作唶。古有咄唶歌。世說石崇作豆粥,咄嗟而辦。

【不】

不【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

《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

《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

《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

《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

《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䳡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䳕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謂之隹,揚州人亦然。

未定之辭也。《陶潛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

姓。《晉書》汲郡人不準。◎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轉注古音,音彪。

《正韻》芳無切。與柎通。花萼跗也。《詩·小雅》鄂不韡韡。《鄭箋》承華者,鄂也。不當作柎。鄭樵曰:不象萼蔕形。與旉通。《陸璣詩疏》柎作跗。《束皙·補亡詩》白華絳趺。《唐詩》紅萼靑趺皆因之。

華不注,山名,在濟南城東北。《左傳·成二年》晉卻克戰于鞌,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伏琛齊記》引摯虞畿服經,不,與詩鄂不之不同。李白詩: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蓋因華跗而比擬之。胡傳讀不如卜,非。

《古詩·日出東南隅行》使君謝羅敷,還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〇按愚當讀若吾,疑模切,與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韻,《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

與丕同。《書·大誥》爾丕克遠省。馬融作不。《秦·詛楚文》不顯大神巫咸。《秦·和鐘銘》不顯皇祖。與詩周頌不顯不承同。不顯不承,猶書云丕顯丕承也。

《韻補》叶補美切,音彼。《荀子·賦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與。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與。所不謂小人所鄙也。《正字通》不字在入聲者,方音各殊,或讀逋入聲,或讀杯入聲。司馬光切韻圖定爲逋骨切,今北方讀如幫鋪切,雖入聲轉平,其義則一也。

【遇】

遇【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音寓。《玉篇》見也,道路相逢也。《廣韻》不期而會也。《春秋·隱八年》宋公、衞侯遇于垂。《穀梁傳》不期而會曰遇。《禮·曲禮》諸侯未及期相見曰遇。《註》未及期,在期日之前也。《周禮·春官·大宗伯》諸侯冬見曰遇。《註》偶也,欲其若不期而偶至也。

待也,接也。《前漢·季布傳》遇人恭謹。

《蒯通傳》漢王遇我厚。

合也。《前漢·揚雄傳》七十說而不遇。

姓。《風俗通》漢有遇冲,爲河內太守。

《字彙補》五口切,與偶同。《史記·天官書》氣相遇者,使勝高。

《集韻》《韻會》魚容切,音顒。地名。《史記·高帝紀》戰曲遇東。《註》曲音齲,遇音顒。

【师】

師【寅集中】【巾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音獅。《爾雅·釋詁》衆也。《釋言》人也。《郭註》謂人衆也。

天子所居曰京師。《詩·大雅》惠此京師。《公羊傳·桓九年》京師者,大衆也。

《說文》二千五百人爲師。《周禮·地官》五旅爲師。《註》二千五百人。《詩·大雅》周王于邁,六師及之。《傳》天子六軍。《疏》春秋之時,雖累萬之衆,皆稱師。詩之六師,謂六軍之師。《易·師卦註》多以軍爲名,次以師爲名,少以旅爲名。師者,舉中之言。

《玉篇》範也。敎人以道者之稱也。《書·泰誓》作之師。《禮·文王世子》出則有師。師也者,敎之以事而喻諸德者也。

《玉篇》象他人也。《增韻》法也,效也。《書·臯陶謨》百僚師師。《傳》師師,相師法。

長也。《書·益稷》州十有二師。《註》師,長也。

神名。《周禮·春官》以槱燎祀風師雨師。《註》風師,箕也。雨師,畢也。《屈原·離騷》雷師告余以未具。《註》雷師,豐隆也。

國名。《史記·大宛傳》樓蘭姑師。《註》二國名。姑師,卽車師也。

縣名。《後漢·郡國志》河南尹有匽師。《註》帝嚳所都。

官名。《左傳·昭十七年》黃帝氏以雲紀,故爲雲師,而雲名。炎帝氏以火紀,故爲火師,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紀,故爲水師,而水名。太皥氏以龍紀,故爲龍師,而龍名。少皥摯之立也,鳳鳥適至,故紀於鳥,爲鳥師,而鳥名。《書·周官》立太師,太傅,太保,茲惟三公。少師,少傅,少保,曰三孤。

師得,宮名。《前漢·揚雄傳》枝鵲露寒,棠黎師得。《註》師古曰:師得宮,在櫟陽界。

獸名。與獅通。《前漢·西域傳》烏弋山出師子。

姓。《前漢·師丹傳》丹,琅琊東武人,哀帝時爲大司空。

右師,左師,俱複姓。

相关诗句
泣讽五言诗 感恩频洒泪 才荒误色丝 学寡渐黄绢 逢善莫推辞 盛筵难际会 声光以渐衰 像法承衣荫 罕遇类盲龟 不言同哽虎 胜绝宁每期 愿智应难满 又被业追随 纵饶心稍转 玄微只在兹 达即全无体 劫劫拟何之 茫茫迷旨趣 凡情每自欺 真相非生灭 白鹤唳嘉奇 红霓呈瑞色 醴泉清满池 芝草生高垄 万卷放僧尼 众缘沾士庶 宸聪亦手胝 工匠劳心力 宝偈显难思 金经雕岂易 犹希稼穑滋 祷祝烽烟息 消得国家危 只凭香火力 皇情雅合规 睿旨遥瞻礼 回首意迟迟 到来心跃跃 人轻玉勒移 马壮金鞍促 内外奏宫词 教坊呈御制 斋僧偏极绥 礼佛躬亲到 皇后重心慈 秦王偏敬仰 幡花海路歧 鼓乐喧天地 光相应心祈 圣灯瞻处有 药叉将主司 海得龙王护 自有圣贤为 不劳人力置 五更砂石吹 一夜风雷吼 早已感神祇 才兴运人力 檀那各舍资 塔主重修建 木有宝灯仪 石光呈瑞质 剜精复旧肥 截舌还能语 君主见同时 懿宗亲礼处 天涯海畔知 安福楼前现 圭璧有瑕疵 真身无点黡 晶光尽总亏 皓色岂能并 几见陷金锤 任从将火试 千回涅不缁 万遍磨不磷 近代盛修持 累朝曾出现 岐阳地不卑 震日国绝大 将帅尽忘疲 轮王欣却得 金瓯出水湄 铁网牵沙岸 称象等毫釐 供僧添圣福 腾波世莫窥 入海人难睹 神鬼悉交驰 人天重敬礼 从后请不疑 弘愿无偏傥 雁塔起巍巍 神光分皎皎 火寂掩俱尸 矌因修曩劫 伤嗟不遇师 瞻礼喜成悲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