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区瞻谷口

出自:清代·林占梅《潜园适兴六十韵》

拼音:[líng][qū,ōu][zhān][gǔ][kǒu]

平仄:平平平仄仄

不作封侯想,潜踪已十年。
屡因图画兴,辄起眺游缘。
群峭嵚?度,重峦崒嵂迁。
商羊聊拄杖,款段忍加鞭。
出既胸襟旷,归尤景物全。
灵区瞻谷口,胜处接城边。
颇得渊明趣,非同仲子贤。
筑园容寄傲,著屐任周旋。
适意欣孤往,娱情倦忘还。
崖高堪望远,地静觉居偏。
评石方僧孺,移花法道筌。
斑红阶藓润,茸碧屋萝牵。
水阔波跳鲤,林深树曳蝉。
抚松凭偃蹇,趁鹤步翩?。
淡淡堤摇柳,泠泠沼泻泉。
春融芬岸芷,露浥袭汀莲。
舞蝶翻歌扇,浮鸥傍钓船。
桥多修涧绕,路杳隔墙连。
芡实鸡头剥,蕟藤鸭脚缠。
门低榕并亚,篱密槿添编。
引蔓葡萄架,薰芳茉莉田。
果垂罗汉熟,花绽佛桑妍。
泛鹢回塘曲,盘蛇造洞巅。
苔滋层磴滑,岩瀑一流悬。
题壁鸿留爪,窥渠鹭立拳。
荷喧池过雨,竹暝径笼烟。
撒网危矶上,投壶小院前。
蔬浇抽甲壮,菊种课丁虔。
穴土挖成室,诛茅构数椽。
清宵虫语碎,晴昼鸟声穿。
格磔啼秦吉,?辀叫杜鹃。
百株栽绛雪,万卷录丹铅。
风定云横岫,星稀月在天。
楼台皆倒影,亭榭尽临渊。
避暑宾摊簟,嬉春女落钿。
奚奴随倜傥,侍史列婵娟。
阮籍游而啸,嵇康懒与眠。
茶甘烹雀舌,香霭爇龙涎。
古剑求三尺,名琴操七弦。
诗观辞骆什,帖检换鹅笺。
妙笔挥毫素,寄书问太玄。
锦贉装玳瑁,绣褫记嫏嬛。
钟鼎周陶铸,圭璋汉泐镌。
爱根何日了,吟债几时填。
思苦陈无已,脾幽孟浩然。
论文凭只眼,索句耸双肩。
枕上「逍遥传」,床头「内外篇」。
师坡常说鬼,学晋每逃禅。
交挚相倾盖,讴和共扣舷。
南皮从叶后,北面事曾先。
射覆词坛立,猜枚酒令宣。
笙箫分雅部,醽醁醉华筵。
酿厌中山困,车乘下泽便。
衷怀希魏野,气概仰张颠。
性拙薄戎算,平生轻峤钱。
言狂人窃笑,癖怪我难悛。
默默嚣尘减,悠悠俗虑捐。
有心追隐逸,无志慕腾骞。
况免饥寒逼,犹兼疾痛蠲。
曾闻唐白傅,閒散即神仙。

查看原文

注释

【灵区】1.美善之区。 2.奇美之地。
【谷口】1.山谷的出入口。 2.古地名。又名瓠口。在今陕西礼泉东北。西汉于此置谷口县,东汉废。因位于九嵕山东﹑仲山西,当泾水出山之处,故谓之谷口。古时相传为黄帝升仙的地方。也称寒门。 3.古地名。在今陕西淳化西北。秦时于此置云阳县。《战国策.秦策三》:"范雎曰:"大王之国,北有甘泉﹑谷口。""鲍彪注:"在云阳。"西汉末年,高士郑朴(字子真)曾隐居于此。汉扬雄《法言.问神》:"谷口郑子真,不屈其志,而耕乎岩石之下,名震于京师。"唐李白《赠韦秘书子春》诗:"谷口郑子真,躬耕在岩石。"王琦注引《雍录》:"谷口在云阳县西四十里,郑子真隐于此。"后借指隐者所居之处。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灵】

灵【巳集中】【火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郞丁切,音靈。《字類》小熱貌。

《正字通》俗靈字。(靈)〔古文〕霛郞丁切,音鈴。《玉篇》神靈也。《大戴禮》陽之精氣曰神,隂之精氣曰靈。《書·泰誓》惟人萬物之靈。《傳》靈,神也。《詩·大雅》以赫厥靈。

《大雅·靈臺傳》神之精明者稱靈。

《詩·鄘風》靈雨旣零。《箋》靈,善也。

《廣韻》福也。

《廣韻》巫也。《楚辭·九歌》思靈保兮賢姱。

靈氛,古之善占者。《屈原·離騷》欲從靈氛之吉占兮。

《周禮·地官·鼓人》以靈鼓鼓社祭。《註》靈鼓,六面鼓也。

《禮·檀弓》塗車芻靈。《註》芻靈,束茅爲人。

《左傳·定九年》載蔥靈。《註》蔥靈,輺車名。

《楚辭·天問》曜靈安臧。《註》曜靈,日也。

《揚雄·羽獵賦》上獵三靈之旒。《註》如淳曰:三靈,日月星垂象之應也。

《廣韻》寵也。

《禮·禮運》何謂四靈,麟鳳龜龍。《爾雅·釋魚》二曰靈龜。《註》卽今觜蠵龜。一名靈蠵,能鳴。《史記·龜筴傳》下有伏靈,上有兔絲。

《諡法》亂而不損曰靈,不勤成名曰靈,死而志成曰靈,死見神能曰靈,好祭鬼怪曰靈,極知鬼神曰靈。

州名。《史記·匈奴傳》丁靈。《註》魏略云:丁靈,在康居北。《後漢·西羌傳》擊零昌於靈州。《韻會》魏武置靈州,取靈武縣名。

姓。《廣韻》風俗通云:齊靈公之後。或云宋公子靈圉龜之後。

叶靈年切,音連。《道藏歌》冥化自有數,我眞法自然。妙曲發空洞,宮商結仙靈。《說文》本作。

【区】

區【子集下】【匸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豈俱切《集韻》《韻會》虧于切《正韻》丘于切,音驅。《說文》藏隱也。从品在匸中。品,衆也。《徐曰》凡言區者,皆有所藏也。《荀子·大略篇》言之信者,在乎區蓋之閒。《註》區,藏物處。

《前漢·揚雄傳》有田一廛,宅一區。《張敞傳》敞以耳目,發起賊主,名區處。《註》師古曰:區,謂居止之所也。

《韻會》區者,小室之名。《前漢·胡建傳》穿北軍壘,以爲賈區。《註》師古曰:區者,小屋之名,若今小菴屋之類。故衞士之屋謂之區。

《論語》區以別矣。《朱註》區,猶類也。《韓愈·別趙子詩》人心未嘗同,不可一理區。

《爾雅·釋器》玉十謂之區。《郭註》雙玉曰瑴,五瑴爲區。

區區,小貌。《前漢·楚元王傳》豈爲區區之禮哉。《註》師古曰:區區,謂小也。《禮·樂志》河閒區區小國。

《集韻》《韻會》祛尤切,音丘。域也。《增韻》分也,阜也。《韻會》曲禮,不嫌諱名,謂宇與禹,丘與區。禹宇二字,其音不別。丘之與區,今讀則異。然尋古語,其聲亦同。《陸士衡詩》普厥丘宇。

晉閣名所載若干區者,別爲丘字,則知丘之與區,其音不別。

《集韻》《韻會》《正韻》烏侯切,音甌。量名。四豆爲區。《左傳·昭三年》豆區釜鍾。

匿也。《左傳·昭七年》楚文王作僕區之法。《註》僕,隱也。區,匿也。

姓。《韻會》古歐冶子之後。《王莽傳》中郞區博。

《集韻》居侯切,音鉤。同句。曲也。《韻會》句或作區。《禮記》區萌達。《註》屈生曰區。疏:鉤曲而生。

【瞻】

瞻【午集中】【目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職廉切《集韻》《韻會》《正韻》之廉切,音詹。《說文》臨視也。《韻會》仰視曰瞻。《詩·邶風》瞻彼日月。《禮·曲禮》視瞻無回。

官名。《魏書·官氏志》有瞻人郞。

國名。《唐書·南蠻傳》瞻博,或曰瞻婆,北距兢伽河。

山水名。《山海經》有瞻諸山。

瞻水,出婁涿山,東流注於洛。

姓。《正字通》元有瞻思,通經學。

通作詹。《史記·周本紀》顧詹有河。

《集韻》章豔切,詹去聲。視也。

叶側姜切,音章。《詩·大雅》維此惠君,民入所瞻。秉心宣猶,考愼其相。相平聲。

叶側銜切,斬平聲。《詩·小雅》節彼南山,維石巖巖。赫赫師尹,民具爾瞻。

【谷】

谷【酉集中】【谷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祿切,音穀。《說文》泉出通川爲谷。从水半見,出於口。《韻會》兩山閒流水之道也。《爾雅·釋水》水注谿曰谷。《疏》謂山谷中水註入㵎谿也。《易·井卦》井谷射鮒。《註》谿谷出水,從上注下。《公羊傳·僖三年》桓公曰:無障谷。《註》水注川曰谿,注谿曰谷。《禮·祭法》山林、川谷、丘陵,民所取財用也。《老子·道德經》江海所以能爲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谷水。《管子·度地篇》山之溝一有水一無水者,命曰谷水。

暘谷,日所出處。昧谷。日所入處。《書·堯典》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暘谷。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

《集韻》窮也。《詩·大雅》進退維谷。《疏》谷謂山谷,墜谷,是窮困之義。

《廣韻》養也。《老子·道德經》谷神不死。

《爾雅·釋天》東風謂之谷風。《詩·邶風》習習谷風。《詩詁》風出谷中也。《疏》谷之言穀。穀,生也。生長之風也。《前漢·王莽傳》其夕穀風迅疾。《師古曰》卽谷風。

《韻會》竹溝曰谷。《前漢·律歷志》黃帝使伶倫取竹之解谷。《註》解,脫也。谷,溝也。取竹之無谷節者,一說解谷,昆侖之北谷名也。

壑谷,窟室也。《左傳·襄三十年》鄭伯有爲窟室夜飮,朝者曰:公焉在,其人曰:吾公在壑谷。《註》地室也。

人足內踝前後一寸陷中,曰然谷穴。《奇經考》隂蹻之脈,起于跟中足少陽然谷穴之後。

地名。《春秋·定十年》公會齊侯于夾谷。《杜註》卽祝其也。

郡縣名。《前漢·地理志》上谷郡,秦置。《魏書·地形志》谷陽縣,屬留郡。

山名。《山海經》波谷山者,有大人之國。

姓。漢有谷永。

複姓。金有夾谷謝奴。《金·國語姓氏解》夾谷曰仝。

《廣韻》余蜀切《集韻》《韻會》兪玉切,音欲。義與《說文》《爾雅》同。

姓。北魏有谷渾氏。

吐谷渾氏。《金壷字考》音突浴魂。

《廣韻》《集韻》《韻會》盧谷切,音鹿。《史記·匈奴傳》置左右谷蠡王。《註》谷蠡,音鹿離。

叶乞約切,音却。《史記·龜筴傳》有介之蟲,置之谿谷。收牧人民,爲之城郭。

叶魚律切,音聿。《易林》鹿畏人匿,俱入深谷。命短不長,爲虎所得。《音學五書》山谷之谷,雖有穀、欲二音,其實欲乃正音。《易》井谷,陸德明一音浴,《書》暘谷,一音欲,《左傳》南谷中,一音欲,《史記·樊噲傳》橫谷,《正義》音欲,《貨殖·傳》谷量牛馬,索隱音欲,苦縣《老子銘》書谷神作浴神是也。轉平聲則音臾,上聲則音與,去聲則音裕。今人讀谷爲穀而加山作峪,乃音裕,非。

【口】

口【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上聲。《說文》人所以言食也。象形。《易·頤卦》自求口食。《書·大禹謨》唯口出好興戎。

戸口。《孟子》數口之家。《前漢·宣帝紀》膠東相成勞來不怠,流民自占八萬餘口。

《李陵傳》捕得生口,言李陵敎單于爲兵,以備漢軍。

姓。《唐韻》今同州有之。《正字通》明弘治中,宣府通判口祿。

古口,複姓。《正字通》漢有古口引。

壺口,山名。《書·禹貢》冀州旣載壺口。

谷口,地名。《史記·范睢傳》北有甘泉谷口。《註》九嵏山中西謂之谷口。

列口,縣名。《前漢·地理志》樂浪郡,列口縣。

《史記·倉公傳》切其脉時,右口氣息。《註》右手寸口也。脉經,從魚際至高骨却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其骨自高。

《韻補》苦動切,音孔。《釋名》口,空也。空上聲。

叶康杜切,音苦。《詩·小雅》好言自口,莠言自口。憂心愈愈,是以有侮。《前漢·溝洫志》且漑且糞,長我禾黍。衣食京師,億萬之口。《宋玉·風賦》侵淫谿谷,盛怒於土囊之口,緣泰山之阿,舞於松柏之下。下叶音戸。◎按唐韻正,口古音苦。引朱子韓文考異云:今建州人謂口爲苦,走爲祖。雖出俚俗,亦由音本相近,故與古暗合也。是直以爲口當讀作苦,非止叶音矣。

叶恪侯切,音彄。《梁法雲·三洲歌》三洲斷江口,水從窈窕河傍流。

相关诗句
閒散即神仙 曾闻唐白傅 犹兼疾痛蠲 况免饥寒逼 无志慕腾骞 有心追隐逸 悠悠俗虑捐 默默嚣尘减 癖怪我难悛 言狂人窃笑 平生轻峤钱 性拙薄戎算 气概仰张颠 衷怀希魏野 车乘下泽便 酿厌中山困 醽醁醉华筵 笙箫分雅部 猜枚酒令宣 射覆词坛立 北面事曾先 南皮从叶后 讴和共扣舷 交挚相倾盖 学晋每逃禅 师坡常说鬼 床头「内外篇」 枕上「逍遥传」 索句耸双肩 论文凭只眼 脾幽孟浩然 思苦陈无已 吟债几时填 爱根何日了 圭璋汉泐镌 钟鼎周陶铸 绣褫记嫏嬛 锦贉装玳瑁 寄书问太玄 妙笔挥毫素 帖检换鹅笺 诗观辞骆什 名琴操七弦 古剑求三尺 香霭爇龙涎 茶甘烹雀舌 嵇康懒与眠 阮籍游而啸 侍史列婵娟 奚奴随倜傥 嬉春女落钿 避暑宾摊簟 亭榭尽临渊 楼台皆倒影 星稀月在天 风定云横岫 万卷录丹铅 百株栽绛雪 ?辀叫杜鹃 格磔啼秦吉 晴昼鸟声穿 清宵虫语碎 诛茅构数椽 穴土挖成室 菊种课丁虔 蔬浇抽甲壮 投壶小院前 撒网危矶上 竹暝径笼烟 荷喧池过雨 窥渠鹭立拳 题壁鸿留爪 岩瀑一流悬 苔滋层磴滑 盘蛇造洞巅 泛鹢回塘曲 花绽佛桑妍 果垂罗汉熟 薰芳茉莉田 引蔓葡萄架 篱密槿添编 门低榕并亚 蕟藤鸭脚缠 芡实鸡头剥 路杳隔墙连 桥多修涧绕 浮鸥傍钓船 舞蝶翻歌扇 露浥袭汀莲 春融芬岸芷 泠泠沼泻泉 淡淡堤摇柳 趁鹤步翩? 抚松凭偃蹇 林深树曳蝉 水阔波跳鲤 茸碧屋萝牵 斑红阶藓润 移花法道筌 评石方僧孺 地静觉居偏 崖高堪望远 娱情倦忘还 适意欣孤往 著屐任周旋 筑园容寄傲 非同仲子贤 颇得渊明趣 胜处接城边 灵区瞻谷口 归尤景物全 出既胸襟旷 款段忍加鞭 商羊聊拄杖 重峦崒嵂迁 群峭嵚?度 辄起眺游缘 屡因图画兴 潜踪已十年 不作封侯想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