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氏部曹值北行

出自:清代·林占梅《悲歌行》

拼音:[jiù][shì,zhī][bù][cáo][zhí][běi,bèi][háng,xíng]

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

钱塘筮仕为西湖,前辈风流慕白、苏。
吾家况有栖幽处,孤山踪迹老梅逋。
嗟余少日性莽鲁,六岁伶仃痛失怙。
结纳少友事嬉游,一班牙爪利如虎。
王母、寡母双倚闾,几度呼来复绝裾。
暗中痛切泪凝枕,我家生儿破我车。
三世伶仃寡弟昆,忍心将毋置之死。
易子而教古有方,割将块肉托舅氏。
舅氏部曹值北行,余乃从之游帝京。
自觉一朝身逸乐,离家那顾泪纵横。
乘风破浪意豪放,铜琶铁板江东唱。
旗山、鼓山豁两眸,仙霞峻岭摇鞭上。
北马南船快骋游,小阳春日入皇州。
生来佚荡难驯伏,舌烂生公不点头。
虎坊桥畔交俦伍,驰毬击剑金挥土。
菊部欣聆蓟苑歌,犁园饱看罗门舞。
泰山高今祖帐设,芦沟桥水添呜咽。
但云勉我弧先行,不道从兹是死别。
行尽燕南遍鲁、齐,騑騑驷牡无停蹄。
风尘澒洞人如鬼,渡过黄河日已西。
日西旅舍同沽酒,一路风光数诸口。
扬州明月、姑苏台,洞庭群峭、西湖柳。
建河滩险魂欲销,荒陬除夕倍无聊。
洪山桥畔蒲帆落,满城灯火正元宵。
因之动我浮华兴,顾曲徵歌气未定。
黄金未尽不言旋,多情犹把南楼凭。
叶翁帆海往复回,沙哥祖道送行杯。
七月之秋犹未望,鲸波一舸赋归来。
举家狂喜牵我衣,王母扶姑颤巍巍。
低头下拜天性见,满门喜极转嘘欷。
北堂择吉命成婚,贺客盈堂吊在门。
王母抱孙□抱子,临终有语愿勿谖。
三载杜门躬守制,羸叔劬劳持家计。
道光丙午桂之秋,羸叔沉痾旋去世。
折薪肯搆一肩挑,有弟茕茕惜嫩苗。
始悟无学难自立,一编三绝暮连朝。
昂藏年几三十岁,妻妾死亡竟相继。
慈闱弃养亦同时,搥胸几绝痛长逝。
天昏地惨日无光,欲向泉台觅阿娘。
况复惠连春草恨,死者已矣存者伤。
就中一事倍凄其,予年卅六始得儿。
举眼方无伯道叹,回头竟抱元驹悲。
未几家室遘三丧,十年春梦徒渺茫。
春梦渺茫今暂醒,琴诗陶写赖园亭。
强颜又作詹家婚,弩末犹能中雀屏。
莫道膏肓贪泉石,惭处乡闾乘下泽。
萧萧风木悲重兴,捧檄难追毛义迹。
衣紫腰金念已收,觅水寻山兴未休。
何时得识匡庐面,又造飞来峰上头。
不图遍地皆狼豕,海内于今多事矣。
方、罗时命既同悲,崔、卜功名胡足齿。
子野朝朝唤奈何,平生动作辄坎轲。
壁图空挂运甓苦,愁来弹铗哭还歌。
但期郭、岳两忠武,炙手太平立可睹。
携琴抱鹤孤山行,补种梅花三百树。

查看原文

注释

【舅氏】即舅父。
【部曹】汉代尚书分曹治事,魏晋以后,渐改吏曹为吏部,但六部各司仍有称曹的。到明清时代,部曹就成为各部司官之称。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舅】

舅【未集下】【臼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其久切《集韻》《韻會》《正韻》巨九切,音臼。《爾雅·釋親》母之晜弟爲舅,母之從父晜弟爲從舅。《詩·秦風》我送舅氏,曰至渭陽。

《大雅》王之元舅,文武是憲。

《爾雅·釋親》婦稱夫之父曰舅,稱夫之母曰姑。《禮·內則》婦事舅姑,如事父母。

《爾雅·釋親》妻之父爲外舅。

姓。《姓譜》晉大夫舅犯之後。

通作咎。《儀禮·士昏禮註》古文舅皆作咎。《天子傳》咎氏。《郭璞註》咎猶舅也。

《韻補》叶暨几切,音麂。《前漢·敘傳》遭成之逸,政自諸舅。陽平作威,誅加卿宰。宰,獎里切。

《易林》潔身白齒,衰老復起。多孫衆子,宜利姑舅。

叶跽許切,音矩。《韓愈·元和聖德詩》皇帝曰吁,伯父叔舅。各安爾位,訓厥甿畮。畮音姥。

【氏】

氏【辰集下】【氏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承旨切《集韻》《韻會》《正韻》上紙切,音是。氏族也。《白虎通》有氏者何,貴功德,下伎力,所以勉人爲善也。《左傳·隱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諸侯以字爲諡,因以爲族。官有世功,則有官族,邑亦如之。《疏》釋例曰:別而稱之謂之氏,合而言之則爲族。《趙彥衞·雲麓漫抄》姓、氏後世不復別,但曰姓某氏,雖史筆亦然。按姓者,所以統系百世,使不別也。氏者,所以別子孫所自出。如周姓姬氏,所以別子孫,如魯衞毛耼邘晉應韓之分,若夫《易》云:黃帝堯舜氏作。堯舜雖非姓氏,旣是天子當一代,稱曰堯舜氏,義亦通。此又不拘姓氏之例。《柳芳·論氏族》氏於國則齊魯秦吳,氏於諡則文武成宣,氏於官則司馬司徒,氏於爵則王孫公孫,氏於字則孟孫叔孫,氏於居則東門北郭,氏於志則三馬五鹿,氏於事則巫乙匠陶。

古者貴有氏,賤無氏,故其詛辭有曰:墜命亡氏,言奪爵失國也。詛辭見《左傳·襄十一年》。

婦人例稱氏。《儀禮·士昏禮》祝告婦之姓,曰某氏來歸。

樂氏,津名,在鄭。《左傳·襄二十六年》涉於樂氏。

元氏、猗氏、盧氏、尉氏,皆縣名。《廣輿記》元氏屬常山,今屬眞定府。猗氏屬河東,今屬平陽府。盧氏本漢縣,今屬河南府。尉氏本秦縣,今屬眞定府。《師古·漢書註》凡地名稱某氏者,皆謂因之而立名。如尉氏、左氏、緱氏、禺氏之類。

以氏名其物。《大戴記》蘭氏之根,櫰氏之苞。

姓。《吳志》有氏儀,後改姓是。

猛氏,獸名。《司馬相如·上林賦》鋋猛氏。《郭璞曰》今蜀中有獸,狀似熊而小,毛淺有光澤,名猛氏。

《說文》巴蜀山名岸脅之旁著欲落墮者曰氏。氏崩,聞數百里。《揚雄·解嘲》響若氏隤。○按今《揚雄傳》作。《玉篇》亦云:巴蜀謂山岸欲墮曰氏,崩聲也。承紙切。

《元包經》剝屵氏。傳曰:山崩於地也。註:屵音蔡,氏音支。與《說文》《玉篇》義同而音異。

《集韻》掌是切,音紙。姓也。義同。

《廣韻》《集韻》《韻會》章移切《正韻》旨而切,音支。月氏,西域國名,在大宛西。《史記·大宛傳》有大月氏,小月氏。亦作月支。

閼氏,單于后名。《史記·韓王信傳》上乃使人厚遺閼氏。《註》閼音燕,氏音支。

烏氏,縣名。《史記·酈商傳》破雍將軍烏氏。《註》烏音於然反,氏音支,縣名。屬安定。《前漢·地理志》作閼氏。

《史記·貨殖傳》烏氏倮。《註》韋昭曰:烏氏,縣名,倮,名也。索隱以烏氏爲姓,非是。

《廣韻》子盈切《集韻》咨盈切,。故爲文從側出以見意。

【部】

部【酉集下】【邑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正韻》裴古切《集韻》《韻會》伴姥切,音蔀。《集韻》總也,統也。《前漢·地理志》凡十三部置刺史。《後漢·宗室傳》柱天都部。《註》柱天者,若天之柱。都部者,都統其衆也。

《廣韻》署也,六卿之署曰六部。

分也。《荀子·王霸篇》名聲部發於天地之閒。《註》部,猶分布。言聲稱四溢也。

《正韻》部曲也。《前漢·李廣傳》行無部曲。《註》將軍領軍皆有部曲,大將軍營五部,部校尉一人,部下有曲,曲有軍侯一人。廣尚易,不立部曲也。

星辰布列亦曰部。《史記·歷書》分其天部。《註》分部二十八宿爲距度也。

五行謂之五部。《前漢·律歷志》起五部。《註》五部,謂金木水火土也。

書分四部。《正字通》晉李充爲著作郞,刪定典籍,以類相從,分五經爲甲部,史記爲乙部,諸子爲丙部,詩賦爲丁部,甚有條貫,祕閣以爲永制。《唐書·藝文志》聚書四部,以甲乙丙丁爲次,因充制也。

星名。《晉書·天文志》北斗七星,七曰部星,亦曰應星主兵。

《字彙補》斗蓋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爲蓋,部長二尺。

與棓同。大杖也。《淮南子·說山訓》羿死桃部。

百部,藥名。蔓生,根多百十相連。一名野天門冬。

《唐韻》蒲口切《集韻》《韻會》薄口切,音培,讀與剖近。部婁,小阜也。《左傳·襄二十四年》部婁無松柏。

《字彙補》府九切,音否。《闞駰·十三州志》諺云:仕宦不偶値冀部。

【曹】

曹【辰集上】【曰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昨牢切《集韻》《韻會》財勞切,也。在廷東,从㯥。治事者,从曰。《註》徐鍇曰:以言詞治獄也,故从曰。《前漢·成帝紀註》尙書四人爲四曹,成帝置五人,有三公曹,主斷獄事。《後漢·百官志》世祖分六曹。

《詩·大雅》乃造其曹。《傳》曹,羣也。《朱傳》羣牧之處也。

《史記·平準書》分曹循行郡國。《註》曹,輩也。

《楚辭·招魂》分曹並進。《註》曹,偶也。

國名。《詩·曹風譜》周武王封弟叔振鐸於曹,今濟隂定陶是也。

姓。《姓氏急就篇》周武王封曹叔振鐸,後以國爲氏。

《韻補》叶徂侯切。《楚辭·招隱士》禽獸駭兮亡其曹,王孫兮歸來,山中不可以久留。

叶木何切。《蘇轍·嚴顏詩》斫頭除死子無怒,我豈畏死如兒曹。匹夫受戮或不避,所重壯氣吞黃河。《五經文字》,經典相承,隷省作曹。《石經》作曺。

【值】

値【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直吏切,音治。《說文》措也。

遇也。

持也。《詩·風》値其鷺羽。《註》値,値也。以鷺羽爲翳,舞者所執,以指麾也。

與直通。《史記·甯成傳》無直甯成怒。

物價曰値。或作直。

【北】

北【子集下】【匕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綳入聲。《說文》乖也。从二人相背。《徐曰》乖者,相背違也。《史記·魯仲連傳》士無反北之心。《玉篇》方名。《史記·天官書》北方水,太隂之精,主冬,曰壬癸。《前漢·律歷志》太隂者北方。北,伏也。陽氣伏于下,于時爲冬。

《廣韻》奔也。《史記·管仲傳》吾三戰三北。

《集韻》補妹切《韻會》蒲妹切,音背。《集韻》違也。《正韻》分異也。《書·舜典》分北三苗。《註》分其頑梗,使背離也。

【行】

行【申集下】【行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戸庚切《集韻》《韻會》《正韻》何庚切,音蘅。《說文》人之步趨也。《類篇》从彳从亍。《韻會》从彳,左步。从亍,右步也。左右步俱舉,而後爲行者也。《爾雅·釋宮》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釋名》行,伉也,伉足而前也。

《廣韻》適也,往也,去也。

《增韻》路也。《禮·月令》孟冬,其祀行。《註》行,在廟門外之西,爲軷壤,高二寸,廣五寸,輪四尺,設主軷上。

道也。《晉語》下有直言,臣之行也。

五行。《書·洪範》我聞在昔,鯀陻洪水,汨其五行。《韻會》五行,運于天地閒,未嘗停息,故名。

行人,官名。《廣韻》周有大行之官。《論語》行人子羽修飾之。

語也。《爾雅·釋詁》行,言也。《註》今江東通謂語爲行。

歌行。《前漢·司馬相如傳》爲鼓一再行。《師古曰》行謂引,古樂府長歌行,短歌行,此其義也。

《唐書·韓琬傳》器不行窳。《音義》不牢曰行,苦惡曰窳。

《廣韻》下孟切,胻去聲。《玉篇》行,迹也。《周禮·地官·師氏》敏德以爲行本。《註》德行內外,在心爲德,施之爲行。

姓。《後漢·光武紀》隗囂遣將行巡扶風。《註》行,姓。巡,名。漢行祐爲趙相。

《集韻》寒岡切,音杭。《類篇》列也。《左傳·隱十一年》鄭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雞。《註》百人爲卒,二十五人爲行。行亦卒之行列。《吳語》吳王陳士卒百人以爲徹行百行。《註》以百人通爲一行,百行爲萬人,謂之方。

中行,複姓。《通志·氏族略》中行氏,晉公族隰叔之後也,漢文時有宦者中行說。

太行,山名。《書·禹貢》太行、恆山,至于碣石。《註》太行在河內山陽縣西。

《廣韻》戸浪切,音笐。次第也。

輩行也。《杜甫詩》豈如吾甥不流宕,丞相中郞丈人行。

《韻會》行行,剛健貌。《論語》子路行行如也。

《類篇》下朗切,音沆。義同。

《韻補》叶先韻。《焦氏·易林》缺破不完,殘祭側偏。公孫幽遏,跛踦後行。

《集韻》乎監切,音嗛。與銜同。

相关诗句
补种梅花三百树 携琴抱鹤孤山行 炙手太平立可睹 但期郭、岳两忠武 愁来弹铗哭还歌 壁图空挂运甓苦 平生动作辄坎轲 子野朝朝唤奈何 崔、卜功名胡足齿 方、罗时命既同悲 海内于今多事矣 不图遍地皆狼豕 又造飞来峰上头 何时得识匡庐面 觅水寻山兴未休 衣紫腰金念已收 捧檄难追毛义迹 萧萧风木悲重兴 惭处乡闾乘下泽 莫道膏肓贪泉石 弩末犹能中雀屏 强颜又作詹家婚 琴诗陶写赖园亭 春梦渺茫今暂醒 十年春梦徒渺茫 未几家室遘三丧 回头竟抱元驹悲 举眼方无伯道叹 予年卅六始得儿 就中一事倍凄其 死者已矣存者伤 况复惠连春草恨 欲向泉台觅阿娘 天昏地惨日无光 搥胸几绝痛长逝 慈闱弃养亦同时 妻妾死亡竟相继 昂藏年几三十岁 一编三绝暮连朝 始悟无学难自立 有弟茕茕惜嫩苗 折薪肯搆一肩挑 羸叔沉痾旋去世 道光丙午桂之秋 羸叔劬劳持家计 三载杜门躬守制 临终有语愿勿谖 王母抱孙□抱子 贺客盈堂吊在门 北堂择吉命成婚 满门喜极转嘘欷 低头下拜天性见 王母扶姑颤巍巍 举家狂喜牵我衣 鲸波一舸赋归来 七月之秋犹未望 沙哥祖道送行杯 叶翁帆海往复回 多情犹把南楼凭 黄金未尽不言旋 顾曲徵歌气未定 因之动我浮华兴 满城灯火正元宵 洪山桥畔蒲帆落 荒陬除夕倍无聊 建河滩险魂欲销 洞庭群峭、西湖柳 扬州明月、姑苏台 一路风光数诸口 日西旅舍同沽酒 渡过黄河日已西 风尘澒洞人如鬼 騑騑驷牡无停蹄 行尽燕南遍鲁、齐 不道从兹是死别 但云勉我弧先行 芦沟桥水添呜咽 泰山高今祖帐设 犁园饱看罗门舞 菊部欣聆蓟苑歌 驰毬击剑金挥土 虎坊桥畔交俦伍 舌烂生公不点头 生来佚荡难驯伏 小阳春日入皇州 北马南船快骋游 仙霞峻岭摇鞭上 旗山、鼓山豁两眸 铜琶铁板江东唱 乘风破浪意豪放 离家那顾泪纵横 自觉一朝身逸乐 余乃从之游帝京 舅氏部曹值北行 割将块肉托舅氏 易子而教古有方 忍心将毋置之死 三世伶仃寡弟昆 我家生儿破我车 暗中痛切泪凝枕 几度呼来复绝裾 王母、寡母双倚闾 一班牙爪利如虎 结纳少友事嬉游 六岁伶仃痛失怙 嗟余少日性莽鲁 孤山踪迹老梅逋 吾家况有栖幽处 前辈风流慕白、苏 钱塘筮仕为西湖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