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稚弟犹少

出自:清代·林占梅《冬杪忽闻内兄伟山广文讣音,不觉五中如裂,泪沾襟袂。感今忆昔,以歌当哭》

拼音:[ér][zhì][dì,tì,tuí][yóu][shǎo,shào]

平仄:平仄平平仄

苍天曷有极,悠悠恨莫平。
年残家计窘,又当痛内兄。
内兄在榕省,广文官独冷。
半世历穷途,壮年当逆境。
孀妇赖以全,德门赖以整。
弱弟躬提携,慈亲勤定省。
苦志长下帷,乡荐幸早领。
藉此开亲颜,饱煖犹难永。
我谊忝葭莩,与粟常五秉。
得此为西江,一饱无奢请。
羡君真血性,孝友复温醇。
喜怒不形色,毁谤不沾唇。
能文惊笔阵,饮酒见天真。
因饮生议议,可叹少完人。
荷锸方刘伶,投辖类陈遵。
三百六十日,狼籍污车茵。
小饮能养性,大饮定伤身。
嗜痂已成癖,戒语徒书绅。
粉白与黛绿,妍媸无别甄。
每值如泥时,醉眼睨横陈。
旦旦双斧伐,枯树难复春。
相别始六载,远隔沧海滨。
我家被灾后,二年绝指菌。
欲援无馀力,惆怅乃伤神。
近来多笔札,觉非君所亲。
识为三弟书,句句是吟呻。
中皆诀别言,辞简意切要。
家贫事事难,儿稚弟犹少
与我隔重洋,两心谅相照。
都此悽怆辞,不觉涕倾掉。
缅忆弱冠时,随侍居京师。
我亦从负笈,东床坦腹嬉。
我少也落拓,边幅不修治。
每至颠沛际,辄赖君扶持。
比予归海上,迢迢送不辞。
解装未阅月,一病几垂危。
幸得逢卢、扁,半载始展眉。
回京拜膝下,相见喜复悲。
椿萱能承顺,侍奉无差池。
前年琴断弦,是岁失填篪。
严君忽弃养,阖家困莫支。
况复家万里,廿口无归期。
尚幸贤乔梓,美誉久飙驰。
宗有名公在,倡义首捐赀。
集腋充囊橐,舆榇始有资。
死生关情处,尽入人心脾。
阮籍悲穷途,杨朱哭路歧。
况君恂恂者,赖公免流离。
奉母及幼弱,跋涉相追随。
教弟更成立,学行无瑕疵。
咸谓可安享,食报固其宜。
岂意天难测,理者不可推。
老母遽终堂,弟媳丧在兹。
苜蓿一散员,俸薄官似橘。
加之数年来,茑萝共萧瑟。
自赡犹未能,何暇相周恤。
稚小口嗷嗷,待哺纷绕膝。
窀穸并婚姻,更仆数难悉。
苦况百端凌,沉痾一朝剧。
伏枕嘱遗言,字下血随笔。
其言犹哀惨,泣读不忍毕。
嗟予自断弦,伉俪虚正室。
嘒彼虽小星,聊足侍中栉。
知予故剑怀,终始情如一。
但愿常聚首,畅叙共披襟。
不图溘然逝,魂梦何处寻。
絮酒及烹鸡,遥奠窆莫临。
思君命坎壈,嗟我步崎嵚。
我兴琴自鼓,君乐酒频斟。
我有阮瞻癖,君同潘岳心。
恰好亦郎舅,总角结诚忱。
望君我本奢,平地冀高岑。
讵知壮志日,作此断肠吟。
君已辞杯酒,我亦懒鼓琴。
问我何不鼓,从此少知音。

查看原文

注释

【儿稚】小孩。
【稚弟】幼弟;年小的弟弟。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儿】

儿【子集下】【儿部】康熙筆画:2画部外筆画:0画

《集韻》《韻會》而鄰切,音仁。《說文》人也。《玉篇》仁人也。孔子曰:人在下,故詰屈。《戴侗·六書故》人儿非二字,特因所合而變其勢。合於左者,若伯若仲。合於下者,若兒若見。《鄭樵·六書略》人象立人,儿象行人。

《集韻》居拜切,音戒。仁人也。(兒)〔古文〕爾平聲。《說文》孺子也。象形。小兒頭囟未合。

《韻會》男曰兒,女曰嬰。

《韻會》兒,倪也。人之始,如木有端倪。

《倉頡篇》兒,嬬也。謂嬰兒嬬嬬然,幼弱之形也。

《韻會》姓也。漢有兒寬。

《唐韻》五稽切《集韻》《韻會》研奚切《正韻》五黎切,音霓。姓也。《前漢·藝文志》兒良一篇。《註》師古曰:六國時人也。《兒寬傳》兒寬,千乘人也。

《韻會》弱小也。通作倪。《孟子》反其旄倪。(兒)

【稚】

稚【午集下】【禾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直利切,音治。幼稚,亦小也,晚也。同稺。《穀梁傳·僖十年》驪姬有二子,長曰奚齊,稚曰卓子。

姓。《史記·商本紀贊》契爲子姓,其後分封,以國爲姓,有稚氏。

【弟】

弟【寅集下】【弓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惟孝友于兄弟。

與悌通。《廣雅》弟,順也,言順於兄。《禮·曲禮》僚友稱其弟也。

易也。《廣韻》愷悌,一作豈弟。《詩·齊風》齊子豈弟。《傳》豈,樂也。弟,易也。

《廣韻》特計切《集韻》《韻會》《正韻》大計切,音第。義同。◎按《集韻》以兄弟、豈弟之弟爲上聲,孝弟之弟爲去聲,據《廣韻》薺、霽二韻,弟俱訓兄弟,霽韻悌訓孝悌,又上聲。宋禮部韻,悌訓愷悌,上去二聲通押。則兄弟、豈弟、孝弟,俱可通用上去二聲也。

【犹】

犹【巳集下】【犬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集韻》尤救切,音宥。獸名。(猶)《唐韻》以周切《集韻》《韻會》夷周切,。《爾雅·釋獸》猶如麂,善登木。《註》健上樹。《禮·曲禮》所以使民決嫌疑,定猶與也。《疏》猶與,二獸,皆進退多疑。人多疑惑者似之,故謂之猶與。《淮南子·兵略訓》擊其猶猶,凌其與與。

《說文》隴西謂犬子爲猶。

《廣韻》似也。《詩·召南》寔命不猶。《傳》猶,若也。

《小雅》淑人君子,其德不猶。《禮·喪服》兄弟之子猶子也。

《集韻》可止之辭也。《詩·魏風》上愼旃哉,猶來無止。《傳》猶,可也。

本作猷。《詩·小雅》克壯其猶。《傳》猶,道也。《箋》猶,謀也,兵謀也。《疏》能光大其運謀之道。《又》謀猶回遹。《箋》謀爲政之道。

《大雅》王猶允塞。《箋》猶,謀也。

《廣韻》尚也。《禮·檀弓》仲子亦猶行古之道也。

《詩·周頌》嶞山喬嶽,允猶翕河。《箋》猶,圖也。小山及高嶽,皆信按山川之圖而次序祭之。

夷猶。《禮·檀弓》君子蓋猶猶爾。《註》疾舒之中。《楚辭·九歌》君不行兮夷猶。

《管子·地員篇》下土曰五猶。五猶之狀如糞。

《前漢·地理志》厹猶縣,屬臨淮郡。

姓。《正字通》宋猶道明。

《集韻》《正韻》餘招切,音遙。《集韻》本作䚻。徒歌也。或作謠。

與搖通。《禮·檀弓》咏斯猶,猶斯舞。《註》猶當爲搖,謂身動搖也。秦人猶搖聲相近。《釋文》猶依註作搖,音遙。

《廣韻》《集韻》居祐切,音究。《爾雅·釋獸音義》弋又反。

《廣韻》《集韻》《韻會》余救切,音柚。《爾雅·釋獸音義》羊救反。

叶余久切,音酉。《詩·小雅》式相好矣,無相猶矣。好叶許厚反。(猶)

【少】

少【寅集上】【小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1画

《唐韻》書沼切《韻會》始紹切,燒上聲。《說文》不多也。从小丿聲。《徐曰》丿音夭。《禮·禮器》禮有以少爲貴者,謂天子一食,諸侯再,大夫士三,食力無數是也。食力,庶人也。

少頃,有閒也。《孟子》少則洋洋焉。

短也。訾人曰少之,猶稱人曰多之也。《史記·蘇秦傳》素習知蘇秦皆少之。

《廣韻》式照切《韻會》《正韻》失照切,燒去聲。《玉篇》幼也。《增韻》老之對也。《易·本義》兩儀者始,爲一畫,以分隂陽。四象者次,爲二畫,以分太少。

少儀。《禮記》篇名。少室,山名。

副貳也。《前漢·賈誼傳》於是爲置三少,皆上大夫也。曰少保、少傅、少師。《註》副三公者。

姓。漢下邽令少年唯。

叶書久切,音守。《歐陽修·杜祁公墓銘》君子豈弟,民之父母。公雖百齡,人以爲少。母音畝。

《正字通》入宥韻。《歐陽修·蔡君山墓銘》父不哭子,老不哭少。嗟夫君山,而不得壽。◎按今文少作幼。《正字通》古小少同。加丿,轉注。

相关诗句
从此少知音 问我何不鼓 我亦懒鼓琴 君已辞杯酒 作此断肠吟 讵知壮志日 平地冀高岑 望君我本奢 总角结诚忱 恰好亦郎舅 君同潘岳心 我有阮瞻癖 君乐酒频斟 我兴琴自鼓 嗟我步崎嵚 思君命坎壈 遥奠窆莫临 絮酒及烹鸡 魂梦何处寻 不图溘然逝 畅叙共披襟 但愿常聚首 终始情如一 知予故剑怀 聊足侍中栉 嘒彼虽小星 伉俪虚正室 嗟予自断弦 泣读不忍毕 其言犹哀惨 字下血随笔 伏枕嘱遗言 沉痾一朝剧 苦况百端凌 更仆数难悉 窀穸并婚姻 待哺纷绕膝 稚小口嗷嗷 何暇相周恤 自赡犹未能 茑萝共萧瑟 加之数年来 俸薄官似橘 苜蓿一散员 弟媳丧在兹 老母遽终堂 理者不可推 岂意天难测 食报固其宜 咸谓可安享 学行无瑕疵 教弟更成立 跋涉相追随 奉母及幼弱 赖公免流离 况君恂恂者 杨朱哭路歧 阮籍悲穷途 尽入人心脾 死生关情处 舆榇始有资 集腋充囊橐 倡义首捐赀 宗有名公在 美誉久飙驰 尚幸贤乔梓 廿口无归期 况复家万里 阖家困莫支 严君忽弃养 是岁失填篪 前年琴断弦 侍奉无差池 椿萱能承顺 相见喜复悲 回京拜膝下 半载始展眉 幸得逢卢、扁 一病几垂危 解装未阅月 迢迢送不辞 比予归海上 辄赖君扶持 每至颠沛际 边幅不修治 我少也落拓 东床坦腹嬉 我亦从负笈 随侍居京师 缅忆弱冠时 不觉涕倾掉 都此悽怆辞 两心谅相照 与我隔重洋 儿稚弟犹少 家贫事事难 辞简意切要 中皆诀别言 句句是吟呻 识为三弟书 觉非君所亲 近来多笔札 惆怅乃伤神 欲援无馀力 二年绝指菌 我家被灾后 远隔沧海滨 相别始六载 枯树难复春 旦旦双斧伐 醉眼睨横陈 每值如泥时 妍媸无别甄 粉白与黛绿 戒语徒书绅 嗜痂已成癖 大饮定伤身 小饮能养性 狼籍污车茵 三百六十日 投辖类陈遵 荷锸方刘伶 可叹少完人 因饮生议议 饮酒见天真 能文惊笔阵 毁谤不沾唇 喜怒不形色 孝友复温醇 羡君真血性 一饱无奢请 得此为西江 与粟常五秉 我谊忝葭莩 饱煖犹难永 藉此开亲颜 乡荐幸早领 苦志长下帷 慈亲勤定省 弱弟躬提携 德门赖以整 孀妇赖以全 壮年当逆境 半世历穷途 广文官独冷 内兄在榕省 又当痛内兄 年残家计窘 悠悠恨莫平 苍天曷有极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