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刺谒主帅

出自:清代·张印《从军行》

拼音:[tóu][cì,cī][yè][zhǔ][shuài]

平仄:平平仄仄仄

昔闻从军苦,今见从军乐。
从军岂真乐,毋乃为残虐。
我有灶下媪,全家住近洛。
饭罢袖手閒,为我谈厓略。
昨有潼关兵,新调来襄鄂。
入市逢酒肆,牛羊恣大嚼。
撒手出门去,佣保还诺诺。
乘醉过青楼,应声奏箫籥。
幸蒙垂爱怜,临行簪珥攫。
一夕报贼来,远近惊风鹤。
彼闻翻大喜,距踊如雀跃。
沿途有村店,藉口制草屩。
毫无造物仁,俨同敝赋索。
一人不如意,千百横刀槊。
民也告之官,县官惊以愕。
投刺谒主帅,主帅殊落寞。
身家与性命,畴不儿郎托。
似此区区者,九牛一毛灼。
掉头更不言,反是县官错。
翌日拔队行,所在苦摽掠。
有马不刍秣,十匹百匹捉。
有兵不肩荷,前车后车缚。
时或值商贾,搜求罄其橐。
鞭夫如鞭狗,弹人如弹鹊。
一事稍阻挠,首级立时落。
一级银二钱,请赏向戎幕。
娇姹谁家女,亦既成婚约。
宁馨谁家儿,绕项金锁钥。
女驮马上去,男系民前铎。
夫婿蹑迹追,爷娘望尘扑。
看看十里外,日已西山薄。
明早见积骸,狼藉填沟壑。
家人哭之恸,捶胸更拊膊。
保正为报营,营中方饮酌。
粉黛排屏风,珠宝堆山岳。
开口未及说,身已贯木索。
裍置大旗边,自分死锋锷。
倏见缚鸡来,认得羽毛驳。
今供役盘飧,昨食我稻穛。
须臾兵尽醉,相邀纵六博。
卢雉信口呼,金钱信手摸。
想见傥来物,源源不一涸。
乘间逃生归,思欲主帅吁。
相距三百里,程途数日隔。
男儿生胡为,恨不兵籍著。
呜呼彼军人,此孽何可作。
亦既客欺主,又复强凌弱。
我闻湘泽间,近亦风声恶。
岂无儿在家,岂无女出阁。
一旦有兵役,宁能免鼎镬。
天道信难知,作诗叩冥漠。

查看原文

注释

【投刺】1.投递名帖。 2.留下名帖。表示解职告退。
【刺谒】投名刺以求见。
【主帅】1.统率全军的最高将领。 2.古代少数民族或部落的统治者。 3.南朝称典签﹑斋帅为"主帅"。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投】

投【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音頭。《說文》擿也。○按擿,卽擲也。《廣韻》棄也。《禮·曲禮》無投與狗骨。《疏》投,致也。棄其骨與犬也。

贈也。《詩·衞風》投我以木瓜。

《增韻》納也。《禮·樂記》投殷之後於宋。《註》舉徙之詞也。

適也,託也。《後漢·張儉傳》儉得亡命,望門投止。

掩也。《詩·小雅》相彼投兔,尚或先之。《箋》視彼人將掩兔,尚有先驅走之者。

姓。周郇伯之後。桓王伐鄭,投先驅以策。其後氏焉。漢有光祿投調。

《集韻》《韻會》《正韻》大透切,音豆。句讀之讀通作投。《馬融·長笛賦》聆曲引者,觀法於節奏,察度於句投。

與逗同。止也。

物相逗合也。《杜甫詩》遠投錦江波。

酒再釀曰酘。亦通作投。《字林》重醞也。《梁元帝·樂府》宜城投酒今行熟。

【刺】

刺【子集下】【刀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集韻》《韻會》七賜切《正韻》七四切,此去聲。《說文》刺,直傷也。从刀束。《爾雅·釋詁》刺,殺也。《春秋·僖二十八年》公子買戍衞,不卒戍刺之。《公羊傳》刺之者何,殺之也。

《儀禮·士相見禮》庶人則曰刺草之臣。《註》刺猶剗除之也。

《前漢·郊祀志》刺六經中作王制。《註》刺,采取之也。

《廣韻》針刺也。以針黹物曰刺。

《韻會》棘芒也。

《釋名》書姓名於奏白曰刺。《後漢·禰衡傳》建安初游洛下,始達穎川,隂懷一刺,旣而無所之,至刺字漫滅。

《詩·大雅》天何以刺。《毛傳》刺,責之。

《周禮·秋官》司刺掌三刺,一訊羣吏,二訊羣臣,三訊萬民。《註》刺,訊決也。

刺史,官名。《韻會》漢武帝初置刺史,掌奉詔察州。成帝更名牧,哀帝復爲刺史。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七迹切,音磧。穿也,傷也。《增韻》刃之也。《孟子》刺人而殺之。

針黹也。《史記·貨殖傳》刺繡文,不如倚市門。

偵伺也。《前漢·燕王旦傳》燕王旦遣幸臣之長安問禮儀,隂刺朝廷事。

《韻會》黥也。

撐也。《史記·平世家》平乃刺船而去。《韓愈詩》峻瀨乍可刺。

刺刺,多言貌。《管子·心術篇》焉能去刺刺爲咢咢乎。《韓愈·送殷員外序》丁寧顧婢子,語刺刺不能休。

七計切,音砌。《詩·魏風》維是褊心,是以爲刺。《集韻》俗作㓨。《韻會》从朿从刀。俗作刺,誤。剌音辣。

【谒】

謁【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歇切,堰入聲。《說文》白也。《爾雅·釋詁》告也,請也。《左傳·隱十一年》唯我鄭國之有請謁焉。《註》謁,告也。《禮·曲禮》問士之子,長曰能典謁矣,幼曰未能典謁也。《註》謁,請也。典謁者,主賔客告請之事。

《增韻》訪也,請見也。《後漢·卓茂傳》茂詣河陽,謁見光武。

《釋名》謁,詣也,詣告也。書其姓名於上,以告所至詣者也。《正字通》刺名也。古之門狀,今之拜帖。《史記·高祖紀》高祖乃紿爲謁曰:賀錢萬。實不持一錢。《註》謁,謂以札書姓名,若今之通刺。

謁舍,今之客舍也。《前漢·食貨志》里區謁舍。

官名。《前漢·百官公卿表》謁者,掌賔讚受事。《應劭註》謁,請也,白也,僕主也。《三輔黃圖》內謁者,署在未央宮,屬少府。

星名。《宋史·天文志》謁者一星在左執法東北,主賔客,辨疑惑。

山名。《山海經》謁戾之山多松柏,有金玉,沁水出焉。《註》山今在上黨郡涅縣。

姓。《後漢·方術傳》汝南太守謁煥。

《集韻》《類篇》乙列切,音䋵。亦白也。李舟說。

《正韻》於蓋切,音愛。與䨠同。隂晦也。引韓愈秋雨聯句:牖變景明謁。一本作藹,義同。

《揚雄·百官箴》殷以顚,秦以酷敗。獄臣司理,敢告執謁。謁叶敗。

《史記·孔子世家》去魯歌云:彼婦之謁,可以死敗。按此歌六句三韻,謁本音愛,與敗叶。《字彙》謁攺音意,敗叶音佩,誤。《正字通》俗作謁,非。

【主】

主【子集上】【丶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丶宔《唐韻》之庾切《集韻》《韻會》《正韻》腫庾切,音麈。君也。《董仲舒·賢良策》行高而恩厚,知明而意美。愛民而好士,可謂誼主矣。《呂氏春秋》朝臣多賢,左右多忠,如此者,國日安,主日尊,天下日服,此所謂吉主也。

大夫之臣,稱其大夫曰主。《左傳·昭二十八年》成鱄對魏舒曰:主之舉也,近文德矣。

天子女曰公主。周制,天子嫁女,諸侯不自主婚,使諸侯同姓者主之,故謂之公主。

賔之對也。《禮·檀弓》賔爲賔焉,主爲主焉。

《左傳·僖三十年》燭之武見秦伯曰:若舍鄭以爲東道主。《註》鄭在秦之東也。

宰也,守也,宗也。《易·繫辭》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

神主,宗廟立以棲神,用栗木爲之。《春秋傳》虞主用桑,練主用栗。

匰主。《周禮·春官》司巫,掌羣巫之政令,祭祀則供匰主。《註》主神所依也。匰,盛主之器。

《禮·曲禮》居不主奧。《疏》主,猶坐也。

《晉語》陽子剛而主能。《註》上也。

姓。隋主胄,明主問禮。

主父,複姓。

《正韻》陟慮切。同注。《荀子·宥坐篇》主量必平似法。《註》主,同註。

【帅】

帥【寅集中】【巾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䢦《唐韻》所律切《集韻》《正韻》朔律切,音蟀。《易·師卦》長子帥師。《左傳·襄十年》牽帥老夫,以至于此。

循也。《禮·王制》命鄉不帥敎者以告。《註》帥,循也。

遵也。《前漢·循吏傳》蕭曹以寬厚淸靜,爲天下帥。《註》帥,遵也。

聚也。《揚雄·甘泉賦》帥尒隂閉,霅然陽開。《註》晉灼曰:帥,聚也。

《說文》佩巾也。《廣雅》巾也。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所類切,率去聲。《廣韻》將帥也。《正韻》主也,率也,統也,領也。《周禮·夏官》二千五百人爲師,師帥皆中大夫。五百人爲旅,旅帥皆下大夫。《左傳·宣十二年》命爲軍帥。《疏》軍帥,軍之主帥。《前漢·黃霸傳》置父老師帥。

姓。《廣韻》本姓師,晉景帝諱,改爲帥氏。晉尚書郞帥昺。

《五音集韻》舒芮切,音稅。同帨。亦佩巾也。

相关诗句
作诗叩冥漠 天道信难知 宁能免鼎镬 一旦有兵役 岂无女出阁 岂无儿在家 近亦风声恶 我闻湘泽间 又复强凌弱 亦既客欺主 此孽何可作 呜呼彼军人 恨不兵籍著 男儿生胡为 程途数日隔 相距三百里 思欲主帅吁 乘间逃生归 源源不一涸 想见傥来物 金钱信手摸 卢雉信口呼 相邀纵六博 须臾兵尽醉 昨食我稻穛 今供役盘飧 认得羽毛驳 倏见缚鸡来 自分死锋锷 裍置大旗边 身已贯木索 开口未及说 珠宝堆山岳 粉黛排屏风 营中方饮酌 保正为报营 捶胸更拊膊 家人哭之恸 狼藉填沟壑 明早见积骸 日已西山薄 看看十里外 爷娘望尘扑 夫婿蹑迹追 男系民前铎 女驮马上去 绕项金锁钥 宁馨谁家儿 亦既成婚约 娇姹谁家女 请赏向戎幕 一级银二钱 首级立时落 一事稍阻挠 弹人如弹鹊 鞭夫如鞭狗 搜求罄其橐 时或值商贾 前车后车缚 有兵不肩荷 十匹百匹捉 有马不刍秣 所在苦摽掠 翌日拔队行 反是县官错 掉头更不言 九牛一毛灼 似此区区者 畴不儿郎托 身家与性命 主帅殊落寞 投刺谒主帅 县官惊以愕 民也告之官 千百横刀槊 一人不如意 俨同敝赋索 毫无造物仁 藉口制草屩 沿途有村店 距踊如雀跃 彼闻翻大喜 远近惊风鹤 一夕报贼来 临行簪珥攫 幸蒙垂爱怜 应声奏箫籥 乘醉过青楼 佣保还诺诺 撒手出门去 牛羊恣大嚼 入市逢酒肆 新调来襄鄂 昨有潼关兵 为我谈厓略 饭罢袖手閒 全家住近洛 我有灶下媪 毋乃为残虐 从军岂真乐 今见从军乐 昔闻从军苦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