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德终贻父母忧

出自:明代·黄淮《谨和家父寄来自述冬夜二诗韵 其一》

拼音:[báo,bó,bò][dé][zhōng][yí][fù,fǔ][mǔ][yōu]

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承恩簪笔向螭头,薄德终贻父母忧
乌鸟私情空缱绻,驽骀倦足尚迟留。
迢迢云路如天远,冉冉年华逐水流。
忽拜新诗挥泪读,不知离思几时休。

查看原文

注释

【父母】父亲和母亲。
【母忧】母亲的丧事。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薄】

薄【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傍各切,音泊。林薄也。《楚辭註》林草不交錯曰薄。《揚雄·甘泉賦》列新雉于林薄。《註》草叢生曰薄。

簾也。《禮·曲禮》帷薄之外不趨。《史記·周勃世家》勃以織薄曲爲生。《索隱曰》織蠶薄也。

厚薄。

少也。《詩·周南》薄澣我衣。

聊也。《詩·周南》薄言采之。

輕也。《前漢·董仲舒傳》愍世俗之靡薄。

嫌也。《前漢·張安世傳》薄朕忘故。

《揚子·方言》勉也。秦晉曰釗,或曰薄。故其鄙語曰薄努,猶勉努也。

《博雅》薉也。

集也。《司馬相如·上林賦》奄薄水渚。

《史記·蘇秦傳》心搖搖如懸旌,而無所終薄。

被也。《書·益稷》外薄四海。

水名。《山海經》蟲尾之山,薄水出焉。

姓。《史記·外戚世家》薄太后父,吳人,姓薄氏。

亭名。《後漢·郡國志》滎陽有薄亭。

草名。薄荷,見荷字註。

通亳。《禮·郊特牲》薄社北牖。《註》殷社。《荀子·議兵篇》湯以薄,武以鎬。

迫各切,音博。廹也。《易·說卦傳》雷風相薄。《左傳·僖二十四年》薄而觀之。

迫晚曰薄暮。

侵也。《荀子·天論篇》寒暑未薄而疾。

匹各切,音粕。《詩·齊風》載驅薄薄。《傳》疾驅聲也。

薄革切,同欂。壁柱也。《爾雅·釋宮》屋上薄謂之筄。

《唐韻古音》讀蒲。《書》序:成王旣踐奄,將遷其君於蒲姑。《左傳》《史記》作薄姑。

【德】

德【寅集下】【彳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正韻》多則切《集韻》《韻會》的則切,而廉,剛而塞,彊而義。

《洪範》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剛克,三曰柔克。《周禮·地官》六德:知、仁、聖、義、中、和。

《玉篇》德,惠也。《書·盤庚》施實德于民。《詩·小雅》旣飽以德。

善敎也。《禮·月令》孟春之月,命相布德,和令,行慶,施惠。《註》德謂善敎。

感恩曰德。《左傳·成三年》王曰:然則德我乎。《疏》德加於彼,彼荷其恩,故謂荷恩爲德。《後漢·樊曄傳》光武微時,曄餽餌一笥,帝德之不忘。

《韻會》四時旺氣也。《禮·月令》某日立春,盛德在木。

《諡法》綏柔士民,諫爭不威,執義揚善,曰德。

《說文》升也。

《玉篇》福也。

星名。《前漢·郊祀志》望氣王朔言,後獨見塡星出如瓜。有司皆曰:陛下建漢家封禪,天其報德星云。《註》德星,旣填星也。

《韻會》亦作悳。《前漢·賈誼傳》悳至渥也。

州名。《廣韻》秦爲齊郡地,漢爲平原郡。武德初爲德州,因德安縣以名之。

叶都木切,音篤。《謝惠連·雪賦》曹風以麻衣比色,楚謠以幽蘭儷曲。盈尺則呈瑞於豐年,袤丈則表沴於隂德。

叶得各切,當入聲。《易林》酒爲歡伯,除憂來樂,福善入門,與君相索,使我有德。

【终】

終【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螽。《說文》絿絲也。

《玉篇》極也,窮也。《集韻》一曰盡也。《易·繫辭》《易》之爲書也,原始要終。《書·仲虺之誥》愼厥終,惟其始。《詩·大雅》高朗令終。

《禮·檀弓》君子曰終,小人曰死。

《左傳·文元年》先王之正,時也。履端于始,舉正于中,歸餘于終。《疏》歸其餘,分置于終末。言於終末乃置閏也。

《左傳·襄九年》十二年矣,是謂一終,一星終也。

《爾雅·釋天》月在壬曰終。

《前漢·法志》地方一里爲井,井十爲通,通十爲成,成方十里,成十爲終。

姓。《左傳·定四年》殷民七族,有終葵氏。《史記·秦本紀》秦之先爲嬴姓,其後分封,以國爲姓,有終黎氏。《前漢·終軍傳》終軍,字子雲,濟南人也。

《韻補》叶諸仍切。《周易·坤·文言》以終叶成。

《韻補》叶諸良切。《陳琳·迷迭香賦》竭歡慶於夙夜兮,雖幽翳而彌彰。事罔隆而不殺兮,亦無始而不終。

【贻】

貽【酉集中】【貝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與之切《集韻》《韻會》盈之切《正韻》延知切,音飴。《說文》贈遺也。經典通用詒。《爾雅·釋言》貽,遺。《註》相歸遺。《書·五子之歌》貽厥子孫。《詩·邶風》貽我彤管。《釋文》貽,本又作詒。

《爾雅·釋魚》貽貝。《註》黑色貝也。

《集韻》《類篇》羊吏切《正韻》以智切,音異。義同。

【父】

父【巳集中】【父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扶雨切《集韻》《韻會》奉甫切,音輔。《說文》矩也。家長率敎者。从又,舉杖。《釋名》父,甫也。始生已者。《書·泰誓》惟天地萬物父母。《爾雅·釋親》父爲考。父之考爲王父。王父之考爲曾祖王父。曾祖王父之考爲高祖王父。父之世父。叔父爲從祖祖父父。之晜弟先生爲世父。後生爲叔父。父之從父晜弟爲從祖父。父之從晜弟爲族父。

《詩·小雅》以速諸父。《傳》天子謂同姓諸侯,諸侯謂同姓大夫,皆曰諸父。

老叟之稱。《史記·馮唐傳》文帝輦過問唐曰:父老何自爲郞。

《廣韻》方矩切《集韻》《韻會》匪父切,音府。《集韻》同甫。《廣韻》男子之美稱。《詩·大雅》維師尚父。《箋》尚父,呂望也。尊稱焉。◎按管仲稱仲父。孔子稱尼父。范增稱亞父。皆倣此。

野老通稱。《戰國策》田父見之。

《詩·小雅》祈父。《傳》司馬也。

《春秋·桓十三年》盟于武父。《註》武父,鄭地。《釋文》音甫,有父字者,皆同甫音。

《廣韻》漢複姓。三氏孔子弟子宰父黑,漢主父偃,左傳宋之公族皇父充石。漢初皇父鸞,改父爲甫。

《正韻》防父切,音附。父母。〇按父字古無去聲。正韻始收入五暮。俗音从之。防父切,父字誤。

叶扶缶切《蘇轍·釀酒詩》誰來共佳節,但約鄕人父,生理正艱難,一醉陶衰朽。

【母】

母【辰集下】【毋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廣韻》《正韻》莫厚切《集韻》《韻會》莫後切,音某。《廣雅》母,牧也。言育養子也。《釋名》冒也,含已生也。《增韻》慕也。嬰兒所慕也。《說文》从女,象懷子形。一曰象乳形。《蒼頡篇》其中有兩點,象人乳形。豎通者卽爲毋。《詩·小雅》母兮鞠我。

天地爲大父母。《書·泰誓》惟天地萬物父母。《易·說卦》乾,天也,故稱乎父。坤,地也,故稱乎母。《蔡邕·獨斷》天子父事天,母事地,兄事日,姊事月。

《老子·道德經》有名萬物之母。

日爲陽德之精,故稱日母。《枚乗·七發》流攬無窮。歸神日母。

元氣之本曰氣母。《莊子·大宗師篇》伏羲得之,以襲氣母。

父母,尊親之詞。《詩·小雅》豈弟君子,民之父母。《禮·表記》使民有父之尊,有母之親。

《揚子·方言》南楚洭之閒,母謂之媓。《淮南子·說山訓》西家子謂其母曰社。《說文》蜀人謂母曰姐,齊人謂母曰嬭,又曰㜷,吳人曰媒。《眞臘風土記》呼父爲巴駞,呼母爲米。方音不同,皆自母而變。

乳母亦曰母。《越語》生三人,公與之母。

禽獸之牝皆曰母。《孟子》五母雞,二母彘。《前漢·昭帝紀》罷天下亭母馬。《張華·禽經》鷇將生,子呼母應。雛旣生,母呼子應。《蘇軾·仇池筆記》眉州縣有一小佛屋,俗謂之猪母佛。

十母,謂甲乙之屬,十干也。十二支爲十二子。見《史記·律書》。

西王母,神名。見《山海經》。《大戴禮》云:舜時,西王母獻白玉琯。

寶母,所以集寶者。《祥異記》魏生常得一美石,後有胡人見之,曰:此寶母。每月望,設壇海邊上,可以集珠寶。

嶺南有瘴母。《鄭熊·番禺雜記》五羊嶺表見有物自空而下,始如彈丸,漸如車輪,遂四散。人中之卽病,謂之瘴母。

鬼母,神名。《括異記》南海小虞山有鬼母,一產千鬼。朝產之,暮食之。今蒼梧有鬼姑神是也。

凡物之有大小者皆曰子母。《詩·鄭風·盧重環·毛傳》重環,子母環也。《疏》謂大環貫一小環。

錢有子母錢。《周語註》重曰母,輕曰子。子母相通,民乃得所欲。

牛有子母牛。《易·說卦》坤爲子母牛。正義曰:取其多蕃畜而順。

子母竹,今之慈竹也。見《任昉·述異記》。

子母瓜,取收瓜子,故名。見《齊民要術》。

甯母,地名。《春秋·僖七年》公會齊侯,盟于甯母。《後漢·郡國志》山陽郡方與縣有泥母亭,或曰古甯母。

慈母、雨母,皆山名。《丹陽記》江寜縣南三十里有慈母山,生簫管竹。《荆州記》湘東有雨母山。

雲母,扇名。

屛名。《西京雜記》昭陽殿有雲母扇、雲母屛風。

雲母竹,竹之大者。見《郭義恭·廣志》。

《贊寜·筍譜》有雲母筍。

益母、貝母、知母,俱藥草名。蟁母、鴾母,俱鳥名。喜母,蟲名。俱見《爾雅·註疏》。

酒滓謂之酪母,見《本草》。

胡母,複姓。《後漢·獻帝紀》有胡母班。《風俗通》云:胡母,姓,本陳胡公之後,齊宣王母弟,別封母鄕。遠本胡公,近取母邑,故曰胡母氏。

《集韻》蒙晡切《正韻》莫胡切,音模。熬餌也。《禮·內則》煎醢加黍上,沃以膏,曰淳母。《鄭註》母,讀曰模。模,象也。作此象淳熬。

叶母婢切。音敉。《詩·鄭風》豈敢愛之,畏我父母。叶上杞里。《魯頌》魯侯燕喜,令妻壽母。《蔡邕·崔夫人誄》昔在共姜,陪臣之母。勞謙紡繢,仲尼是紀。

【忧】

忧【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集韻》尤救切,音祐。《玉篇》心動也。◎按《說文》集韻皆訓不動,惟玉篇訓心動。从心从尤。似應玉篇爲是。(憂)〔古文〕。今作憂。《說文》愁也。《爾雅·釋詁》思也。《疏》憂者。愁思也。《書·洪範》六極,三曰憂。

疾也。《禮·曲禮》某有負薪之憂。《註》憂或爲疾。

幽也。《易·乾卦》憂則違之。《註》謂時當幽隱也。

辱也。《易·繫辭》小人道憂也。

居喪曰憂。《書·說命》王宅憂。

孕病曰憂。《晉語》文王在母不憂。

人憂則頭低垂。《禮·曲禮》下于帶則憂。《註》憂則低也。

幽憂曰癙憂。《詩·小雅》癙憂以痒。《周禮·春官·大宗伯》以凶禮哀邦國之憂。

姓。出《姓苑》。

《韻會》烏侯切,音謳。義同。《集韻》作㥑。

《集韻》《韻會》於救切。《集韻》慮也。詩序,百姓見憂。徐邈讀。

叶於希切,音衣。《易林》不見叔姫,使伯心憂。

叶衣虛切,音於。《易林》出入休居,安止無憂。《黃庭經》三神之樂由隱居,倏忽遊遨無遺憂。

叶伊姚切,音妖。《三略》士可下而不可驕,將可樂而不可憂。

叶一笑切,音要。《詩·王風》我生之初,尚無造。我生之後,逢此百憂。

《唐風》揚之水,白石皓皓。素衣朱繡,從子于鵠。旣見君子,云何其憂。鵠,居號切。

叶於糾切,音黝。《晉語》商之衰也,其銘有之,曰:嗛嗛之德,不足就也。不可以矜而,祇取憂也。嗛嗛之食,不足狃也。不能爲膏而,祇離咎也。《集韻》本作,或作懮。《說文》从心从頁。頁,首也。心憂則髮白。

《字彙補》亦與,浸失六書之原矣。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