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亡元在楚

出自:元代·马臻《述怀五十韵》

拼音:[gōng][wáng,wú][yuán][zài][chǔ]

平仄:平平平仄仄

昔际承平久,生涯足可怜。
过庭犹昨日,骑竹想当年。
书剑辛勤历,轻肥少壮便。
浪游春富贵,醉舞月婵娟。
候转芳华歇,时移斗柄偏。
狂歌伤德凤,再拜听啼鹃。
敢议乾纲坠,难支国步颠。
安危谁可料?否泰理相连。
义士含孤愤,谋臣误大权。
少微潜在野,太史泣占天。
不起严陵钓,空怀范蠡船。
乘轩犹宠鹤,治国昧烹鲜。
朽木终摧折,微躯忍弃捐。
天兵威武奋,皇泽至仁宣。
岂意波涛怗,还容骨肉全。
万方苏雨露,四海戢戈鋋。
倦鸟思乔木,穷鱼守故渊。
甑尘贫似范,昼睡懒如边。
逸翮淹高翥,羸骖耻后鞭。
梦疑隍鹿在,机息海鸥眠。
丧乱头颅改,萧条节序迁。
行将蠡测海,坐待地流泉。
献璞悲和泣,辞金忆震贤。
世途从汩汩,王道本平平。
东鲁衣冠盛,中原礼乐专。
远尘山出没,大野辙盘旋。
砧响千门急,蟾光几度圆。
窥斑嗟隐豹,顾影笑饥鹯。
古水萦长带,晴云擘乱绵。
弓亡元在楚,台迥亦趋燕。
羽服陪瑶殿,天厨锡绮筵。
域中知道大,物外愧身先。
归意惊张咏,离居老郑虔。
风行犹有待,岁晚薄言还。
城郭人依旧,湖山景自妍。
舣舟临断港,散策陟层巅。
苑废移山鬼,祠荒谒水仙。
坏梁残白蚁,旧物失青毡。
暮景连村雨,薰风一树蝉。
野茶伸雀舌,林蕨竖儿拳。
挂剑寻新冢,怀人叹逝川。
计疏生坎壈,道直受迍邅。
穴冷拖肠鼠,槎依缩项鳊。
愁鸱休嚇食,馋犬误垂涎。
业在诗三百,沽从斗十千。
举觞欺大白,隐几味重玄。
泪尽山阳笛,耕无杜曲田。
苦吟期自放,脱稿怕人传。
虎变愚难测,龟藏我独然。
梅花开又落,谁复继残编。

查看原文

字义

【弓】

弓【寅集下】【弓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居戎切《集韻》《韻會》居雄切《正韻》居中切,音宮。《說文》弓,以近窮遠。象形。《釋名》弓,穹也。張之穹穹然也。《山海經》少皡生般,是始爲弓。《荀子·解蔽篇》倕作弓,浮游作矢,而羿精於射。《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爲弓,取六材,必以其時。六材旣聚,巧者和之。幹也者以爲遠也,角也者以爲疾也,筋也者以爲深也,膠也者以爲和也,絲也者以爲固也,漆也者以爲受霜露也。

車蓋橑。《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弓鑿廣四枚。《註》弓,蓋橑也。《疏》漢世名弓蓋爲橑子也。

射侯之數。《儀禮·鄕射禮》侯道五十弓。《疏》六尺爲步,弓之古制六尺,與步相應,而云弓者,侯之所取數,宜於射器也。《周禮·天官·司裘註》凡侯道,虎九十弓,熊七十弓,豹麋五十弓。

量地之數。《度地論》二尺爲一肘,四肘爲一弓,三百弓爲一里。三百六十步爲一里,卽三百弓也。《西域記》鼓小者聞五百弓。《註》五百弓,二里半也。

縣名。《前漢·地理志》河閒國有弓高縣。《史記·韓王信傳》漢封頹當爲弓高侯。

水名。《史記·霍去病傳》濟弓閭。

姓。《廣韻》魯大夫叔弓之後。《韻會》漢有光祿勳弓祉。

與肱通。《公羊傳·昭三十一年》黑弓以濫來奔。《註》黑弓,二傳作黑肱。

與穹通。《史記·天官書》穹閭。《註》索隱曰:一作弓閭。弓音穹,蓋謂以氊爲閭,崇穹然。

【亡】

亡【子集上】【亠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1画

《唐韻》《集韻》《韻會》武方切,音忘。失也。《孟子》樂酒無厭謂之亡。《註》謂廢時失事也。《家語》楚人亡弓,楚人得之。

滅也。《莊子·田子方》楚王與凡君坐。少焉,楚左右曰:凡亡者三。凡君曰:凡之亡也,不足以喪,吾存。

《周禮·春官·大宗伯》以喪禮哀死亡。

逃也。《大學》舅犯曰:亡人無以爲寶。

《前漢·韓信傳》蕭何聞信亡,自追之。

與忘同。《詩·邶風》心之憂矣,曷維其亡。

《正韻》同無。《詩·邶風》何有何亡,黽勉求之。《毛傳》亡謂貧也。《說文》从入从音隱,隸作亡。《藝苑雌黃》古惟用兦字,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兦之兦,今又變林爲四點。

【元】

元【子集下】【儿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集韻》《韻會》愚袁切,音原。《精薀》天地之大德,所以生生者也。元字从二从人,仁字从人从二。在天爲元,在人爲仁,在人身則爲體之長。《易·乾卦》元者,善之長也。

《爾雅·釋詁》元,始也。

《廣韻》長也。

大也。《前漢·哀帝紀》夫基事之元命。《註》師古曰:更受天之大命。

首也。《書·益稷》元首明哉。《前漢·班固敘傳》上正元服。《註》師古曰:元,首也。故謂冠爲元服。

本也。《後漢·班固傳》元元本本。

百姓曰元元。《戰國策》制海內,子元元。《史記·文帝本紀》以全天下元元之民。《註》古者謂人云善人,因善爲元,故云黎元。其言元元者,非一人也。

《公羊傳·隱元年》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左傳註》凡人君卽位,欲其體元以居正,故不言一年一月。《羅泌·路史》元者,史氏之本辭也。君卽位之一年稱元,古之史皆然。書太甲元年維元祀,虞夏有元祀之文,非春秋始爲法也。

氣也。《公羊傳註》變一爲元。元者,氣也。

正月一日曰元日。《書·舜典》月正元日。《註》朔日。

諡法,行義悅民,始建國都,主義行德,曰元。

姓。《韻會》左傳,衞大夫元咺。

後魏孝文拓拔氏爲元氏,望出河南。

《韻補》叶虞雲切,音輑。《桓譚·仙賦》呼則出故,翕則納新。夭矯經引,積氣關元。《史記·敘傳》莊王之賢,乃復國非文韻。

【在】

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昨宰切《集韻》《韻會》《正韻》盡亥切,裁上聲。《爾雅·釋訓》居也。《易·乾傳》在下位而不憂。

察也。《書·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禮·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視寒煖之節。

存也。《論語》父母在。

所在也。《前漢·武帝紀》徵詣行在。《蔡邕·獨斷》天子以四海爲家,謂所居爲行在所。

姓。晉汝南太守在育。

脾神曰常在,見《黃庭經》。

昨代切,音載。義同。

叶雌氏切。音此。善也。《詩·小雅》不屬于毛,不離于裏。天之生我,我辰安在。

叶才里切。示上聲。《屈原·離騷》吾令豐隆乗雲兮,求虙,今作在。《正字通》在,本昨代切,舊本泥韻書先才上聲訓居,次轉去聲訓所,不知所卽居,非上聲者訓居,去聲者訓所也。○按在有上去二聲。字書韻書皆然。《禮韻》原許通押,《字彙》分訓,似泥。《正字通》不从上轉去,亦非。

【楚】

楚【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粗上聲。或作䠂。《說文》叢木也。一曰荆。《詩·小雅》楚楚者茨,言抽其棘。《註》楚楚,茨棘貌。

《詩·召南》翹翹錯薪,言刈其楚。《疏》荆屬。薪雖皆高,楚尤翹翹而高也。

《禮·學記》夏楚二物,收其威也。《註》楚,荆也。扑撻犯禮者。

萇楚,草名。羊桃也。《詩·檜風》隰有萇楚,猗儺其枝。

楚楚,鮮明貌。《詩·檜風》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辛楚,痛也,別作憷。《陸機·與弟士衡詩》慷慨含辛楚。

國名。《書·禹貢》荆州之域,周熊繹始封。

三楚,地名。《史記·貨殖傳》淮北郡、汝南郡,西楚也。彭城以東,東海、吳廣陵,東楚也。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長沙,南楚也。

南方曰楚。《後漢·史岑出師頌》朔風變楚。《李善註》朔,北方也,楚,南方也。

姓。《左傳》晉龜卜楚丘,趙襄子家臣楚隆。

《唐韻》《韻會》瘡據切,粗去聲。楚利也。

木名。出歷山。

《類篇》山於切,音疎。《杜甫·送孟十二詩》秋風楚竹冷,夜雪鞏梅春。

叶弭沼切,音杪。《前漢·楚元王傳》太上四子,伯兮早夭。仲氏王代,斿宅是楚。

相关诗句
谁复继残编 梅花开又落 龟藏我独然 虎变愚难测 脱稿怕人传 苦吟期自放 耕无杜曲田 泪尽山阳笛 隐几味重玄 举觞欺大白 沽从斗十千 业在诗三百 馋犬误垂涎 愁鸱休嚇食 槎依缩项鳊 穴冷拖肠鼠 道直受迍邅 计疏生坎壈 怀人叹逝川 挂剑寻新冢 林蕨竖儿拳 野茶伸雀舌 薰风一树蝉 暮景连村雨 旧物失青毡 坏梁残白蚁 祠荒谒水仙 苑废移山鬼 散策陟层巅 舣舟临断港 湖山景自妍 城郭人依旧 岁晚薄言还 风行犹有待 离居老郑虔 归意惊张咏 物外愧身先 域中知道大 天厨锡绮筵 羽服陪瑶殿 台迥亦趋燕 弓亡元在楚 晴云擘乱绵 古水萦长带 顾影笑饥鹯 窥斑嗟隐豹 蟾光几度圆 砧响千门急 大野辙盘旋 远尘山出没 中原礼乐专 东鲁衣冠盛 王道本平平 世途从汩汩 辞金忆震贤 献璞悲和泣 坐待地流泉 行将蠡测海 萧条节序迁 丧乱头颅改 机息海鸥眠 梦疑隍鹿在 羸骖耻后鞭 逸翮淹高翥 昼睡懒如边 甑尘贫似范 穷鱼守故渊 倦鸟思乔木 四海戢戈鋋 万方苏雨露 还容骨肉全 岂意波涛怗 皇泽至仁宣 天兵威武奋 微躯忍弃捐 朽木终摧折 治国昧烹鲜 乘轩犹宠鹤 空怀范蠡船 不起严陵钓 太史泣占天 少微潜在野 谋臣误大权 义士含孤愤 否泰理相连 安危谁可料 难支国步颠 敢议乾纲坠 再拜听啼鹃 狂歌伤德凤 时移斗柄偏 候转芳华歇 醉舞月婵娟 浪游春富贵 轻肥少壮便 书剑辛勤历 骑竹想当年 过庭犹昨日 生涯足可怜 昔际承平久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