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落日吹芳菊

出自:明代·顾清《初举不第却回书所历》

拼音:[xī][fēng,fěng][là,luò,lào][rì][chuī][fāng][jú]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潜鱼不出椮,栖鸟不出林。
不因风雷便,岂识天地之大江湖深。
天风飒飒吹黄槐,江船击鼓凌晨开。
便为万里客,岂复儿女猜。
云帆悠悠渡三泖,已觉从来双眼小。
瞥然一瞬出淀湖,使我尘襟豁如扫。
将军祠前芳草多,阴廊古瓦封苔窠。
英雄恨杀白衣橹,千载此地还来过。
陈湖北来势尤大,气象浑疑在天外。
波光黯惨迷西东,惊雷喷雪吹腥风。
同舟十人半失色,我疑此处藏蛟龙。
湖西一带风初静,呼酒开筵共相庆。
推蓬又觉眼豁然,黄天独墅天相连。
向来颠沛几不免,到此始知应自怜。
出门只尺已如此,况乃天涯千万里。
何处池塘杨柳青,谁家门巷炊烟起。
依稀渐觉风景佳,前头已是姑苏台。
夫差句践两寂寞,倡讴市语喧如雷。
扬帆径逐东风便,不尽平生游览愿。
扁舟信宿过望亭,锡山如画遥相迎。
道傍深刻十三字,千载不磨贤令名。
毗陵郭里舟初住,榆叶零零杂风雨。
綀衾独拥不成眠,是夕方知有羁旅。
丹阳自昔称畏途,我实初行兼病躯。
蹇驴登登不能止,缘崖历谷何萦纡。
日斜憩足句容道,尊酒聊将润枯槁。
当垆可是临邛人,茜裳廉纤不动尘。
人言巫山在平地,对面已隔黄姑津。
风尘浩荡催征马,西望金陵去如写。
片云飞来我已愁,顷刻滂沱遍原野。
道边茅庐大比拳,俛首急入如穷猿。
苍皇已识异乡味,帡幪始知大厦恩。
行行见说宸居近,趣马加鞭气重奋。
此时天公亦开晴,氛埃涤尽穹宇清。
中和桥上初登览,目极遥天发深感。
江山如此不早来,几向此生虚?坎。
钟山如龙云际来,石城双阙中天开。
固知传闻不虚假,神祖规模真壮哉。
长衢荡荡平于砥,井画棋分各条理。
接栋连甍如灌云,去马来轩若流水。
声华文物竞奢豪,公子王孙处处遭。
佳人总为王幼玉,将军不数霍嫖姚。
东山明月西江水,尽日寻游看不已。
细柳深藏朱雀桥,飞花暗满长干里。
自从失脚下青冥,往迹回看如败枰。
束书羞咏月中桂,鼓棹还为江上行。
长江三面山如壁,环拱金陵护宸极。
古称天堑信非虚,自是荒淫足亡国。
波平风稳帆樯健,倏忽金山当我面。
奇形秀色画莫工,信知天巧非人功。
平生梦想不可到,足慰此行樵悴容。
南徐自古雄豪地,到此令人益奇气。
惜无许浑千首诗,洗我胸中不平事。
舟行半日下丹阳,新丰美酒又闻香。
同行半是同来伴,相对不言空感伤。
搴篷径指吴门路,一片归心乱云雾。
江山不学苏秦家,风景苍苍只如故。
故园到日天已寒,江枫落叶秋斑斑。
青尊提携湛绿醑,故人为我开欢颜。
西风落日吹芳菊,共挹寒香散幽独。
困穷拂郁岂徒尔,况我霜毫未应秃。
君不见芙蓉花生江皋,秋风未至宁萧条。
又不见千里驹服盐车,霜蹄一蹶气转加。
丈夫结束自有地,肯学儿女空愁嗟。
风帘日暮展书读,炳炳丹青照人目。
临渊羡鱼知已非,呼童静掩林间屋。

查看原文

注释

【西风】1.西面吹来的风。多指秋风。 2.喻一种势力或倾向。今多比喻没落腐朽的势力。
【落日】夕阳。亦指夕照。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西】

西【申集下】【襾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粞。《類篇》金方也。《說文》鳥在巢上也。日在西方而鳥栖,故因以爲東西之西篆。文作㢴,象形也。《前漢·律歷志》少隂者西方,西遷也。隂氣遷落物,於時爲秋。《尚書·大傳》西方者何,鮮方也。或曰鮮方,訊訊之方也。訊者,訊人之貌。

地名。《晉書·地理志》西郡。《韻會》唐置西州。

姓。《通志·氏族略》西氏。《姓苑》西門豹之後,改爲西。

《集韻》相咨切,音私。義同。

《篇海》蘇前切,音先。《前漢·郊祀歌》象載瑜,白集西,食甘露,飮榮泉。《後漢·趙壹傳·窮鳥賦》幸賴大賢,我矜我憐。昔濟我南,今振我西。

《韻補》斯人切,叶音辛。《王延壽·魯靈光殿賦》醴騰湧於隂溝,甘露被宇而下臻。朱桂黝鯈於南北,芝蘭阿那於東西。

《類篇》乙却切,音約。平量也。

《廣韻》籀文作。○按《玉篇》等書西字另一部。今从《字彙》《正字通》附入襾部。

【风】

風【戌集下】【風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楓。風以動萬物也。《莊子·齊物論》大塊噫氣,其名爲風。《河圖》風者,天地之使。《元命包》隂陽怒而爲風。《爾雅·釋天》南風謂之凱風,東風謂之谷風,北風謂之凉風,西風謂之泰風。《禮·樂記》八風從律而不姦。《疏》八方之風也。《史記·律書》東北方條風,立春至。東方明庶風,春分至。東南方淸明風,立夏至。南方景風,夏至至。西南方凉風,立秋至。西方閶闔風,秋分至。西北方不周風,立冬至。北方廣莫風,冬至至。《周禮·春官·保章氏》以十有二風,察天地之和命,乖別之妖祥。《註》十有二辰皆有風吹其律,以知和不。

《玉篇》散也。《易·繫辭》風以散之。

趨風,疾如風也。《左傳·成十六年》郤至三遇楚子之卒,見楚子必下免冑而趨風。

《玉篇》敎也。《書·畢命》彰善癉惡,樹之風聲。

《說命》四海之內,咸仰朕德,時乃風。《註》言天下仰我德,是汝之敎也。《詩·關雎序》風之始也。《箋》風是諸侯政敎也。

風俗。《禮·樂記》移風易俗,天下皆寧。

疾名。《左傳·昭元年》風淫末疾。《註》末,四肢也。風爲緩急。

《廣韻》佚也。《書·費誓》馬牛其風。《傳》馬牛風佚。《疏》僖四年《左傳》云:惟是風馬牛不相及也。賈逵云:風,放也。牝牡相誘謂之風。然則馬牛風佚,因牝牡相逐而遂至放佚遠去也。

防風,國名。今湖州武康縣。

地名。寧風,齊地,見《左傳》。右扶風,見《漢書》。

官名。《前漢·地理志》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主爵都尉爲右扶風。

鳥名。《詩·秦風》鴥彼晨風。《爾雅·釋鳥》晨風,鸇。《疏》晨風,一名鸇,摯鳥也。郭云:鷂屬。

《晉書·輿服志》相風中道。《正字通》晉制,車駕出,相風居前。刻烏於竿上,名相風。

《述征記》長安南有臺,高十仞,立相風銅烏,遇風輒動。

草名。《西京雜記》懷風,苜蓿別名。一名光風。

姓。黃帝臣風后。

風胡,見《越絕書》。

《神異經》西方有披髮東走,一名狂,一名顚,一名狷,一名風。

《廣韻》方鳳切,音諷。《詩·關雎序》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戒,故曰風。《箋》風化。風刺,皆謂譬諭,不直言也。《釋文》下以風之。風,福鳳反。《註》風刺同。

叶分房切,音方。《楚辭·惜誓》涉丹水而馳騁兮,右大夏之遺風。黃鵠之一舉兮,知山川之紆曲,再舉兮睹天地之圜方。

叶甫煩切,音蕃。《王粲詩》烈烈冬日,肅肅淒風。潛鱗在淵,歸鴈載軒。

叶閭承切。《後漢·馮衍顯志賦》摛道德之光輝兮,匡衰世之渺風。褒宋襄于泓谷兮,表季札于延陵。

叶孚金切,音分。《詩·邶風》絺兮綌兮,淒其以風。我思古人,實獲我心。

《大雅》吉甫作頌,穆如淸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楚辭·九章》乗鄂渚而反顧兮,欸秋冬之緒風。步余馬兮山臯,邸余車兮方林。《釋名》兗豫幷冀,橫口含脣言之,讀若分。靑徐,踧口開脣推氣言之,讀若方。風,放也,氣放散也。《第·毛詩古音考》風古與心林音淫爲韻,孚金切。或曰今太行之西,汾晉之閒讀風如分,猶存古音。《正韻》一東收風,十二侵闕,蓋未詳風古有分音也。《說文》風動蟲生,故蟲八日而化。从虫凡聲。《趙古則曰》凡物露風則生蟲,故風从虫,凡諧聲。

【落】

落【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盧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歷各切,音洛。《禮·王制》草木零落,然後入山林。

《爾雅·釋詁》落,始也。

《左傳·昭七年》楚子成章華之臺,願與諸侯落之。《註》宮室始成,祭之爲落。

叔孫爲孟鐘,饗大夫以落之。《註》以豭豬血釁鐘曰落。

《博雅》居也。《綱目集覽》人所聚居,故謂之村落、屯落、聚落。

《後漢·竇憲傳》躡冒頓之區落。

蕃籬曰虎落。《前漢·鼂錯傳》爲中周虎落。《註》以竹篾相連遮落之也。

廢也。《莊子·天地篇》子高曰:夫子盍行耶,無落吾事,耕而不顧。

落落,不相入貌。《老子·道德經》落落如石。

牢落。《司馬相如·上林賦》牢落陸離。

陸落。《論衡》見文吏便而儒生陸落,則詆訾儒生,以爲淺短,稱譽文吏,謂之深長。

拓落。《揚雄·解嘲》何爲官之拓落也。

《韻會》錯落,閒厠貌。

歲名。《爾雅·釋天》太歲在巳曰大荒落。

星名。《史記·天官書》軍西爲壘,旁有一大星爲北落。

山名。《水經注》伊水東北過郭落山。

草名。《本草》土落,生嶺南山谷。

角落,生江西山谷,似茱萸,獨莖。

木名。《爾雅·釋木》檴,落。《疏》檴,一名落,可作杯圈,皮韌,繞物不解。

姓。《通志·氏族略》漢有落下閎。

與絡通。《莊子·秋水篇》落馬首,穿牛鼻。《前漢·李廣傳》上召禹刺虎,禹從落中斫絕纍,上壯之。《師古註》謂當時繦絡之而下也。

《唐韻古音》讀路。《晉庾闡·弔賈誼文》張高弦悲聲激柱落。叶下濩韻。

【日】

日【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說文》實也。太陽之精不虧。《博雅》君象也。《釋名》日,實也,光明盛實也。《易·乾卦》與日月合其明。

《繫辭》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說卦》離爲火爲日。《周禮·天官·九註》日者天之明。《禮·祭義》日出於東。《史記·天官書註》日者,陽精之宗。《前漢·律歷志》日合於天統。《後漢·荀爽傳》在地爲火,在天爲日。《淮南子·天文訓》火氣之精者爲日。

《書·舜典》協時月正日。《傳》合四時之氣節,月之大小,日之甲乙,使齊一也。

《洪範》五紀,三曰日。《傳》紀一日。《疏》從夜半以至明日夜半,周十二辰爲一日。

《禮·曲禮》外事以剛日,內事以柔日。《疏》十日有五奇五偶,甲丙戊庚壬五奇爲剛,乙丁己辛癸五偶爲柔也。

《郊特牲》郊之祭也,迎長日之至也。《註》迎長日者,建卯而晝夜分,分而日長也。

《左傳·文七年》日衞不睦。《註》日,往日也。

《左傳·桓十七年》天子有日官,諸侯有日御。《註》皆典歷數者。

《史記·日者傳註》卜筮占時日,通名日者。

《集韻》而力切,音眲。義同。

《韻補》叶而至切。《李嵩·述志賦》審機動之至微,思遺餐而忘寐。表略韻於納素,託精誠於白日。《類篇》唐武后作。

【吹】

吹【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正韻》昌垂切《集韻》姝爲切《韻會》樞爲切,音炊。《說文》噓也。《玉篇》出氣也。《莊子·逍遙遊》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詩·小雅》鼔瑟吹笙。

吹噓。《揚子·方言》吹,助也。《註》吹噓,相佐助也。

《集韻》亦作龡。《周禮·春官》笙師掌敎龡竽笙。

同炊。《荀子·仲尼篇》可炊而傹也。《註》炊與吹同。傹當爲僵。言可以氣吹之而僵仆。

《廣韻》《集韻》《韻會》。《廣韻》鼔吹也。《禮·月令》上丁,命樂正入學習吹。《又》季冬,命樂師大合吹而罷。《爾雅·釋樂》徒吹謂之和。《古今樂錄》漢樂有鼓吹鐃歌十八曲。

【芳】

芳【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正韻》敷方切,音妨。《說文》香草也。《屈原·離騷》雜杜蘅與芳芷。《註》杜蘅、芳芷,皆香草名。

《玉篇》芬芳,香氣貌。《司馬相如·美人賦》芳香芬烈。

《屈原·離騷》芳與澤其雜糅兮。《註》芳,德之臭也。《晉書·元帝紀》文景垂仁,傳芳于南頓。

《韻會》州名。地多芳草,置在常芳縣。

姓。《通志·氏族略》《風俗通》云:漢有幽州刺史芳垂敷。《韻學集成》作芳。芳字从屮作屮下方。

【菊】

菊【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韻會》居六切,音掬。古作蘜、鞠。《爾雅》蘜,治蘠也。《郭註》今之秋華菊。《禮·月令》鞠有黃華。《屈原·離騷》夕餐秋菊之落英。

水名。《水經注》湍水又南,菊水注之,水出西北石礀山芳菊谿。

《韻補》訣力切。《賈島詩》九日不出門,十日見黃菊。灼灼耀繁英,美人無消息。《集韻》亦作蓻。

相关诗句
呼童静掩林间屋 临渊羡鱼知已非 炳炳丹青照人目 风帘日暮展书读 肯学儿女空愁嗟 丈夫结束自有地 霜蹄一蹶气转加 又不见千里驹服盐车 秋风未至宁萧条 君不见芙蓉花生江皋 况我霜毫未应秃 困穷拂郁岂徒尔 共挹寒香散幽独 西风落日吹芳菊 故人为我开欢颜 青尊提携湛绿醑 江枫落叶秋斑斑 故园到日天已寒 风景苍苍只如故 江山不学苏秦家 一片归心乱云雾 搴篷径指吴门路 相对不言空感伤 同行半是同来伴 新丰美酒又闻香 舟行半日下丹阳 洗我胸中不平事 惜无许浑千首诗 到此令人益奇气 南徐自古雄豪地 足慰此行樵悴容 平生梦想不可到 信知天巧非人功 奇形秀色画莫工 倏忽金山当我面 波平风稳帆樯健 自是荒淫足亡国 古称天堑信非虚 环拱金陵护宸极 长江三面山如壁 鼓棹还为江上行 束书羞咏月中桂 往迹回看如败枰 自从失脚下青冥 飞花暗满长干里 细柳深藏朱雀桥 尽日寻游看不已 东山明月西江水 将军不数霍嫖姚 佳人总为王幼玉 公子王孙处处遭 声华文物竞奢豪 去马来轩若流水 接栋连甍如灌云 井画棋分各条理 长衢荡荡平于砥 神祖规模真壮哉 固知传闻不虚假 石城双阙中天开 钟山如龙云际来 几向此生虚?坎 江山如此不早来 目极遥天发深感 中和桥上初登览 氛埃涤尽穹宇清 此时天公亦开晴 趣马加鞭气重奋 行行见说宸居近 帡幪始知大厦恩 苍皇已识异乡味 俛首急入如穷猿 道边茅庐大比拳 顷刻滂沱遍原野 片云飞来我已愁 西望金陵去如写 风尘浩荡催征马 对面已隔黄姑津 人言巫山在平地 茜裳廉纤不动尘 当垆可是临邛人 尊酒聊将润枯槁 日斜憩足句容道 缘崖历谷何萦纡 蹇驴登登不能止 我实初行兼病躯 丹阳自昔称畏途 是夕方知有羁旅 綀衾独拥不成眠 榆叶零零杂风雨 毗陵郭里舟初住 千载不磨贤令名 道傍深刻十三字 锡山如画遥相迎 扁舟信宿过望亭 不尽平生游览愿 扬帆径逐东风便 倡讴市语喧如雷 夫差句践两寂寞 前头已是姑苏台 依稀渐觉风景佳 谁家门巷炊烟起 何处池塘杨柳青 况乃天涯千万里 出门只尺已如此 到此始知应自怜 向来颠沛几不免 黄天独墅天相连 推蓬又觉眼豁然 呼酒开筵共相庆 湖西一带风初静 我疑此处藏蛟龙 同舟十人半失色 惊雷喷雪吹腥风 波光黯惨迷西东 气象浑疑在天外 陈湖北来势尤大 千载此地还来过 英雄恨杀白衣橹 阴廊古瓦封苔窠 将军祠前芳草多 使我尘襟豁如扫 瞥然一瞬出淀湖 已觉从来双眼小 云帆悠悠渡三泖 岂复儿女猜 便为万里客 江船击鼓凌晨开 天风飒飒吹黄槐 岂识天地之大江湖深 不因风雷便 栖鸟不出林 潜鱼不出椮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