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钩挂窥蟾月

出自:明代·韩上桂《闺怨篇初入京作》

拼音:[shān][hú][gōu][guà][kuī][chán][yuè]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长安二月柳如丝,大道千门雪未晞。
耿耿双星迷客浦,迢迢孤骑指皇畿。
皇畿帝里回环织,金阙琼扉承御极。
照日丹衢凤辇归,凌空紫阁鹓班直。
朱馆映铜龙,垆烟散碧峰。
云间巢翡翠,天际锁芙蓉。
北堂晚发千霆鼓,南陌朝听万石钟。
鼓节钟声非世有,往日香闺谁独守。
凤凰台上弄参差,鳷鹊桥边奏垂手。
始见桃李貌争荣,复道芙蓉丝结耦。
结耦连丝不易求,联轩叠盖度华辀。
临衢绮箔三千户,夹道青帘十二楼。
紫燕翔原便,娇莺啭最柔。
自言桑海从三变,自言歌舞穷千秋。
别有妖容善流盻,美目轻肌人所羡。
清风轻擘碧绡裙,明月巧裁白团扇。
愿为宝带系君裳,愿为鸾镜窥君面。
个中尤物真可怜,个里新妆不道钱。
掷果河阳堪作对,采桑岐陌若逢仙。
独有南州季子妻,年年岁岁泣鸡栖。
君心去似离弦筈,妾意空嗟浊水泥。
锦字织成谁为寄,金缄泪渍手重题。
看看已见孤云没,切切还惊白日低。
白日低山不复照,青鸾一去何时眺。
晓吹长管邀落花,暮倚疏窗送残烧。
由来薄命人所同,自怜少好拂春风。
宝玉刻台双作凤,香车授辔共乘龙。
同心紫结含云采,连理新袿映日红。
忆别津头相痛哭,行行不远海江曲。
指点青山说死生,更向重波怜鸀鳿。
良人有意勒铜标,贱妾何须怨金谷。
遥遥七夕暗相思,绕绕三江祇自知。
乍可轻寒侵薄袂,那堪累岁住孤羁。
孤羁累岁徒为尔,枝上啼莺惊梦起。
春去春来枉自持,一心一意何曾已。
忿念雕床并蒂花,生憎绛帐双鹓被。
鹓被鸾帏谁共薰,香炉兽炭生氤氲。
奈保青楼飞燕侣,不记丹山彩凤文。
向夕临烟渚,风来急带雨。
葡萄架上惜交萦,孔雀屏中羞独舞。
露洒夭桃滴更红,石咽流泉声倍苦。
懒将晓镜理埃颜,不用轻蝉衬绕鬟。
阶前积藓沉沉绿,竹里纤条细细班。
珊瑚钩挂窥蟾月,琥珀杯停对银阙。
峥嵘铁马厌风闻,惨切金鸡愁夜歇。
夜连夜歇诚有之,杨花乱下不胜悲。
金钱卜尽凭谁告,宝剑重还未有期。
沉吟此事弹虚指,独坐文窗枕孤几。
垂杨道外少甘瓜,紫陌尘中多苦李。
苦李甘瓜亦不常,好生毛发恶生疮。
瑶琴一曲教求凤,锦瑟三调可窃香。
情知茹藘无颜色,情知故里迷荆棘。
当时粉黛尚堪怜,此日铅华讵足识。
便随紫燕越南淮,便为流影入君怀。
三切猿声肠断绝,几回鸳梦逐魂埋。
不信在山能化石,归来看取故时钗。

查看原文

注释

【钩挂】1.亦作"钩挂"。 2.见"钩挂"。
【蟾月】月亮。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珊】

珊【午集上】【玉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蘇干切《集韻》《韻會》相干切《正韻》師姦切,。《說文》珊瑚,生於海,或生於山。《徐曰》珊瑚,石也。或靑或紅,高一二尺,裹以繒帛,燒之不熱,蓋生海島之根,亦可刻琢爲器,爲樹者乃交柯可愛。《本草》珊瑚樹紅油色者,細縱文,如鉛丹色者,無縱文。入藥,紅油色者良。生海中磐石上,白如菌,一歲變黃,二歲變赤,枝幹交錯,高三四尺。今廣州亦有之,明潤如紅玉,中有孔,亦有無孔者,枝柯多者爲上。李時珍曰:生海底,五七株成林,謂之珊瑚林。居水中直而軟,見風則曲而堅,變紅色。漢趙佗謂之火樹是也。亦有黑色,碧色者。碧色者亦良。《前漢·司馬相如傳》珊瑚叢生。《註》珊瑚生水底石邊,大者樹高三尺餘,枝格交錯無有華。

《史記·司馬相如傳》媻珊勃窣上金隄。《註》索隱曰:媻珊,匍匐上下也。

《韻會》珊珊,佩聲。《杜甫詩》自是秦樓厭鄭谷,時聞雜佩聲珊珊。

《魏文帝·釣竿行》釣竿何珊珊,魚尾何簁簁。

《韻會》闌珊,彫散貌。《李後主詞》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

《集韻》桑葛切,音。珊瑚之珊亦讀入聲。

《韻補》叶相然切,音仙。《宋玉·神女賦》宜高殿以廣意兮,翼放縱而綽寬。動霧縠以徐步兮,拂墀聲之珊珊。

【瑚】

瑚【午集上】【玉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戸吳切《集韻》洪孤切,音胡。《說文》珊瑚。詳前珊字註。

瑚璉,宗廟盛黍稷器。《禮·明堂位》夏後氏之四璉,殷之六瑚。

【钩】

鉤【戌集上】【金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古侯切《集韻》《韻會》《正韻》居侯切,音溝。《玉篇》鐵曲也。

《廣韻》劒屬。《韻會》古兵有鉤,有鑲,皆劒屬。引來曰鉤,推去曰鑲。《前漢·韓延壽傳》鑄作刀劒鉤鐔。《註》鉤,亦兵器也。似劒而曲,所以鉤殺人也。

劒環。《戰國策》無鉤竿鐔,蒙須之便。《註》鉤,劒頭環。《史記·楚世家》楚國折鉤之喙,足以爲九鼎。《註》凡戟有鉤喙,鉤口之尖也。言楚國戟之鉤,口尖有折者,足以爲鼎也。

劒名。《淮南子·修務訓》純鉤魚腸。《註》純鉤,利劒名。

刀名。《鮑照·樂府》錦帶佩吳鉤。《沈括曰》吳鉤,刀名也。刀彎,今南蠻用之,謂之葛黨刀。《李賀詩》男兒何不帶吳鉤。

釣鉤。《莊子·外物篇》任公子爲大鉤巨緇,五十犗以爲餌,蹲乎會稽,投竿東海,旦旦而釣。

帶鉤。《孟子》豈謂一鉤金。《註》鉤,帶鉤也。

刈禾鐮曰刈鉤。《前漢·龔遂傳》遂爲渤海太守,賊棄弓弩而持鉏鉤。

幔鉤。《隋書·蘇威傳》威見宮中以銀爲幔鉤,盛節儉之美,帝爲攺容。

馬頷鉤。《詩·大雅》鉤膺鞗革。《註》婁頷之鉤。

凡縣物者曰鉤。亦曰鹿觡,曰鉤格。見《揚子·方言》。

鉤物也。《左傳·襄二十三年》或以戟鉤之。

《正字通》鉤索義理,猶言窮理也。《易·繫辭》鉤深致遠。《疏》物在深處,能鉤取之。

繞也。《儀禮·鄕射禮》豫則鉤楹內。《註》鉤楹,繞楹而東也。

屈也。《戰國策》弓撥矢鉤。《註》鉤,矢鋒屈也。或作拘。古通。

留也。《前漢·鮑宣傳》使吏鉤止丞相掾史。《註》鉤,留也。

致也。《前漢·趙廣漢傳》善爲鉤距,以得事情。《註》鉤,致也。距,閉也。使對者無疑,示若不問而自知,衆莫覺所由,以閉其術爲距也。《前漢·萬年傳》咸皆鉤校發其姦臧。

規也。《前漢·揚雄傳》帶鉤矩而佩衡兮。《註》鉤,規也。矩,方也。

牽引也。《後漢·靈帝紀》皆爲鉤黨下獄。《註》鉤,謂相牽引也。

車名。《禮·明堂位》鉤車,夏后氏之路也。《註》鉤,有曲輿者也。

車心木。《易·小畜輿脫輻疏》謂輿下縛木,輿軸相連,鉤心之木是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車人》以鑿其鉤。《註》鉤,鉤心。

射具。《詩·小雅》決拾旣佽。《疏》決,鉤弦也。

服飾名。《儀禮·士虞禮》鉤袒。《註》如今擐衣也。《疏》若漢時人擐衣以露臂,故云如今擐衣也。

星名。《後漢·班固傳·兩都賦》周以鉤,紫宮外星也。宮衞之位,亦象之。

鉤鈐,詳前鈐字註。

《字彙補》鉤芒,神名。與句芒同。《前漢·揚雄傳》麗鉤芒與驂乗蓐收兮。

漢宮名。《前漢·車千秋傳》鉤弋夫人。《註》鉤弋,宮名。趙婕妤好居之,故號鉤弋夫人。

《列仙傳》鉤弋夫人發手,得一玉鉤,故號焉。

宦者署。《前漢·昭帝紀》上耕於鉤盾弄田。《註》鉤盾,宦者近署。

官名。《前漢·百官公卿表》又中書,謁者,黃門,鉤盾,尚方,御府,永巷內者,宦者,八官令丞。《註》鉤盾,主近苑囿。

地名。《前漢·李陵傳》遮鉤營之道。《註》單于要害道。

山名。《山海經》鉤吾之山。

水名。《爾雅·釋水》九河,八鉤盤。《註》水曲如鉤流盤桓也。《疏》在東光之南,鬲縣之北。

草名。《爾雅·釋草》鉤芺。《註》大如拇指,中空,莖頭有臺,似薊,初生可食。《疏》薊類也。一名鉤。一名芺。《又》鉤,藈姑。《註》鉤,也。一名王瓜。實如瓝瓜正赤,味苦。《博雅》茛,鉤吻也。

藤名。《山海經》其上多桃枝鉤端。《註》郭云:鉤端,桃枝屬。吳任臣曰:鉤端,藤也。

鳥名。《山海經》有鳥焉,其狀如鳧而鼠尾,善登木,其名曰絜鉤。

姓。《正字通》宋鉤光祖。

藏鉤。《風土記》京師人,日後爲藏鉤之戲,分二曹,鬭勝負。《李商隱詩》隔坐送鉤春酒暖。

《正韻》與鬮同。《荀子·君道篇》探籌投鉤。

交鉤,語不止也。《歐陽修詩》異日說交鉤。

鉤輈,鷓鴣鳴聲。《林逋詩》雲水叫鉤輈。

《集韻》權俱切,音劬。鉤町,西南夷國名。《前漢·西南夷傳》立亡波爲鉤町王。《註》鉤音鉅于反,町音大鼎反。

《集韻》居反。

古侯反。

《韻補》叶音拘。《古·日出東南隅行》羅敷善采桑,采桑城南隅。靑絲爲籠繩,桂枝爲籠鉤。

【挂】

挂【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集韻》《韻會》古賣切《正韻》古畫切,音卦。《說文》畫也。《正字通》圭从二土,有畺畫義。

《玉篇》懸也。《儀禮·少牢禮》挂於季指。《戰國策》無把銚挂耨之勢,而有積栗之實。通作掛。

剛挂,矢鏃名。《潘岳·射雉賦》屬剛挂以潛擬。《註》一作罫。

《集韻》胡卦切,音畫。礙也。同罫。與絓通。

涓畦切,音圭。別也。《莊子·漁父篇》好經大事,變更易常,以挂功名。或作刲。一曰中鉤取物也。(掛)《唐韻》《集韻》《韻會》古賣切《正韻》古畫切,音卦。別也。

揲筮,置著小指閒也。《易·繫辭》掛一以象三。《註》置而不用曰掛。《又》再扐而後掛。《註》合而置之曰掛。《朱子·本義》掛者,懸於左手小指之閒。

《正韻》與掛同。《易·乾卦疏》易緯云:卦者,掛也。言懸掛物象以示於人。

《集韻》《韻會》《正韻》古買切,音柺。義同。陸德明易釋文有二音。

【窥】

窺【午集下】【穴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去隨切《集韻》《韻會》缺規切,音魁。《說文》小視也。《廣雅》窺視也。《論語》窺見室家之好。《玉篇》亦作闚。《莊子·秋水篇》用管闚天。

《集韻》犬蘂切。同跬。半步也。《司馬法》凡人一舉足曰跬。跬,三尺也。兩舉足曰步。步,六尺也。《前漢·息夫躬傳》雖有武蠭精兵,未有能窺左足而先應者也。《註》窺,音跬,半步也。

【蟾】

蟾【申集中】【虫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職廉切《集韻》之廉切,中記》蟾諸頭生角者,食之壽千歲。《爾雅翼》蟾蜍,今之蚵蚾,背上礧礧,好服牆隂壁下者,五月五日收之,謂之辟兵。餘詳蜍字註。

《廣韻》視占切,音棎。蟾光,月彩也。《正韻》蟾蠩之蟾與月彩之蟾同,一物而有兩音者,方言之不同也。

【月】

月【辰集上】【月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魚厥切,音軏。《說文》闕也。太隂之精。《釋名》月,缺也,滿則缺也。《易·繫辭》隂陽之義配日月。《禮·祭義》月生於西。《公羊傳·莊二十五年註》月者,土地之精。《史記·天官書註》月者,隂精之宗。《淮南子·天文訓》水氣之精者爲月。

《書·堯典》以閏月定四時成歲。《傳》一歲十二月,月三十日,三歲則置閏焉。

《洪範》二曰月。《傳》所以紀一月。《疏》從朔至晦,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禮·禮運》月以爲量。《註》天之運行,每三十日爲一月。

姓。金月彥明首建孔子廟,明洪武中有月輝、月文憲。

外國名。《前漢·霍去病傳》遂臻小月氏。

《韻補》叶危睡切。《曹植·七啓》世有聖宰,翼帝霸世。同量乾坤,等曜日月。

叶魚橘切。《黃庭經》洞房靈象斗日月,父曰泥丸母雌一,三光煥照入子室。《類篇》唐武后作囝。《正字通》肉字偏旁之文本作肉。石經改作月,中二畫連左右,與日月之月異。今俗作月以別之。月中从冫,不从二作。

相关诗句
归来看取故时钗 不信在山能化石 几回鸳梦逐魂埋 三切猿声肠断绝 便为流影入君怀 便随紫燕越南淮 此日铅华讵足识 当时粉黛尚堪怜 情知故里迷荆棘 情知茹藘无颜色 锦瑟三调可窃香 瑶琴一曲教求凤 好生毛发恶生疮 苦李甘瓜亦不常 紫陌尘中多苦李 垂杨道外少甘瓜 独坐文窗枕孤几 沉吟此事弹虚指 宝剑重还未有期 金钱卜尽凭谁告 杨花乱下不胜悲 夜连夜歇诚有之 惨切金鸡愁夜歇 峥嵘铁马厌风闻 琥珀杯停对银阙 珊瑚钩挂窥蟾月 竹里纤条细细班 阶前积藓沉沉绿 不用轻蝉衬绕鬟 懒将晓镜理埃颜 石咽流泉声倍苦 露洒夭桃滴更红 孔雀屏中羞独舞 葡萄架上惜交萦 风来急带雨 向夕临烟渚 不记丹山彩凤文 奈保青楼飞燕侣 香炉兽炭生氤氲 鹓被鸾帏谁共薰 生憎绛帐双鹓被 忿念雕床并蒂花 一心一意何曾已 春去春来枉自持 枝上啼莺惊梦起 孤羁累岁徒为尔 那堪累岁住孤羁 乍可轻寒侵薄袂 绕绕三江祇自知 遥遥七夕暗相思 贱妾何须怨金谷 良人有意勒铜标 更向重波怜鸀鳿 指点青山说死生 行行不远海江曲 忆别津头相痛哭 连理新袿映日红 同心紫结含云采 香车授辔共乘龙 宝玉刻台双作凤 自怜少好拂春风 由来薄命人所同 暮倚疏窗送残烧 晓吹长管邀落花 青鸾一去何时眺 白日低山不复照 切切还惊白日低 看看已见孤云没 金缄泪渍手重题 锦字织成谁为寄 妾意空嗟浊水泥 君心去似离弦筈 年年岁岁泣鸡栖 独有南州季子妻 采桑岐陌若逢仙 掷果河阳堪作对 个里新妆不道钱 个中尤物真可怜 愿为鸾镜窥君面 愿为宝带系君裳 明月巧裁白团扇 清风轻擘碧绡裙 美目轻肌人所羡 别有妖容善流盻 自言歌舞穷千秋 自言桑海从三变 娇莺啭最柔 紫燕翔原便 夹道青帘十二楼 临衢绮箔三千户 联轩叠盖度华辀 结耦连丝不易求 复道芙蓉丝结耦 始见桃李貌争荣 鳷鹊桥边奏垂手 凤凰台上弄参差 往日香闺谁独守 鼓节钟声非世有 南陌朝听万石钟 北堂晚发千霆鼓 天际锁芙蓉 云间巢翡翠 垆烟散碧峰 朱馆映铜龙 凌空紫阁鹓班直 照日丹衢凤辇归 金阙琼扉承御极 皇畿帝里回环织 迢迢孤骑指皇畿 耿耿双星迷客浦 大道千门雪未晞 长安二月柳如丝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